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道德字篇一
从前,有一个和尚叫佛印。和朋友出去玩,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说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地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打”。当他们走过森林时,佛印不幸遇险,被朋友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救”。他的朋友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写下字?”佛印说:“巴掌之痛如海水冲沙滩的字,很快消渐。相助之恩却似刻在石头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在学校,道德就是让我们做个好学生。遇到老师,尊敬的道一声“老师好”;遭到拥挤,默默地退出人群,静静等待;看到废纸,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同学没有笔,慷慨的借出一只给他/她;灰尘满满的桌子没人擦,拿出抹布擦干净;同学学习困难了,为他/她解答疑难问题。买上好东西,不与同学盲目攀比。
在家庭,道德就是让我们做个好儿女。父母累了,为他们捶捶背;父母渴了;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父母饿了,操起家伙为他们做饭;父母病了,为他们请医生看病;家里乱了,父母累了,拿起工具帮他们整理;父母生日到了,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
在社会,道德就是让我们做一个好公民。他人的东西掉了,立刻归还;老、幼、病、残、孕的人在公交车上没有位置坐了,起身让座;人们大排长龙买东西,安安静静的等待;小树苗被风吹歪了,把它扶正;看到捐款活动,毅然决然地拿出身上的钱捐款;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人行横道前,一个老奶奶向前走几步,又往后退几步,看到后去帮助她过马路。
道德字篇二
我对道德的理解是:要爱护好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让大自然受到污染;受了别人的恩惠要铭记于心;在别人遇见困难的时候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帮助他人;要遵守自己的诺言。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看似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就拿爱护花草树木来说吧,春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看花的时候,总会看见有人爬到树上去拍照,也有人把开满鲜花的树枝整条折断拿在手上,还有人把藤蔓植物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植物在我们的土地上生长,净化了我们的空气,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使我们每个人都心情愉悦舒畅。可我们并没有像它们给予我们的一样反馈给它们相应的爱护,我们踩在它们细小的'枝竿上压弯它们的腰,我们在折断它的时候吱噶一声的响那是在告诉我们它好疼好疼。
你们都知道吗?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只是它们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默默的去承受我们给予的一切。
如果下次你看见有人在伤害它们的时候,你一定要劝告他们,请不要这么去做,它们也会疼痛。我们自己也要做到不用手去摘,不用脚去踩。如果你真的爱它们,你可以去闻,你可以用手轻轻的去摸,你可以仔细观察它们,你还可以跟它说很多的悄悄话。
爱护每一个生命由我做起,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道德字篇三
许多同学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爸爸妈妈每天对我们说:宝贝,要努力学习呀!只要学习好,家长对我们就百依百顺。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同样重要!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有一颗爱心。不仅爱你的家人,还要爱同学,爱老师,爱所有可爱的人。当别人遭遇灾难,请伸出你的手!四川大地震,我们所有的同胞都伸出了援助的手,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要多做好事。”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做一件歹事,衾影抱愧。””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给楼上老奶奶送去掉在楼下的衣服,奶奶脸上的笑容,像盛开的菊花,让我心里美滋滋。
道德是谦虚,道德是宽容,道德还是责任,是关爱,是诚实……
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相信我!
道德字篇四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报告,其中的一些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表示“难以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正是我们当中一部分同龄人对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所致,正说明他们没能坚守住心中的道德观。
要知道,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观。
一九七九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荒谬,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么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么样,总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建造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抚平人们身心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观!
无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
道德字篇五
道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一个人品行是否端正的体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关键。它可能隐藏于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也可能被人类的某些行为所埋葬。
也许,大家都熟悉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个染黄发,戴耳环的年轻人,把喝剩的饮料瓶随手丢弃在马路边。有人提醒他:“应该捡起来。”那个青年耸耸肩:“关你什么事,滚开点儿。”便摇头晃脑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骑着自行车经过那儿,他的脖子上系着一根鲜艳的红领巾,红得十分刺眼。小学生看到那个瓶子,不禁皱起了眉头:“水丢在这里的?真不道德。”说完便骑车走了。那个塑料瓶,在马路上滚来滚去。又有一个老人走来了,花白的头发,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他看见了那个瓶子,二话没说,捡了起来,丢进了几步开外的一个垃圾箱。他太虚弱了,捡个瓶子都显得吃力,那颗白花花的脑袋上上下下,像是完成了一个巨大的使命。
有人会说:“这算什么,这么容易的事,谁办不到?”孰不知,这正是道德的体现。
那个青年,无疑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翻版,他们随手丢下垃圾,给城市带去污染。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那个少先队员,他只是口头说说,并没实际行动,那么,结果与那位青年是一样的。而老人,该是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了,他知道乱丢垃圾是个不好的行为,虽然并非他丢的,却一丝不苟地去捡——即使力不从心。
看,道德就表现在小事上,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曾听说在国外,在大型商场和旅游地区中,一些标明方向的牌子大多是用英文书写,而像“禁止吐痰”“禁止吸烟”“不准乱丢垃圾的牌子,却是用中文书写的!这说明什么,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成了一个怎样的国度?也许,这只是一些在外国的中国游客的做法,但丢的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脸。
所以说,道德,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一个人没有道德,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而一个民族没有了道德,会变得落后,腐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是一个人内涵的表现。
道德字篇六
从几十年前拍摄《饥饿的苏丹》的凯文?卡特自杀事件,到因“踩踏事件”逝者,复旦与媒体人论战事件,鼓噪的舆论浪潮不断把记者这一职业变为众矢之的。一时间,媒体人的自白与受众无休止的指责布满网络。
这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指责人群中拿着“麦克风”的不是被害者的家属,也不是真正被扰乱生活的当事人,而是被“高涨的热情”煽动起来的热血群众。他们义愤填膺地将语言的刀子指向被舆论压倒的记者,自豪地展示着自身的道德。
某高校因暴雨涨水,一环卫工人背着女学生淌过积水处。在人们赞扬环卫工人的同时,也出现了批评女学生的声音。单纯的好事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划分,这时不论是道德高地或是道德洼地都一样,都浸在水里。白热化的争论显现着泛道德化的弊病,人们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记者,用自身对道德的“崇高”理解规范着已被职业操守束缚得紧紧的他们。
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站变成扩音器,更多人得到站在舞台上发声的权利,而有时理智却被推倒在台下。愈是年轻的人愈无法忍受社会的小矛盾,他们有着一腔热血,把事情简单化,客观上便成为了舆论发酵的助推器。
泛道德化评论无助于理清现实,搞清问题实质,更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那些进行泛道德化评论的网络力量很少关心事件的复杂背景,更不会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他们只须拿一把道德的大尺,放之四海进行测量,根据只言片语给事物贴上自己的评语和标签。
那些指责媒体人犹如秃鹫般恶毒时,可曾想过自己也是咬着过错不放的鸟兽。集体歇斯底里广泛地传播开来,始终缺少叫停的声音和能够阻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