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判断,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1
石跳像一条低头喝水的牛,稳稳地踩在池塘边,身子缓缓向水面倾斜,直至,可以喝到清冽的春水。
我坐在石跳对面一棵歪脖子柳树下,拍了许多照片,尔后一张张翻阅,翻着翻着,脑海许多镜像,穿越时空而来,像小时候划过池塘水面的瓦片,一串“哒”“哒”“哒”声,从塘这边递射到塘那边。
赶早来挑水的壮硕男子,一趟又一趟,将满满的一担担水挑回家。他要将一家大小,从早到晚的饮用水、洗漱水挑满一大缸,这是个力气活,春去秋来,酷暑严寒,少不得天天要做的。怪不得村里人老说,身边有个挑呷水的呢,才有福呢。
拄杖老人牵着老牛到石跳上喝水。老牛吃了干草,嚼了一夜,不及时吃清水,胃就会被烧坏。“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老人瞌睡浅,醒得早,老人照护老牛,能按时守点。
再一会洗菜的来了,大大小小的驮篮提着,萝卜、白菜、芋头、葱蒜,一样样从篮中捡出,在石跳上码着,一样样搓洗干净后放回去。满池塘的游鱼兴奋地涌向石跳边,抢食菜叶,不时跃出水面制造窸窸窣窣的响声。
上早学的孩子被密密麻麻的蝌蚪吸引,找根棍子跑石跳上去赶那黑黑的一团,却被身后一声喝斥吓到:这是小孩子来的地方吗?那么多绿苔,脚一滑这就几年的饭白吃了!小孩回头,见提着沾满新泥的锄头来擦洗的大人,赶紧开溜。
等七七八八的人都忙乎过了,又有一台戏要在石跳上演。端着大盆提着小桶的女人们叽叽喳喳来了,有急事大呼小叫要先来,没急事就挨挨擦擦轮着来,她们把一家人换下来的衣衫,在这搓洗干净。男人们忙碌在田间地头,衣服上少不得沾泥带水,小孩子爬树恋地,裤子上多是鸟粪鸡屎,不下点功夫,还真洗不出原样来。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衣服打湿叠好,操起已磨得溜光的木槌,按在石跳上一顿胖揍,揍完了再漂洗,还不干净,就卷起再揍。村子里叫木槌为擂槌,叫这样的胖揍为捶衣。长一点的石跳能同时容纳三到五个女人作业,于是,擂槌胖揍脏衣服的声音,此起彼伏,延绵不绝。女人们欢快地捶着、拧着、漂着、搓着,有使不完的劲,也有着说不尽的话。说着这家老的,那家小的,说着东家摔了腿的母羊,西家被蛇咬伤的狗,说着村头发了财的二狗子,村尾考了大学的三姑娘。太阳慢慢升高了,晨光,恰到好处地照到了新媳妇腰间裸露出的那一片白,那片白又晃动在这一片春水里。于是就有嫂子问起,有几个月了?新媳妇直起腰,抹抹头上的毛毛汗,问,什么?嫂子指了指新媳妇的肚皮。新媳妇脸一红,就用木槌沾起塘水,洒向嫂子。石跳上塘基上女人们的笑声响起来,哈哈盖过屋脊。
来给秧田放水的队长看见,笑骂,三个堂客们闹满房,三只游鱼子窜满堂啊!
