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书中内容不超过篇一
在利用番茄工作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工作被打断。可以简单分为:
1)外部打断
2)内部打断
准备工作:在自己办公桌上放置一份的小活页本(已经翻到空白页)和笔。
外部打断:又可以分为可控型和不可控型。
可控型:来自于同事临时打断,比方说一些办公软件上问题的咨询。对于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先问ta,是否很着急,可否再等我10分钟时间,或者告诉ta,我正在用番茄工作法工作,说话的同时利用手边的笔在活页本上记录下ta的请求,表示这件事情我已记下作为代办。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在这项任务不属于非你不可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转换到其他有空闲的同事手上。
不可控型:大多数来自于上级领导的临时工作安排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必多想,饭碗要紧,放弃番茄钟,响应领导的号召即可。
除了外部打断,影响力更大的其实来自于我们自身内部的干扰。我将它分为两种,分别是随时跳跃出来的小想法和猝不及防的生理问题。
对于随时跳跃出来的小想法,比如说突然想到还有其他的待办事项或者是工作灵感亦或是手机信息恐慌症等。对于这些小想法也一样在事先准备好的空白活页中做记录,一切都等当下的番茄钟结束的时候再来决定什么时间来处理这些信息。切记,记录时要工整,标明序号,大可提高你在解读和处理信息的效率。
对于猝不及防的生理问题,比如去一趟卫生间,准备好热开水备饮、觅食充饥等。在面对这些人有三急的境况,如果可以忍受,就推迟到休息时间去完成;如果难以坚持,那只好暂时放下番茄,解决三急。总之,番茄法是灵活可控的,不一定在执行番茄工作法时,得把自己放置在条条框框中。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书中内容不超过篇二
“积极废人”一词是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语,用来指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有拖延症。怎么样才能治好拖延症呢?只要掌握了番茄工作法这种时间管理方法,保证你从此不受拖延症的困扰!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如果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
b.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面标记一个逗号(表示打扰),并将这件事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计划外事件”),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
2. 休息:每个 25 分钟后然都需要 休息 5 分钟,番茄土豆也在倒计时,趁这个时间泡杯咖啡,站起来走走。
3. 开始另一个番茄:5 分钟后,开始一个新的番茄,新的 25 分钟。
4. 新想法,新任务:如果你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新的任务,及时把它添加到土豆列表中(tips:在土豆结尾添加半角的感叹号可以标记重要程度),安排时间将它完成(tips:番茄钟计时结束时,勾选完成,土豆内容将自动添加到番茄记录)
5. 统计报表:完成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你可以通过“查看统计”看到自己的每日完成的番茄情况,以及各种标签的分布。顺便完成了时间记录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书中内容不超过篇三
因为自己是初步进行时间管理,要给自己留出充分的“偷懒”时间,刨去上班的准备时间和下班的缓冲时间,各计为1个番茄:8-2=6个。刨去中间一轮大番茄的休息时间(有可能是带薪上厕所),计为1个番茄:6-1=5个。那么一天可利用番茄数量为:5*2=10个,这样的数量正好落在讲师的建议数量里。我们再来看看10个番茄总时长为:20min*10=200min=3h20min。
你可能会说,梁子,这样你一天真正工作的时间不到0.5个工作日,不觉得心虚吗?其实,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数据结果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些少,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在没有遇到公司突发的紧急任务的情况下,一天保持高效的工作近3个半小时,是足够完成当天任务的。
这也就说明,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自己一个工作日内的番茄时间段,尽量将重要的工作放在头脑高效的时段,比如上午8:30到11:00,下午15:00到17:00等;不一定所有工作都要纳入番茄时间段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即可。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书中内容不超过篇四
我们的工作按照所需时间长短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长时任务和短时任务。可以简单理解为长时任务是至少等于或超过1个番茄钟的工作,短时任务是小于一个番茄钟的工作,甚至可能只要2分钟就能够完成,比方说拨打一个邀请电话,收发一封确认邮件等等。
这两种任务会我们面临两种问题:
1)番茄吃完,小目标没完成
2)小目标已完成,番茄没吃完
第一种问题相对来说就好解决,可以通过多设置几个番茄钟来完成,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长时任务的番茄钟数量预估。不论是预估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其他任务的安排进度,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多次的经验积累,尽可能使工作耗时与番茄钟数量相一致。当然,欲速则不达,这样的经验积累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不用强求在自己在几天之内就能够完全做到。
针对于第二个问题,“小目标已完成,番茄还没吃完”的情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任务进行分类。将多个短时任务集中在一个番茄钟来完成。如果这些短时任务仍然无法凑够1个番茄钟,那么可以缩短番茄钟,提前进入短暂休息。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书中内容不超过篇五
在自己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尽可能给自己预留一个番茄钟,这个番茄钟就是“回味”番茄,简单的说,“回味”番茄就是专门用来做复盘和小结的。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都不太愿意做总结,所以我的方式,就是只在完成的任务前打钩,检查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工作,对于特殊性工作,比如取得一些重大突破的结果,就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明。同时还可以在这最后一个番茄钟中计划第二天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