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真美篇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东西富有了新的生命,其中我还是觉得果园最具有生命力。
星期天,我们一家驾车去田野中玩儿。一下车了,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田野,风一吹,麦苗一起一伏,像绿色海洋中的波浪。我们在这玩儿了一会,还拍了许多照片做纪念。
从田野出来,我们接着去了果园,在离果园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我看到果园里有一片"雪”,我问爸爸:“爸爸果园里有雪,是不是还可以堆雪人?"爸爸说:”你一会不就知道了。“可我心里暗自想:春天会有雪吗?一下车,我就跑向有雪的位置,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梨花开了,雪白雪白的,从远处看像雪一样,我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有些高兴,因为我能看到美丽而纯洁的梨花了,我细细观察,发现每朵梨花都几乎有五片花瓣,叶子里是黄色的花蕊,外面的萼片还是红色的。我在园中又蹦又跳,我看到小草从土地中探出小脑袋来,勤劳的蜜蜂也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她要酿出最最甜美的蜜,献给最最勤劳的人。我还看到蝴蝶飞来飞去,他似乎是在和开得热闹的梨花比美呢!非常漂亮,我想追上一只,可她飞入梨花中,我再也找不到了,这让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真美篇二
此时,窗外正下着瓢泼大雨,晶莹的雨滴打在雨棚上,发出响亮的“嘀嗒”声,远处的雨滴穿梭在房屋与树叶间,流露着丝丝缠绵,轻轻的,淅淅沥沥。两种迥乎不同的响声在雨中有节奏的交替着,渐渐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雨中交响曲”。
近处的雨滴,串连起来,像一束忽闪忽现,忽明忽暗的霓虹,虽然没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却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异常洁白耀眼。这些摇摇欲坠的小精灵们,悄无声息的从天而落,一瞬间又消失地无影无踪,只在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刻,以医生响亮的声音结束了生命。在我们看来,雨滴似乎微不足道,但一滴一滴汇集在一起,却拥有强烈的凝聚力。看!整个地面都被一层雨帘笼罩。
树叶被雨滴轻轻叩击着,发出沙沙的响声,那种滋润心底的美妙,伴着凉爽的秋风在空气中飘荡。
这是大自然精美绝伦的造就。
真美篇三
校园是一个花圃,栽培着各种花草;校园是一个摇篮,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校园是一个游乐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的校园里栽着各种各样的植被:山茶花、郁金香、玉兰花、桂花、香樟……每天早上,一跨入校园,朗朗的读书声就伴随着浓郁的花香徐徐飘来。每当这时候,树上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静静地听着,仿佛也被同学们的读书声陶醉了。下课了,同学们如活泼的小鸟们一样,纷纷飞出教室,在清香袅袅的校园中来回穿梭,欢快地嬉戏。这时,鸟儿们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合唱着“校园之歌”,也让孩子们绷紧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如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久久飘荡在校园。
下午,同学们整齐排列在操场上做广播操。同学们的动作整齐有力,和谐一致。伴随着响亮的广播操乐曲,同学们个个一丝不苟,十分认真,引得校园外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许多蝴蝶、蜜蜂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在为同学们的广播操伴舞。一阵微风拂过,吹落了许多花瓣,如同天女散花般美丽。
真美篇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2、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夕阳美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搜集夕阳图片,并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课件为教学服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23《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傍晚,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这节课,老师也带小朋友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夕阳,好吗?(课件出示夕阳组图,学生静静地欣赏)
3、课件演示夕阳落山过程,学生一边静静地欣赏,一边听老师以课文2、3、4自然段动情描述。小朋友,欣赏了美丽的夕阳,你想说什么吗?引导再次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
1、过渡:课件中的夕阳让我们赞叹不已,课文中的夕阳也会让我们流连忘返的。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找找课文中的美丽夕阳吧!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2、3、4三个自然段,找一找夕阳位置的变化,老师给你三个词“先……接着……最后”,你能试着说说夕阳位置的变化吗?(夕阳先是西斜,接着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即落山)
3、是啊,夕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停地跑动着,连他四周的景色也跟着变化着。下面我们就去仔细欣赏一下吧!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傍晚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当我们的眼睛直视中午的太阳时,会觉得怎样?(睁不开眼;眼很酸)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就是——刺眼。而西斜时的太阳呢?(比较柔和)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太阳光的柔和。
②、此时的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欣赏感受天空的深蓝,引导说话:蓝的像……(透明的蓝水晶、深邃的大海)指导朗读好这一句。(比赛读)
③、此时的夕阳不仅将自己变成了一位温柔的姑娘,还装扮了连绵起伏的西山呢!
