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篇一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
1、七年级的学生才升初中,胆量需要培养,应努力的让他们敢唱、爱唱。
2、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还不够,要从最基本的知识教,从认识简谱的7个音开始,并要有十足的耐心。
3、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七年级音乐有六个单元,以演唱、演奏、欣赏为主要方式。由于无法统一购买竖笛,故演奏课无法去实现。
2、本学期除了教学任务,课外活动的合唱也以每周四课时足量安排,学生会从最基本的呼吸发音开始,慢慢熟练,争取做到背唱歌曲5首以上。
1、能熟练演唱、背唱下列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歌唱祖国》、《西风的话》、《牧歌》、《樱花》、《划船曲》等教材上的歌曲。
2、能分辨钢琴、曲笛、二胡、吉他、唢呐等的音色。
3、能分辨女声独唱、男声独唱、合唱、对唱、二重唱、齐唱、轮唱、领唱加合唱的演唱形式。
4、通过欣赏,了解并感受音乐如何描绘秋景及表现与之相关的生活;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哈萨克族、与地理环境藏族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器乐曲,感受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材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材编排紧凑,从唱歌、器乐演奏、欣赏、音乐与其他文化交融等方面都很好,但器乐演奏因为农村中学条件不足而无法去探究。
第一单元二课时
第二单元三课时
第三单元三课时
第四单元二课时
第五单元二课时
第六单元一课时
由于教学兔子舞、三十六步舞蹈要3课时,总共是十六课时。
第五周
第一课时选拔学生、声部划分、队形排列
第二课时声乐训练
第三课时学唱《我和你》主旋律和英语歌词
第四课时学唱《我和你》高声部衬声低声部合唱
第六周
第一课时尝试三声部合唱《我和你》
第二课时基本声乐训练、巩固练习《我和你》
第三课时教学生划四四拍基本指挥拍
第四课时预备、起拍、收拍、渐强、渐弱的手势
第七周
第一课时横向、纵向音准训练(和声音程、和弦)
第二课时视唱、节奏、咬字吐字的训练
第三课时巩固《我和你》学唱《青春飞翔》主旋律
第四课时学唱《青春飞翔》低声部合唱
余下的周,按计划需要灵活安排,这些安排将会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三年级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有五(1)和五(2)两个班级,两班学生平均都有35人,其中两个班的男生都比女生多。五年级学生在上课时一般比低年级学生较遵守课堂纪律,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而且基本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但由于都是农村的孩子,对于音乐缺乏兴趣,底子薄,从整体来看情况不是很好。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都是对音乐的兴趣很浓的学生,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乐理知识掌握不牢。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学不好。所以我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教学,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浓厚感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加强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课,每一个单元篇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每一个单元也有一首合唱曲,开始出现旋律的合唱,难度较大。聆听和欣赏方面都很广泛,而且内容丰富,能引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乐理知识,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2、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3、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浓厚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歌曲表演,听赏。
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声练习,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生活,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4、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1~3周:第1课《春意》
4~5周:第2课《欢乐的村寨》
6~7周:第3课《幻想》
8~9周:第4课《四季》
10~11周:第5课《您好!大自然》
11~12周:第6课《京韵》
13~14周:第7课《友谊》
15~17周:第8课《百花园》
三年级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篇三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进行曲是学生自幼接触最多的重要的音乐体裁之一,进行曲以及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易于接受并因此而增长学习兴趣。本单元一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第二课时复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第三课时《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了解作曲家瓦格纳和肖邦,进行单元复习。
当今,电视电影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本单元所精选的都是近三十年间在本国或世界上获得很高奖励项的中外影视作品。本单元一共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长江之歌》学习音乐知识——旋律,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和学习评价第一题,第二课时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伴随着你》完成实践与创造二三四题。第三课时欣赏《穿越竹林》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五题。
继七年级上册《草原牧歌》单元介绍蒙古族民间音乐,特别是长调音乐之后,本单元将集中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音乐文化。本单元一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青春舞曲》,结合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及“学习评价”第一组学习活动。第二课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和《赛乃姆》结合实践与创造二三题组织学习活动。第三课时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结合实践与创造第五题组织学习活动。
美洲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的选编内容是学习、感受、体验美洲音乐,重点是美国以南直到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本单元一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红河谷》,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及学习评价第一题,第二课时欣赏歌曲《拉库卡拉查》,学习变奏曲式。第三课时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化装舞会》学习自然小调音阶。
继七年级上册劳动号子的学习之后,本单元将继续介绍《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小放牛》等四首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小调歌曲。本单元一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学习小调知识。第二课时欣赏《一根竹杆容易弯》,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二四题。
三年级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七年级的学生音乐素养较低,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知识,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学生听音提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测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三年级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篇五
课本包含等部分,并附有器乐训练部分。但在本册欣赏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课本中各项内容互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互相渗透。
(一)歌曲部分
本册歌曲共九首。
《童年》犹如精致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草原》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抒发了草原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好伙伴》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钟声》钟声能唤起人们的无限的遐想,本课的四首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爱鸟》通过聆听这四首作品 让我们增强环保意识,曾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象。
《牧歌》与第二课《草原》属于同一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妈妈的歌》本课的五首作品充分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季歌》本课的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丰收歌舞》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音乐知识
1、mi、so、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2、学习do、re 的高音。
3、八分音符的时值。
4、人类分声。
(三)音乐游戏
1、表演《噢!苏珊娜》
2、表演《钟声叮叮当》
3、表演《小牧笛》
4、表演《放牛山歌》
5、跳格子
6、自制乐器
(四)欣赏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合唱《我们多么幸福》
2、器乐曲《草原放牧》,笙曲《草原巡逻兵》
3、吹奏乐《同伴进行曲》,合唱曲《船歌》
4、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电子琴奏曲《灵隐钟声》
5、二胡曲《空山鸟语》,歌曲《对鸟》
6、小提琴曲《牧歌》,民间乐曲《小放牛》
7、歌曲《妈妈之歌》
8、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9、歌曲《鲁冰花》
10、日本名歌《樱花》
11、钢琴曲《雪花飞舞》
12、歌曲《丰收之歌》
13、吹奏乐《丰收的喜悦》
1、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初步学习有气息支持地歌唱;
2、学习连间唱法,顿音唱法;
3、学习简易和轮唱、二部合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逐步做到声部的和谐,均衡。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新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认识谱号、谱表、线、间、音符。
2、认识全音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附点八分间符、十六分音符及组成的节奏。
3、认识4/4,3/8,6/8。
4、认识圆滑线、顿音记号,常用力度记号,常用速度记号,保持音记号,变化音记号。
1、识不完全小节,切分音,三连音,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
2、逐步认识所学歌曲中的调号,知道唱名在键盘上的位置。
3、进行节奏和音乐唱名的编写练习。
3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