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活动室布置设计方案篇一
祝大家,快乐的圣诞节
1、了解西方的`传统节目——圣诞节。
2、体验与老师、父母在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和快乐。
3、培养幼儿能勇敢的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
4、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的灵活性。
1、装饰有节日气氛的活动室,睡眠室及“圣诞节”墙饰。
2、大圣诞树一棵,成人圣诞服装一套,幼儿圣诞帽每人一顶。幼儿礼物每人一份,包装好并编上号。小奖品若干,智锦盒一个,内装若干智力题卡片。
3、即时贴剪成的“红色圆形”、“黄色半月形”、“绿色小松树形”,幼儿最少每人一套。即时贴剪成的红色三角形、粉色五瓣花、绿色半圆形,家长每人一套。分散地藏放在睡眠室的各个地方。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圣诞节到啦,我们和家长一起来庆祝圣诞节好不好?今天,小丑姐姐(另一名教师扮演)还特意举办了一个圣诞舞会,想邀请大家一起去跳舞。但小丑姐姐要求你们先做一个“寻宝”的游戏。大家快来听听我要告诉你们这个游戏怎么玩。
2、示范讲解“寻宝”玩法:
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娃娃”脸上有什么?都是些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老师:老师把这些小卡片都藏在了寝室的各个地方,你们进去后要认真的、轻轻的去翻找。找到后,要快速将它揭下来贴在自己的脸上。然后到舞会门口请“服务员”检查正确后,可领一顶圣诞帽,带上后才能进入舞场去跳舞。
3、家长也同幼儿一样去“寻宝”,标志分别是红色三角形、粉色五瓣花、绿色半圆形。
4、幼儿、家长一起进行“寻宝”游戏。
(二)圣诞舞会——圣诞快乐(互动舞蹈)
幼儿、家长寻找到“宝”后逐一进入“舞场”。一个跟一个拉在小丑姐姐后边,随着音乐一起跳《圣诞快乐》舞。
(三)智多星游戏
1、教师出示智力锦盒。说:这个锦盒可神奇了,里面有许多神奇的游戏题卡,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根据题卡内容(如:谜语猜猜看、按数连线、九宫格……)来表演,做对了,教师扮演)会奖励你一个小奖品。
2、“智多星”和幼儿进行摸题智力游戏。
(四)欣赏童话剧——圣诞节的来历
2、下面请欣赏由我们班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共同表演的童话剧——圣诞节的来历。
(旁白—教师):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有一位可怜的乞丐(家长),他又冷、又渴、又饿。“乞丐着破衣、拐杖出场”。他来到了一个村庄,遇到了一位富人(幼儿)和一位穷人(幼儿)“富人、穷人出场”。
乞丐(对着富人)说:我又渴又饿,你行行好,给我一点面包吃吧?
富人:我是富人,我很富有,我有的是面包、牛奶,就是不给你这个穷光蛋并踢了乞丐一脚。
穷人:我很贫穷,只有一片面包,但我愿意分一半给你。
乞丐(脱去破衣,变成一位可爱的圣诞老人):谢谢你,善良的.孩子,幸福、平安会永远伴随你,送你一支松枝,你要记住每天给它浇水、施肥,精心照顾它,它会永远祝福你。
(旁白)慢慢的,松树枝真的发芽了,并长成了一棵圣诞树,而且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圣诞老人把这些礼物送给可爱的孩子们。
(五)圣诞老人送礼物
1、教师:我们轻轻的围坐在烛光旁,每个人许个愿。美好的愿望,圣诞老人一定会帮你实现的。来,孩子们,我们许完愿,一起吹灭蜡烛。
2、喷放礼花:彩花从天而降,随着欢乐的音乐和孩子们的欢笑,圣诞老人推着礼物出现在大家面前。
3、圣诞老人:孩子们,提示大家要说出自己所选择礼物上的号码后,将会得到一份心爱的圣诞礼物。
4、幼儿说号码选礼物。
(六)自助餐
幼儿拿着心爱的礼物,快乐的与家长、老师一起自选水果沙拉及小食品,分享着节日的快乐!
幼儿园活动室布置设计方案篇二
设计意图:
分类教学是小班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又是较复杂、较抽象的一项数概念。对小班幼儿来讲,更是如此。而小班幼儿形象思维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运用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来理解这一概念,相对较容易。
纲要明确指出:儿童只有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皮亚杰也认为,虽然幼儿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但是他们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却需要采用直觉行动性思维。
上述种种,都对我们幼教工作者表明了一点,那就是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习数概念。
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分类教学——分卡片。意在创设合理的操作环境及条件,并引起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通过幼儿自己对卡片的摆弄、操作、探索来学习理解“分类”这一数概念,再通过大家——起来分析理解这一概念,并通过最后的巩固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类的认识、了解。相信通过活动,幼儿对分类这一概念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园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等活动,初步掌握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幼儿有初步的探究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分类的含义及方法。
难点:区分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数量)
三、材料及环境的创设:
1、提供不同层次的印有不同数量、大小、颜色的图形卡片许多;
2、提供不同层次的其他各类卡片(各种动物、水果等,具有大小、颜色、数量之分);
3、小熊头饰一个,熊妈妈一个。”
四、操作流程:
创设情境——操作探索——讨论理解——巩固操作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作思考状,并请幼儿一起思考
大家想出多种办法,最后决定:分放好。
3、怎么分呢?
