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一
说到岭南文化,我最先想到的是客家文化。因为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客家人的饮食文化,我可是深有体会呢!客家人最喜欢咸香的食物了,比如腊肉,盐焗鸡,茄子煲等等。对了对了,客家人还有一句名言:万物皆可酿。最有名的就是酿豆腐,还有被叫作蛋角的酿鸡蛋以及酿茄子、酿蘑菇等。因为客家人是由北方来的,时间一长,就十分想念饺子、包子这些食物。可是想要自己包饺子,必须得有皮啊,于是就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豆腐代替饺子皮,人们纷纷效仿,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众多美食。
有了“食”怎么能少得了“饮”呢?以前的客家人居住在山里,常常因为潮湿而生病,所以他们又开动脑筋,酿造出了能驱寒祛湿又好喝的黄酒。不过听爸爸说那里还有很多人爱喝黄酒鸡汤,那味道又咸又甜……,却让味蕾久久回味。
不要以为我们整天只知道吃,客家人也十分注重学习。以前的客家人十分贫穷,所以只能让孩子们耕读,所谓耕读,就是白天耕地劳作,晚上读书,这也体现了我们客家人的'勤劳与好学,和客家人对子女们的期盼。
客家,还有众所周知的客家土楼——围屋。这土楼可不简单,它的造型独特,规模壮观,还具备抗震的功能,而且在土楼里还可以住上千人。由于客家人是外来移民,常常担心会有强盗来袭,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建在一起围成圆形,不仅更为安全也让彼此更加团结更加互助。所以说,客家土楼不仅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客家人们团结一致的象征。
客家人也有自己的方言,而且还是汉语七大言之一呢。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有时我也可以联系场景来理解。客家的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有的发音和粤语差不多,有的却差之甚远。比如,每次回到老家,听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我爸对着我奶奶喊“yuong”,我妈也会跟着喊。小时候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面慢慢就明白了,“yuong”就是娘,只是让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不叫妈,而叫娘呢?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叫妈妈不是更亲切吗?我爸说他们从小都是这么叫的。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二
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岭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岭南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探寻。我在参观岭南建筑文化遗址和学习相关文献后,深深体会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第一段:岭南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岭南建筑文化逐步形成。在南方湿润的气候环境下,岭南建筑注重通风透光、防潮抗震的特点。而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也为岭南建筑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位于广东佛山的南国春园,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岭南建筑,它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共同塑造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色和风貌。
第二段:岭南建筑文化的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文化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尊崇。岭南建筑以宅院和园林为主要形式,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通常采用木结构,檐部装饰繁复而精美,大门上方的“兴隆”匾额更是富有岭南建筑的标志。悬棂、雕花、石窗花等装饰元素都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独特之处。比如,位于广州的陈家祠堂,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独特的格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第三段:岭南建筑文化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古人讲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岭南建筑强调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建筑物为中心布局庭院和园林,使得人们在建筑中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岭南建筑还融入了岭南地区淳朴的地方文化,如在建筑物中融入了丰富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岭南地区的文化历史。这样的文化内涵使得岭南建筑文化成为一种既实用又富有艺术价值的建筑形式。
第四段:岭南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岭南建筑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岭南建筑风格以其独特之处和工艺的独具匠心,赢得了世界的赞赏。许多国际建筑师从岭南建筑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岭南建筑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历史的延续和文化传承上,更重要的是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第五段: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体会
通过参观岭南建筑文化遗址和学习相关文献,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了岭南建筑文化的魅力。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赋予了广东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也为广东人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感。我深深被岭南建筑文化所吸引,它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将建筑物转化为一种艺术品,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文情怀。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更加重视,岭南建筑文化将继续在现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三
