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训心得体会篇一
16、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记桑弘羊提出的建议:“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教训心得体会篇二
初拿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这本书,以为只是历史故事的经验的简单介绍,并没有觉得内容之深刻。后来看了才知道,这里面撷取了赵蕤的《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黄石公《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进行了逐句串讲。
关于谋略。
上次听过北京文明文化传播公司的刘文明老师的一节课,对销售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销售是一把刀,刀可以用来切菜,可以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但也可以被坏人用来杀人。我们无法对一件东西做一个准确的定性,正如销售,你做的恰当,那就是直销;做的不对,可能就成为我们所理解的传销了。同样的,谋略,往往让我们想起厚黑学之类的权术之作,单纯的说谋略,有错吗?没有,仅仅是手段而已,手段不存在对错之分,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一样,本身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对与错之分,圣贤讲道德,道德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仁义也是一个手段,这并不是坏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制度、民主制度,也只是一种手段,没有好坏之分。问题在哪?在使用者本人。正人用手段、谋略,手段就正、谋略就正,在乎动机,存心正手段就正,存心邪门的人,即使用仁义道德的手段也是邪。
《长短经》还是说了一个我们都熟知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并用历史的事实来验证。仁、义、礼、乐、名、刑、赏、罚等等,实际上就包含了不仁不义等等。而且,凡事都有一个度,到不了这个度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仁义等,同时,过了这一点,可能就不是真正的仁义了。
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在明白,以前老觉得,我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凡事我都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去做,尤其是在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更要坚持原则,坚持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其实呢,这已经走上了本本主义的路子,不知变通,因为真正的把握原则,不是愣头青似的死搬教条,而是因时因地不断适应具体的情况,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同时又不违反基本的原则。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在自己看来是做到了所谓的仁义道德,但是从整体来看,却违反了大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长短经》中的一些观点:
1、仁爱 “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
仁就是爱,可是爱的反面是私心,有爱就有偏私。“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不得过所爱者,恶私惠也。”仁爱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只要偏重仁爱,偏私就会来。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他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但是范仲淹曾问他,为什么提拔了而不让人知道?王旦说,他提拔人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所谓“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情不干,这是大夫不收公利的例子。
这一点的把握,非常困难,但最基本的,应该是先去爱人,没有爱人的心恐怕也就没有这些仁爱的流弊。
2、仗义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
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大义,顾大局舍小利;一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小义。战国宰相虞卿“弃相捐君”,魏国信陵君“窃符矫命”,都是后者,小义。
想到一个朋友的例子。朋友的父亲是某县教育局副局,年轻有为、能力强,因其兄长住院需花费大量医药费,他父亲就以公事名义予以报销,后来局长等领导对其不满,仕途便从此不顺,最后离开。这里就牵扯到大义与小义的矛盾。今天的大义,当然早已不存在,我们可以把大义局限于大局意识。应该是不破坏大局的情况下,尽量付出,尽量帮助。儿女情长、兄弟情义,量力而行。对我而言,做不了大义,但也不会盲目小义。
3、礼 “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反礼也”
礼包括了一切制度,有礼、有规矩,在公家或私人的行为上,是比较好,但是相反地,制度、规矩,行久了,太多了,会出大毛病,会使人偷懒、逃避。严格照礼的规矩,我们这样站,这样做都不对的,讲话、走路、站、坐、穿衣,生活上一点一滴,都要小心谨慎,着实麻烦。因为处处要人守礼,要人讲节义,这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因此,礼要讲,但不必苛刻做作的讲礼,也不要过分的讲礼。讲礼要分场合、时段。
4、乐 “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反乐也”
乐包括文化艺术,乃至歌舞音乐等。我们看历史,一个国家富强了,文化鼎盛,艺术发达到最高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最堕落的时候,乐也有反的一面。“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彩”。民生太舒泰了,社会就堕落了,文化精神丧失了,表面好听好看的东西却特别多。
人也一样,正如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一时忘乎所以,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
5、名 “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反名也”
名是很好的,给人以名誉,是好事,如现在的表扬好人好事,公司里表扬员工的突出表现,绝对没有错,但是也会使人生矜篡的念头。当看到秦始皇气派威风的车服时,汉高祖心里面就起了“大丈夫当如是乎”的念头,项羽更直截了当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我们在看到他人有所成就,或比自己先成功时,或暂时过的比我们好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急败坏,那就肯定不会赶上他们,相反,沉下心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追赶上。
6、法 “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越严密,犯法的人越多,有的人要做坏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据,做出来的坏事就会变成合法的。
7、刑赏 “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反刑也;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反赏也”
刑是杀人或拘留人,但是执行的人,会滥用刑法来欺负别人,有时好人也会受到刑法惩罚的痛苦;奖励,得奖的人欲没得奖的人,常常会争功、争赏,而争得很鄙俗。
8、学识 “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反书也”
文字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知识,使笨的人思想能够开发,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聪明的人知识学问高了以后,能够懂事。可是相反的,等到知识越广博,作奸犯科,作假的本事也越来越大,懂了文字,有了知识之后,犯法的也许就是这些人,而且有理论,讲得出道理,有罪的人他可以说成无罪。这还是说明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9、尚贤 “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至于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反贤也”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但若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只以小圈子利益为主,则就蒙蔽了领导人。同一政见的人会互相包庇 ,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关系,结果就废公趋私,变成了一个大私的集团。
