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听完报告会后的心得篇一
疫情阻击战的中流砥柱就是这些医疗天使。他们英勇无畏、脚踏实地、仁心仁术、创新活力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感召了非常多的人。不仅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救治,还担负起照顾病人喂饭、剪指甲的事,为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抚慰他们的精神。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为傲,而是秉持医者仁心,认真做好工作。这支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有60后2名、70后名、80后56名和90后72名。这些年轻人虽然并没有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但是他们并没有叫苦叫累而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创新创造地一心为病人救治。这些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体现了中国青年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人要以这些青年人为榜样,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听完报告会后的心得篇二
在观看了援鄂医疗队的事迹报告会后,我主要谈一谈在疫情中医疗队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
所谓医者仁,不止是单纯的治病救人的行为仁,更深层次的是他们之所以作为医生的精神支撑。任何职业的普通从业者都可以说很平凡,但是医生,作为平凡的一种,却更多的展现出爱的精神,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是一种最基础最朴实却最真切的精神。医生是为数不多的从学习到入行都要宣誓的职业,他们见过太多的病痛离别和生的喜悦,他们希望看到的就是失而复得的幸福,那是最朴实无华的幸福,他们知道,如果能够多救一个人,也许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让我们感到尊重的和感动的,不止是这一次被大规模报道的行动,而是他们的每一次为挽回生命的努力,是我们从这次援鄂事迹中看到的他们内心崇高的精神和每日每夜都在做的事。
听完报告会后的心得篇三
今天上午八点三十分,我和同学们一起线上观看了守正大讲堂20_年第一讲—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从这些最可爱的人身上,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作为公民的责任,作为青年的担当和作为党员的义务。
2月6日,北京雨雪纷飞,湖北疫情严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临危受命,作为北大医学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肩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重托,在短短三小时内迅速集结完毕,不辞辛劳连夜乘坐动车奔赴湖北,支援鄂州市中心医院的icu病房。在疫情的最前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全天候地抢救患者,展现出了自己的担当与无穷的力量。习总书记在3月15日的信中说到:“你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是的,总书记的评价就是对北大援鄂医疗队最大的鼓励与肯定,通过这次报告会中讲到的种.种感人事迹,使我感到我们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援鄂队员,就要学习他们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也要学习他们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心,更要学习他们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坚韧毅力和战斗精神,只有我们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学到这些优秀精神与品质,我们才能更加迅速,更加彻底地打赢这场抵抗疫情的人民战争。
通过这次的报告会,使我对白衣天使们更加的敬佩,从这些舍生忘死的人身上使我看到了我国抗疫的道路的前景正是一片灿烂阳光,也使我对领导抗疫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共产党员更加的敬爱。尽管自己不能亲临一线与他们并肩战斗,但作为一名由团组织选举产生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在学习他们事迹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国家对人民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意识,学习榜样的过程也是锤炼党性的过程,希望我能够传承他们的精神,像人民领袖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听完报告会后的心得篇四
5月15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合北京大学举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此次报告会力求见人见事见思想、有滋有味有温度,让广大学子切实感受广大英勇奋战的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总书记回信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引、行动自觉、实践坚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坚守阵地,冲锋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用行动守护着万灯火。当情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奔了体假,放奔了安逸,放弃了团圆,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与病魔对抗。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扰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的战士。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医者的初心、党员的责任、使命的传承。在疫情蔓延,很多人避而不及时,队员们深知疫情严重,前方危险,但他们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冲在战“疫”最前线。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到达病区后,来不及适应,便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几乎整日整夜奔波,夜以继日地救治感染病患。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限度节约防护服,他们可以持10小时水米不进。为了胝御寒冷,他们依在一起,为了对抗病毒,他们团结在一起,“我们现在多拼一分,对情的控制就多一分保障。”他们身上,展示了医护人员的坚强与伟大。
听完报告会后的心得篇五
为弘扬援鄂抗疫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凝聚青年力量,5月15日上午,由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办,北京大学关工委承办的“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线举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沈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董锦沛作为北大援鄂医疗队代表进行主题报告。
直播开始前,播放了《等你回家》《致敬!逆行者》两首北大师生原创的歌曲mv,感人而又温馨。
沈宁首先作了“初心与使命”的报告。此次抗疫中,北医三院先后有137人组成医疗队逆行驰援武汉,始终奋战在危重症救治一线。
董锦沛分享了新冠肺炎战役的经历和感悟。此次疫情防控中,北大第一医院先后分3批派出援鄂医疗队135人,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病房。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守正大讲堂的分享,让我从医护人员的视角再次感受到什么叫做‘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他们是此疫中的‘逆行者’,更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我们身兼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1前的中国,一次次的磨难只会让我们团结、让我们成长。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勇于承担责任,才能破茧成蝶,战胜疫情!成就未来!”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