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案反思篇一
一、导入。
你和奶奶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为什么有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发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间有趣的事。
二、学习生字。
1、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每个生字读两次。老师适机提醒“抹”、“撒”、“漆”的读音。
3、师生一起将生字补充为课文中的词语再齐读两次。4、抽生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三角形作上标记。
2、师生一起解惑。
3、读课文,检查是否每个组员都读准了字音。
4、小组汇报结果。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案反思篇二
本期,学校非常强调“3+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老师不光要讲,还要给学生充分练的时间。结合本期教研员对本册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不仅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而且还应落实到笔头上,完成由说到写的转变。
为此,从开学以来,我一直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以《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一课为例,在讲授新课时,我结合日积月累的第三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写这个句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一个句子中写出人物的动作与语言,而前面的动作描写与后面的语言描写都为了表达同一情感,从而使句子更生动。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句式,我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例句的前提下,我先出示叙述动作或叙述语言的句子,让学生补写另一半,以此来扶学生一把;然后再提供了一些语言环境拓宽学生的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句式;最后在学生充分练习说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由于有了这种阶梯式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句式。
但在这个由说到写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一是虽然老师考虑到了由浅入深的练习,但是拿到一个句式时首先应让学生学会去观察这个句式的特点,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盲目地让学生去朗读句子;二是时间掌控上还不到位。由于前面说得较多,导致后来留给学生练习写的时间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案反思篇三
在三年级下册和第一单元“亲情”中,编排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文章。
学生通过认真地预习就明白了,文章主要是写奶奶和冬冬之间的浓浓亲情。整篇文章看似写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实际上却是通过铃来写奶奶爱冬冬,冬冬爱奶奶。接下来,我就顺理成章地提出要求:“你从哪里看出来奶奶疼爱冬冬,冬冬关心奶奶?从文中找出来。”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品读词语和句子,学生也明白了,原来课文中不出现一个“爱”字,却也能表达出亲人之间浓浓的爱意!
通过学习,学生也发现了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方法: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和我们平时写作的方法不一样。通过学习,学生也能体会出:在这一老一小有说有笑,有问有逗的对话中,奶奶和孙女的亲密关系表露无疑,浓浓的亲情浸透其中。文中没有提及“爱”,却处处流淌着“爱”。而且整篇文章在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显得非常有趣味,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
学习了这篇文章,学生不但明白了“亲情是需要用心经营”的,而且也知道了亲情是爱的互动,并表示愿意向冬冬那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亲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