这么多卡片,放在这乱糟糟不行,怎么分放,以后看上去整齐,用起来又方便寻找。(幼儿纷纷表示要帮助想办法分)
二、幼儿操作活动
“大家都要帮助我,太好了!”
1、教师按幼儿能力分发卡片,引导幼儿先观察
看看,这些卡片上到底有什么?
2、在观察过卡片后,幼儿进行操作。摆弄卡片,试图经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找到分的方法。
*教师注意观察、随时注意指导;
*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去尝试,去操作;
陈涛、陶懿鑫、周婷、何佳琳……
*鼓励个别能力一般的.幼儿找到一种分法后,再去寻找另一种分法;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两维思维,按两种特征分卡片;
宋依捷、乔艺、徐晨涛吴艺倩、张潇霞……
三、讨论理解(在幼儿基本找到分的方法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理解)
“太好了,我看到小朋友分的这么好,有的这样分,有的那样分,真开心!”
1、先把自己分的告诉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幼儿轻声与人交谈、讲述,师巡回倾听
2、太好了,这么多分法,几个幼儿告诉给大家听
个别幼儿讲述,大家一起听,并适当进行讨论、理解。
幼:我把红的放在这,黄的分在那,绿的又分在一起……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颜色分的……
幼:我把卡片上是5个的放在一起,4个的放在一起,3个的……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数量相同的分在一起,数数有几个,一样多的放在一起按数量分的……
幼:我把红a分在一起,绿的o分在一起,黄的口分在一起。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按颜色形状分,把相同的分在一起。按两种特征分的,师与幼儿一起拍手鼓励。
3、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分的时候,把相同的分在——起,可按不同的特征来分,如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把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并告知幼儿,这样分的活动叫分类活动。
四、巩固操作
熊妈妈拿着又一叠卡片来了,“小熊,还有这么多卡片,你也要把它们理整齐。”
妈妈走了,小熊与小朋友开始分卡片。
l、一起观察,这些卡片与刚才不一样,刚才全是图形,现在是水果、动物等。
2、幼儿分,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可把这些分在刚才一起,也可重新分类,幼儿自由分类。
五、结束
妈妈回来了,表扬小熊和小朋友,夸大家分得好,按不同特征分好了卡片,分类的本领很大。
妈妈放好卡片,带小熊与幼儿一起出去做游戏。
幼儿园活动室布置设计方案篇三
某工程天棚平面如图8-4,设计为u38不上人型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龙骨网格350×350,计算天棚装饰费用。
560)=560“border=”0“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src=”/img/uploadfile/1104/11/"/解:1、天棚骨架:平面,查定额12-42#,基价为26.28元/m2工程量:跌级式,s=0.6×(4.5+7.5)×2=14.4m2
平面,s=(4.5+0.6×2)×(7.5+0.6×2)-14.4
天棚骨架费用:35.19×26.28+14.4×34.84=1426.49元
工程量:平面,s=35.19m2
跌级式,s=0.6×(4.5+7.5)×2+0.3×(4.5+7.5)×2
=14.4+7.2=21.6m2
天棚饰面费用:35.19×15.07+21.6×16.74=891.9元
天棚装饰费用合计为:1426.49+891.9=2318.39元
幼儿园活动室布置设计方案篇四
幼教实习报告:“爱的活动”(1)
我怀着对教师这份神圣工作的向往,开始了我的实习工作。我的实习工作从2009年3月9日开始,到4月3日结束,历时四个星期。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玉溪市第二幼儿园北苑分园,她是一所美丽的幼儿乐园,我在幼儿园实习主要任务是对小二班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四个星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不仅使我度过了人生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而且使我获得了幼儿教育管理实际工作的经验,提升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技能,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为我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的实习情况总结一、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爱与夸奖最重要。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重要,而幼儿感受到老师“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老师的夸奖!本着这个原则,在对小二班的班级管理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把爱心小兔带回家”的活动。
实习的第一周是见习周。幼儿园园长给我们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并提出了对我们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小二班原班老师给我们介绍的班上幼儿情况,之后我见习了小二班老师给幼儿组织的`一日活动。
在实习第一周,我了解到:这个班的幼儿比较好动,平时纪律较差,班上的孩子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家长们对于这种情况也颇有微辞,认为班上老师管理方式不得当。面对这种情况,我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呢?是采取原来班上老师的一贯做法——批评教育?甚至罚站、罚蹲?还是另外想个最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呢?而最好的方法又该如何去做呢?那几天,我脑袋里一直回旋着这些问题,我总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最希望老师怎样做;假如我是老师,我应该怎样探知幼儿的心理,知道他们想得到什么,而我们又该想出何种办法,采取何种措施来引导、满足、教育好他们。思索的结果,答案就是——爱与夸奖。我决定就运用这答案来尝试改变当前的局面。于是,在又一轮的思索后,我想到了一个具体的爱与夸奖的好办法。
幼儿园活动室布置设计方案篇五
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娃娃超市”,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区。
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摆弄各种商品。一会儿放在这,一会儿放在那。通过观察,我觉得孩子们对商品的具体分类,不太清楚,只会把商品随意地摆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一所超市,通过参观,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超市的知识,如:商品的摆放、分类、标签、收银及怎样计算收银等等。而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超市等一系列活动,来组织分类、计算、统计等等有趣的计算活动。
