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海水、椰子树、细沙,颇具南国风姿。日落之前的安逸,可见一斑。此时海水是原色的湛蓝,与后文的“大海失去了原色”相对应,有个句子夸张得好,让人担心低翔白鸥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这景象远比翠色欲流的草原要浓郁。岸边碧玉般的椰子树树冠吸引着海风,还有挠人的细沙,似乎可以轻柔地唱出“你是风儿我是沙”,这些都是人们欣赏落日的好背景。至于细沙为何玉屑银末,为何金灿灿亮闪闪,因为太阳要出场了。
第三自然段太阳终于来了。太阳完全具备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快乐”“脸蛋”“潇潇洒洒”“笑颜”等,都让人感受它身上散发的魅力,也能体会出太阳是个有故事,或者是会折腾的角色。于是,在这里看落日,也就是在欣赏一出童话了,因为主角是可爱、顽皮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化作太阳,来一段开场白,说一说这一天都活跃了什么,为什么还毫无倦态。
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简短,但是意味深长。我们终于领略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原来就是如此的“诗意”和“美妙绝伦”,看来不虚此行。同时也有意犹未尽之感,看落日,如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期待着明天再来“瞪大双眼”体味。
常规印象中,落日都带着一种落寞凄美,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证。不过在本文中,一直都是欢快的调子。落日感染得海天一色,那种金红与热烈,那种涨溢出醉醺醺的光与彩,都是明朗的,也燃烧到读者的心里。所以,我们可以说“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
学过之后,如果记住了落日的一两个片段,就是可喜的。巩固时,不妨让某一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学着太阳“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一边跳一边唱《荷塘月色》之类的歌儿,其他的同学,就在下面模仿连绵起伏如绿叶般衬托的波澜。学过之后,还可以布置一些练笔作业,让学生细细观察,写一写家乡的日出日落。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我常常劝诫自己,可却常常做不到。教学《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我就要求自己,尽量突出重点来教。
这个重点是什么呢?除了初读课文,就是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的热带风光,学习写景的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分两个步骤:一是学习写法,一是即景练写。
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先要学习抓住特点写。我让学生先读一读,感受三亚风光之美,思考:美在哪里呢?我启发:三亚的美肯定表现在典型的景物上,哪些景物美呢?划出来,读一读,体会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的特点。
光学到这儿,还不行。我再让学生想象画面,用心朗读课文,努力去发现: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三亚的景色描绘得如此之美呢?经过一番朗读,一通探讨,学生明白了:作者在用美的词语描写景物,写出自己的感觉,表达出自己喜爱如此美景的感情来。
学了这样的写景方法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作。这不,昨天刚下了一场小雪。雪景也是很美的。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雪景。
孩子们捻着笔杆子,过了好一会儿,作品新鲜“出炉”了。“田边的青松老哥,一夜之间变成了长满胡子的青松爸爸。”“大地上晶莹剔透,脚一踩上去,便会消失,我真不忍心把它破坏掉。”“花坛里的树木被一片片小巧玲珑的雪花盖住了,真是一点也不比美丽的少女逊色。”“松树上挂着一颗颗白色的果实,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操场跑道也蓦然变成白色的了,真想用脚踩一下,那感觉绝对是享受。”“我捏起一些雪,哇!好软啊,就像一团棉花糖,我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即景练写就是教学重点。我和孩子们多花点时间,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即学即用,这样的教学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以后,我还要这样抓住教学重点来教,一课一得,很好!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解语言运用之妙,还是让学生自己读懂,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陌生化,发挥学生品味语言过程中的能动性,由语义的理解到具体语言产生意象,探求语言背后的神秘色彩,做到学生融入语言之中,发文本语言之声,思文本思想所想,已自己的情感情润文本的语言,给予文本已生命。
我在教学《三亚落日》中描写落日的美景时,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找到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印象,从整体上感知三亚落日的美。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找出“诗意”与”滑落”。在理解“诗意”时,我并没有已词解词而是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三亚落日的段落,谈自己的对诗意的理解。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诗意”的意思是在作者的眼中三亚的落日就像一首优美的诗,具有诗的性格诗的韵致诗的意蕴优美。
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3、4、5节,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概括出三亚落日诗意的滑落过程。下面是一段实录:
(学生读课文)
生:三亚落日先是像孩童,接着像一个大红灯笼,最后像一个跳水员入水。
生:三亚落日滑落的过程是缓慢的,就像一首一样富有节奏。师:是啊三亚落日滑落的景象是富有诗意的,就像作者开头讲的美妙绝伦。同学们细细读慢慢的品,在作者描写的三亚落日的语句中,哪些落日语句的描写最富有诗意。(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写写化化,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语句的精妙。)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体验着文本语言的诗意,在朗读中显现出被三亚落日陶醉的美好情感。学生把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之妙的感悟体验结合起来,文本细读落到了实处。这时的阅读教学,才算到位了。阅读教学重回语言,重回对语言运用的体悟,才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母语教学的使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我想每一位读《三亚落日》的人都会被三亚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一篇美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三亚落日的那份独特的如诗如画的美,是我教学的重点。
20xx年我有幸去到了三亚旅游,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课前,我和学生们讲述了我的旅游经历,并把我拍的旅游照片制作成课件,充分地展示了三亚独特的风光,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真实的人物,真情的讲述,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着我抓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句统领全文,组织教学。通过抓住几个画面来品味、领悟三亚落日之美,例如:看落日环境之美:蓝天、碧海、白鸥、沙滩、椰子树,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怎能不让孩子感受到三亚的落日是如此的富有诗情画意呢!再如:落日的变化、神奇之美:先是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地抖落下赤朱丹彤,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随着时光的悄悄溜走,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变成了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最后,它突然颤动了两下,像跳水员一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妙,一幅幅画面的出现和交替,本身就是一首诗,再加上诗意的观赏环境,难怪作者说“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随着讲解的深入、画面的渲染,朗读的体悟,学生对三亚的神往之情愈来愈烈,我知道这堂课我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五
近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学了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三亚落日》。文中活泼、清新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教学中,通过对诗一般的语言文字有感情朗读品味,使学生了解了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象,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此外,同学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喜欢!)
那么,谁能展示一下你从网上下载的热带风光的介绍?我可请你当导游哇!(学生举手踊跃,展示开始……)
师:还有日出的介绍,三亚的风光真美,真想到海边看看日出,你们还有什么要展示的吗?
(我查到了许多关于“日出”的课文,我想读一段给大家听……)
(我知道日出、日落的原因了。)(我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海鸥。)
(我还知道了三亚的环保情况……)(学生展示收集的环保资料)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三亚的美与三亚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分不开的)(要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美就在我们身边……)
……
“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这是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写意,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也一样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必刻意去追求详尽周密,在教学中不必处处求全,面面俱到。而应适当留些“空白”带些“写意”,运用阅读随想、模糊教学等技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探究、领悟。学习语文是多种渠道的。我们要凭借教材而跳出教材,才能跟着学生的思路顺应学生,随机调空,灵感迭出,学生才会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课堂上才会火花四射、高潮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