10、夫士有五反,有势奠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反贵也
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反富也
资勇悍,不以卫上攻城,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
心智慧,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慧也
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反貌也
贵、富、勇、智、貌,如果自己具备了这些中的一个,没有做到行义理、振穷、卫上攻城、端计数、统朝莅人,相反的,暴傲、侈靡、侵凌私斗、事奸饰非、蛊女从欲,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违背了贵、富、勇、智、貌本该有的形象。
但是,每个人真要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恐怕很多事情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比如自己心态的变化,自己已经变了,却还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随时保持自我检讨的心事很重要的。而且,要深信,真正做到了贵、富、勇、智、貌,那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11、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惧,人畏惧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
明罚,管理的太严,动不动就罚,大家就都怕了,但不要以为怕就能吓住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说,过分的罚,就会乱;明察,凡事都对人看的很清楚,调查的很清楚,这就使人感到被扰乱、受干涉,为了避免干涉,就逃避迁走了,不安其处,也容易形成社会变乱。
罚和察本来都是好事,只是做过头了,就物极必反。其实生活中,比如对于朋友、亲人的一些过失,或是性格上的缺陷,大可不必去计较,因为每个人要去细细的观察,都会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不要过分的察,不要过分的罚。
12、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父,谓嫉妒---反忠孝也。
臣子忠于其君,子孝于其父,本无可厚非,但是,忠孝不是简单的你要忠孝于君、父。真正的忠孝,是要顾忌大局的忠孝。如果家长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特别的孝,其他的人就会被比下去了,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他人的误解,孝心也就不是真正的孝心了。
13、韩子曰:儒者也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反文武也。
知识分子,读书人学问又好,又会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思想也多了,能言善道,很会辩论,于是以文学知识扰乱了法令,讲侠义的人,动辄老子拳头最大,用武勇把事情摆平了,所以重武侠的人,专门破坏了法令。儒者以文乱法,究其原因,是修养不够,就是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握好,以至于昏了头脑。侠者,武功本来是自保和强身健体的,但有武之后却要去挑战法令,就违反了武的本意,也是修养不够所致。
14、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人应该廉洁,不苟取,一点都不要,这是对的,当然,不可以提倡贪污,但有时候,像子贡的不受金于府,也不可以公然做出来,不然就会收到廉而过洁的反效果。
教训心得体会篇三
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而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所以,今天的我尽管有些内容我无法完全理解,但仍带着谦逊来谈一谈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
种族的问题是历史一切战争的源头,而到今天,种族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犹太人为什么会有歧视人类的优越感,歧视造就的希特勒,只是错在大量的屠杀和毁坏。种族的问题是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还没解决的问题。
“历史知识会告诉我们: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
战争或冲突是万物之父,是各种观念、发明、制度和国家强有力的来源。和平只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只能靠公认的霸权或势力均衡来维持。战争有好有坏如何判定,就在于你如何定义。世界无法缺少战争,但是可以减少战争。提到战争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无尽的杀寥,是不是战火的肆意焚烧,还是妇女的尖叫和孩子们的哭喊声,反正我脑子里想到的是这些,不得不说,战争是残酷的,他真的会毁掉一切,包括我前面谈到的主题,历史,战争会毁掉历史,从古至今一向如此,比如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做过糊涂事,一个焚书坑儒就毁坏了不知道多少对我们来说很珍贵的史前资料,再比如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打砸抢烧,像一群流氓一样硬是眼睁睁的毁了许多文字资料,还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火烧圆明园,那些珍贵文物,没的没,残的残,现在看来那叫一个心疼啊,所以,这样看来,有太多的历史片段就这样不见了,但是,有时候好好想想,我们也许是被这种惯性思维束缚了,换一种思路想想,其实战争是一把双刃剑。
在我看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战争是时代的必需品,而所谓的和平,自由也只不过是那些弱者和手无实权的领导人们的天真想象,战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较量,换句话说就是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产生了新的历史,好比美国独立战争,不同民族人民的联合独立造就了今天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再比如说,朝鲜分裂的战争造就了今天不同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拥有先进科技的韩国,一个是保留古老传统的朝鲜,这样看来,战争还会是一无是处的么?所以总而观之,战争和历史之间就像是总会平衡的天平一样,这边多一点,那边就会马上持平,周而复始,反反复复,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结构,从毁坏到修复,从修复到毁坏的过程。
教训心得体会篇四
案教训是人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不幸事件或错误经验,这些经历通常使我们吃了一次苦头,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教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个人教训也正是塑造我们成长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案教训心得体会。
第二段:主体
记得有一次,我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让我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事情的起因是我误解了一个同事关于某个项目的要求,结果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次错误让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同时也给客户带来了不便。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良好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听清对方的需求,与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频繁、准确的沟通,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第三段:案教训的教育力量
