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一共多少分英语分不分段篇一
本节课由“复习导入,嘹亮的读题声”——“接受邀请走进城堡”——“城堡第一层:大哥哥、大姐姐的相遇”——“城堡第二层:天鹅湖的问号”——“城堡的主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回到课堂:你学会了什么”五个部分组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城堡闯关”的情景。ppt播放着美丽的图案,使情景与学习内容相映成趣。随着情景的推移,教学内容也是一环扣一环,激发着学生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学生积极地体验着学习的过程。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解题方法,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列出四个算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你觉得什么方法不太好,为什么?”让小朋友们自主地去思考,自主地去解答,将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运用至今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这体现了算法的择优法。
在总结例题时有一位别班的家长来送书,我先请学生坐好,再出去与家长了解情况后,解释我们正在上公开课,她的孩子在楼下一年级二班。转身回来便和学生说:“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哥哥今天上学忘记带数学书了,他的妈妈来给他送书了,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丢三落四,每天早上上学之前都要检查检查书包。好的,我们继续刚才的学习内容??”我认为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小状况”,教师要处理好这些“小状况”,并向学生们解释刚刚是怎么回事,最好还能借此机会向学生们灌输思想,渗透德育教育。
一节课有优点、有亮点,必然也会有缺陷,我认为我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这个我深有体会,正式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4个月,在这4个月中我一直在思考我要怎样解释学生才会懂,我要怎样运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就能使学生明白我的意思。
本节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要在教育事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如醍醐灌顶,深深地明白了自己哪里做的好,要保持。哪里做的不够,要改正。我坚信,只要不断完善自己,总有一天我会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彩!
英语一共多少分英语分不分段篇二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但是对于加法的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刻。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情景,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成数学知识,进而形成对加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有几支铅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用语言的表达提炼出有关于加法的数学信息,并且理解“+”即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合起来”的意思。这一环节中学生知道了加法的意思,但是对加法的认识还不够清新,此处我应该再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用加法来计算。建立加法算式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到加法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是“有几只熊猫”,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加法算式表示图中的信息,部分同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其中的数学信息。这一个部分应当让所有学生学会用语言来描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这是为以后学生解决文字性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可是在这个时候我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对部分没有举手发言的学生没有及时抽问了解。此处应该先让会说的学生说一说然后其他的学生分组说或者全班一起说,做到当堂课及时过关。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加深,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完成练习题。这个部分我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本节课我没有让学生使用学具。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其中“合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仅要会表达会认还应该体会“合”的动作,让学生使用小棒表示数,让后用“合起来”的动作表示加法,这样抽象的数学符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学习只是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老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管的培养,例如课前准备、聆听的习惯等,老师应该定下目标一个学期以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也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英语一共多少分英语分不分段篇三
;2017年一共有多少天的2017年一共有多少天的2017-02-06浏览:分享人:程森裕手机版 时间过得很快,2017年已经到来,很多人对于2017年一共有多少天都感到很好奇。那么2017年一共有多少天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一共有多少天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有365天53周。2017年有闰月,闰月的时间为:闰六月大。
如何确定某一年需要置闰? 1、农历规定冬至所在的月必须为十一月。
2、若一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之间,如果除去各自冬至所在的月以外只有11个整月,那么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不需要安排闰月;若有12个整月,则需要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安排闰月。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相关热词搜索:;英语一共多少分英语分不分段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 )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英语一共多少分英语分不分段篇五
1. 结合“移入”等多角度的生活背景,丰富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 在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3.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自信心。
丰富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提出并解决5以内数量的加法问题。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做的手指游戏吗?(出示图片)让我们动手动脑活动起来。看老师这样做:1、2、3、4!(仿书上第25页“练一练”第2题的图,做动作:每次移动一根手指。先做右手,再做左手。)你们也来试一试!(学生模仿教师做一遍。)每做一个动作,你能配合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吗?(学生练习,再汇报边做边说。)
同学们的小手真灵巧,声音也很响亮。看来,我们的双手和大脑都活动起来了。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
1. 一共有多少?
(1)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能分别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 指名完整地提出这两个加法问题。
(3) 同学们能列式算一算吗?填写到书上。
(4) 指名汇报列式、计算结果。
(5) 小结过渡:同学们自己提出了“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并用加法解决了问题,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
2. 说一说
(1) 出示情境图。看图,你能说说图上都怎样表示1+4=5的吗?
(2) 先独立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3) 指名交流。要求完整地说图意。
(4) 你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数学问题用1+4=5表示?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5) 指定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6) 你能把找到的数学问题像这样用小圆圈图表示出来吗?在本子上画一画。
(8) 小结过渡:同学们画得工整、美观,说得清楚、完整!你们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让我们带着自信继续闯关!每闯过一关,将会得到一颗“智慧星”,比比谁是数学学习小能手,得到的“智慧星”多!
1. 第一关:第26页第3题。
(1) 出示题目:看图填写算式。
(2) 指名汇报算式。
(3) 指名说说图意。
2.第二关:第26页第4题。
(1)和同桌说说图上2+3=5分别表示什么?
(2)和组内同学说说你还找到了哪些能用2+3=5表示的数学问题?
3. 第三关:第26页第5题。
(2)指名汇报:既可以提出计算小白兔只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计算萝卜个数的问题。
(3)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4)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什么?
4. 第四关:第26页第6题。
(1)看图,你能在田字格中写出每个盘子中的苹果个数吗?
(2)指名汇报。
(3)再想一想:每次多几个?填到方框中。
(4)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为自己闯关颁奖,鼓掌为自己和同学加油!
1. 从图上找一找
(2) 把你发现的加法问题说给同桌听一听,并请同桌算一算。
2. 在教室里找一找
(1) 同学们,我们教室里也藏着很多加法问题呢!快下来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 指名提出加法问题,同学间互相解答。
3. 到生活中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