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八月十四日,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
犹如老家办喜事选的黄道吉日一般早已定下行程。记忆中不知多少次带着可爱的孩子们出行了,以前是带着孩子们春游、秋游或者参加比赛什么的。唯独今天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地他乡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的心情。紧张?忐忑?高兴?或许都有吧!
四十分钟的车程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中很快就结束了。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说不尽的欢快,而我,早已被这三伏天的高温烤得汗流浃背。看着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我的那份焦灼感减轻了不少。
来参观的老师加上孩子有五十多人,我负责的参观小组有九个孩子,好在他们年纪不大,还算比较听话,这让我放心了不少。就这样,我们五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博物馆。
博物馆分成了几个展馆,有宁波历史馆、陶艺馆,蕾丝馆,濒危动物展馆和古文化馆。不用说,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濒危动物展馆了。其他几个展馆,这些孩子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了一遍就出来了,唯独在濒危动物展馆逗留的时间最长。
一进展馆,两边墙上便有投影播放,画面内容是自然风光,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恨不得马上去了解这些岌岌可危的动物们。
展馆里的所有动物都是制作成标本展示出来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看到。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标牌,上面有详细介绍,而且还配备了一些动物的叫声,让人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们在参观的途中还拿出小本子记录,趴在地上或者靠在墙上记。看着这些用心的孩子们,我欣慰地笑了,相信如此用功的孩子们,他们的未来肯定灿烂无比。
其实最让我震撼的是展馆最后的那面墙,墙上挂满了近三百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看到那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根据介绍说,这其中很多动物的灭绝都是人类滥捕滥杀造成的,我的心在滴血。是啊,时代飞速发展到今天,这过程中又给那些可爱的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让人痛心。不过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人们已经在保护这些动物了,而且很多国家已经有关于保护自然的法律法规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相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是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都能永远的繁衍下去。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动物,就让它们留在记忆深处吧!
参观完博物馆,我和孩子们一样,收获良多,谨写下几句作为留念!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夏日炎炎,是否有一股清泉渗透你我的心灵。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怎么又了解昨日的愁难呢?而正是这一次的博物馆之行让我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走进正大门,映入眼帘是百年中国梦之川汉铁路专题所参观。就是它,一条路,断送了一个王朝,这条路,就是坐落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姜家湾村的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川汉铁路对我们来说有着近一百年的历史。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就让我们在历史的隧道中寻找真相。
“窃取我国地大物博,而已一路之工,必需重外人,引以为耻。”这里描写的路正是川汉铁路,一条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历经百年波折的伟大铁路。川汉铁路计划从成都起,经内江,重庆,忠州(忠县),夔州(奉节),归州(秭归),宜昌,应城至汉口,全长20__公里,至今尚未完工。
刚踏进博物馆的展厅,我便被那古风建筑站台吸引住,醒目的大字“宜昌站”,不免让人联想起当时修筑这条铁路的艰辛与磨难。大幅的宣传海报上,详细精确的介绍了川汉铁路的修筑过程。上面有这样一段话,简介了川汉铁路的修筑开始:1904年1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准设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开始筹备横贯四川东西的川汉铁路,1905年7月公司官绅合办,1907年7月3日再改为商办,正是命名为“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川汉铁路公司最初诚聘情川籍留美工程师胡栋韩,陆耀庭负责勘测选线,预定之川汉铁路路线,基本定为四川传统商旅水径。
这条铁路投资225.7亿元,路段造价创下中国之最,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000万元,而青藏铁路平均每公里只花2900万元。即使在投入如此庞大资金的基础上,铁路仍修得极其缓慢:5万多人修了7年,比青藏铁路、武广高铁耗时还长,是中国修建最慢的铁路。
慢慢走在展馆中,细细品尝着每一件藏品,感受的是无尽的沧桑。四川人民更是写出这样的一段小诗:噩電交馳,驚魂不自持,痛吾國,外債纷入,喪失舆釐。哀楚百越,生命財産從从兮!毋爲賣國賊所欺川粤漢路不争回,不死復何期!
