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一
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这次地震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遇难,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而献身,又又许许多多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一位43岁的男教师,“李国林”,他为就自己的学生,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当他听到儿子呼喊着:‘救我’,难道会忍心失去他吗?”“不,因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伤心。当他把三十多名学生成功解救后。谁?谁知道,那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离去。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而让人敬佩的教师!
当然,在这次地震中,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感人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人感动的泪流满面。我相信听到、看到这些故事的人,都已经把他们当作真正的英雄了,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四川地震,人间臻悲,天地动容。但灾害压不垮中国人民的脊梁,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上演,令人泪流满面。
5月12日,地震当天下午。温家宝乘专机抵达成都,任抗震救灾总指挥,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随后,先后到达都江堰、德阳、绵阳、北川、汶川、广元。查看各灾区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五天内,温几乎走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年近古稀的他为了人民的安危,不仅没有休息,而且毅然坚持在救灾的第一线,他原本瘦弱的身躯在人民眼中显得无比高大!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他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学校中学教学楼严重开裂,小学教学楼地基也整体被抬高了近3米,教师宿舍楼全部坍塌,副校长杨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楼中。在这生死关头,杨文友组织教师全力抢救疏散学生,重灾区白鹿的800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无一伤亡。随后,杨文友才找来救援人员挖掘抢救妻子,其妻被救出来时已奄奄一息,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却“狠心”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人民子弟兵们紧急侦察,精锐出动,寻找生命,尽全力抢救受灾群众。他们不怕危险,不畏疲劳,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有的医务人员自己的家人还在废墟之中,没有音讯,仍然在奋不顾身地抢救其他受伤者。
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为了救别人,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或者牺牲了自己的事迹。在此,让我们默默哀悼那些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的人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募捐,志愿加入救灾行列。国际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汶川,此刻,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汶川人,我们的心灵与情怀与汶川同在。
房屋塌了,可以重盖;道路断了,可以重修。只要有人在,人的精神在,就有希望。我坚信,只要我们能一心,必将战胜一切的一切!
黄坝驿乡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数学老师王敏,额头上缝了9针的伤口依然明显,时不时还感觉到阵阵刺痛,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仔细观察着伤痕的变化,26岁的王敏有点担心,会不会留下永远的疤痕?不过,王敏并不因此而后悔。她说,保护学生永远是老师的天职。
5月12日14时28分,学校宿办楼楼梯和阳台开始出现稍微震颤,同时夹杂着低沉的轰鸣声,就像重型机器驶过身边一样。不一会儿,地面由上下震颤变成左右摇摆,幅度越来越大,宿办楼的墙皮嗖嗖下落,门窗啪啪作响,远方巨石从山上滚落的轰隆声不绝于耳。“不好,地震了,赶紧到操场上去。”正在宿办楼二层阳台上的王敏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教学楼方向狂奔。
冒着被砸伤的危险,王敏用胳膊护住脑袋,飞身冲向楼梯,来到孩子们面前。“别怕,赶紧跟着老师,顺墙角下楼。”她大声对孩子们喊道。惊恐的学生们按照王敏的指挥,在她的保护下,沿着墙角,迅速朝楼下跑去。
把这些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后,王敏刚想喘口气,回头一看,楼梯口上还有两个女生,她们看上去已经被吓呆了,浑身发抖,拼命哭喊。在他们身边,从屋顶倾落的砖瓦越来越密集。来不及细想,王敏再次冲进教学楼,飞跑到孩子身边,一手抱住一个,转身就往下跑,为了避免落下的砖瓦砸着孩子,王敏尽力将头和身躯向前倾斜,用自己的背和头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空间。好不轻易跑到一楼楼梯口,眼看就要脱离险境了,就在这时,一大堆瓦片哗啦啦落下,重重地砸在了王敏的头上和背上,热乎乎的鲜血一下从她头上喷涌而出。王敏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但就在倒地的瞬间,她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事后,王敏才知道,被她救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小小,一个叫解怡新,都只有6岁,因为自己的保护,她们都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
王敏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瘦弱胆小的人,平时连一桶水也提不动,晚上上厕所也要丈夫陪。但是那一刻,不知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她没有丝毫畏惧和胆怯,毅然决然地冲进了岌岌可危的教学楼,最后竟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了出来。“也许,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吧,师爱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一瞬间变得无比强大!”她说,她的同事们当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临危不乱,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直到学生们全部脱险,自己才最后撤离。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王仁雪,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仁雪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仁雪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二