柳丝将我的记忆拉扯回来。我笑了,是啊,自来水有了,洗衣机有了,柏油路有了,耕田机有了,石跳上的寂寞也就有了,但我依旧有一点小小的感动,那就是村庄再怎么改怎么建,大家伙终究还是将伏身春水的石跳留着。有它,就够了,就能够让我们紧靠巴实日子的胸膛,聆听村庄怦怦的心跳,就能数出昨日那木槌亲吻石跳的声音。
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2
一只脚踏上竹筏,似乎听到身体里有什么响了一声,绷紧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我知道,那是心灵开始与乡村对话,涉及土地、叶子、鸟巢的方向,一粒草虫的歌唱与沉默。
撑竹筏的是当地的农家汉子,竹筏并不温驯,放纵着顽皮的性格,在缓慢的流水里忽左忽右,不得不用竹篙随时调整它的方向。长长的竹篙插下去,与水相逢,竹篙无语,水无语。四周也无语。天气不好不坏,天空贴着一朵朵云,像衣服上的补丁,阳光从云朵的空隙里下来,如同探照灯一样打在水上,打中的那一部分明亮温暖,光斑雀跃,仿佛是某一双手,捉住了谁内心的欢喜。余下那一大片色泽清幽,留下陌生的猜想。河流以这样的形式,保持着它的神秘。
竹筏溯流而上,驶向深深的山谷。这是我虚构过不止一次的生活,我怀疑深谷里藏着另一个春天,我想做那个追逐春天的孩子。当现实意外重叠的时候,我还是愿意在虚构里去实现,去完成。就像那些寻常的早晚,我站在窗前,或者漫步在一条残留着水渍的林间小路上,用虚构的笔画春风,善良的树,开在雨伞上的花朵,还有一辆供我乘坐的马车,碾过杂花与溪水,赶车人至今保留着乡村的风情。
两岸的山还未完全被春风剪出层次,深厚的墨绿仍在执掌着一沟一壑,一边俯瞰着流水,一边对峙着天穹。我低头看,峰峦倒映在水里,影影绰绰,像日益遥远日益模糊的故乡和童年。一群小鱼儿在群山中跃动,它们速度极快,倏忽东西,掠过枝条、叶子,冲上山坡,转过山脊,然后不见了。等到走一段,又从山影里弹了出来。我实在是羡慕它们,在明澈里自由自在,所有的心事都付与了流水,这是一条鱼的欢乐。它们就这样,在这个流动的午后,游荡在我空空的心里。
竹筏划到山脚,掉头往回走,顺流而下,速度快了不少,拖出的水纹,像一匹洁白的丝绸。我坐在竹筏上想,若是河两岸种些花树,就种桃和李吧,桃红李白,照在水里,小鱼在花间蹦跳,竹筏穿过花朵,像穿过春天的走廊。又或者桃飘李飞,在杜鹃的啼啭里,不管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还是流水有情落花无意,也不管是流水逐花还是花逐流水,往竹筏上一坐,就坐进了河流里的江南,就遇见了唐诗宋词里的春天。我爱这样的美好,爱它们古典的模样。
我把这个意思跟撑竹筏的汉子说了,他笑起来,声音爽朗,种了,种了,过两年就会开花了。我心底下念叨,过两年还要再来,坐在慢悠悠的竹筏上,看看这些好花好树。
竹筏靠岸了,我有几分不舍,拖着懒洋洋的身子,摇摇晃晃地走上岸,河水没有像我一样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走出山谷,奔向远处的田畴。越过水泥堤坝时,四处飞溅,像扬起了一把新雪,我因而记下了浏阳大围山下这条河流的名字,中岳河。
一滴水,是一个辽阔的世界。让我想起粮食、分岔的路、拱桥、月光和恋人。中岳人的想法和我一样,属于同一条通向美好的路径。他们采用众筹的方式,整修河道,种植花木,利用竹筏漂流,把旅游做到了家门口,每家每户的收入节节攀升,光是撑竹筏,一年的工资就有六七万。一河清水,完成世代哺育的同时,滋润了他们的生活。
竹筏又将前行,撑竹筏的汉子邀我再坐一趟,我婉言谢绝了,不忍浪费人家的力气。他冲我挥手,好,那下次再来。我点头。风很大,扬起我的头发,把我的衣服吹得哗啦作响。竹篙陆续插进水里,竹筏朝着一个方向,在风中缓缓前行,那是中岳人生活的方向。
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3
这天,单位组织去浏阳镇头镇土桥村植树。
我们是去植栽油茶树的。一个山沟沟里,抵达工地时,挖掘机正在作业。轰隆隆的声音充满整个山沟。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正在打造油茶小镇。政府帮农户清理结籽率低下的老油茶树,重新种上挂籽率高、出油率好的优良品种。
其实,就在前几天,单位已踩点过。政府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大板锄头。已经整理好两面山坡,挖洞穴的地方用石灰点打上了记号。山沟里,一下子涌入五六十人,热闹非凡。大家两三人一组,按图索骥,银锄挥舞。我们统一穿印有“志愿者”的红色马甲。山中空气清新,大家都有股撒欢的劲儿。没多久,我们竟然种下了四百多株油茶树。
