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反思篇一
20xx年4月16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改研讨课,我选讲的是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这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很顺利,学生反映积极,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融洽。作为一名新教师,能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从内心来说是很欣慰的。同样,作为一名新教师,缺点必然也有。因此,对《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堂课能轻松顺利的讲下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有其可取之处,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
首先,精心设置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是在列举了各类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引发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疑问,而后通过各种假说来解答这一问题。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童年时大家都做过游戏吗?做过哪些游戏?”然后让学生回忆童年游戏,并回答。接着导入“是的,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欢乐,其实,动物跟我们人类一样也会做游戏。那么,他们都会做哪些游戏呢?他们为什么要做游戏?难道也跟我们人类一样为了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学习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去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导入为整堂课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和谐轻松是这堂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紧密相扣
《动物游戏之谜》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优势。文章思路很清晰,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现象非常有趣,语言也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那么这堂课学生最应该学什么?经过认真思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导学案设计的题目,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2、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3、精读课文,把握内容。
4、了解说明方法,鉴赏语言。
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齐读了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由基础字词的检测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整体感知,再到文章重点部分的精读,最后围绕精读部分做了拓展延伸,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联系,并且始终围绕一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由于教学各环节层层深入衔接紧密,教学过程进展的很顺利。
第三,学生展示出色
本次的研讨课,我上的是展示课。学生是主角,我是配角。整节课都由学生来讲,我只起到一个补充点拨的作用。很欣慰学生的表现,可以说不管是从展示的答案内容,讲解仪态,还是从质疑探究,板书设计,学生表现的都非常出色。他们的变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想同时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课下学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对于一个问题,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特殊的学科,答案更是新奇而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变通,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很好,但不足之处也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虽然给学生列出了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我却没有点出四个目标中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其次,对学生的点拨需进一步加强。
如第二大题的第2小题本文的说明顺序这个题,学生很正确的出说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甚至还对逻辑顺序的定义和类别做了必要的补充,但是却没有补充说明文的其他说明顺序。而我也没对这点进行相应的补充,若能在这个题中给同学们再补充一些说明顺序会更好。还有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本文的说明方法,学生回答打比方,举的例子是借喻,借喻也是比喻的一种,可是我却没有给予肯定。
点拨之所以不到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课文内容,对题目如何回答把握的不够好。所以今后应特别注意挖掘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容易重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苍白单一。以后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给语文课的语言赋予语文特有的魅力。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上出语文课本身的特色,将能力提升和文本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和统一,将是我在今后语文教学中要继续思索的一个问题。
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反思篇二
【授课时间】20xx年3月20日
【基本设想】
本单元为科普类文章,单元说明简要提示了要求,这是本单元学习的大纲,首先要阅读单元说明,并提取重要信息,一举两得:了解了单元要求,同时进行筛选重要信息的训练,强化抓取重要信息的意识,提高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意义是启迪心智,激发想象,遨游科学海洋;阅读重点是培养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探索过程,感受科学家的价格魅力;还应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本课的基本目标要求设想三点:1、了解动物游戏的特点和人类对此的探索,感受科学家的的探索精神。2、进行高效阅读训练,训练在快速阅读中筛选重要信息,梳理文章脉络。3、引导学生理解并进行粗浅的探索实验。
课堂上以筛选重要信息的训练为主要方式:单元说明1分钟阅读,2分钟写要点,2分钟整理;课文约2900字,5分钟阅读,5分钟写要点,10分钟整理并完成课后表格。
重点引导学生加强对世界的关注,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艰巨性、长期性。后面环节安排了对科学家探索活动的猜想和自己身边的类似现象的了解和讨论。
安排一课时完成。
【课堂实录】
师:打开书,57页,阅读单元说明,一分钟。
生:(默读一分钟)
师:时间到,书合上,记下要点,两分钟。
生:(记录要点,实际计时3:40)
生:三段……四段……
师:四段!邢康四个要点都写到了,但是把第一段内容单独写下了,然后标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四段内容都写到的请举手!
师:就邢康一个?葛梦写了那么多文字四段要点写到没有?
葛梦:基本写到了。
生:单元内容……文体……
生:科普文章。
师:第二段呢?
生: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介绍内容
师:这单元文章学习的――
生:内容……意义……
师:有什么意义呀?
生:启迪心智,激发想像。
师:“启迪心智,激发想像”这八个字是核心。第三段呢?
