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护理类论文篇一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论文了,如果写的一塌糊涂,怎么可能通过老师的考验呢。
在论文准备阶段,学校会分配给你固定的论文导师,有导师来决定你的论文到底可不可以定稿。
第一步,是要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论文方向,选好一个题目,不要太大,根据自己的情况定。
第二步,把论文的构思写好,题目和目录整理好,老师就是要看你的构思和论文的大纲,如果认同你的论文设想,就会告诉你可以开始写论文了。
第四步,老师告诉你定稿后,就可以打印3-4(每个学校要求不同)份出来,装订好,一般是答辩的前一天交到学校。
**常见问题
其实说常见的问题,非常的多,每个老师问的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下面的几条技巧,基本上就能够通过答辩的。
1、必须对你自己的论文要非常的熟悉
有的同学的论文不是自己写的,我在答辩的现场就遇到过好多这样的,有的是花钱找人写的,有的是老公或者老婆代写的,当老师问你论文里的相关内容时候,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是个大忌讳。
2、千万不要在论文里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这个是老师叮嘱的。答辩的老师随便在你的论文里拿出几个名词来问你,你是不是就蒙圈了呢。
3、练习好自我介绍
有人说自我介绍还不会吗?还别说,越简单的问题就是有人不会。自我介绍主要说和论文有关的:你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和你的报考专业有什么练习?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论文题目?等等,你要说一些这样的介绍,而不是你的爱好。
4、态度是关键
老师在拿到你的论文时,肯定就是要找问题的,无论谁的论文答辩,老师都会点出问题。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和老师顶嘴,即使你说的有理也不要硬顶。
你要点头微笑,最多说我会注意的,我知道了,我理解了,谢谢老师提出的意见,我会认真采纳。等等,一般通过率很高的,即使你写的再差也会让你过了。态度好,老师认可你这个人,所以论文基本就会认可了。
5、常见的小问题
论文格式、自我介绍、论文题目选择的太大、光点评不问问题的也有、论文的构思、是不是要拿学位、论文里的名词解释、还有纯闲聊的。
定稿多与导师沟通
自考毕业生张玲认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越接近定稿的阶段,与导师的沟通也该更为频繁。在此过程中,考生要遵从导师意见,及时修改论文。“论文指导教师大多经验丰富。遇到拿不准的问题,考生要及时向导师请教,不要自作聪明,以免耽误答辩。”
她以为按照导师意见进行修改、提交了“定稿”就算完事了,没想到此时导师却更为频繁地展开了“邮件攻势”。仅9月份,导师就给她发了8封邮件,从论文的格式、引用的规范到句式逻辑以至于字体,都逐一提出了意见,有时改了两三遍都不能让导师满意。经过这样反复修改,她在论文答辩时的表现赢得了所有导师的好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考生论文答辩的导师一般都有参与论文答辩的经验。听从导师的意见,与导师多沟通,写出来的论文一般都会符合答辩教师的“口味”。
考生曲先生介绍,如果不做准备就拿着自己的初稿去参加答辩,且不说论文能否通过,恐怕连导师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而在和导师沟通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自己对论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论文逻辑更清晰,回答答辩教师问题时也能有的放矢。
答辩文案简练准确
考生参加论文答辩,不是要照本宣科地把自己的论文读一遍,而是根据自己的论文进行简练的阐述,这就需要考生在答辩时将自己的论文凝练为一篇论文简介。
有些专业还要求考生将论文简介做成ppt形式。无论形式如何,考生对论文的阐述都要做到简练、准确、规范。
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不仅涉及到考生论文阐述时是否能做到逻辑严密、自圆其说,更能有效应对答辩导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文案内引用了一个苏轼和佛印的典故,然而答辩导师立刻指出这则典故实际上是明朝人杜撰的,并不能以此作为论据。北京大学心理系相关老师介绍,伪造案例或数据都是参加论文答辩的硬伤,考生要避免因此影响成绩。
答辩之前提前演练
很多参加过论文答辩的考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阐述论文时自己正眉飞色舞地说到得意之处,突然因为用完了阐述时间被导师叫停;或者自己对于写作的知识背景做了一段铺天盖地的阐述,还没来得及切入正题时间就不够了,原本准备好的好多文案内容都没用上。“简述论文超时”是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对论文简述提前进行演练则可以有效避免超时。
这些都容易导致考生的简述超时。避免这一情况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正式答辩前先对照文案自己口头演讲一遍,看看时间是否够用。如果觉得叙述时间过长,可对文案进行删改。此外,考生在讲述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之前的部分不要表述过长。
考试过来人何昭辉认为,论文答辩时许多考生因为紧张,影响了论文阐述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而在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练习就不会过于仓促。
护理类论文篇二
20xx年10月8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高血压日”,本次宣传活动主题为“xx”,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10月8日,江安镇卫生所健康教育科组织专业人员,在江安镇农贸市场和镇中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前举办了以主题为“知晓您的高血压和控制目标”的咨询义诊宣传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广大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达到高血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很好的落实。
通过活动广泛宣传高血压得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的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水平,使居民知晓“定期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等核心知识,提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推进高血压建档管理,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次义诊咨询活动参与者400多人,现场向公众共展示6块高血压知识宣传版块、宣传横幅1条、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300多份、义务测量血压和接受健康咨询200多人次、开展健康素养知识问卷调查100余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0份。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积极采取行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共享健康生活,另外还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主动性,加强了居民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居民加深了对高血压及健康生活方式理解、如何防治高血压防病治病的的认识,受到了现场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护理类论文篇三
1、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
2、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
4、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6、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7、适量运动很必要,但是不能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8、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护理类论文篇四
全麻病人暂时处于神志丧失状态,头面部手术时医生的操作容易挤压磨擦眼睑部,使异物进入眼内,容易导致角膜、结膜炎,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角膜溃疡;而采用正确的眼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1.1一般资料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头面部手术病人90例,其中口腔科手术33例,耳鼻咽喉科手术5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8岁。手术时间1~4.5小时。
