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插花活动教案中班篇一
“浓浓母爱,感恩常在”母亲节插花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1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一年三班教室
四、活动作品
1、花材:主花各色康乃馨7支,配花石竹梅,配叶栀子叶,糖果花泥;
2、成本:19、9元/人3、成品图片(样图):
五、活动内容
2、2:40——3:00花艺师现场讲解此次插花所用花材所代表的花语及小故事;
3、3:00——3:40花艺师现场指导老师和同学插花;
4、3:40——3:50孩子在贺卡上写母亲节祝福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5、3:50——4:10(1)全班集体合照;
(2)为孩子们录制母亲节视频(母亲节当天发送);集体配乐朗诵:
我是天上的一个天使,
因为看到您的善良,
所以来到人间,
做了您的孩子,
从那天起,
我拥有了您全部的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大声的对您说,妈妈,我爱您!
(3)小组爱心妈妈为每一个孩子录制母亲节简单微视(母亲节当天发送)
6、4:30活动结束,爱心妈妈清理现场
六、活动准备
1、征求家长意见,确认参与人数;如活动能顺利举行,确认参与校领导及任课教师人数;
2、学生分组:将全部同学分成7组;
4、座位摆放:教室围圈分8组(含教师组)摆放,每组4-6张桌子,孩子们围圈而坐;
5、材料准备:
(1)学生:笔1支;
(2)家委会:背景音乐(含候场音乐、插花配乐、朗诵配乐)、dv、垃圾回收袋;
(3)花艺师:讲解ppt
七、注意事项
2、作品完成后要认真给予评价,但切忌评价孩子作品的好坏;
幼儿园插花活动教案中班篇二
活动目标:
1、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插花,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难重点:
会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卉(餐巾纸)。
根据插花的方法,会修剪花枝。
活动准备:
吸管、糖纸、餐巾纸(新)、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插花艺术
让幼儿观看多媒体了解插花,感受美的艺术。
1、你们看到的插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请幼儿自由讲述(各种颜色、形状样式)
二、出示教师制作的插花
1、说说这些花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插花有什么不同?(真花和假花)
2、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糖纸、手工纸、皱纸)
3、数一数花盆里有几支花,分别有哪些颜色?
4、这些花是如何插的(比较不同的插花方法):有中间高,四周低;有后面高,前面低。
三、幼儿制作花卉
1、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花卉(幼儿可以走出座位,挑选自己制作花时所需要的材料)
2、要求幼儿多做几朵,并能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样式制作花卉。
3、提醒幼儿选用能选用新材料(餐巾纸)制作花卉
四、插花
1、幼儿之间合作商量选择插花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方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造性的插花)
2、重点提醒幼儿能根据插花的方法修剪花枝,摆放出不同的造型。
3、提醒幼儿插花时注意颜色的搭配,花朵的高低,前后的层次。
五、结束
欣赏小朋友的插花,介绍自己的插花
1、说说自己的插花是用哪些材料制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
2、并能说说插了这盆花所用的花束数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幼儿园插花活动教案中班篇三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幼儿园插花活动教案中班篇四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认识花的颜色,数数花的数量,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和锻炼手口一致点数,通过买花,锻炼幼儿的听口令拿花,通过插花,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圆点数量进行匹配。这节课让幼儿通过插花,不仅对四种颜色进行了巩固,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而且操作性很强,小朋友可以用来进行游戏,幼儿在获得感性的同时,还体验到了被认可,被欣赏的喜悦与成功的自豪,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课,并且这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模式,能把教学融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轻松与活泼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并且实用性体现得也很明显,课后我还打算将这个活动投放到游戏区域中,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来制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区分4种颜色的和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难点能根据颜色和圆点数量进行匹配。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尝试着按指令拿花。
2、根据颜色和圆点数量进行匹配。。
3、喜欢参与游戏,会大胆的跟客人老师介绍。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花若干,四只,瓶子若干。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观“花店”,感知不同花的颜色及数量。
1、导入:今天赵老师开了个花店,谁想来当老板?等一等,赵老师先要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当老板。
2、认识红、黄、蓝、绿四色。
都很聪明吗?现在一起回答,这是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老师这里有几只花瓶?
二、听指令拿花。
现在你们来做老板,我来做客人,请老板们把凳子下面的篮子拿起来。听好了,我要买一朵红色的花,请老板把一朵红花举起来。你们要对客人说:一朵红色的花给你。谢谢,我来看看哪个老板拿错了,都对。我要一朵黄色的花,(幼儿举起黄色的花,说一朵黄色的花给你),都对,我要一朵蓝色的花,(幼儿举起一朵蓝色花,说一朵蓝色的花给你)我要一朵绿色的花。(幼儿举起一朵绿色的花,说一朵绿色的花给你)
都很聪明,赵老师不知道请谁当老板了,我再来买,现在我要买2朵绿色的花,(幼儿边举起边说)我要2朵蓝色的花,(幼儿边举边说)花拿好,我看看谁错了,放下,我要2朵红色的花。(幼儿边举边说)
三、种花。
老师:花是不是随便插的?不是,先看插什么颜色的花,再数数有几个点子就插几朵花?
等一会插好以后,请你去给后面的客人看看,你要告诉她插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如果你说对了,客人老师会给你一个奖杯,那你就可以当花店老板了。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请拿到奖杯的孩子跟老师去做老板买花吧。
幼儿园插花活动教案中班篇五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