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论语心得体会大学篇一
《论语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十分之一,九分勤奋”,它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读完《论语大学》后,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以期能够对于更多的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二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是《论语大学》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其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博学”,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不仅仅限于书本中的知识,还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审问”,我们要善于提问,发扬怀疑精神,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再次,“慎思”,我们要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然后,“明辨”,我们要善于辨别是非,学会分析判断。最后,“笃行”,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不能止于理论。
第三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德治国,以礼修身。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让社会和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规则,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传统,通过礼仪来维持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德与礼的双重引导下,社会才能够实现和谐与进步。
第四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论语大学》中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定力的人,首先要懂得止,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极限,不贪心、不浮躁。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得到安宁。在安定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有足够的思考和计划,才能够取得我们想要的成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并且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成功。
第五段:总结
通过学习《论语大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的重要性。同时,我了解到了德与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这两者的引导,才能够实现和谐与进步。此外,我也明白了止、定、静、安和虑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这种状态,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和计划。总而言之,《论语大学》给予了我丰富的启示和指导,对于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愿意努力践行其中的智慧,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术能力。
论语心得体会大学篇二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阅读中,我深感其启迪和教育意义。尤其是论语中的《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体会。以下是我对《大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孔子在《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告诫我们要先修内心的道德与智慧,才能够做到家庭安定,社会和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颖的观点。在如今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外在的物质与利益,而忽略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建设。《大学》中强调了修身,也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智慧,追求美好的内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提醒与启示。
其次,《大学》告诉我要善于思考。《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句话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其中的“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观察事物、感悟规律来获得知识;“诚意正心”则是告诫我们要真诚待人,正直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提醒我们要先修身,以身作则,才能够管理好家庭和国家。这三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以及如何正确地去做人、做事。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表面的成绩和功利,很少有时间去停下来思考和反思。《大学》给了我一个提醒,要加强思考,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第三,《大学》告诫我们要注重细节。《大学》中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小胜为大胜。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总是忽略掉一些小事,觉得它们微不足道,但实际上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的细节。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够做到在平凡中看到伟大。通过《大学》的启示,我明白了细节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注重身边的小事,尽力做到每一个小事做到最好。
再者,《大学》教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在《大学》中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的成长与进步。在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告诉我要关注他人的进步,因为他人的进步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进步。这种互相促进的理念,让我更加坚定追求进步的信念。
最后,《大学》让我更加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学》中提到了“为人”,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只有与他人和睦相处,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大学》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善于与他人沟通、懂得分享与合作的人。
总之,《大学》中的思想既有古代的智慧,也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的深邃和智慧。这些思想成为我人生的指引,我会继续学习借鉴。通过《大学》的启发,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自己努力奋斗的决心。同时,《大学》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我将继续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论语心得体会大学篇三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一直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去领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今天有幸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不由豁然开朗。通过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诠释,在那简短的文字、朴素的语言里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升华,穿越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沧桑,感受到远古圣贤们那种温暖,平和而不失庄严的人格魅力。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论语》的思想精髓之一“忠恕”。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激烈的时代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做最好的自己,不强人所难,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包容和理解。拿于丹教授的话说,就是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谓,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宽广的胸怀足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爱人”,“知人”是《论语》里孔子的另一个思想精髓所在。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我们只有具备了一种仁爱之心,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其譬,可谓人之方也已。”的理想境界。当我们在做好自己有所建树的同时,还应该身怀仁爱之心,帮助他人,助人为乐,使我们的内心有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满足感。
细读《论语》,仔细体会一番,它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平和、淡定的精神之光时时触动着我们躁动游移的心灵。它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当我们贫穷时学学颜回吧,“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论生活多么的清苦,颜回都不改变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被物资生活所累,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安宁的心境。《论语》告诉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还教给我们君子之道,孔子谦虚的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内心无比仁厚,宽和的人,不会计较得失,可以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而强大的内心足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君子不忧不惧,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纵然我们离君子的距离还远,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做最好的的自己,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我们才不会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不断得以提升,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价值,充满意义。
这篇高三论语读后感,是一篇很好的佳作!
读《论语》有感500字
论语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心得体会大学篇四
第一段: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等内容。《大学》是其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阅读论语大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段:《大学》中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人的修身始于自律,且与时俱进。对于一个人而言,如何修身就成为一项基本功。仁义礼智信是修身的关键要素,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仁爱,做到守信。 礼仪则是高尚品格的表现,只有遵循礼仪,才能在社会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以智慧来指导修身的过程,使人获得更好的思维素养。而信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只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才能和谐相处。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强调的核心理念。修身的基础上,要在家庭中实现家国一体的目标。孔子提出:“庶民不可离乎地,地不可离乎庶民”。意思是庶民和土地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家庭的和谐离不开土地的种植和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只有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的家庭和谐稳定。
第四段:治国是《大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告诫我们,领导者首先要自己成为榜样,如果自己都不作为,如何去期望别人跟随自己?一个正直、公正和有担当的领导者,才能够管理好一个国家。 而治国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对于一切行为都要有明确的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国家的发展。
第五段:孔子主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而理论则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多读《大学》可以使人明白真理与实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不离开实践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的挑战。
总结:通过阅读《大学》,我深刻认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秩序。同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将理论融入实践,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和社会。《大学》是一本永恒的经典,它的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的挑战,努力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论语心得体会大学篇五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