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来水作文字篇一
抵达自来水厂后,我们开始向工厂的车间走去,一路上,美丽的景色目不暇接,红叶石楠长出了又红又绿的新叶子,在阵阵微风中摇晃着身子,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小石榴已经纷纷挂在了枝头上,仿佛在对我们微笑,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木好像都在静静地守卫着这片水厂净土…..
热情的厂长叔叔首先把我们带到了自来水加工第一站——配水井。推开工作车间的大门,只听一阵湍急的水流声在耳边响起。近前一看,铁丝网下股股浑黄的长江水从两个大水管道里喷流而下。突然,我发现水流上方一个小管子在往下滴着黄色的药水。厂长向我们讲述,这是一种化学药水,可以使污水的成分浓度相对稳定,以便于水中杂质沉淀。大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紧跟着厂长叔叔的脚步继续参观。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放眼望去,这里开阔得很,一个个小正方形状的池子映入眼帘,里面的水缓缓地流动着,从浑黄逐渐变成乌黑。“这是干什么?”好奇的我连忙问厂长叔叔。叔叔指着眼前的池子告诉我:“它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这些都是——沉淀池。”
最为神奇的是水加工的第三站。刚刚还是浑浊的水在这儿瞬间就变成澄清透明的净水,而这道工序就叫过滤。在水的最底下,还铺着1.6米厚的沙粒。最底下的沙粒最小,上面的最大。它是用于让那不听话的泡沫或污物浮在水面,排出池外,这样,洁净放心的水从底下排出,通过管道输送到储水库里。
最后,我们又到达了二级泵房。纯净的自来水从储水的水库出来,送到水泵房加压后,沿着供水管道,送入了千家万户,
参观完自来水的加工净化过程,从自来水厂出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都纷纷找到了答案。
自来水作文字篇二
早上起床,睁开朦胧的睡眼,跑到洗手间,习惯性的打开水笼头,却发现没水了,不甘心又跑到厨房,果真停水了!由于之前停水都会提前通知,所以这次人们并没有准备应急的水。
脸都没有洗,来到街上准备吃点早餐,老远看到早餐店外人山人海。由于没有水,今天来外面吃饭的人特别多。苦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排到我,只好悻悻然去了学校。
上课我似乎也不在状态,一会儿想自己早上脸都没有洗,可别让同学们发现了啊,一会儿想饭也没有吃,等下饿了怎么办?一会儿又埋怨起自来水公司了……
这样天马行空的想了一节课,终于熬到了铃响。平时铃一响,同学们都如鸟雀般飞出教室,可今天大家却都无情打采的坐在教室。果然不一会儿,大家议论起停水的问题了。
住校的学生由于没水做饭,早上每人领到了一包北京方便面和两个面包,可是相对于饥饿来说,他们感到的更是口渴!我同桌说,如果现在谁给他送来一碗水,他愿意喊他一声“大爷!”哈哈……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水还是没有来。厕所里已是臭气熏天,穿着今年最流行款式的英语老师捂着鼻子,表情尴尬的从厕所里走了出来。
似乎这一天过的特别慢,偌大的太阳似乎永远都停留在头顶,肆虐的放着光芒……
或许现在是盛夏时节,这才一天没有水,人们都要发疯了似的,如果持续几天、十几天,后果又是怎样的呢?
平时在明亮的教室里总传来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今天我算切身体会到了,没有水真是不行啊!
自来水作文字篇三
放寒假了,我回到老家玩。我每天的任务是帮爷爷奶奶提水,把他们家的大水缸装满水。
提水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哦。水井离爷爷家有点远,要翻过一个小山坡。一个来回得花半个小时。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我提回一桶水就撑不住了。瞧瞧爷爷家那口大水缸,我来来回回提一整天水都不知道能不能把它装满呢。
怎么办呢?宣布不提水了吧,有失颜面。继续提吧,并非易事。
正在进退两难之时,我突然灵光一闪,老师不是带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次“自动吸水管”的实验吗?哈哈……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准备好水桶、水盆和一根橡胶管。把水桶放在凳子上,让水桶与水盆之间形成一定的落差。将橡胶管的一端伸入水桶里,手拿橡胶管的另一端,低头含住管口用力吸一口气,马上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橡胶管移到水盆里。松开拇指,奇迹产生了――水桶里的水顺着橡胶管“爬”过桶口,哗哗地流进水盆里,直至桶中的水流干。
水之所以能“爬”过水桶流出来,是因为大气压力的作用。我为什么不利用“自动吸水管”的原理给爷爷家装上“自来水”呢?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因为爷爷家的井虽然在山坡的那一边,但水平位置比爷爷家的房子要高。
我将我的想法和盘托出,爷爷奶奶立刻积极响应,跑去买橡胶管。布好橡胶管,我和爷爷往井这头的橡胶管里灌了四五桶水,再将橡胶管放进水里。
“来水啦!来水啦!”山下传来奶奶的欢呼声。
我和爷爷跑回去一看,哇,白花花的井水流进了水缸。我用刀削了一根硬木棍,再在木棍上套上几层塑料,将它插入橡胶管。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水龙头。
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夸我聪明。我能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成功解决爷爷家的困难,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