1.2方法
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实验组c,每组30例。
对照组a:全麻前只嘱其自然闭眼,全麻后无任何眼睛护理。
实验组b:全麻后给患者双眼涂上适量金霉素眼膏,再轻轻合上双眼,使上下眼睑闭合。
实验组c:全麻后给患者双眼涂上适量金毒素眼膏,再用剪至3cm5cm左右大小的手术薄膜巾粘贴于病人双眼睑上,确保眼睑紧闭。
1.3评价标准
结膜炎发生一般在术后1~24小时以内,医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即感双眼疼痛、畏光、流泪,并伴有明显充血水肿,眼分泌物增多。如畏光、眼部疼痛症状明显则可能伴有角膜炎发生。
1.4结果
角膜炎、结膜炎发生率a组10例(33.33%),b组6例(20%),c组1例(3%)经统计学处理(2检验),a组、b组与c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从中可以看出c组为最有效的眼部护理方法。
全麻病人暂时处于神志丧失状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松弛,临床上有的病人全麻后仍然睁着眼睛。当有异物进入眼内时患者处于无反应状态,更不能主动紧闭双眼,保护眼睛。人的眼睛中角膜位于眼球的前部,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损害,它是无血管性透明组织,营养供应有一定限制,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对病变的抵抗力和修复也受到影响。头面部手术时医生的操作容易触及眼部,所以全麻下的头面部手术病人如不注意眼睛的护理,可致术后双眼刺痛、畏光、流泪等角膜、结膜炎症状发生,增加病人的痛苦。
金霉素眼膏具有消炎、保湿、润滑作用,使用也很方便。
b组病人单用金霉素眼膏保护眼睛,仍有6例(20%)患者发生角膜、结膜炎,主要原因是医生的操作中容易挤压磨擦眼部,异物还是容易进入眼内引起发病。
c组病人加用手术薄膜巾把双睑粘贴起来,效果才比较可靠、有效,但仍有1例病人发生双眼刺痛、流泪等症状。该例手术为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时支撑喉镜置入困难,医生反复操作中手法较重,额面部、特别是眼睑部皮肤被反复牵拉挤压、摩擦,病人发生了角膜、结膜炎。因此,全麻下的头面部手术病人在手术室护士认真仔细地做好眼部护理同时,操作时注意减少眼睑部的摩擦,防止薄膜巾松开,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类论文篇五
1、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是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措施。患者要学会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后,应下地尽量活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控制钠盐摄入,心脏病患者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而病情严重者应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克。过量的钠盐会引起体液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要严格限制。
3、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每餐保持七分饱即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4、患者要记录每日出入量,尤其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有利于防止心力衰竭。(出量指的是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再加上600~800ml的呼吸和皮肤蒸发量;入量指的是水果、输液、饮食、饮水等,每日总入量大约为1500~ml。)
5、养成每日测量体重的好习惯。如果1-2天内体重增加过快,则应注意是否出现水潴留。
6、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一般会先出现双下肢水肿,要避免长期压迫一个位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超过50℃,且要避免低温烫伤。
7、长时间使用利尿剂的患者,为了保持电解质平衡,应服用一定的补钾、补氯的药物。患者一旦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电解质。
8、服用洋地黄等药物的患者不能擅自改变药物剂量,应根据医嘱,还要定期检测洋地黄浓度,防止洋地黄中毒。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食欲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9、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肌功能,所以患者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有适当的运动,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10、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有条件的可以给与患者吸氧,也可使用一些利尿剂。要尽快送医就诊。
护理类论文篇六
新生儿是一个生命的开始,他们刚刚脱离母体那舒适的宫腔,来到这个喧闹纷杂的世界,在各个方面适应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要使新生儿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健康地成长,主要靠精心护理,而在我国传统的习惯中存在着许多误区,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走出误区。
1、不能将新生儿捆绑
许多家长都把新生儿用包布或棉被包得严严的,捆得紧紧的。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怕孩子长成“x”型或“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把新生儿捆起来,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呼吸和活动,妨碍包裹内湿热的消散,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胎儿呈弯曲的、椭圆形的球体形,出生后,他仍保持这种屈曲状态,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必要加以纠正。
2、“马牙、板牙”挑不得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其口腔中牙龈部可见散在的、淡黄色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此系上皮细胞堆积所致“马牙”。有时见白色斑块,隐约见于齿龈黏膜下,此为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通常称为“板牙”。它们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失,不必处理。但有些母亲以为是病,甚至用针挑,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口腔黏膜比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因此,千万不可挑“马牙、板牙”。
3、乳腺肿大挤不得
男女新生儿都可于出生3~5天在乳腺部位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若强力挤出,尚可挤出点乳汁。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根据传统说法要对女婴的奶头挤一挤,否则女孩子成人后奶头会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这种说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孕妇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多于生后2~3周消退,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因此,不能给新生儿挤奶头或乳房。
4、适宜时机剃胎发
新生儿何时理胎发好?有人认为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长得黑。其实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但并不一定黑,头发黑与黄主要决定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剃胎发早些晚些都可以,不存在过多利弊。民间相传新生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即用剃头刀刮净新生儿头上的胎发。认为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头发增多、变粗。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头皮嫩,用未经消毒的剃刀剃发,容易刮伤头发,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化脓。所以,给宝宝剃头时一定要注意。
