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民族大家庭我成长的大家庭篇一
;摘 要:文学记录中华民族的组成,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影响不同的受众面,让民族之花教育枝繁叶茂。用多样的文学形式,展现新时代民族政策,通过文学的多样性树立榜样、学习先进、加强民族团结,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充分认识、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学。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商业文学及其偶像的传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文学服务于民族,民族依靠文学力量传播精神,民族宗教文学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以德治天下、走天下的正确路线,使更多的民族融入其中,生生不息,长水永流。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国家和统一的官方文字,使各民族以民间文学、诗歌、小说和官方史志等一定的方式作为纽带沟通交流,大到国家事件、小到个人感受等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籍、信件、随笔很多,有了统一的喜好,文化得以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民族的整合,民族大家庭以共同的认知、统一的目标、统一的价值追求为基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而这种融合要得以长久,必定有文化作支撑,文学对促进民族间的重组、融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形成和巩固56个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中华民族意义重大。
马克思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谢尔巴茨基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它借助语言来创造形象。”米哈伊洛夫斯基说:“文学是社会意识的呼声。”我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包含的范围很广,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记录人的心理感受过程。自古“文史不分家”,随笔、哲学、史学等文字记录的文章书籍统称为文学。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有了现在的文学含义,文学不但包括诗歌、赋、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还包括民间故事、古代史志、歌谣等等。
劳动人民和文人雅士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庸俗、轻浮、没有思想文化的作品,尤其是八股文,词语、题材、写法公式化,内容空洞,陈旧呆板,不利于各民族间的思想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批评了文气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和现象,文学批评文章指导着文化朝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着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们有了向心力。
唐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历史上的汉族先后被称为华夏族、秦人、汉人,汉武帝以后开始被称为汉族,后来把我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称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中华民族是以56个民族为基础的团结、和谐、上进的优秀民族。
《礼记王制》中说:“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把中原华夏族之外的民族叫作夷、戎、蛮、狄。后来随着人员的流动,文字文化的传播,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民族和文化符号融入到华夏族。
以地域界定,中华民族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西北及中原的“华夏主体”。周朝《尚书·周书·武成》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即无论是中原的华夏族还是远方的少数民族(汗),都服从周武王的领導。这是华夏民族最早的记录。可见,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就称为华夏族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二是山东、天津等东方沿海地区的“东夷主体”。《左传》记载:“商不谋夏,夷不乱华。”。把山东、天津等东方沿海地区的居民称为东夷;三是长江以南的“南蛮主体”。北方人南迁,与南方本地人通婚融合,形成新的汉族。比如,客家人是由畲化的汉人(如吴、曾、谢等汉族)与汉化的畲瑶人(如盘、兰、钟等姓)构成的一个族群。畲族诗中写道:盘古开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一朝江水一朝鱼,一朝天子一朝臣。[1]这与汉族文化基本相同。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据,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娏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可以看出,共同点之一是用十作为计算单位,通过古今民族成份的对比,可以看出民族流动的频繁和交融的深入。文字的记载,文化的传承交融,各民族间有了鱼水之情;四是蒙古、东北的“草原主体”。蒙古族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走出,来到蒙古大草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元朝,面对先进的汉族文学文化,元朝统治者默认、学习和接受汉文化。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用汉族小说的章回体,运用儒家的审美准则,塑造了成吉思汗的英雄形象,并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宋、金时代,女真人借鉴汉字创造了表词—音节文字,不久便失传了。努尔哈赤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新的文字—“老满文”。皇太极在此基础上,用加圈点区分语音,称为“新满文”。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开发东北,有着灿烂的文化,在清朝时走向全国各地,清朝中期以后,满族放弃了满文,开始完全用汉字书写。可以看出,文字、文学在汉、蒙、满三族群众的交流融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代程晏所作的《内夷檄》说:“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不谓之华矣......。四夷内向,乐我仁义忠信,愿为人伦齿者,岂不为四夷之华乎?记吾言者,夷其名尚不为夷矣,华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来决定华夷归属,这就成了中华民族融合之道,暨由血缘认定转化为文化认同了。这一切,文学起了传播、推动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民族大家庭我成长的大家庭篇二
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②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实施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9、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也是我国各民族承担的共同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对“同胞共气,家国所凭”的理解
①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②一个国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骨肉分离。
③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12、材料一:1994年以来,国家对西藏援助资金合计超过100亿元。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建立40年多来,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生产总值增长了65倍,人均收入超过900美元。
答: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
答:因为西藏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促进民族的共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我国还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来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
答: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藏铁路通车;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
(4)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答: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说它是一条“经济路”是因为这条铁路的建成,对西藏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西藏资源优势的发挥,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说它是一条“政治路”,是因为青藏铁路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安全,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
(6)请为西藏的进一步发展设计两条激励口号。
(7)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意义(或青藏铁路的通车)?
