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态心得体会篇一
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4
生态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学校最近举办了一次生态周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态变化与保护。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切地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深刻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支撑。
【第二段: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
在生态周活动中,我们来到了一片橙色的草地上,看见了一场场野火肆虐。我们了解到这些火灾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未熄灭的烟蒂、乱扔垃圾、乱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等等。通过讲解和实地体验,我们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会直接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火灾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第三段:深刻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周活动还让我们了解到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参观一个水资源处理厂时,我们亲眼目睹了海量的工业废水被净化后重新投入使用,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应当寻找替代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浴液、洗涤液等污染物的流失。
【第四段: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社会的互动】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生物种植园和生态展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熙熙攘攘的游客、生长茁壮的植物、蜜蜂在采儿工作的身影。在这里我不禁联想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环境污染会使人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会影响旅游业等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
【第五段:个人责任与行动】
本次生态周活动,深刻地教育了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传递出应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的信念。回归到个人,环保就在身边,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随手关闭电源、爱护身边环境,种一棵树等等,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行动,共建美好的环保家园。
【结尾】
总之,生态周活动是大力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生们的体验和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同学们对生态环境和保护的认识,还能够让他们形成积极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生活的习惯。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场环保行动的浪潮中来,共同营造更好的环境自然。
生态心得体会篇三
年6月11日~12日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了解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旅游区大门区——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
(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
(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6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对xx的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年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1999年被自治区环保局、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年,x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年得到“香港吴氏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以及纳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项目;同时,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利用x的'旅游资源,建设环x旅游圈,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同年,x保护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提升到正处级事业单位。
5.1、100m2记名样方调查
在离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5.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
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心得体会篇四
生态周是为期一周的活动,旨在宣传和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系统。在这一周的时间中,我参加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更加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段:参加的活动
在这一周中,我参加了许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比如清理公园垃圾、植树造林和生态实验课等。这些活动让我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让我感觉到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环境做出一点贡献。
第三段:学到的知识
通过参加生态周的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比如废纸的再生利用、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这些知识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而且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
第四段:反响
生态周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表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和关心。同时,也有一些人对此持有冷漠态度,认为这些活动浪费时间。但是,我们期望通过生态周活动的宣传和教育,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生态周活动,我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也通过实际行动为环境做出了一份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人将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通过生态周的活动,我们呼吁更多的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生态心得体会篇五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的城市生活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的怀抱。因此,当我有机会参观生态园时,我兴高采烈地加入了这波体验活动。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身体验,我对生态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有关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探索自然奥秘
来到生态园,我被那里的恢弘自然景观所震撼。我步入园内,一片绿色的海洋扑面而来。环顾四周,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让人沉醉其中。我跟随导游来到湖畔,湖水清澈见底。此时,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自然沼泽湿地,为周边的动植物提供了珍贵的栖息地。于是,我开始留心起了园内的动物和植物。我发现了很多小生物,如蝌蚪、小鱼和蜻蜓。通过观察它们,我不仅学到了它们的习性,还学到了如何保护它们的知识。
第二段:亲近自然的乐趣
生态园里有许多精心打造的休闲区,使游客可以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园内的花坛,各种各样的鲜花在阳光下绽放。我也在那里感受到了空气中花香的气息,真的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此外,园内还有一个小溪,流水潺潺,给人带来一种舒缓的声音。我坐在溪边的长凳上,闭上眼睛,让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感受自然带给我的宁静与安慰。
第三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园不仅给我带来了亲近自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园内,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和展板。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组照片,展示了不同地区受到污染后的破坏性影响。这令我深刻意识到我们要爱护大自然,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从那时起,我决定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并鼓励身边的人也一起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第四段:学以致用
在参观生态园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比如,园内有一个种植区,我看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在其中种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蔬菜和水果都是有机种植的,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我被这种健康的种植方式所吸引,之后我也在家里把阳台改造成了一个小菜园,尝试栽种一些自己的蔬菜。这不仅让我享受到种植的乐趣,也为我的饮食健康带来了好处。
第五段:未来的思考
参观生态园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开始关注与环境相关的新闻和事件,并积极参加一些环保活动。此外,我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我计划将我在生态园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传递给更多的人,向他们展示自然之美,并呼吁每个人都以行动保护环境。我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生态园之行给了我很多启示,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教会了我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通过亲身体验,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大家共同呵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生态心得体会篇六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我通过网络视频倾听了两个主题的讲座,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在看了新时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它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在看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讲授视频后,由衷地感慨: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