寒冷的冬日,四处一片青翠,人们身上没有过多的羽绒,你一定不相信这是冬天吧?但这,就是岭南的冬天。
清晨,一缕和煦的阳光通过树隙照射到我身上,暖烘烘的。这样的冬天自然是好的,可作为一个在南方成长的孩子,见到那皑皑白雪似乎又是一种奢望。
“儿子,起床了!”妈妈的叫声像个定时闹钟,把我从被窝中震醒。我揉了揉睡眼惺松的眼睛,贪婪地搂着被子,极不情愿地走到客厅,看见妈妈正站在阳台上。“快来看,下雪了!”“下雪?怎么可能!”我走向阳台,看见天下落下冰雹似的东西。但岭南位处南方,是不可能下雪的。我再次揉揉眼睛,没眼花呀?把手伸出窗台,只见一片“鹅毛”飘到我手上,但有一丝凉意,转眼间又化成了水,真的是雪花!我激动极了,穿着拖鞋就跑到楼下。人们的汽车都披上了洁白的披风,细细体味这场景,还真有点儿北方冬天的味道!虽不足以与真正的大雪相比,但是万物又多了一种色彩,变得纯洁而又高雅。
雪花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但一落地又立刻消失了,跟我们玩起了躲猫猫。人们都聚在楼下“赏雪,”脸上挂满笑容。北方人可能会笑话,一点小雪,有啥好稀罕的?可是,一个冬天既“鹅毛小雪”又有阳光,是种怎样的景色?这就是岭南冬天的奇特之处。岭南的雪,是百年一遇的,它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你说,这么个慈善的冬天,怎会不惹人喜欢呢?岭南的老房子,安静地卧在城中。古老的房瓦,遇到一点儿小雪,仿佛又重获新生。岭南城中唯一的小山丘,也进入了冬眠。盖上薄薄的白被子,开始沉寂……小雪似乎有些害羞,化作冰冷的雪水,与人们打了个招呼就溜走了。
但这里的天依然那么蔚蓝,树木还是那么青翠,只不过,有一样东西变了,就是人们对冬天的感情更深厚了。岭南的'冬天变化无常,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每个人对冬天的感受有不同,但岭南的冬天在我心中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冬天虽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的硕果累累,但它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季节。我爱你,岭南的冬天!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四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在我参观岭南地区多个城市和古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岭南建筑文化。
第二段:岭南建筑的特点
岭南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环境的融合。岭南人智慧地融合了自然环境与建筑元素,使其相得益彰。在岭南城市和古镇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庭院和天井,使得整个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外,岭南建筑还非常注重对水的利用,许多建筑都有水池或水景,通过借助水的反射,使建筑更加美观动人。
第三段:岭南建筑的材料与工艺
岭南建筑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岭南建筑主要使用砖木结构,木构建筑质朴典雅,而红色的砖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此外,岭南的木雕和砖雕工艺也是其特色之一。无论是在建筑的柱子、梁架还是墙壁上,我们都能看到精致的雕刻。这些工艺展示了岭南地区的传统技艺和匠人的聪明才智。
第四段:岭南建筑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其外表,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岭南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和花纹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象征。比如,在岭南的庙宇和宫殿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龙凤图案,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岭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
第五段:对岭南建筑文化的感悟
从参观岭南建筑中,我对岭南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我认识到岭南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美丽的外观,更在于其所传递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岭南建筑反映了岭南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回应,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岭南建筑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将岭南地区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传递给后人。通过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体验,我也更加珍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希望能够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为传承和发扬岭南建筑文化做出一些贡献。
结尾总结:通过参观岭南建筑,我对岭南建筑的特点、材料与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岭南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美丽的外观,更在于其所传递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岭南建筑文化是岭南地区的瑰宝,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五
广州是我的居住地,我生活在广州,感受着广州岭南文化的熏陶,也爱着广州,爱着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的包容万物,从建筑中就能看出来。岭南的建筑没有统一的固定形式,除了有地域的建筑风格之外,还结合了中原的园林建筑风格,西方的建筑风格,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岭南建筑,较有名的便是骑楼和碉楼。
骑楼是上楼下廊,上头住着人,下面就给人做生意、穿行。夏天炎热的时候,下廊遮阴,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凉爽的环境。回想起童年时,夏季吮着一根老冰棍儿走在骑楼下,一路上商贩的吆喝声伴着一股凉气撒下来,美啊!
碉楼十分的高大,同时又敦实厚重,给人一种力度和美感。碉楼在以前多用于防御,在现代的发展之中,它开始更多的向“美”靠近。现在的碉楼,融入了许多其他的元素,比如罗马元素、希腊元素、意大利元素和哥特元素。在绿树绵绵中突然出现一栋栋碉楼,样式各异、美轮美奂,耸立在你的眼前,美啊!
