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一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质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二
我在6月参加了二年级组“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这一课题。一年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语文课堂中的积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和和熟字的联系,学生能运用记忆规律,将已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2、学生能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如:学生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等。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
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运用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中课题成员全身心投入研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识字习惯,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
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三
本人针对自己的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并运用于实践,但是通过这一段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资料的研究,对于目前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只能把他们放在低坡度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基础来考虑的。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通过分阶段进行,设计阶段的目标和主题,通过这段初级阶段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课堂气氛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看人家那个班,教师振臂一呼,学生应者云集很是羡慕。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非如此,我觉得最棒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思考问题中。学生说:我们班上课就是抬头看黑板,低头做笔记,大家始终都在紧跟老师的思路,觉得这样挺好,若只是几个人一直在说,那叫起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必须巧妙地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花大心思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思维,这样也可以部分程度上解决上课走神儿的这一对学生普遍同时又让我们很苦恼的问题。如今的课堂我们都太关注与模式,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等,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根本——英语老师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学生喜欢英语。
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感觉做得已经很好了,可是事实证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颗平常心,多反思。每节课下来,让自己满意的时候很少,我觉得可以对照教案回头侃侃自己的课堂设计到底实施了多少,每个环节效果怎么样,学生的反映和预想的有什么反差。站位高些地去看这些问题,而不是像我以前那样总是想这节课我没讲完内容等等之类没太大意义的问题,多找找原因,下次注意以下;另外感觉板书设计像以前的事情,现在根本不怎么将之放在心上,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是起步阶段,该扎实的看家功夫还是得下心思努力去提高。
三、苦练内功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多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诸多公开课上,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都会看到很热闹的场面,教师也很激情,但总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这点结合我自己的课堂也很有感触的,我很想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课堂上尝试着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但很多时候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在哪里,我曾经迷茫过,后来我去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发现她的课堂充满着融洽的师生氛围,教师和学生娓娓谈心,学生欢欣鼓舞,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了老师讲课的内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这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境界——老师只有具备深刻的知识,才能使他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而不是教材内容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以上是我在开展这个课题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正是这些的感受在不断的支持着前进。我有理由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的。
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四
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中展开和推广,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普及性,大部分学生在自觉完成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借助“反串互动式学习”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建构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全面优化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完整的生命体,指导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在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天资、意向、爱好、兴趣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生长点,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演小品,有的学生说相声,有穿插讲解讲题的,有互帮互学的,每个人畅所欲言,学生在歌声中、在说笑中、在表演中张扬了个性,体验到成功,使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导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此项教改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求教师一要积极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学期待;二要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知识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变教师讲授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或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3.积极营造师生的合作氛围
在教室中每天各小组展示课堂语,如:“我的课堂我主宰”等,通过学生的课堂语激励,为师生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学生上课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学生不再自卑,不再怯弱,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另外,教学中把合作机制引进教改过程,提倡教学民主,使教学结构和教育功能发生新的变化。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其次,鼓励学生个性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团结、合作、互助、互动、自主、展示、反馈已成为反串互动课堂的活力词。
4.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一句“你真行”或“ok”的鼓励的语言、一句温馨的提示、一次师生的鼓掌等,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可以使学生调整到极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引领学生沿着自信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我校实施反串互动式教学模式后的几点反思
反串互动式教学就目前我校的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反串互动式模式的实施的力度不够、不深入。
2.反串互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必须精心地设计并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既备教材还的备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达到“活而不乱”的境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机制和方法,各个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实施反串互动后的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中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的价值。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只是个普通教师,任务就是教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
但现在参加整个小课题研究后使我转变了看法,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照样可以写出研究性的东西。也非常有必要参与教学教研,既可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也能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我们的研究素材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同样,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有义务搞课题研究,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再将研究结果、方法、价值应用与教学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感悟到:
教研素材来自教学。素材来自教学,对于老师来说,素材熟悉,易于着手,而且研究之后能将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题目要精、小。题目决定你的研究范围,题目太大,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课题小才能研究透彻,才能出彩。
提前做准备。每年都有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之前,可以先了解,预定选题方向、课题范围,提前准备素材,提前做好准备。
分工协作。课题中任务较多,要将任务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能参与,都能学习。靠一个人的力量,任务太多,不易进行。
材料收集积累。最后结题需要很多平时的材料,要有意积累收集。
及时上传资料文件。要按要求及时提交上传各种资料文件。否则会被注销课题。
通过一年的小课题研究,让自己悟道很多东西,以纠正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积极
参与课题申请、研究。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好多未知的任务在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将其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