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族团结窗口简报篇一
新华社区居委会史建于,现有居民2227户,6014人,其中:鲜族、回族、四种少数民族共1045户1921人,占户数47%/占人口33.4%;下辖8个党支部、7个居民组、驻区单位3个;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地处县城东中部。
自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创建以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1、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设立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信息员21名。
二、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建立了八项工作制度、完善了七项工作记录薄。
四、向辖区各族居民作出了“六个共同”的承诺。
五、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营造创建氛围。
六、搭建各种服务平台。
1、举办各种就业技能培训三期,帮助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107人。
2、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二次24户。
3、关怀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困难71件。
4、及时救助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儿童46人次。
5、积极开展扶贫解困活动51户。
七、开展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
八、组织党员志愿者在居民小区内巡逻,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32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7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九、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调动少数民族大团结的积极性。
民族团结窗口简报篇二
近日,本人参加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深受启发和感受。在这次活动中,我对于民族团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深化了对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普通民众,为维护民族团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本人在本次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来总结和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维护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荣的关系,需要彼此包容、理解和尊重。只有在和谐相处的状态下,才会有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同时,动荡的社会状态下,极端民族主义问题也经常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势必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困难。因此,民族团结不仅是需要尊重和理解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更体现在一种平等、友好、和谐和合作的态度上。
第三段:具体介绍学习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这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许多新的感受。从不同角度,多种形式,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 以及国家民族政策。从这些方面了解到,虽然各民族有各自的特色习俗和文化,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在于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平等、友好、和谐和合作的态度,通过相互交流来建立相互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在这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身为一个普通民众,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民族团结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层次的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动民族团结的建设。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在学校中多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加入到一些志愿组织上,积极地参与到民族团结建设中来。
第四段:总结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我认为,民族团结不仅仅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体现在全球化的大趋势, 对于全球来说,各个民族之间不仅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联系,更应该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和平友好的态度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因此,民族团结不会因为我们的渺小而失去其重要性,而是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微小的事情起,追求和平友好,互相协作。
第五段:展望未来
未来,民族团结的发展仍然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与全球合作的能力。我们应该与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同行,共同秉承和平、协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团结合作的方式来推进一个更加美好、稳定的未来。
民族团结窗口简报篇三
民族团结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和强调的理念和实践,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最稳定的精神财富之一。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元化、异质化、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如何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成为了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近期,我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关于“民族团结”的学习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谈谈关于“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主要的感受是“多元和谐共处”。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大学,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同学相互交流和学习,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和睦相处”。那一天,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就“民族团结”主题展开了探讨和分享,内容涉及了历史、文化、人文、艺术、教育、法治等方面。在演讲中,老师们特别强调,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保持团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质。同时,也提倡我们每一位同学要善于学习、包容、尊重、学会倾听不同声音,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多元而美好的大家庭。
第三段:体悟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体悟到一个道理:民族团结,是多元共生的过程,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立场、背景、信仰和文化的人们。只有像同学之间、老师之间、民族之间这样的关系,充满了平等和尊重,才能使“共处”变得平稳和和谐。在对不同文化的人群进行交流时,要学会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和面对他们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建立正面、开放的关系,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同。维护民族团结,需要我们更广阔、更开放、更包容的心胸,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之间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基础和灵魂。
第四段:反思
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帮助我自己找到了许多提高的地方。回顾自己以往的一些言行举止,发现自己有些局限和不理性处置事物的偏差。以前我有时会将他人的言谈行动,简单归纳为“这是我们的应该做的”或“这是我们的民族优点”,而不是把它看作他们个人的行为和文化表达。现在,我知道个人行为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个体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份子,理解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共处。
第五段:收获
通过这次有关“民族团结”的学习活动,我感受到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宽容、理性和成熟。学习让我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让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难了解到。我认为,这次学习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广泛情感。这是我平常所无法享受到的东西,也是我非常欣赏和愿意去认识和学习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多元共存简单原则,以和睦相处的眼光看待每个人和每个人身上所呈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窗口简报篇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民族团结窗口简报篇五
谢鼎华委员到郴指导工作今年2月和4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委员、省“启聪扶贫计划”专家组组长谢鼎华教授两次到郴指导0—6岁聋残儿童启聪扶贫工作。在他的亲自指导下,郴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密切配合,迅速摸清了全市0—6岁聋残儿童的底子。据统计,我市现有0—6岁聋残儿童184名,分布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下一步,我市将迅速制定并启动0—6岁聋残儿童“启聪扶贫计划”。
汝城县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动员会3月23日,汝城县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动员会,县组委会24个成员单位和少数民族乡(镇)以及有少数民族散居村的乡(镇、场)的乡(镇)长、人大主席、场长参加了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组委会副主任欧雄利宣布“汝城县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正式启动。汝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组委会主任朱惠芳和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组委会副主任邓新周到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