一、在超市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做以下计算活动
1、分类活动:
在“娃娃超市”中,孩子们最先接触的是商品的分类、组合,要把很多的商品进行合理的摆放,例如:对超市所有商品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分类:饮料类、玩具类、生活用品类、食品类等;在各个种类中又可以作不同的分类:饮料类可以按大小、形状、颜色、品牌分;玩具类可以按大小分、轻重、易取放、方便顾客分;生活用品类可以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用途、大小分;食品类可以按不同的食品味道、颜色、大小分。在刚刚开始分类的时候,孩子们只是会按照简单的大小分类,经过不断的尝试活动,他们不但会简单的分类,还会按照各种不同的用途来分。例如,他们刚开始对饮料进行分类时,是按照大小来排列的,小的太子奶放在第一层,大的可乐瓶放在第二层。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到想买的东西,到处都有,拿取非常不方便。于是孩子们又重新进行调整,他们把最小的瓶子都放在了第一层,第二层放大的,第三层放小的,第四层又是大的。这样摆起来大小一目了然,但不同的`品牌就存在东一个、西一个的现象。如果想买2瓶以上的,就要找半天。怎样快速地买到同类的商品。在参观超市后,孩子们明白了:“人家超市里的商品是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孩子们开始有了品牌的概念,经过一番“倒腾”,他们把同样的商品放到了一起,“可乐”放到一起,“鲜橙多”放到一起,“脉动”放在一起,“太子奶”放到一起等,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分类组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不知不觉间主动学习了分类的知识。
2、计算活动:
在“娃娃超市”里,买完东西就要交钱,这里就产生了需要进行加减运算的问题。随着超市活动一步一步的深入,收银台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孩子们把商品都贴上了标签,有1元的、2元的、3元的、5元的。有的孩子买了2瓶可乐(1元一瓶)、2瓶矿泉水(2元一瓶),那么就是1+1=2、2+2=4、2+4=6。孩子们经过一番思索总算算出来了,大大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果顾客给了8元钱,那么8-6=2,还要找人家2元钱,在这里,加减法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自己就学会了,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统计活动:
随着超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在进行商品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渗透统计的活动,在调整商品后,怎样知道每个组的商品都有什么,一共有多少商品,我们为担任“超市工作人员”的幼儿每人提供了一个小本,用来记录每个小组的统计商品,孩子们不会写字就用画图来表示,把每一种同类的商品放到一起,画出图,在旁边写上数量。统计商品后,有的孩子又提出:“老师,我们每天卖出的商品是不是也应该记录下来呢?”随后我们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用来统计每天卖出的各种商品的记录本。孩子们每天在超市活动后,主动去记录今天所卖出的商品,同时了解到什么商品最受小朋友的欢迎,今天投放了什么新商品,明天准备上什么货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统计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为什么要运用超市游戏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超市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天都离不开的重要的购物场所,孩子们也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日常接触得很多,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再现起来比较容易。在《娃娃超市》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游戏的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非常生动。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方式,超市又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利用超市这个游戏形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培养幼儿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同时,真真切切的进行着他们的计算活动,认真地给每一位顾客算好帐,顾客在交钱的一瞬间,也在算着自己的钱还剩多少,可见,超市活动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模仿。这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三、在超市活动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在《娃娃超市》刚刚开始筹建的时候,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商品怎样摆放,标签怎样贴,商品多少钱一瓶,买的东西多,钱不够了怎么办,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想买还缺2元钱,怎么办,对于非常贵的商品,自己怎样才能买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各种智慧,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超市里有一大箱拼插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它,有一次,韩皓拿着自己手里的10元钱,想买这箱玩具。当他看到箱面上醒目的标签15元时,他着急了,钱不够怎么办呢?他转来转去,当看到张敬贤也来买东西时,他问:“张敬贤你想玩这箱里的拼插玩具吗?”“想玩呀。”“我的钱不够,咱俩把钱凑在一起买,行吗?”“好啊,买完后咱俩一起玩。”“行!”通过合作,两人愉快地买到了称心的玩具,高高兴兴地去玩了。在这里,孩子们主动交往的意识提高了,互相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孩子们看到收银台的机器和开小票的机器,觉得很有意思,王宇轩就与丁雨晨商量:“咱们做个收银台吧。”于是,两人找来废旧的纸盒子,做了一个收银台,他们还找来了计算器,自己卷小票,在这里,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会自己管理超市了,每天他们把超市里收拾得很干净,自己整理商品,不断地调整超市的商品内容,在中秋节时,他们还准备添加各种月饼,进行促销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