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脑大班教案篇一
一直在忙碌着忙碌着,终于能坐下来。
想想评教评学已经是几天前的事了。回想起来记忆最深的就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快乐和充实。
从一开始,我就从复习力度记号入手,接下来,让学生运用到发声练习当中,在学习歌曲时,也通过力度的对比表现出了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最后,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力度,运用弱的力度轻轻地离开教室。自始至终,我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启发和引导,我的动作、我的语气、我的肢体语言都是用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媒介,学生感悟到了,学生体会出了,学生明白了,学生会运用了,学生找到了……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外,也在我的期望当中。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没有经过我的亲自说教,学生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我也很轻松;我的期望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大胆表现。结果全班除了5名同学羞涩的不表现外,其他都站在了教室的最前面,大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后来在评课时,校长和主任都给予了好评,校长高兴地说:“你终于进入了角色!以后的课就这么上。”哦,原来新的教学是这样的。很长时间以来,我没有见过一节音乐示范课,一直对新的教学要求持冷观态度。认为那是语文和数学的事,和我无关。可是随着学校深入的开展以来,我觉得我的动作慢了,我看到了其他老师上课的轻松,学生对学习的投入,那种热情震撼了我,也鼓舞了我,我的心理开始随着血液的高涨而加速跳动了,我也开始跃跃预试了,我也尝到了甜头,尤其是领导的肯定,更坚定了我的信心。音乐课更需要解放老师的头脑,更需要解放学生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脑大班教案篇二
抓住这两个问题,开启了精读课文之旅。
让学生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三个故事的大意。首先走进第一个故事,让学生读牛皋的话,并说说从牛皋的话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感悟到了牛皋的粗俗鲁莽和傲慢无礼。再读岳飞的话,并让学生上台表演“离镫下马”和“上前施礼”,体会岳飞的彬彬有礼。从两个正反事例的比较中,学生体会到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让学生说说对这句俗语的理解时,由于有了事例的铺垫,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对于第二个故事“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的事例,授课中的点拨,只是用两个问题做导引,你读出了一个什么的样的小学生?对于女青年,你想对她说什么?在学生的作答中,体会出了小学生的礼貌待人和女青年的宽容。对于第三个故事,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周总理哪些可贵的品质?有的学生用了课文中的“文雅、和气、宽容”回答,有的学生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来总结。
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齐读首尾段,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学生说出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那么,文章呼应的内容是什么呢?经过探究,找出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十个字来。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情感的目标,在体会写作方法时水到渠成达成。
作者是如何“谈”礼貌的呢?这个“谈”字,就涉及到写作内容和构段方式的层面了。引领学生说出三个事例的排列顺序,以及第一个事例中正反例子的巧妙运用,再说说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在分析文本的巧妙安排材料的过程中,本篇课文是说理的方法,也就是作者是如何“谈”礼貌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脑大班教案篇三
在刚开始我以《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让幼儿做一做大巨人和小矮人,一下子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接着以播放打雷下雨的声音,让幼儿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从而为引出歌曲内容做好了铺垫。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让幼儿说一说“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幼儿的想象比较局限,提问的幼儿不多,感觉这问题并非有效提问,也可以舍弃。接下来,我让幼儿听一听歌曲,并提问“歌曲中是谁在唱歌?”有些幼儿未能及时反应,我在想是不是对于小班的幼儿,对于谁在唱歌,他们是否觉得一定是人物或者动物呢?幼儿不能很快与大雨、小雨想到一起?是否可以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来代替,说不定这样幼儿会更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幼儿听一听大雨、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大雨下得很大的时候,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而当下小雨的时候会发出淅沥淅沥的声音,分别让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有些幼儿未能大胆表演,从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多多鼓励幼儿边做边念大雨、小雨发出的各声音,也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除了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强弱力度外,我还采取了让幼儿用手摇铃的方式,让幼儿表演一番,此时,宝贝的兴趣已经达到了高潮,似乎一直意犹未尽。
音乐活动可以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活动之一,因为幼儿能够尽情表演,来感受其中的快乐。但要想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在平时的常规中建立基础,更主要的是教师对教案的研究、琢磨、充分准备,还有教师课前的预设与课上的应变能力等等。
记得章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并不是喜欢音乐的人就一定能上好一堂音乐课,关键在于如何把知识教给幼儿。”虽然一句简单的话,但我感觉这个“教”的分量真的很重。只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大脑大班教案篇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就有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本单元就是贴近现实寻找数学知识,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在研读教材和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抽象以后的平面图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别出来,从这里我意识到在教材研读中,对于“题目”要正确的领悟,本单元的课题就是:图形的变换,这些变换在实际的物体(也就是立体图形)能够实现,并且存在,那么平面图形也可以经过这些变换得到美观好看的图案,特别对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分辨的不够清晰,在后续练习课加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旋转的生活实例,如关门、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感知旋转的含义,通过观察钟表和风车的运动进一步理解旋转,“旋转”和“平移”一样,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词,而“旋转”强调的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某个轴转动的过程,“平移”强调的是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的移动的过程。
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掌握旋转的三个要素:点、方向(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角度,并学会将这三个要素合并起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
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思考,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先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再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的内容,复习铺垫很到位,基本上将上节课遗漏问题解决,并成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教材进行备课和教学。
遗憾的就是没有进行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课堂把控时间上有待提高,尽量规范和精简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学生吃的不够,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另外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课堂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大脑大班教案篇五
第2——第5自然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入境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对露珠由衷的赞美和喜爱。指导动物的表演时,我从生活出发,先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接着走进文本,阅读体会,从而揣摩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演绎好青蛙的'“跳“,跳得轻盈、快乐;蟋蟀的“爬”,爬得机灵可爱;蝴蝶的“落”,落得优雅大方。
读完第七自然段,在学生充分感受了小露珠外表的可爱、美丽以及内在高尚品格的基础上,我设问:“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露珠吗?那我们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吧!”让他们以小小组为单位,合作着把文中描写小露珠的外表美与内在美,通过自己语言的整理来赞美小露珠。“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思维活跃,畅所欲言,他们稚嫩的语言表达了对小露珠的热情赞美。我想:通过读、品、演、赞,孩子心中的小露珠形象肯定会越来越高大了吧!
大脑大班教案篇六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想上好品社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品社课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否则你很难回答学生提出来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其次要有很好的口才,因为整节课得从头说到尾;最后是要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否则课堂就会乱成一锅粥。
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有效的品社课呢?
1.提高上课时的注意力:请学生重复老师的话。教师在集体讲解时,肯定有孩子没有认真听,为了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让全班大声地跟着老师说,或者再请个别学生重复说。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
2及时抓住典型,进行表扬与批评:每个班级里总有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同学,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指出,在全班面前表扬或者批评,树立典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3.利用课间进行教育:每个班级总有让人头疼的孩子,几乎每节课都要被批评,常常招惹其他同学,或者“埋头苦干”自己的事,他们对老师的批评已经习惯了,但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秩序,可老师又不能为了他们而停下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4.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三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是以直接视觉、听觉为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思维方式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因此,应以直观方式教学为好,如模型、图片、录音等,做到听、看、说三结合。又因三年级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性占优势且易扩散,注意力不专一、易分散,所以教法应多样化、情境化,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模仿法等,就能达到好的效果。
几个学期的品社课教学,使我对它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也接触到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