生:方法……态度……
师:差不多,我想应该是重点。重点是什么呀?
师:培养一种科学精神。第四段呢?
生:审美鉴赏。
师:啊,科普文也有美学的文化意义。好,同学们,这是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我们既把要点作了归纳,也作了一次阅读训练。这段时间的训练看得出,一分钟能解决的问题确实不少。就这二三百字的短文,它的要点还是比较多的。咱们大概说一下是四段,四个要点,如果细一点分的话,几乎每一段里面是两个要点,前面说的是原因,后面说的是做法、要求。好了,这个问题就到这儿,读完这样的文章,我们要把要点、脉络、条理要把握住,这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能力。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别着急,大家先缓一缓,接下来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打开书,58页,文章大约2900字,咱们在6分钟以内读一遍,读完以后,仍然就像刚才那样写下要点。好,现在开始。
生:默读6分钟。
师:时间到,合上书。
师:写下要点,5分钟,把最重要的信息摘录出来。
生:(写要点,5分钟)
师: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师:王方圆,说一说。
王方圆:文章开头举了三个例子,叶猴、渡鸭、露脊鲸,接着又写了动物游戏分为三种,单独游戏、战斗游戏和操纵事物的游戏,接着又对这些动物的这些游戏提出自了假说,有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和锻炼说。
生:树上跳来跳去……
师:看得出大家都记住了,在树上跳跃。渡鸦呢?
生:从冰山上滑下……
师:(用手比划)
生、师:滑下来再飞上去……
师:那么露脊鲸呢?
生:(众说纷纭)
师:噢……也是在海里面玩儿……那么叶猴主要的颁布呢?
生:缅甸……热带……
师:缅甸的丛林中。渡鸦呢?
生:北极。
师:露脊鲸呢?
生:大海。
师:哪个海?
生:美洲。
生:观察……各地……
生:游戏的类型……
师:啊,动物游戏的类型。有哪几种啊?
生: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老师板书]
师:好,接下来呢?
生:假说……
师:对游戏的意义做了个假说。有哪些呀?
生:学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老师板书]
生:不用了。
师:那么,演习说的根据?
生:猴子取水。
师:结论?
生:排演或演习……为将来生存做准备……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师:你感觉这个回答对不对?认同不认同?
生:不认同。
师:不认同?哈哈,那你(对另一同学)觉得这里取水是干啥呢?
张易嘉:学习……
师:你是说学习?那么我们接着看第二个自娱说,根据?
生:渡鸦从冰雪陡坡上滑下。
师:啊,就像咱们在幼儿园玩滑梯呢,所以结论就是――
生:自我娱乐。
师:逗自己开心呢!高兴,好玩!你觉得呢?
(张易嘉摇头,其他同学也有附和。)
师:大家开始否定科学家们的观点了,有勇气!有思想!接下来学习说。
生:黑猩猩……用棍子取东西。
师:学习用棍子取东西,好!那么结论呢?
生:学习……生存……
师:掌握生存本领。好,最后一个是锻炼说,根据?
生:西伯利亚~羊。
师:~羊?
生:在悬崖上跳跃。
生:锻炼身体。
师:认同不认同?也不认同?
生:认同!
生:细致观察……
师:细致还不够――
生:耐心细致……长期的。
生:不一定。
生:是。
师:啊呀,科学家在这样的地方,有的在丛林里面十向年几十年地观察一两种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甚至从动物的出生一直陪伴它半生甚至一生,这样来研究它,啊,这个可不容易啊!能够做出这样的发现,不管他的推断大家赞不赞同,认同不认同,起码这一点上,能够这样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个人生活方面的不便,遇到那么多困难,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生:……
师:没见过动物?
生:见过。
师:好,
王瑞:以前我们家养了两条狗,然后它们就互相咬着玩儿,但是它们不是打架的那种,然后,就像书里面讲的比较适度的那种,一块玩儿,我觉得应该符合自娱说,因为我感觉狗狗每天看家比较无聊,所以两个人就玩一玩,(师:解解闷儿)消磨一下时间。
师:高兴高兴。好,你请坐。
刘洪田:我们家邻居家里有一只狗,每次我一去它就追着自己的尾巴咬着玩,就是追不着。
师:最后追着了没有?结果小狗还迷糊了,我咋追随者不着呢?小狗迷糊了没有?