肤色黝黑的主人骑着小电驴来了。我和他攀谈起来,他说:“去年我家只打了三百多斤茶油,自产自销了。自家吃了百多斤,其余送人了。”我说:“七八十元一斤的茶油,你舍得自家吃?”他说:“我赚钱的主业不是油茶。我有病,想吃点好油。种油茶是村里依托‘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设‘油茶特色小镇’进行丰产林提质改造的项目。改造后,我家产油就多很多了,茶油就可外销了。”进山时,一房子顶端立着“湖南××油茶基地”的招牌。难怪,已成规模了。
坡下面土中有十几株碧绿叶子的白玉兰,我问他:“是你家的吗?多少钱一株?”他说:“这些超十五公分了,要卖五六百元一株。现在行情不好,早些年可卖到一千多元。子女分家了,我和老婆两个六十多的人一年近十万元的收入。”听后,我吐了下舌头,村民钱袋子“鼓”起了。他还告诉我,坡下面那些嫁接果树也是他的。果树须嫁接,否则口味不好。苗木高价值源于经年累月的栽培和造型。时代让地理优越的这方浏阳农民,赚得盆满钵满了。
返回路上。路旁一宣传牌快速映入眼帘,碧绿色的底、白色的字。中巴一晃而过,我眼尖,上面标题是“油茶记”,文中有“朱元璋”等字。手机上一查:据说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建昌(今江西)一片油茶林。正在采摘的老农急中生智把朱装扮成采摘油茶果的农夫,幸免一劫。朱深切地称救命老农为“老表”。老表见朱遍体是伤,用茶油帮他涂上,没几天伤口愈合、红肿消失。于是朱高兴地称这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将江西茶油封为“皇宫御膳”用油。“管中窥豹”,我猜测宣传牌上应该是这个故事。
我的湘中老家也有油茶树。以前还有榨油坊,一到榨油时香飘几里。上世纪七十年代,缺医少药,用茶油抹涂伤口,我也享受过这种厚遇。那时没几两肉吃,农村炒菜常没油放,称炒“红锅子菜”。耄耋之年的油茶树不知栽于什么年代,归生产队。树高高大大,结的果儿却寥若晨星。生产队摘过后,社员们可以上山捡漏。一次,我爬上树摘漏网之籽,从树上掉下来。左手断了两根骨头,额头至今还有个月亮形状的疤痕。医治花了不少钱,得不偿失。
经历过的事,常常浮现脑中。这古老的热土上,在当今的乡村振兴时代,是我们奋斗前行的丰碑。昔日贫瘠的土地上产出油出好油,是今天乡村振兴最佳效果之一。
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4
捞刀河边,我眼前一河春水,亮如白练,那画卷般的倒影,是家乡诱人的妆容。
“哈哈哈……”哗啦啦的欢笑,撞击滚水坝。我寻声望去,健壮的帅小伙坐在樟树下,收起钓竿,红锦鲤鱼在他的塑料箱子跳跃。
“小伙子,怎么只一根钓竿,多几根不好吗?”
“不行啊,村里制定了河长制,成立了义务巡河队,不守村规丢脸啦。”
小伙子姓李,是个村干部,很健谈,我们像故友一样聊开了。
曾几何时,乡村河道淤堵,水葫芦霸满河道,臭气熏天,小河在呻吟,在哭泣。村民纷纷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寻觅理想乐土。
村委会急呀,进行走访调查,最终统一思想:振村先正水,富民先护河。村委会先后组织筹资800多万元,河道清淤,挖深拓宽,垒砌河堤,修筑了3座双车道桥梁,3座拦河蓄水坝,2座滚水坝……古老的捞刀河,焕发新的生机。
清凌凌的河水款款而至,流淌幸福,孕育金山银山。河水富含硒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家乡建起了自来水厂,目前两个水厂的日供水量在5600吨左右,逢年过节高峰期更是达到7000吨左右,保障供水区域三个乡镇约六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广大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家乡人民生活条件。
“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天籁之音随风飘来,我又惊又喜:“唱得像河水这么纯净,太迷人了啊!”小李扬了扬漂亮的蚕眉,露出雪白的牙齿:“长沙美女来旅游,你说这河牛不牛!”小伙的一句顺口溜把我逗乐了:“美女就是来看水?”小伙子又唠开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村倾力铸造水名片:河道呈八卦形,线条匀称优美,寄寓游人吉祥福祉;完善了路灯、绿篱、护栏、风雨亭、健身场、垃圾箱等配套设施;沿河胜景连珠,古桥、古樟、古祠、古井、古窑,古香古色!
