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社会小手真能干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结对帮扶,是这学期对年轻老师的一种培训,更是学习的好机会。带我的是经验丰富的强老师,她让我知道要想上好一节课,是需要不断的去揣摩,不断的反复思考。如若希望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能让幼儿充满愉快心情的将它吸收在自己小脑海中真的是需要花一定的课前准备!
一节科学课《能干的小手》,让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了课后反思!
每个人都有一双不可缺少的小手,它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如:画画,手工,弹琴等等。在上课之前我反复思考着,怎样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简单易懂的教授给幼儿,我想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又怎样让幼儿满怀兴趣并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了解我们的小手长什么样,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并保护自己的小手,让它不受到伤害。
为此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一是让幼儿简单初步的知道小手有五根手指头,有指甲等。
二是让幼儿能够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
三是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力,知道小手做的事情有很多。我把重点放在了目标三上面,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便围绕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展开了以下教学活动。
我以故事《五根手指宝贝》来导入课题。(故事:手指妈妈生了五根手指宝贝,让我们一起数一数1 2 3 4 5······)由于故事趣味性比较强,幼儿很快被我带入到故事的情节中,时而还非常积极配合的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说完故事我便让幼儿拿出自己的小手观察着,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长什么样,这时幼儿似乎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注意力也开始分散,只有部分幼儿在仔细的观察着,说着自己的小手有:手指头,指甲······随后我请幼儿自己动脑举例说明我们的小手可以做哪些事情,这时幼儿表现的非常兴奋,目光也再次集中的投向我,纷纷说着我们的小手可以做的事情:写字,吃饭,画画等·······见势有所好转,为了巩固幼儿对自己小手的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小手真的.会做很多事情)我利用幻灯图片一张又一张的播放着我们的小手可以做的事情,幼儿看的非常认真。播放后,我便对今天的课进行了小结:我们的小手真的很棒,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最后以一首《我有一双小小手》结束了这个课题。
反思:
听完我所上的这节课,强老师对我不足的地方进行的指点并给了一些好的建议,让我感触非常深,对于怎样把握好一节课的流程并一步一步的抓住细节所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活动中,强老师对我在播放幻灯片期间利用手指游戏来让幼儿安静,给予了肯定。不足之处是刚开始的故事导入我占用的时间太长了,以导致幼儿对下面的环节不能很好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为小班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小班(3―4岁)的幼儿注意力在9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时间是10到15分钟,我却把大部分的时间占用在故事上。)在介绍我的小手很能干时,对幼儿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说的也有些含糊,不太清楚。
相信在每次的教学活动后,进行自我反思,去发现其中的不足,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社会小手真能干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能干的钟点工》这篇课文写了机器人到汤姆家做钟点工干家务活的事,显示了机器人的能干和神奇,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课文重点写了机器人外型和能干的特点。
教学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自己边读书边做“老师”设计问题,帮助大家阅读理解课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的读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变死读书变成了边思考边默读。“钟点工是谁?钟点工长什么样?钟点工都干了些什么?钟点工为什么这么能干?为什么说钟点工还是个绅士?”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基本涵盖了整篇文章。
此时学生思维极其活跃,我顺势安排了一个小组交流合作,让孩子们把大家的问题整理一下,把相似的问题合并,然后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很快,学生根据课文重新整理出了问题的顺序。其实,教学活动进行到这里,学生对课文已经基本把握。之后在学生交流质疑的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性进行朗读,目的就更明确。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梳理,自己阅读,轻松的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交流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课堂气氛活跃但结构松弛的现象,一节课的内容三个课时才完成。
社会小手真能干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小手真能干》这篇教材,从阅读到备课到课前准备,基本上只花了半个小时左右。应该说,此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不过把简单的内容上好、上丰富,往往也不容易。
为此,我首先确定教学目标:1、能够看图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领悟“小手真能干”的含义;2、引导聋儿讲述自己的小手能做些什么;3、鼓励聋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次,我思考教学难易度的把握。这个学期,因为学生差异大一直实行的是分班教学,日常上课的对象只是11个聋儿中的7个,合班上课而且是公开课,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得,最主要的就是要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对于大年龄的聋儿来说,需要抓住图片人物特征,完整地表述:什么样的男\女孩子的小手会做什么。对于能力较弱的聋儿来说,只要表达出男\女孩的小手会做什么,或者指图说出:会什么。如此,体现出了三个教学层次,做到了面向全体聋儿。
再者,我思考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我创设了一个“比比谁的小手能干”的生活情境,由看幼儿园小朋友比赛照片入手,说说6位小朋友的小手各能做些什么,再请聋儿来选一选、评一评自己认为能干的小朋友,并且给他们贴星,最后自然导入到聋儿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事情,自己的小手还能做些什么。让聋儿始终处于一个生活情节之中,做到教学内容有反复,但不单一重复,让聋儿学得自然、练得自然,看、评、做、说环节的设计也是做到了动静互补,有效调节了聋儿的注意力。此外,我延用了奖励激励机制,当然除了外部的鼓励之外,我还教聋儿自己表扬自己,让他们得到一种自我精神的满足,在促使他们自我认同的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需。