生:追着追着就不咬了。
李鹏飞:从电视上看到狮子,它们小时候,母猩狮子捕猎它们打斗,但是它们不会生气。长大了,自己出来寻找食物,吃饱了还是会像小时候那样玩儿。
师:你对这有什么猜测?也做一个假说。
李鹏飞:锻炼,从小锻炼,长大了学习。
李鹏飞:锻炼吧。
师:噢,你还是坚持锻炼。别的同学还有什么意见?还有什么发现?
张易嘉:我记得我奶奶家以前养过猫,它抓住老鼠以后不会立即咬死,但是会给小猫,小猫捉住后再放开,再去捉。
师:你怎么猜想?
张易嘉:应该是学习。
师:谁在学习?
张易嘉:小猫。
师:那么大猫在干啥?
张易嘉:大猫在教育小猫。
王鼎:我们家养过兔子,它跑楼梯,跑上去跑下来,跑上去跑下来,我认为是锻炼说。
师:兔子奔跑是为了将来活命,所以它使劲儿跑上跑下,锻炼得胳臂腿有点劲儿。
王鼎:对。
师:很好!谁还有?
生:……
师:哎,大家见过没见过蚂蚁排队?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的?
生:下面(指农村、草场等)、水渠……
师:噢,随便哪个地方可能碰见好多蚂蚁好像很有秩序地顺着一条路走,是吗?
生:是。
师:能不能做一下猜想?
生:演习?……
师:演习什么呀?
生:为了下雨搬家。
师:也许它的演习还是真的呢,改天问问蚂蚁(大家笑)――咋问呢?
生:观察。
师:啊,就像科学家这样长期地观察。见过这样的人吗?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谁?
生:珍妮。
师: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本上学过的――
生:达尔文、法布尔……
生:吃了……中毒了……
刘洪田:电视上见过,还有什么观察室。
师:很好,你是从电视里面看到的。看样子天天看电视未必是坏事。
王鼎:好像有个观察室是尼古拉斯道尔,专门观察一些有趣味的事。
师:你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
王鼎:电视。
师:也是电视上看到的。好!王昊是不是有话说?我看人欲言又止。
王昊:(脸红红的摇摇头)
师:大家读过生物学家们的书没有?
生:法布尔的《昆虫记》。
师:一说起来大家读过的不少,看样子大家平时也读了一些书,不一定我们一时能想想来。也就是说呀,平时多读点书肯定会有发现的。看电视我们可以娱乐,下课了我们也可以做游戏,你捣我一下,你捣我一下,这了好玩儿,为了解闷儿,是娱乐,去操场跑两圈是为了锻炼,课堂上坐在这儿――如果把课堂看作游戏的话,(众:学习说)读书也是个学习游戏,看电视也是个学习游戏,看电视也可以是娱乐,读书也可以是娱乐。我们平常的游戏也可以说是演习,军事演习是假设一种情况,通过演习,锻炼他整体的机能。
师:世界非常奇妙,往往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一些事儿,人也非常奇妙,往往喜欢探索了些不知道的东西,哎,探索这个挺有意思,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今天的课就到这儿。
【课后反思】
1、单元说明写要点实际用时4分钟,多数同学只写出了三点,邢康、葛梦写出了四点,但都文字多,简明的要点归纳欠缺,说明归纳要点的思维还没有形成。
2、游戏现象要点非常清晰,快速浏览一遍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顺序说出,课堂发言反应挺好,能抓住要点,补充及时准确(叶猴、渡鸦、露脊鲸前面加一个地名)。
3、学生对于探讨具有浓厚的兴趣,也能够抓住要害,马上说出科学家长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与思考分析,明白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人的层次提升的重要方法,粗枝大叶是难以达到精微境界的,观察、分析、研究及精神的认识比较到位,从自己身边发现类似的现象并进行说明。
高效阅读方法在这类文章中非常适合,结合探索讨论,实现了拓展与延伸,课内外结合,课程学习与生活结合,学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书本与考试,认识范畴与思维境界有了新的面貌。
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设想:
一、强化单元意识(了解单元要求,筛选重要信息,强化抓取意识,提高提取能力);
二、完成本课目标(了解动物游戏的特点,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强化高效阅读训练,通过筛选重要信息梳理文章脉络;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假说,进而进行粗浅的探索实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设计(素材引入、图片欣赏等)
二、学习单元说明
1、阅读说明,一分钟;
2、记下要点,两分钟;
3、个体展示,两分钟;
4、归纳整理,一分钟。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快速阅读课本,五分钟,约2900字,要求:默读,标序,圈点勾画;
2、写下要点,五分钟;
3、个体展示,六分钟,三生讲解,适时提问,理清思路;
4、图解结构,三分钟,概括方法,总结规律;
5、假说探究,小组交流,填写课后表格,理解科学假设,共八分钟;
6、思考拓展。
(1)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2)学习本文的启示。
板书:
四、课外拓展阅读:《植物睡眠之谜》
五、科普小论文写作:以“动物未解之谜”“植物未解之谜”为题,小组合作完成粗浅小论文(借助图书或网络资料搜集相关学说信息,加上自己的思考,支持一种观点,稍作研究)。
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反思篇四
这次入格课我选讲的是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这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很顺利,学生反映积极,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融洽。作为一名新教师,能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从内心来说是很欣慰的。同样,作为一名新教师,缺点必然也有。因此,对《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堂课能轻松顺利的讲下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有其可取之处,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
首先,缩小课堂教学目标
《动物游戏之谜》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优势。文章思路很清晰,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现象非常有趣,语言也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那么这堂课学生最应该学什么?经过认真思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领悟科普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但是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完成这三个目标明显过于困难,要使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就必须要缩小教学目标。经过再三斟酌,我将教学重点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因此,一节课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小了,教学重点就突出了,教学实施也就更顺利。
