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如果你正在为写心得体会而纠结,不妨先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一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映,但我觉得,新疆魅力只释放了一半。还要再下点功夫,会更美,更震撼。”王连明说。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二
近几年,含有“中国元素”的自然纪录片在国外电视台里频繁出现,宣传中国。于是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终于筹划了一档专注于介绍中国美丽自然风光的纪录片《航拍中国》。从上映开始,这部纪录片就大获好评,从文案到配乐都美到极致。成为即《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一档,口碑收视双好评的纪录片。
《航拍中国》采用航拍技术以高空视角俯瞰整个中国。每一集片中都会有几百个美景镜头。画面之精美,气势之宏大。航拍最能体现,雄伟河山的广大和人文之美。纪录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国海南、陕西、黑龙江等地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冬夏风情浓厚的黑龙江。
片中,北国雪境的气质一览无遗。在库尔滨,雾凇不仅美得晶莹剔透,更拥有长达四个月的漫长“花期”。亚布力滑雪场上的人群在欢乐滑雪中体验风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块块重达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块,远看像一颗颗甜蜜的冰糖。就是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冰雪派对的现场,搭建出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过《航拍中国》了解到了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为一体,形成了冰瀑奇观。悬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龙潭,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老人纵身一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黑龙江这集除了片中秀美风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人与景的故事结合。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三
从东到西,跨度超过1600公里的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断冷暖气流,让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它又像一个保护圈,成为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
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终南山中尚有延续千年的隐居传统;而风格最为独特的,则是石头山——华山。陕西人的母亲河——渭河,携带着大量泥沙,与泾河交汇。它冲击出3.6万平方公里富饶的关中平原,也喂养出崛起的大秦帝国。乾陵、大雁塔、大明宫、古城墙……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间和空间,在西安聚合出一座全新之城,在文化中叠加出新的价值。远古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以能量的方式穿越万年。
充足的日照、强劲的风力,不断升级的能源模式,则让陕西成为能源走廊的核心。黄土、黄河、黄皮肤,历史还在延续,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四
《航拍中国》和以往的风光纪录片不同,它以空中视角带领大家看到前所未见的中国,通过旅行的方式感受祖国河山的变与不变。
《航拍中国》就“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题材覆盖,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在片中找到介入感。有网友在看了《航拍中国》后喊出豪言壮语:“好片子!我的梦想就是游遍全中国!”也有网友感叹:“居然看哭了。想起曾经在那么多地方发生的美好故事,曾经深爱的她如今在哪?”更有网友如梦方醒,“边看边发现,自己置身美景胜地,却还大叫没地方玩耍。”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五
中国医生是祖国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为人民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电影《中国医生》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医生们的辛苦与付出。观后感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敬佩和尊重这些医生们。
首先,在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医生坚守岗位的精神。不论面对多么困难的情况,医生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论白天黑夜、寒暑、风雨,他们都在医院中为病人奋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每一位患者。这种坚守岗位的精神,让人们感到敬佩和感动。
其次,在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医生的专业精神。医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拥有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他们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们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和技巧,不畏困难,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的生命。这种专业精神让人们由衷地敬佩和钦佩。
再次,在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医生的责任感。医生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时刻准备着处理突发状况,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无论是在抢险救援中,还是在疫情防控中,医生们总是站在最前线,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捍卫人类的健康与安全。这种责任感让人们对医生们充满了信任和感激之情。
顺次,在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医生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患者,他们无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病人。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们悉心照料患者,耐心解答疑惑,给予无尽的关怀和鼓励。这种奉献精神让人们无限感动和敬佩。
最后,在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团队精神。医生们紧密合作,相互帮助,在困难时刻共同度过。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解决医疗难题,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中国医生的团队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观后感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中国医生。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和敬佩。希望我们能够向这些医生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守、专业、责任、奉献和团队精神,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加油,中国医生!我们一直支持您们!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六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是耳熟能详的,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都必需爱自己的祖国。今天,祖国母亲的64岁生日到来了。