5、洗澡后臀部、大腿根处不宜用爽身粉
众所周知,婴儿洗完澡后,为了减少皮肤皱折处的水分刺激,要在一些部位,如颈部、腋下、后背等处涂些滑石粉。有些家长,在孩子的臀部、大腿根处也涂上,这就不对了。因为在这些部位的滑石粉可吸取尿液紧贴皮肤引起刺激而产生红臀和尿布皮疹等。所以,这两个部位不能涂爽身粉,而应涂以油脂保护皮肤、隔离尿液刺激。
6、3小时喂奶1次不科学
理论上,母乳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故3小时喂奶1次是可以的。但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宝宝的个体差异,如果机械地照搬,势必给部分母亲和婴儿都带来不利。所以要采用不定时按需喂养。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又使母亲经常得到婴儿吸吮奶头的刺激,反射性引起体内催乳素的产生,增加乳汁的分泌。吸吮次数越多,愈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7、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不少父母以为中草药的副作用小,所以常常要求医生医生选用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等中草药针剂。其实,这些针剂并不全是无毒的。
临床上应用的不少中草药针剂,在制剂过程中都加上了一种叫苯甲醇的药物。这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止痛药,经肝脏氧化,代谢产物再由肾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儿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难以对苯甲醇分解,容易积蓄造成中毒。而且,某些中草药含有氧化物质的成分,会诱发或加重新生儿的黄疸,所以说,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8、误擦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因为:
(1)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作用。
胎脂对新生儿有许多好处,不能轻易把它擦掉。
护理类论文篇七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医。学教育网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50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从2017年1~11月对我科50例进行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肺心病为50%,糖尿病为30%,高血压20%,患病均在5年以上,输液时间在4周以上。
2.1认真观察合理选择血管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血管条件差,伴有血管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良,血管脆性大,动脉硬化。应根据应用药物种类、时间来合理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原则由上至下,由远到近,避免靠近关节、硬化、感染、静脉窦的血管,严禁多次反复穿刺一根血管,保证一次成功,避免感染。
2.2输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
静脉输液前10min给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用热水毛巾热敷,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及不良反应。另外使用输液增温器后液体的黏度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使流速增快,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局部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2.3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应迟钝,言语沟通障碍,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输液中随时巡视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医等。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规定指标。对在用浅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另外要注意观察拔针按压时间要充分,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输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也可以防止慢性渗出。
2.4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文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使老年患者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特别注意老年特点,患病时间长、长期输液、活动量小、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全身抵抗力低,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致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末梢循环欠佳者,药物在局部血管内血液浓度较高或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当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高渗溶液时或使用静脉留置针管腔越小,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机会就增加,加重对血管内膜刺激。因此护士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点,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措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一流的服务,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类论文篇八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消毒室是口腔科器械回收发放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科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为了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感染控制在零。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1.1生物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1]。口腔科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2],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3]。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1.2潜在因素
特别是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护士在针刺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3各种消毒液的应用
常用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1加强预防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
强化防护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2.2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
消毒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3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2.4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器每月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3)使用的物品严格标明开启时间;(4)质量控制组随时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随时修改并落实,对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口腔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院内感染在社会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努力。多年来由于我们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