其次,精心设置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是在列举了各类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引发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疑问,而后通过各种假说来解答这一问题。动物游戏这种现象生活中多有存在,因此我就精心挑选了两幅有趣的动物游戏的图片,用幻灯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对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给动物游戏加入“语言”,更增加了动物游戏的趣味性。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提出一个疑问:动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表现?从而导入新课。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导入为整堂课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和谐轻松是这堂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设置好教学内容的梯度
为了使教学进行顺利,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梯度做了安排。由基础字词的检测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整体感知,再到文章重点部分的精读,最后围绕精读部分做了拓展延伸,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联系,并且始终围绕一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由于教学各环节层层深入衔接紧密,教学过程进展的很顺利。
第四,有效的转化教学资源
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对于一个问题,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特殊的学科,答案更是新奇而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变通,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这次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仍未圆满解决“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问题,这一事实对你有何启示?对于这一问题,多数同学的结论是“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一个同学站起来只说了五个字――要善于观察。这一答案跟我的预想稍微有点偏离,但学生有表述观点的欲望,我们就要给他以鼓励,对于这种不善于表述自己观点的学生,尤为如此。对于这一回答,我从他的思维角度,以反问的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解释阐述:你是不是觉得专家无定论说明我们对事物的研究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观察?他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我也就随机说到:“很好,善于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基础。”这样一来,既鼓励肯定了这个学生,同时又对这种突现型教学资源做了迁移利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很好,但不足也有。
最明显的不足就是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偏差。对于科普文说明文,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重点,这一点在目标中已有体现。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对语言品析不感兴趣,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课堂气氛低沉,因此,将本课的语言品析作为了下半节课的内容,而课堂的后半节课多用来拓展迁移,想以此训练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但由于拓展过宽,也使这堂语文课有点偏离文本,显得不够充实。这是本课教学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上出语文课本身的特色,将能力提升和文本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和统一,将是我在今后语文教学中要继续思索的一个问题。
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反思篇五
讲课之前做好了一份导学案,让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预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字音字形都做得挺好。理清文章脉络一题也非常认真的完成了。接着简单的分享了同学们对文章重点部分:四种假说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通过分组讨论完成表格的形式完成这一板块的学习。并抽点学生述说对动物游戏之谜的'看法。
这一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的角度,这应该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通过文章最后作者“动物游戏之谜并没有完全被揭开”这一句子,提醒同学们(1)被人类认为智力低下的动物,也有如此丰富的情感思维。(2)游戏历来被当作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会游戏,而且动物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讯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3)科学探求,实事求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4)作者抛砖引玉,想要通过这篇科普文章来引起更多人对于动物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动物的研究中去,一起来寻找动物世界的奥秘,来揭开这个谜。
总体效果不错,知识目标完成的很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方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有些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