我们的国家历经了坚信才有了现在的成就,祖国母亲有许多杰出的子女。她们为母亲付出了许多,如:捣蛋之父钱学森,他为中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虽然他曾在海外留学,但他不曾忘记自己的国家,他放弃自己在海外优越的生活,冲破重重困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学习的。近期我们的嫦娥二号登月成功了,我们欣喜万分,这表示着我们的祖国在不断进步。我们的资金从世界第三到了世界第二,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小康社会,但我们也要为了小康社会好努力。__。
年的10月1号,是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祝福中华儿女,祝福她们,也祝福我们的祖国母亲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她孕育了许多科学家,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发誓,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杰出的,不可缺少的贡献。
我爱中华,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七
什么是祖国?我们知道,祖国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英文名叫“china”。她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灿烂辉煌。
有人说,离祖国越远,你就越爱她。不过,近三十年来,我一步都没离开过,没能像詹天佑工程师那样,出国留学学有所成为国争光,也没法亲身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留德十年间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我对守卫祖国海岛的战士们非常敬佩,但可惜我不是军人,保卫海疆暂时用不上我,当然,如果哪天用得上,咱中国爷们儿义不容辞。
那我爱不爱祖国?爱。
“祖国”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祖国”放在心中?我爱祖国吗?我该如何去表达这份爱?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能挣脱参考书、网络资料、范文等等的束缚,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找到能存放在心灵深处的答案。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八
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茫茫的西北边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处的似乎只剩下苍茫戈壁和漫天风沙,似乎只弥留了几座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观看了《航拍中国——新疆》之后,却明白了,何为:“万木长毫开丽境,一池浓墨壮河山。”
随着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镜头,目光在那一个个瞬间流转,新疆这个“塞外江南”的风姿渐渐展现了出来。虽不是亲身所及,可那美景,确实让人身临其境。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九
自从看完《感动中国》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动萦绕。
感动在此刻!在雨中,为别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在绝望时,为别人送去安慰的话语;在哭泣时,为别人擦去眼角的泪花,。我想,感动就在这不知不觉,不声不响,无声无息中闪动了。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十
读了《美丽中国,幸福启航》这本书,对于书中提出的教育公平,我感受最深,特别是因为我现在就读于一所农村初中——卸甲初中。
以前我的左邻右舍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读书,因为城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现在他们后悔了,因为党和zf出台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力量。你看我们学校就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配有电脑,安装了多功能电子白板。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真正的将我们的视觉听觉集中到课堂,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上课当然是十分高效的。不用说我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会大大提高。再加上我们学校配有专门的理化生实验室、专门的电脑教室、音乐教室……总之,我们感受到在党的关心下,我们的教育设施一点不比城区乃至大城市弱。
教育公平,当然不只体现在教学设备上,还有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不但善教书,而且懂育人。就拿我们班主任陶老师来说吧,她在分班干部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分到了任务,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她都几乎分到了。她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我们就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都争取把自己的潜能给发挥出来!陶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她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学习差就不管他的学习,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成绩非常的好就偏爱他一点,我们在陶老师眼里都是一视同仁,学习不好的,她会努力帮助他们,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好的,她就尽力让他们学的更好。每次小测验乃至一次作业后,陶老师都会把作业错误很多的人叫过去,单独讲给他们听。如果他们听不明白,陶老师会继续讲,一直到他们明白了为止,反正一句话,陶老师对我们大家都是公平的。我为我有这么好的老师而感到骄傲!
其实我们卸中又有哪个老师不是这样呢?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这样的教师,我们学生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由衷地感谢中国,真挚地感激人民,衷心的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教育!
美丽中国,幸福启航,教育公平,梦想成真!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十一
新中国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首60年前,新中国面对的是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局面,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恢复国民经济的建设。1953年,党正式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并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开拓奋进。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之后,党中央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月我国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此后,借经济全球化这股东风,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而通过这个国际多边组织提供的宽松经贸环境,我国的对外开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内改革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万吨水压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这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选择,而是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让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还让中国与有着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
