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活动制作国旗教案篇一
在全国迅速落地生根,得益于“秦朝”瓦罐的金字招牌和独特的美食工艺!贵州羊肉粉:
1、将去净肉的羊骨头洗净放入锅底,加清水烧开后,把备好的羊肉分数次下锅煮熟捞出(用小锅煮,保持汤鲜),晾至还有余热时,用纱布将羊肉包成长方形,每包约为1000—1500克,并用重物压干后取出,切成大薄片待用。
2、取精米粉用凉水淘散,去掉酸味,捞入竹丝篓内,放入开水锅中烫熟烫透,盛于大碗内,将羊肉片、羊杂碎盖于粉的上面,舀入原汁羊汤,加混合油、酱油、煳辣椒面、花椒面、精盐、胡椒面、葱花、芫荽等即成。
本菜是川东一道著名的江湖风味菜,因缘于歌乐山而故名。干辣椒不是主料胜似主料,充分体现了江湖厨师“下手重”的特点。经巴国布衣厨师精心改良后其口味更富有特色,成菜色泽棕红油亮,质地酥软,麻辣味浓。咸鲜醇香,略带回甜,是一款食者啖之难忘的美味佳肴。主料:
鸡腿、马耳朵葱、干辣椒节、花椒、盐、胡椒、味精、白糖、醋、料酒、色拉油各适量。制作程序:
1、将鸡腿洗净改成丁放入碗中用盐、料酒码味,微炸成型。
2、锅置火上,下同烧至七成热时,倒入鸡丁滑熟后,滗起待用。
3、锅留底油至热,下干辣椒炒至棕红色,下花椒炒香,倒入鸡腿,烹入料酒,簸匀加入盐、味精、胡椒、白糖、醋、烹入鲜汤炒至鸡丁回软。汁干时,下马耳朵葱簸匀起锅即成。操作要领:
1、在炒干辣椒和花椒时火力应小,炒香出色即可。
2、烹入鲜汤适量,既要使炸干的鸡丁回软,又不能有过多的水分。
1、将鸡切成小块放盐
和料酒拌匀后放入8层热的油锅中炸至外表变干成深黄色后捞起待用。干辣椒和葱切成3厘米长的段,姜蒜切片。
2、锅里烧油至7层热,倒入姜蒜炒出香味后倒入干辣椒和花椒,翻炒至气味开始呛鼻,油变黄后倒入炸好的鸡块,炒至鸡块均匀地分布在辣椒中后撒入葱段,味精,白糖,熟芝麻,炒匀后起锅即可。
最好选用当年的羊羔肉,并且是当天屠宰的新鲜肉,切成1,5x1.5x3公分左右的条,也可以切小一点,视钎子的大小和炉子的宽度。
每串串4个瘦肉1个肥肉。注意要将每串串的距离相同。开始串的时候用肉串的长度比比炉子的宽度。
只要盐,孜然,辣椒面
专用烤炉,扁的钎子,无烟煤
将串好的肉串放在有洋葱片的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取出10来串,放在已经将无烟煤烧到通红以后的烤炉上,摆放整齐烤制(一定注意有油滴下时如果起明火必须将烤肉拿开灭火后在放上去,你可以用一个扇子扇,以达到不起火的目的)烤几分钟后看到肉变色后,将全部烤肉拿起来翻烤另一面。几分种后再翻过来,然后在上面洒上孜然和辣椒面,然后拿起一半肉串在另一半上压几次使调料入味,再翻转另一面再做一次,然后洒盐再做一次,掌握好火候就基本可以开吃了。
最好加一点盐。
最好带筋的肉,出油。切成薄片或正方体小块。
最好用一个小布袋,把调料包起来,这样锅底不剩料。
包起来的调料有,草果,桂皮(少),花椒。中国超市有的卖
和生肉一起煮。
我用的是国内的那种现成的已经用小袋包好的卤料
之后除去血沫,一定要除得很干净,不能换汤,要保留原汤。
然后放白胡椒,很多,像平时炖肉放盐一样,很多,很多。盐是在最后放
在超市买辣椒面,不是粉状的那种,还带一点辣椒籽。
把油在火上烧,油好之后放在一遍稍微一凉,浇在辣椒面上,搅拌。
至少要看到辣椒面上有1cm深的油。
擀成面饼,然后切成一条一条的长条,然后拉!用力要均匀!
预先准备好的香菜
先捞面,再搅汤!最好碗大一些,能让面飘在汤里
撒上香菜,在泼上有辣椒,最好辣椒油多一些。秦朝瓦罐面简介
秦朝瓦罐面以特有的器皿—瓦罐作为其载体,使面的清香始终回旋于瓦罐之内,面条之中,再加上特制的汤料,掀开罐盖,顿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借住小小罐碗,将面条从罐中滑入小碗,再遛进嘴,那一瞬间,奇香无比!