观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真可谓是感人肺腑,报告会上的英模事迹让我们的心再度揪起,那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至爱无边的真情接力,在红军师师长、灾区教师、唐山农民志愿者、巡特警支队长、基层团干部的讲述中鲜活起来。所有经历的痛心、爱心、信心在我们的内心汇集成强大的情感力量,凝聚成参与灾后重建家园的强大动力。
听了报告会有三点感想:
一是感动,感动全国各族人民所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在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中华民族数千年丰厚历史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而且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生成了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教师,这个平凡的名称,在四川这个普通之地却显得那么伟大。古人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新时代的教师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金光闪闪的职业光辉。
在大灾面前,逃生是一个人的本能。人具有一丝不苟的求生欲望。而在生与死的边缘,人的生存永远偏向生的出口。要战胜这种本能,何等容易。它需要人超意志的意识,正因为平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付出,在那漫天卷地的大灾面前,潭千秋用自己的钢铁般的身躯挡住了那一块坚硬的砖头和水泥板。
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震撼着,他们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学习的榜样。在他们身上,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的时代最强音。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老师,我目睹了这些优秀人民的光荣举动,我感愧于自己平时对工作的抱怨,对孩子犯错误时,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缺少耐心的指责。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来学习他们。在工作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个快乐、自立、能够张扬自己个性,那就需要我们用爱心教化人格,细节养成习惯,从而使我们的同学们懂得爱自己,自立自强,爱他人,爱生活,爱集体,勇担责任。他的精神意义在于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光辉,它让我们看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与神圣,让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找到了精神家园的方向,让我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相信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涌现出更多的像苟老师一样“平凡”的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更坚定的信念。
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更要用心感受、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时间将定格在中国历史的史册里,而四川人民这种不屈不扰的精神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我愿意为它跳动的音符贡献自己。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每一位生者。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三
__年7月21日,一封寄给“国家民委领导”的信,从北川县发出。这封信有9人署名,他们都是被陈大桂和杨欢救出的陈山村村民。
信中写道:“北川特大地震发生70多天来,我们天天都在想念一位救命恩人,他就是二炮部队的羌族排长陈大桂”。
“大桂从小就很有出息,学习特别好,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军校的娃儿,平常遇到哪家有病有灾都出手相助,还给村里6个家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00块钱的学费,村里没人不喜欢他”。
北川,流传着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传唱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传说和故事,很早就在陈大桂心中发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都是优秀学生,还在北川中学读高中时,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考军校,成为一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是陈大桂的梦想。接到二炮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他向父母和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吧,我一定会为你们争光!”
从进入军校,到毕业任职,在严格的教育训练中,陈大桂经历了一个理想升华的过程。学理论,他写下120多篇读书笔记。其中一篇表露了这样的心迹:“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追求越高尚,信念越坚定,人生的贡献、价值和成就才会越高。”
热爱本职,钻研本职,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印象。毕业一年多,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还带出了12名操作骨干。参与数十枚(次)战斗弹的测试,陈大桂都圆满完成任务。
“贴心排长!”官兵们送给陈大桂这样的赞誉。为抢救病人,他带头义务献血。排里谁有了头疼脑热,他跑前跑后地关照。联欢会上,那幕古风古韵的羌族歌舞,为节日的军营平添一份民族风情。
相爱的人,总是有些相似。杨欢,陈大桂的中学同学,与他一样有着崇高追求。她的家,住在北川桂溪乡渭沟村,像许多藏族姑娘一样,喜欢唱、喜欢跳,性格外向,心地善良。
一说起杨欢,曾担任她小学老师的刘光菊就不住地夸奖:“她是我们班班长,学习成绩第一,几乎年年‘六一’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她出去上学后,逢年过节都寄给我卡片、信件,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父母心中,杨欢最懂事,知冷知热,尊老爱幼,节俭勤奋。
__年,她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教育学专业,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在入学座谈会上,杨欢深情地表示:“是党的民族政策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学校的关心。”
为实现自己的追求和誓言,大一时杨欢就申请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她是一只吉祥鸟!”杨欢的大学同学,多数是少数民族,毕业好几年了,大家还清晰地记得她的样子。“在一次班会活动上,杨欢的歌声让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唱得实在是太好听了。” 同学熊定永说。
“她喜欢音乐和漫画,能制作漂亮的手工艺品,在学院举办的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她是个优秀的女孩!” 班主任洪显利老师说起她,仿佛就在表扬一个近在眼前的学生。
同寝室的黄睿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为乡村贫困儿童举行募捐活动,杨欢因不在学校错过了。她得知后,主动找到募捐活动的组织者,坚持一定要补上。
“做我爱做的事情,做了心里就快乐!”遇到有人疑惑,杨欢会一脸阳光地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