▲连绵起伏的西山是怎样的呢?谁来指导老师画一画。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板画连绵起伏的西山,边画边引导学生理解:“连绵”是指山一座连着一座,“起伏”是山有的高有的低。板画后,请学生边用手比划边读好这个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一句。学生欣赏图片时,师描述:太阳的余晖一会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一会又披上了紫色的霞衣,一会又披上了蓝色的风衣……使得连绵起伏的西山更壮观,更美丽了,这就叫——“壮丽”(齐读)。“十分”换词理解,指导朗读好“十分壮丽”。
▲指导读好“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这整个句子。边想象着画面边读。
④、西斜时,温柔的阳光,深蓝的天空,壮丽的西山,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美了?比赛读、评议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⑤、这么美的夕阳,你想永远留在自己的心中吗?师指导看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自由练背,齐背课文。
⑥ 、听了小朋友的介绍,我忍不住赞叹起来——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时间催促着夕阳,夕阳慢慢地走着,想看看下沉时的夕阳美景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美景画出来,多读几遍,待会读给大家听。
②、指名朗读觉得美的句子,并交流。
▲出示: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你什么时候会涨红了脸?(害羞、紧张)太阳就像一个小姑娘羞红了脸,又圆又红的脸蛋,多么可爱啊!指导有感情朗读。
▲太阳不仅给自己抹上了腮红,还把身边的云染成了各种颜色,有……(黄色)有……(红色)有……(紫色)还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的用法,谁能用一个成语把这些颜色都说进去?指导朗读好这一句,将太阳的可爱、颜色的丰富读出来。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太阳为什么走得那么慢?读出太阳的留恋不舍。读好这一句话。
③、有感情地练读课文第3自然段,比一比,谁读的夕阳更美?
(3)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①、课件演示夕阳落山时的景色,师描述:夕阳给连绵起伏的西山和云朵披上了五彩的霞衣,最后,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
②、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默读思考: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轻轻地”:夕阳走得那么慢,走得那么轻,那是它舍不得离开这片美丽的天空。你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吗?谁能读好这一句。
▲“灿烂的霞光”:欣赏霞光图片,直观感受后朗读。读出霞光的灿烂。
▲“遥远的天边”:比赛读出天之大,天之远。
③、美丽的夕阳将最后的霞光留给了遥远的天边,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送走夕阳吧!(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④在学生读完后,师紧接着赞叹道:夕阳真美!
(4)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4、在夕阳的映照下,(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让我们拿起书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夕阳。(配乐齐读课文)
三、一笔一画,书写美。
1、出示生字“壮”“蓝”,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记忆生字。“壮”将在前,士在后。
3、师边讲解边范写,生边念笔顺边书空。
4、生自由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西斜不刺眼 壮丽
23夕阳真美! 下沉 涨红了 五颜六色
落山更红了 灿烂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共5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夕阳美景,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夕阳西斜、下沉和落山时天空、西山、云彩如诗如画的景色,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文语言优美,是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好文章。
【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针对低年级 “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借助多媒体将夕阳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文字,积累语言,培养情感,还以“一咏三叹”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迸发。新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有经验,联系上下文,通过思考,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中理解文本,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