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砥砺、焕发青春活力的共产党更加成熟坚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从容自信。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积淀的宝贵经验,照亮更加光明的前程。
看2019新中国纪录片有感。
看了《新中国》第二集——告别从前,心里很大感触。全片大量的黑白镜头是剪辑的珍贵的历史资料,没有半点虚假的向我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貌。
片中向我们陈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遇到的几个问题:1.上海严重通货膨胀的经济问题:2.工商业停滞不前;3.地主问题;4.西藏问题;5民族自治问题;6.新疆问题等。通过珍贵影像资料与解说的配合,还有穿插的当事人的采访,我们知道了这几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最成功的土地改革,成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鼓励新疆支边等。
我的外婆外公也是这7万支边青年中一员,他们在新疆成家立业,造了自己的房子,开垦了自己的土地,虽然现在搬进了县城,但他们一年总要去住个两季,去打理下老房子,种很多蔬菜给儿女们捎去。他们放不下的不光是他们曾经用双手奋斗出来的土地,还有他们那颗来新疆支边的初心。
《新中国》这部纪录片,真的是非常珍贵,非常值得传承的纪录片。感觉集体看才有更好的氛围,所以我会非常认真的把握上课观看纪录片的宝贵机会。?同时,当我第一次看了新中国之后,就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在我心中萌发,一定要把它下载下来,放到爷爷奶奶的电视机上放,当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好好的观看并且评论我们国家的历史,爷爷奶奶一定有很多感触要抒发,饭可以吃得很长很长,可以想象,那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十二
《航拍中国》的每一帧都能截图做桌面,从文案到配乐到画面都是惊艳到没朋友。除了这几样外,其拍摄思路更是让人折服。
以航拍为主题的纪录片,首先得有颜值,这点《航拍中国》做到了,精致的画面,每一帧都是视觉的极致体验,再加上文案和配乐,看得你内心激昂澎湃。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十三
这几天,在“学习强国”这款客户端上看了《航拍中国》(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承制,葛剑雄等学术大咖审核,内容精彩,画面精致,配乐优美,解说精辟,形式和内容都符合那句网络上那句“央视出品,必属精品”的传说,忍不住想安利一下。
片子以一句“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开头。单说这句话就是一句对观众进行正确国土观念教育的绝佳解说词。我们不光960万,那只是我们的陆地国土面积,我们还有300万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权益意识要反映在主观意识里,就必须知道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看到这里,脑海中不由地响起了《我爱你,中国》的旋律——“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既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又有300平方公里的澎湃。
本季《航拍中国》共分为7集,分别介绍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个省区,选取七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从云端视角,给观众呈现了一部跨越南北、横贯西东的美丽中国画卷。观看这期纪录片既可以领略七省区的秀美自然风光,来一场模拟旅游,还可以见识各地民俗文化,听一场文化讲座,更能一窥这些地方最新的发展趋势,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观看这样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的纪录片,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老少咸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振信心。
最后,必须要夸一夸这《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资源如此丰富,没有烦人的广告,还是免费的,每天资源不断更新,中宣部把关,简直是极好的,学习还有积分赚,小伙伴们赶紧学起来吧!
学生的可爱中国观后心得体会(优质14篇)篇十四
这场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让世界惊叹,更让世界侧目。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处处彰显了中国非凡的全民动员能力,展示出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
所谓国家能力,那就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变为行动、化为现实的能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意志,即想办成的事情,但是要把意志变为行动、化为现实却绝非易事。霍布斯看得较为透彻,“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他所表达的意思显而易见:一个有效国家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孟德斯鸠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国家如果治理得不好,在彼岸世界就难以幸福。
在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之前,欧洲发生了五件大事:军事革命(16至17世纪)、财政-军事国家的出现(17至18世纪)、大规模殖民主义(16至19世纪)、大规模奴隶贸易(16至19世纪)、税收增长(17至20世纪)。这五件大事反映出国家能力的变化,而国家能力的增强很可能与工业革命的出现息息相关。在欧洲出现近现代国家(即具有一定的强制能力与汲取能力的国家)之前,世界各个地区的状况差不多,经济长期停滞,几乎没有增长。欧洲近现代国家开始出现以后(1500年以后),情况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开始提速,特别是在西欧国家的基础性能力提高后,它们的经济增速逐渐加快。
流行观点认为,亚当·斯密只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其实,这是对他观点的极大误读。如果认真仔细阅读他的著作就会发现,亚当·斯密最关注的是秩序、好政府与个人自由安全。在他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之所以经济停滞,是因为暴力盛行。野蛮民族对原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中断了城乡间的贸易,使得罗马帝国时期富裕的欧洲,一时间变得贫乏、野蛮。有效的国家才是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前提,而并非是自由放任;因为只有在有效国家的保障下,市场才能运作;没有一个有效国家,市场主体根本无法正常运作。更具体地说,英国工业革命的时点恰好与中西军事大分流的时点吻合。这绝不是由于巧合,而是因为战争与强权造就了更加强大的现代国家,而具有强大国家能力的现代国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能力具体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从欧洲的历史看,其作用表现在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国家能力可以为当时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创造一个和平内部环境更好地发展自身产业;对外,国家能力可以用来做两件事情:一是掠夺海外资源,其方式是殖民主义与奴隶贸易;二是打开海外市场。反观近代中国,按照荷兰经济史学家皮尔·弗里斯的解释,近代中国衰落更可能是中了市场的“魔咒”,而不是西方流行的说辞,将中国落后归因于门户不开放、闭关锁国。加州学派的彭慕兰、戈德斯通和弗兰克也坚持认为,清代中国经济即使不比英国更为资本主义化,至少也同英国处于同一水平。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清代政府更倾向于对市场实行自由放任政策。18世纪的中国缺乏财政支持,没有一家国家银行,缺少稳定的国家贷款,生产更趋无分散,很少见到生产者的联合。因此,无政府主义和混乱无序才是近代中国的真正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