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对我国进行侵略而实施,所以才兴建铁路,以保国家繁荣昌盛。在当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尽其流。就是这样,因为我们那一份坚持,才有祖国的今天,才阻止了侵略者的进攻。民国之生死存亡,全靠了这项工程,所以它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应当说这是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的一线曙光,它也发挥了它特殊的历史作用。
今天,汉宜铁路的开通,缩短了重庆和宜昌的距离。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今天的朝阳,并有了一个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大好江山。在这炎热枯燥的夏季,它如一泓清泉涌上了我的心头。100年前的川汉铁路梦,后人将延续并发扬光大;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富强梦,在今天,我们将铭记并奋起。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会忘记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国曾有四大发明的辉煌,不会忘记我们拥有雄伟的万里长城和故宫,当然同样也不会忘记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历史,落后了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让我们重拾往日的民族辉煌,为中华的民族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在暑假的时候我去宜昌市博物馆浏览了一遍,走进每一个参观室就感觉穿越到了不同的朝代国度。首先是川汉铁路专题展,记载了这个铁路的辉煌,赞美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立体方块上有着简明介绍,墙壁上展览着不同阶段的东西,比如詹天佑的手稿等等,中央还存列着修铁路时一块铁路的复原路段。接下来参观新时期时代的参观室,如青铜时代、春秋时期等等。打开了手中的资料,知道博物馆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其中珍藏文物有17035件(套),一级文物有95件(套)。悠久的历史让我沉醉其中,偶尔看着自己的服饰也会感叹时间的蹉跎。
我在想博物馆的建立仅仅是为了各国人民来参观才建立的么?为了观赏而建立?还是为了国粹精神而建立?我认为建立博物馆的意义绝非展览这么简单。为了记录中国的历史不被湮灭这是之一,为了让我们谨记这些所创造的精神这是之二,时刻警戒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有职责推动世纪这是之三,共同传扬世界文化则是之四。综合来看,博物馆的意义是起到了记录历史、传扬文化的作用吧。作为华夏子孙,参观自己国家的历史遗迹,有一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感觉。比如看到那些历经沧桑的武器和上面扑满的黄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土飞扬、飞沙走石的画面,甚至会闪现刀光剑影,耳畔会有嘶声呐喊,会让人热血沸腾;比如看到福禄寿的图片就会想到,庙宇焚香,虔诚跪拜,人山人海的民众最朴实的愿望,呈现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再回望本世纪的历史就会有种热血的冲动,一种责任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想,去博物馆参观,有的人会感到无与伦比的骄傲,又会感到深深地羞愧;但有的人只会无视,只会嬉笑嘲讽。也许后者一辈子都不会明白,国家之史真正传扬的是什么!那是近乎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激励;那是一种背负责任拾起传统的大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古人留下的千古名言难道都忘了吗?不!中华文明的复兴,还得靠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觉悟啊!革命尚未成功,国人仍需努力。
作为参观者的我们,是否也会有所感悟呢?我曾经听过家人说过这样的一番话:不管你前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为,我也不论你的未来会有多么伟大,但是现在的你,能做的便是学习,谁要你顶着学生这个称号呢?谁要你享受着先人烈士、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给予你的情感与厚望呢?你没有选择,站在这个位置上你就应该知道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是的,没有可以不努力就拿着酬劳,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说远的,就说图书馆一行我们就应该传扬国粹,推动世纪。不让历史与喧嚣埋没我们的国之精神,不让懒惰与习惯淡忘了世纪的发展,我们生于这个非凡的时代,我们就要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这叫命运,这也叫感恩,这又叫责任。
看历史,晓辉煌;感精神,担责任;国之粹,新世纪;需我等,要努力。走进肃穆悠远的博物馆,学习着我们民族的历史,看着世界的变换,我们需要承接前辈的使命。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绝不会退缩。今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如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传承国粹。请给予我们鼓励的清风,助我们为中华复兴之梦飞翔!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清晨,睡眼朦胧地从校车上下来迎着微风,我们站在了朝晖的校园,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漫步在在喧嚣中仍保持着自己韵味的老城区里,怀着对博物馆的期待,一路笑着、聊着。终于,我们到了。
钢架结构的外形,和边上建筑物毫无违和感的时尚感。第一眼的博物馆,最先让我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可一进馆,它的气质就变得不一样了。简洁的白色大理石墙壁、做旧的墙壁、墙上刻着的古文,一股书生气迎面而来。
一进入正馆,便被那厚重的历史气息所感染,可能是对许久未碰的历史重燃兴趣,又或者是单纯得满怀学习之心,大家出奇得都对馆里的各种石器、青铜器、瓷器等古老器具充满了兴趣。
在美丽志愿者小姐姐的带领及讲解下,同学们对着那些认不出名字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石器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观精致,甚至还略有点粗糙。但古人们可以用它狩猎、切割食材,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由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代表明人类的历史更进一步了。
历史的古朴——于心间荡漾,而这时,浙江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吴越之地,馆中陈列的大量的戈,矛,剑等冷兵器,虽然经历了时间的冲蚀,有些已生锈,有些已氧化褪色,有些甚至残缺破损了,却能依旧泛着亮光。用青铜制成的酒杯,大方鼎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享受生活的意识的加强。
再往前走,便是一件件光滑有色泽的瓷器,上面有着不同的花纹和不同的图案,又或是不同的烤漆,不同的烤花,这让我们感慨古代人们强大的智慧和细致的想象,即使放眼于现代,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墙上精美的壁画把我们从现代拉回了古代,让我们感慨壁画精致的同时,感到了南宋时期浙江的繁华,只是统治者偏安一隅,让这繁盛只是昙花一现。
而现在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正视现在的处境,经历了高考浪潮,来到了大学,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为踏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做准备。欣赏着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刚劲有力的兰亭序字迹,读着山水派诗人谢灵运所作的名句,不仅对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入木三分的精神所敬仰,也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深感惭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五
在上周的星期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作文学校要带我们去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早上我一路小跑来到了作文学校。
人都到齐了,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就列队出发了,开始了我们的参观之旅。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图书馆门前,我们合影后,直接去了三楼——图书阅览室。这里的书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挑了一本《宇宙的奥秘》,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大约过了10多分钟,老师带我们去四楼了,参观了很多房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文献室,那里有很多的图画、书法和剪纸。
参观完图书馆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只见博物馆的建筑非常壮观。进入到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骑着一匹马的雕像。听讲解员说,这是一个人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信,说完就让我们看棚顶,这时我们都吃惊极了,怎么棚顶还有东西呢?这时讲解员说这是信的内容,都是非常漂亮的毛笔字。
我们来到了二楼,这是近代的嫩江。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古城模型前说:“这是从前的嫩江,名字叫‘墨尔根城’”我们在这个模型前仔细地观察着。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触摸屏前,这里都是一些关于清代的知识,我便试了试,我的天哪,我竟然一个也不知道。
到了三楼,我看到了现代嫩江的模型。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我的学校——嫩江二小,可是我却连个影子也没找到,老师让我们走时,我还依依不舍地看了几眼才走,下楼的时候我还在想着那个模型。
这次参观真的好开心,而且回味去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