岭南的美食也相当受人青睐。在这中间可以看出岭南那讲究细心、美好有调的特点。岭南小吃,看着闻着馋了你嘴巴、吃着品着鲜了你舌头。
岭南小吃,多种多样,其中的两种非遗食品,尝过之后,便回味无穷。
肠粉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吃肠粉是在学校食堂,即便是食堂里,肠粉的滑、嫩、鲜,还是让我吃完了一盘又一盘。薄而嫩的粉皮,酱油淋上去那刻瞬间滑落,在粉下汇成暗色的“小湖”,更衬出肠粉的光与鲜。尝一口,从舌尖炸开的清甜配上那丝绸一般滑嫩的粉皮和满满当当的馅料,保证让你感觉满足和幸福。
再者是艇仔粥。一碗粥把各种食材搭配到一起,碰撞出来的味道是那么的'鲜香,把海上的风浪江河的繁荣全部融了进去。一顿饭,一碗粥,便宛如坐上了渔者的小船,鲜虾、鱼皮、蛋丝、油条碎,端着碗,在轻晃着的小舟里,品尝着平凡的美味。
广州的文化千千万万,光有建筑和美食还远远不够,多到无法细细道来,也算是一种遗憾,但从这两者里看广州那包容万物、认真讲究的岭南精神,也足够了。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六
民族的文化,地区的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岭南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岭南印象园进行参观。
站在岭南印象园的大门前,那大门上的雕刻与用工是多么精致,令我惊叹不已,似乎闻到了一股文化的气息。
骑楼里各种明清宫廷的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店里的象牙雕,用工精致,让我们两眼发光。许多岭南的民间工艺展示在街道两旁,古法织布,古法烧玻璃,吹麦芽糖,画糖画……吸引着我们。“潘多拉小屋”弄得我们疑神疑鬼,互相吓唬着对方,个个一脸恐慌的逃出来。各种岭南风味小吃在大道两旁叫卖:艇仔粥,姜撞奶,双皮奶,卖鸡公榄的人绞尽脑汁,穿着公鸡服,到处叫卖。令人神往的“神秘瓜果园”,栽种着岭南果树:香蕉,甘蔗,龙眼,蛇瓜……多得不计其数,看着令人垂涎欲滴。
岭南的文化是那么丰富,多彩,我对故乡岭南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七
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并不仅仅呈现于当代社会,而是从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出现之后,其所追求、包蕴、践行的诸多价值理念中展现的民族精神,便已逻辑地蕴涵着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亦即能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旨趣。诚如《中国xxx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华文明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与中国历代有志之士追求民富国强的梦想相适应,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愿望相一致”。本文阐扬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就方法论而言,其思维路径和价值理念与这个论断相一致。
中国xxx和国家近期正在研究、凝练“精神谱系”。笔者认为,在理论形态的、国家层面的精神谱系的探讨和制定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重视以省域文化为范围和载体的属于文化小传统的精神分支。广东省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总结提炼出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新时期“广东精神”、“广东时代文化精神”、“广东人文精神”,以及培育中的“大湾区人文精神”等理念和价值观,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值得珍视的思想文化成果。这些成果,正是岭南文化的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括传统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支撑和智力支持,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xxxxxx在庆祝中国xxx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充满现代性的,是以现代化为追求目标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正是中国xxx和国家在综观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在总结我国近代以来现代化道路的探寻规律后,前瞻性地提出的既有深厚历史感、又有强烈现实感的基本方略。这样一种充满世界文明现代性和中国文明正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然把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创建新的文明形态。在这个认识框架中,笔者认为,岭南文化所包蕴的务实、进取、创新、开放、包容、平和、厚德、诚信、敏行、敬业等卓越品质,不仅能够自觉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现代性,而且能够整合中外优秀文化精神,提升当代文化价值,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践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帮助。
学者金耀基指出:“从根本上讲,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旧文明的‘解构’与‘重构’的历史演变。” 他还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为了中国的富强,它本质上是中国寻求新文明秩序的一个转化过程。”“中国的文化传统应该也必然是中国建构新文明秩序的一个文化资源,以是,中国的新文明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中国建构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过程,一方面,应该不止是拥抱西方启蒙的价值,也应该是对它的批判。另一方面,应该不止是中国旧的传统文明秩序的解构,也应该是它的重构,中国的新文明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平心而论,金耀基这些论断是深刻而理性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我们在阐扬岭南文化的现代性的时候,在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在面对西方文明对我们的挑战的时候,能够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文明形态的建构方面理解现代性,把握现代化的目标,那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一个“中国的”“现代的”新文明,我们就一定能够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文章原载于《学术研究》2022年第6期,文章不代表《学术研究》立场。
学习岭南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八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我对岭南文化的特色一知半解,在我的眼中,我觉得应该就是山清水秀和鸟语花香……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举行了秋游,让我了解岭南文化。
走进岭南印象园,在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热闹的小铺,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捏面人。吹麦芽糖……这些东西,我听说过,却从来没看见过它们的制作过程。看到远处有一个神秘瓜果园,我迫不及待跑过去。进了神秘瓜果园,这地方就好像是一个森林,到处是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一路上,路旁还有:人参果。蔗……一条条蔗笔直的挺立着,就好像一名昂首挺立的士兵似的。一路上,都有这“士兵”的踪影。
啊!我看见爬山虎了,只见它的叶子密密麻麻的聚集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张栩栩如生的地毯。岭南文化不止是景独特,吃的也独特:棉花糖.姜撞奶……还有一间古代时结婚用的花桥,有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坐了上去拍照。这顶花桥都是红色的,桥的窗户有一条红色的布,使花桥变得喜庆。我只听说过,但从来都没看过,这次能让我看到,并了解了岭南文化,我真开心!
我爱我的家乡“岭南”,更爱家乡的岭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