汤味鲜美,营养丰富—它除了味美,还具有滋补、保健、营养的药膳功能。瓦罐面的制作是以传统药材,配以天然调味品煨汁整日后,再加入手工制作的面条、各种蔬菜、肉类等。瓦罐面“面条”久煮不断,有咬劲,口感滑爽;汤香味扑鼻、鲜美可口,食后回味无穷,还具有口味独特、祛寒降火、滋补养胃等功效。
美术活动制作国旗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对陶泥的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喜欢陶泥,能积极主动地玩泥。
3、在玩泥、和泥、压印活动中感受陶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陶泥作品若干件,红泥、黑泥和白泥各一块。
2、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3、陶泥人手一份,玩泥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陶泥作品,谈话引题。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哥哥姐姐做的陶艺作品。你们看,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幼儿观察、自由交流)
(2)教师:这些作品都是用陶泥做的。我们幼儿园开展活动用的陶泥一般有红泥、黑泥和白泥。
2、示范并介绍玩泥工具。
(1)教师出示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教师:陶泥很好玩哦!看,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2)幼儿观察讲述,教师介绍并示范玩泥工具。
教师:你们想玩泥吗?怎么玩呢?
(3)提醒幼儿在玩泥时要注意卫生。
3、幼儿玩泥,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和陶泥做游戏的!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购买一份陶泥,让幼儿在自己的家里也能玩一玩陶泥,对陶泥产生更大的兴趣;建议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
美术活动制作国旗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不同水声的感受。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知识准备:已展开有关水的讨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水的声音。
1.小朋友们,小耳朵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水声录音请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是哪里发出来的。)2.这些声音啊,都是水发出来。小朋友们,小眼睛仔细看看,水又是怎样跳舞的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说说水是怎样跳舞的,启示幼儿辅以动作进行表达。)
3.图画上水跳舞的时候发出了那么多声音。我们怎样把水声变成图片呢?(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我们怎么来表现小雨滴?(断断续续的线条)。)
二、活动展开:水的舞蹈。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围站到小桌子边听听这个音乐,画出我们快乐的水声。(反复播放录音),鼓励幼儿听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画面。(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落笔。
4.鼓励幼儿在作出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欣赏。
三、活动结束:快乐的水声。
1.我们现在边看图片边在自己的画上找找这几种水声?(重新呈现有关水的图画,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画面上寻找这几种水声。)
四、活动延伸:寻找身边的水声。
我们现在去听听水龙头会唱出什么样的美妙歌声呢?通过直接的听听来直观的导入主体水,让幼儿们在说说比较中辅以做做动作进行表达,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为创作做好铺垫。在听听、画画、玩玩中学习点、线、面的组合,感受集体创作绘画游戏的乐趣。通过看看、听听、找找、说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美术活动制作国旗教案篇四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是美味。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风味小吃。教学过程: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3、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4、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1、在我们南京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3、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5、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6、老师小结。
7、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美术活动制作国旗教案篇五
1、了解并喜爱风味小吃,丰富幼儿的生活饮食经验。
2、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馕,烤肉,抓饭,饺子等,提高幼儿的动作操作能力。
1、馕,抓饭,烤肉,饺子等图片。
2、各色皱纹纸,小棍,白纸,彩泥,盘子等等。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美味儿的小吃图片,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些小吃名字叫什么?
1、教师出示各种小吃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小吃什么材料做的?(比如:抓饭是米,胡萝卜,肉等材料)。
2、制作各种风味小吃。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指导。
将幼儿制作好的风味小吃摆放在盘子里,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好吃的囊馕。
1、通过制作馕,激发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团圆,压扁,捏等技能制作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群肌肉。
1、图片:不同种类的馕。
2、橡皮泥,牙签或筷子。
1、教师出示馕,问幼儿:“小朋友这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打馕的情景吗?”通过谈话活动,使幼儿理解打馕是辛苦的劳动。
2、请个别幼儿简单表演一下打馕的动作。
1、教师:“今天,我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馕,我们也来做一做馕吧。”
2、教师示范:先把一团橡皮泥搓圆,然后再把中间用大拇指轻轻压下去,接着把边轻轻提出来就可以了,最后用筷子牙签在馕中间戳一戳。这样囊就做好了。
教师:“馕的种类非常多,如果小朋友知道还有跟这不一样的馕,也可以做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开“新疆馕”博览会,把幼儿做出来的馕分类放好,进行比较。
可以鼓励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吃的馕的样子,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