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袁隆平的人物和事迹篇一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人物和事迹篇二
1930年9月7日,祖籍江西九江市德安县的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了。按照家谱,他属“隆”字辈,又生在当时的北平,因此取名“隆平”。为他接生的大夫,正是素有“万婴之母”之称的 林巧稚。
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看到红红的桃子挂在树上,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袁隆平初次对农艺产生了乐趣。
当时,电视上正在播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其中一个镜头是,把手伸出窗外,就能摘到水果吃,奶牛走过来,挤在杯子里直接就能喝,十分美好。
抗战时期,袁隆平一家曾在重庆生活了几年。那时重庆时常遭遇空袭,警报一响,其他孩子都拼命往防空洞跑,只有袁隆平,专挑这时候拉着弟弟撒丫子地跑到嘉陵江边玩。
当时,他家的房子就在江边,此时,父亲正拿着一台军用望远镜盯着他们。还没等俩孩子跳进水里,就被父亲一把拎了回去。因此,袁隆平少不了一顿揍。
填大学志愿时,父亲早早为袁隆平做好打算,希望他能考进自己的母校,毕业后走仕途。
19岁的袁隆平却说:“我要学农学,将来做一个农业科学家。”
于是,他偷偷报了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1950年,该学院并入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怀化的安江农校任教。六年后,饥荒爆发,他亲眼看见有人饿死在路边,没有一口饭吃。
打那后,他开始正式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几年里,试验田里的秧苗遭到过恶意破坏,也曾因汽车发生事故,闯进试验田,成果尽毁。
袁隆平对安江有很深的情感,三个儿子分别叫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阳,都与当地地名有关系。其中最小的儿子袁定阳算是“子承父业”,现在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袁隆平的妻子邓哲,原来是他在安江农校教书时的学生。1964年冬天,黔阳地区举行职工篮球比赛,邓哲是女队的队员。比赛当天下起了大雪,县城里又没有室内篮球场,只好把场地安排在安江农校的礼堂。介绍人觉得这就是天意,鼓励袁隆平抓紧把婚事定下来。
几天后的正月初十,33岁的袁隆平和25岁的邓哲,就在安江农校办了场简单的婚礼。
从1964年到1973年,袁隆平正式攻克“三系”水稻配套难关。而后,他又从1986年开始研究两系杂交水稻,1995年宣布成功。两项突破刚好都相隔九年。
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已在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了示范田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标。而在四十年前,中国每年平均亩产最高的产田,只有400公斤。
2013年,他又启动了示范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实际上,这一目标在2018年已经实现,测产亩产达到1026.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