落实;有利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8)西藏自治区成立4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基本国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为加强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中华民族大家庭我成长的大家庭篇三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中华民族大家庭学习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探究、采访、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1、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观察了解身边同学中民族同胞情况,调查各班中民族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新华字典,一元人民币。
活动一歌曲导入
教师活动:
1揭示、板书课题:
2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
《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板书:56个民族
学生活动
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欣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56个民族是一家
(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
1、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人口多汉族92%
少数民族8%
3、民族分布
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总结
小聚居:汉集中东、中部;少-东北、西北、西南
4、小结,引导看书画知识点。
学生活动
说一说
回答:因为人数比较少。
汇报调查情况每班学生民族构成——汉族人数多
竞赛:看谁记住的民族多。
说一说,写一写。
讨论民族分布特点。
观察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总结民族分布状况特点。
联系实际说说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看中国行政区划和字典民族分布,找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区域。
游戏:找家乡。
走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的地区。互相看一看是哪些民族。
笔记。
活动三民族平等做主人
(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开创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教师活动
过渡:看80页一段,板书平等做主人。
1、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民族人民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
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平等做主人事例。
出示政治上参与国家事务
——人大代表图片
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示《宪法》规定
补充人民币文字常识。
经济上——西部大开发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平等受教育——民族学校
补充有关内容:潞河中学新疆班;本地区民族小学、中学等。
互动:请听课校长介绍,本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及师生教育学习、生活情况;回民主任现身介绍平等做主人的情况。
3、民族政策。
体现了什么?
4、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你知道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出示《中国政区图》
指名做贴图练习。
你还听说过哪些自治州、自治乡?
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学生活动
自学课文,探究。
讨论。
各民族当选人大代表
看图片,谈体会。
文化——发展民族文字;
看人民币,了解有关知识。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得到帮扶;
互动:采访校长、主任;
本班少数民族同学讲和同学在一起快乐生活、学习等。
读画课文81页政策内容。
说说:党制定了具体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读画课文82页内容。
说一说。
看图,找到自治区。
贴图,介绍五个自治区。
活动四总结提升(巩固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了《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
2、出一期《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3、我们要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可以怎么办?
——登录民族文化网,还可以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馆……
活动五唱歌曲,升华感情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齐唱歌曲,体会含义。
中华民族大家庭我成长的大家庭篇四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介绍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名称含义,生活地域,民族特有的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56 个民族如兄弟姐妹,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纳西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及民族的特点。
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体会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中华民族:
(设计意图: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通过听少数民族的音乐,直接展开这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 活动:民族知识竞赛
第一项竞赛: 知识问答题
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读出下列少数民族名称。
(珞巴族、羌族、佤族、畲族、达斡尔族、侗族、仡佬族、仫佬族、傈僳族。) 教师对于说错的或不会的进行简单讲解 第二项竞赛: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
第三项竞赛:看下列图片,说一说这是哪个民族?
1、维吾尔族 (能歌善舞,阿凡提,吐鲁番的葡萄,民族饮食)
2、藏族 (青藏高原,民族舞蹈,布达拉宫,拉布楞寺)
3、蒙古族 (蒙古包,赛马,马头琴,摔交)
4、回族 (清真寺,民族舞蹈,开斋节)
5、壮族 (民族舞蹈,壮锦,铜鼓,民族服装)
6、纳西族 (民族服装,丽江,民族舞蹈,民族建筑)
7、高山族 (民族舞蹈,民族服装)
8、满族
9、傣族
11、彝族
12、朝鲜族
13、苗族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图片,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对于维吾尔族、藏族、 蒙古族、回族、壮族、纳西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介绍。
学生发言后,教师通过发言情况,简单介绍这5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板书:56个民族)
歌曲里把56个民族比作什么?(花朵 星座 兄弟姐妹)
小结: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民族人口:
(设计意图:知道各民族人口比例,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
1、提问:你能说说你知道我国56个民族中的哪些民族吗?你是从哪知道的?(学生举例说明:报纸、杂志、家长告诉等)
除了我们刚才说过的民族,我们看一看中国还有哪些民族? (学生自己读一读56个民族的名称。)
3、提问:你知道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吗? (学生根据教材p78回答:汉族)(板书:汉族)
小结: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出示表格:大陆、港、澳、台汉族人口比例。)除了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总共占人口总数的8%,因此,人们习惯上将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板书:少数民族)
4、找一找:56个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国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国家有9个,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和土家族。
(三)民族分布:
(设计意图:知道各民族分布状况及特点,知道民族自治区的建立有利于民族团结。)
1、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学生看图,结合教材p79链接回答,体会什么是大杂居、小聚居。)
小结: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我国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四)56个民族是一家:
(设计意图:体会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一家亲。)
1、提问:同学们,10月1日的国庆盛典你们看了吗?(学生回答:看了。) 60周年国庆盛典上,天安门广场的东侧点缀了56根柱子。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民族团结柱)柱身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等。而且当天还有少数民族同胞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来参加庆典活动,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因为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他们都来为自己的国家庆祝生日,送上自己的祝福。
2、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反应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结合地图) 为什么要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
(五)总结:
1、登录56个民族文化网了解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内容。
2、到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参观,了解56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