回看整堂课的录像,我觉得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而且自己也善于捕捉课堂资源的生成,比如:陶常宝摆放大水杯时,把不慎垫在水杯下的餐纸抽了出来,把大水杯放平稳,这时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做事的细致;当张洁不能自己讲述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而依旧指图看图讲话时,我就顺势引导到:“我们的小手会讲话”。而且,能够注意面向全体聋儿,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互动的.机会。
当然,通过录像,我也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一些不足,首先是自己的手势力度不够,导致视觉上很不舒服。其次,在考考聋儿的小手会不会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做事时,只是单一地让聋儿去实践,而没有让聋儿进行句型的转换练习:“我的小手会做什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加强能力强的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并把之后聋儿对自己的表扬结合在一起,完整表达:“我的小手会做什么。我的小手真能干!”如此,就更完美了。
社会小手真能干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钱韵康说:“小手可以拿好吃的东西。”
万婷丹说:“小手可以帮老师擦桌子。”
张李阳说:“小手可以搬东西。”
周子晴说:“小手可以玩积木、捡积木。”
陆晓楠说:“小手可以制作各种东西。”
……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说着自己小手的本领,从孩子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自己的手有哪些用处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能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但好多时候,孩子往往是说的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说的总是比做得好。如:有的孩子总喜欢把积木扔到地上,自己从不主动去捡,而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愿意去捡。
我又顺着话题往下引,“那伸平你的小手,看看它像什么?再把手指尖变一个方向,看看又像什么呢?”孩子的想象总是很丰富的,有的小孩说:“把手指分开,像太阳。”有的孩子说:“把食指弯弯,像小鸡啄米等等。”这个话题一下打开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为下一步添画打下基础。我接着又问小朋友:“如果让小朋友在手掌印上添上几笔,小朋友想让它变成什么呢?”这下小朋友更加踊跃了,有的小朋友说:“添上几笔黄色,像向日癸。”有的小朋友说:“在手掌上画个眼睛,像小金鱼等等。”在小朋友自己添画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兴趣浓厚,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本次活动的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际生活的提问和经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老师提问中,想象着自己能干的小手能做些什么,迅速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在经验交流中,引导幼儿让自己的小手变变变,看看能变成什么?如果按上小手印,添画几笔,又会变成美丽的什么?通过幼儿自己的想象,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在听儿歌《我有小手》及作画的过程中,来感知手的重要,让幼儿自然而然的也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最后,在上交作品时,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又及时得到表现,并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特别是在欣赏和介绍自己作品这一环节,幼儿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万千变化,美丽极了,让幼儿学会了相互分享,体验创造、变化所带来的快乐。
考虑到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内,课后在区角活动中,我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们进一步进行操作活动,再次感受自己小手的能干,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社会小手真能干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1.用小手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增进触觉的敏感程度。
2.了解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手。
3.在活动中,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难点:
1、手指的名称不同。
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
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1.每人一份(5个)不同颜色的手指帽。
2.(合拢放开)韵律音乐。
1.做律动(合拢放开),引起幼儿兴趣。
2.认识手。
(1)知道每人都有一双手。
刚才小朋友在干什么呀?我们表演的时候用什么来做运动的呢?我们都有一双小手吗?请你们伸出来数一数有几个手指头?(学习词:一双手)
我们班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手,那看一看我们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启动幼儿说出手指、指甲、手掌等名称,并发现手指长短、粗细的不同。
小结:我们都有一双手,共有十个手指头,手指头上有亮亮的、硬硬的指甲。指关节还能灵活运动,手指不一样粗也不一样长,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
(2)认识手指
a.教师启发提问,并用拟人化口吻进行讲诉。
最粗最短的是谁呢?(大拇指哥哥点点头)
最小最瘦的是谁呢?(小拇指弟弟拉拉勾)
最高最中间的是?大拇指旁边的又是谁?(食指、中指跳跳舞)
剩下一个指头叫无名指。(无名指妹妹弯弯腰)
b.练习说手指名称。(儿歌)
3、了解手的用处及保护手的方法
(1)谈话:手指的本领很大,那请小朋友说说它可以做什么?
(2)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手。
讨论保护手的方法:不玩尖锐的物品、不咬手指;勤洗手、保持干净。
4.游戏“手指帽”,巩固幼儿对手指的认识。
5.到户外晒太阳,与幼儿一起进行手指游戏。
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大拇指哥哥点点头。
小拇指小拇指你在哪?小拇指弟弟拉拉勾。
在活动中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观察发现法、游戏巩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对手有感性认识,产生活动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和手的比较。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与孩子们共同搭建认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