案教训的教育力量在于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引领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然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只有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案教训也将我们与他人的经验联系起来,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教训,避免走弯路。
第四段:反思和调整
在经历案教训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反思。我们必须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思考我们在这个事件中做错了什么。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在类似的情况下做出调整。同时,我们也需要展现出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不断追求进步。只要我们愿意从错误中学习,我们就能够不断成长。
第五段:总结
案教训虽然痛苦,但是它们是宝贵的成长机会。通过认真对待每一个案教训,我们可以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能力。它们还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职场人和更成熟的个体。当我们把案教训看作是生活的老师时,我们会发现它们让我们受益匪浅。因此,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案教训,不断学习和成长。
犯错误并非一件可耻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案教训是宝贵的资源,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成为更好的人。通过沟通的重要性案教训,我们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反思和调整案教训,我们教会了自己在错误中寻找进步的机会。因此,在面对案教训时,让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接受并利用它们,从而成长为更好的人。
教训心得体会篇五
“汲教训心得体会”是指我们从生活和工作中汲取教训并总结体会的过程。通过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打破过去的错误习惯,变得更加成熟和成长。在本文中,笔者将分享自己对“汲教训”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段落二:汲教训的重要性
汲教训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过去犯过的错误,以免重蹈覆辙。不汲取教训,我们就很难真正学到东西。有些人假装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件事情,但他们往往依旧会陷入相同的陷阱。一个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以相同的方式做出相同的错误,因为他能从自己和别人的失败中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变。因此,汲教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段落三:我的汲教训经历
我曾经在公司里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当时,公司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我负责整理和准备资料。不幸的是,我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截止日期,导致会议企划受到了影响。尽管我是个新手,但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借口。经过调查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和不负责任。于是我开始在日常工作中格外注重时间安排,设法改进我的组织能力,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段落四:与他人分享教训经历
汲教训不仅让我们吸收经验和不断成长,同时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训。当我们与他人分享教训时,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学习机会。在一个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可以分享他们的教训经历,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段落五:结论
总之,汲教训是一种吸取教训并总结体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反思,同时也可以分享经验和教训给他人。通过汲取教训,我们可以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和有价值,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人的成长,成为团队中的中流砥柱。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汲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训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们社会出现了种种令人震惊的悲剧,这些悲剧背后挥之不去的痛苦和遗憾,使我们感到无比沉重。但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必要的教训,这些教训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汲取这些教训,认真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为之付出努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段:凝聚共识
现代社会充满了许多诱惑和陷阱,诸如金钱、名誉、欲望和权力等等。个人的贪念和自私自利使得社会道德体系步步后退,难以给人们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汲取教训,关注他人,抬头看前方,为了和谐社会和共同的幸福明确方向,积极行动。
第三段:寻找方向
我们认真思考,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变化。我们理应研究这些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分析其根源,以此找到致病因素,再以自然和科学的方式治疗,并加以防范。我们对于下一代的责任,不仅在于经济上的支持和教育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践行社会价值观,同时亲身示范良好的行为准则。
第四段:减少负面影响
有时候,我们发现发生的一些祸患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掌控范围,这时候,我们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可能明显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训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谈到灾难和人性的弱点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及时采取行动,以防止我们的身心受到损害。
第五段:积极践行
从发生历史悲剧,我们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谨慎,那仅是品味过往的痛苦而已。我们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以更深入的思考,去体会每一个发生的历史教训,不断应对并发现问题,并以我们的方式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结语: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幸或者不幸地接受过许多教育,学习和教训。从中,我们积累了经验、发掘了失败的原因、改进了我们的方法,最终更好地掌握人生的智慧和实践。同时,当我们汲取一些与历史,社会或人性有关的教训时,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使自己变得更加有担当和有责任。我们应该将所有这些教益视为一份宝贵的遗产,永远铭记在心,并发挥作用,做到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