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子题目篇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也许,这些事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有的可能轰轰烈,而有的却微不足道,但这些事有你可能并没有发现。在我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这样令我既感动又难忘的事,同学们你们应该很想知道这些故事吧,我来给你们讲一讲!
前几年过年的晚上,爸爸拿出三个桃子摆在桌上,我和弟弟兴高采烈地跑到桌边,弟弟天真地问道:“姑父,这三个桃子是给谁吃的啊?”“当然是给你们吃的啊!”爸爸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爸爸把那三个桃子拿去洗了,弟弟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最大的桃子,仿佛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爸爸把桃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我想,爸爸一定会把那个最大的桃子分给弟弟,果然,不出我的意料,爸爸拿起最大的那个桃子走向了弟弟,把那个桃子塞进了弟弟稚嫩的小手里,“切,真偏心,什么爸爸啊!”我自言自语的抱怨道。弟弟捧着那个桃子向我走来,把桃子塞到了我的手里,说:“姐姐,你比我大,你应该吃最大的桃子,我最小,我应该吃最小的桃子!”说着,弟弟便把那个不大不小的桃子递到了爸爸的手里,拿起那个最小的桃子吃到了自己的嘴里。顿时,羞愧、自责填满了我的心。弟弟那么小,就懂得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俗话说,外表美的东西不一定它实用,今天我算是真的见识到了,那个大桃子,我刚咬了一口便大叫起来:“呀,怎么是苦的,原来是个坏的,真倒霉。”弟弟说:“姐姐,你的桃子竟然是坏的,那你就和我一块吃这个小小的桃子吧!”,“谢谢,我的好弟弟,姐姐不吃了,你吃吧!我的心顿时充满了对弟弟的感激,弟弟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我很感动!
弟弟始终把桃子递到了我的手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桃子接住的,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就这样我一口,弟弟一口,顿时,我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我茫然地扫视四周,爸爸……弟弟……桃子。如果还有下次,我还愿意和弟弟共同吃一个小小的桃子。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我再一次吃桃子的时候,总会觉得弟弟就在眼前,再一次陪我一块吃桃子!
我想,这件感动人心的事我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怀!
??????
桃子题目篇二
阳春三月,桃树在蒙蒙春雨中,悄然脱下了褐色的冬装,换上了墨绿的新装,格外英俊潇洒。
呼吸着清新的气息,花苞悄悄爬上了枝头。淡红的花苞,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便撑裂青绿的苞皮,抖开粉红的衣裙,露出了艳艳的脸。用不了多久,艳红的花瓣变为淡粉,黄色的花蕊微微抖动。衬着粉似的花瓣,恰似一只只翩翩飞舞的彩蝶。放眼望去,如满树挂花灯。
终于,桃子登场了。它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令人陶醉。
没有长大的桃子,遍身生着刺儿。桃子长成杏子那么大时,小刺也渐渐软了,变成了密密的茸毛。等到成熟时。茸毛也平了。蜕了。
桃子先是青绿的,随后变成淡红,也有的半绿半红,白中透红,颜色各异。
没有熟透的桃子涩中透甜。稍稍长熟些是酸中透甜,熟透了的是又软又甜、爽心可口。
今天,我摘下一个,咬开它那血红的外衣,顿时,舌头上,牙齿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直甜到我心里。
桃子题目篇三
课本12页练一练第1、2题;课本11页练一练第3-4题。
教学目标
1 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五( ) 五六( ) 四五( ) ( ) 五七( )
五九( ) 五八( ) 一五( )
老师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2、看口诀说算式。
利用学生补充完整的口诀让学生看口诀说算式,如:二五一十 2×5=10 5×2=10。
二、口算比赛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师:小猴最爱吃什么水果?
生:小猴最爱吃桃子!
师:是啊,你们看(指导学生看图),这两只小猴都很想吃到梯子上面的桃子,可是,必须计算完梯子上的乘法算式。你能帮帮它们吗?同桌两个同学相互比赛,比一比谁能帮助小猴顺利地吃到桃子。
2、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比赛。
3、同桌相互交流、评议、订正。
4、学生反馈,反馈时,尽量让错误的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求积。
三、解决问题
1、课本11页练一练第4题。
(1)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盘子有5个杯子,3个盘子就是3个5,一共有15个杯子;一件衣服需要5个扣子,4件衣服就是4个5,一共需要20粒扣子。
2、课本12页练一练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观察图,根据图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反馈。
第1幅图可以横着看,也可竖着看。5×3=15或3×5=15。
第2幅图学生有的用加法计算,如3+5=8(人),前排人数加后排人数或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有的学生会把4人或2人分成一组,用乘法4×2或2×4计算。
(学生只要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都是对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两幅图的对比。
师: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图每排小朋友都是5个,而第二幅图两排小朋友的人数不一样多。
师:正因为这样,第一幅图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来算,而第二幅图两排人数不一样,我们要先分,分成每份一样多,才能用乘法来解决。
3、拓展练习
生:3×5=15或5×3=15。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组圆片不一样多。
师:同学们能想个办法,使每组圆片一样多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生:把5个圆片移1个圆片给3个圆片,这样每组都是4个圆片。就可以用乘法计算:4×3=12。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可见用乘法来求总和的时候,每份的个数要一样多才行。
四、巩固练习
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1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在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算式进行比较。
五、教学万花筒
师:看看数学万花筒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数学知识?
(学生独立阅读,集体交流。)
师:看后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生1:乘法口诀的作用可真大。
生2:我们的祖先可真聪明。
师:是啊,只要每人都肯动脑筋,都能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
六、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