唱歌的靓女们雀跃而至,粉红女郎对着河坝的瀑布摆拍;窈窕淑女绾着裤管,撩起裙子摸鱼虾,笑呵呵拍击水花欢跳着;黑呢套裙的妞儿调整角度,对准清波摆起了龙门阵做直播。
“什么魅力吸引了你们啊?”“水仙子呗,天蓝水清,人和景美,打卡网红地。”
“是啊,一泓清河振兴了我们村庄!”小伙揽过话题:“昔日麻雀东南飞,现在凤凰梧桐美。”
“留守的娃,留守的娃,亲人亲人走天涯……”昔日,很多村民背井离乡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娃,经常做梦哭着要妈妈。如今,现在家乡人纷纷回乡,留守娃成为过去式。村里一些在外地的创业者,纷纷回乡兴办企业,解决了500多村民就业,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的税收。还有荷花种植基地、龙虾牛蛙养殖基地、葡萄园基地、土特产基地……
我沿着河堤来到村支书家,淡红色的连衣裙飘溢着春潮般的活力,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我不经意看到《浏阳山田福寿旅游开发提质规划》,幽她一默:书记的魅力点燃了乡村振兴的一把火啊!她递过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茴香茶:哈哈,哪有这个能耐,我们不过是另辟蹊径走“水路”,正在筹划建立一个富硒矿泉水公司,提质“清河”旅游,打造研学小镇、骑行小镇、美学小镇、养生小镇,实现农文旅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我惊叹:乡村发展,胸有丘壑啊!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我吟哦苏轼的《如梦令》,品味雨丝飘落脸上的惬意,聆听滚水坝哗哗唱和乡村春之歌……
2023年忆乡愁看振兴主题征文5
反正,我在这里
这里,风是清纯的,仿佛旧时的风仍未吹散。水是清澈的,大溪河与大株河交相辉映。房屋是古老的,能听到五百年前的轻言细语和由衷赞叹……
不信,你来!
凤山,牛睏凼山,牛头山,象形山,龙颈山,逶迤环拱。走进古镇,你会发现,身居闹市的你,所谓安静恬美,所谓世外桃源,概莫如此。
晚清围山书院,明末古壁城墙,苏维埃政府旧址,赠出一部历史教科书,有你想吃而未吃的精神食粮。
客家吊脚楼,草鞋打磨的麻石街,码头渡船和旧水车,还原一首民族乐曲,为你拨动春花秋月的心弦。
红军桥上,流水哗哗带走我的思绪:浣纱的女子,劳作归来的男人,树荫下休闲的老者,孝子庙前放学的孩童,勾勒出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金色阳光,尽情涂鸦大地,也包括我。
站在暖阳下,我像大围山一样发光。还有什么,比此时更多浪漫和幸福?
如果时光静止,我会留下来,成为一棵历尽沧桑的垂柳,一根春光尽失的芦苇,也要与小镇隔空相望。
我不会徘徊干净整齐的庭院,哪怕山外喧嚣早已混乱了听觉,不会下河放排唱山歌,哪怕社会的疾速发展打破了思想深处的禁锢,但一定要参加一场隆重的豆腐宴,这些大围山泉水和优质黄豆合成的尤物,才是我的最爱。世间有太多白沙,只有这个镇,是靠豆腐赢来自己真正的白与爱。活着无沙。
有一种声音对我说,留下来吧。桃子快熟了,梨树已结果,还有纯正的火焙鱼,腊鸡腊鸭腊肉……多么好。
你来吗?反正,我在这里了。
豆腐啊,豆腐
在白沙,遇见了豆腐家族:豆腐,豆腐脑,豆腐渣,油豆腐,霉豆腐,臭豆腐,豆笋,香干,豆浆……让我怀疑,这是豆腐们的盛大聚会。它们来自纯种的产业基地,它们又都是黄豆灵魂的升华。
这个古老小镇,最引以为豪的产品就是豆腐,上天安排了得天独厚的大围山水,加上农家制作技术和吃苦耐劳、以诚为本的生意经,一个小村庄的豆腐产值居然可以过亿元。
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是豆腐,像新生婴儿,白白嫩嫩,人生充满希望;闻到的是新鲜,可口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岁月原来如此飘香。
还在乎故事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吗?
来,只是惊异了一段被历史淹没于现实的好奇,走,也会留下不舍与还得再来的期待。
在乡下人食品厂,工人们告诉我豆腐制作过程:原料清杂,浸泡,磨浆,分离,煮浆,细虑,点浆,凝固,压榨,切块,初发酵,洗酒,拌料,装瓶,二次发酵。哪里是制作程序,分明是艺术加工。生活如此,为什么不值得铭记和怀念?
我与白沙镇近在咫尺,这么多年不相往来,真是无知、浅薄,且当原谅。
装作一个故人,流连在白沙的山水间。假设我真的生活在这里,会不会做一个豆腐加工者,会不会把做好豆腐当成毕生的追求?
风吹动我的头发。抬头看天,蓝天蓝得令人心醉,而白云,正轻轻掠过山尖。
往事不必都回首啊!听听当地人的心愿:
亿元只是起步,我们要做大做强。
春天过去,这里依然是春天。花正红,树正绿,古镇不老,我们不老,青山和岁月都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