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古籍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定义
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附录:经部
十三经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为此,我校隆重推出“国学365·一日一句”栏目,旨在和全体同学学国学、悟国学、用国学,愿大家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8、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44、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45、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6、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7、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8、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49、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0、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51、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3、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5、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56、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老子曰: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59、老子曰:故知足之足,恒足矣。60、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61.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62.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63.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64.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5.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6.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68.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69.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70.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1.庄子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72.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73.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7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75.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76.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77.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7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81.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8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84.庄子曰: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自见而已。
85.庄子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86.庄子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
87.庄子曰: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
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89.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90.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
91.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92.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93.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94.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
95.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96.庄子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99.《庄子》: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100.《庄子》: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101.《庄子》: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10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10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104.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10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10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10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
109.《庄子》: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110.《庄子》: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11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112.《庄子》: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113.《庄子》: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114.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115.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11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117.旧国旧都,望之畅然。118.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119.《庄子》: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120.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孟子.告子上》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篇》
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篇》
仁则荣,不仁则耻。---《孟子。公孙丑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清。李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人而不爱则不能仁。---汉。刘向《说苑。说丛》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唐。王建
我,出入腹我。----《诗经小雅。蓼峩》
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论语。述而篇》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
义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李氏》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不义而高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早心,报得三春晖。
读完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以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母亲,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一个光荣的称呼;当母亲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母亲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母亲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儿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难道真的没事吗?不!母亲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当母亲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哪怕是帮她洗洗碗也好!
亲爱的母亲,用任何词语也形容不了你对她的爱!
成都市锦官驿小学11 胡琬桢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四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倡导“无为而治”
●墨家:讲求“天下兼相爱”
●法家:追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佛教:教我们“宽恕”
●法家:呼吁“好利恶害”
【应理之光】
中卫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在元朝,中卫称之为应理州。集团公司以“应理”命名,旨在“挖掘应理历史,展示应理人文,彰显应理精神,提升应理品味,振兴应理经济,开创应理未来”。公司的延伸名称“应理之光”,意即在应理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为应理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辉映着应理史册,如光芒惠泽着应理大地。
【和谐】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是应理人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与社会、与用户、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关系的准确定位,促进并达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也是应理人对企业、对个人发展状态的期待,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随喜】
出自于佛教语。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无我无间的情怀。
把握物性,随性而择,不仅是随缘的心境,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体现从容淡定、应对自如的生活状态。人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之中,要准确把握周遭事物及其变化的基本特点,换个角度看问题,自觉不自觉调整和平衡自己的心理,要保持好的心态,保持善念,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事物,随喜而喜,然后喜由心生,像由喜生,自然随喜。让随喜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内容,这样你的世界也会不同。
【厚积薄发】
只有通过长期的积蓄力量,打好基础,才能办好事情,稳步向前。应理的事业就是一个厚积薄发、沉淀积累的过程,我们以千年应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用户中,释放着我们的真诚与热情。在对待学习、对待事业、对待生活的态度上,要善于积累并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有准备的人,必将大有可为,有所作为。
【正念】
正念是一种净化自己心灵的方式,引导身心进入平和与自在的状态之中。
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要需要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思维。应理人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以正见、正思维、正精进的文化理念,正确、客观、积极、向上的看待一切事务,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完善自我,实现着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宁静致远】
出自于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应理人摒弃社会上的浮躁之气,以淡泊宁静,和谐和积极的心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能力素质,不断增长才干,从而在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善思】
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应理人善于学习,也善于思考,更善于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理人积极想办法、找路子、出实招,干成了别人想干不敢干、别人小干我大干的事情。
【学乐】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付出汗水的过程,更紧要的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明悟学习的真谛,并懂得收获的意义。
应理集团的每个人都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学会了面对挑战,学会了怎样获得持续的工作动力。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人文理念,应理集团才拥有了一个团结奋进、高效务实、战无不胜的团队,在忘我的奋斗与拼搏中,一次次印证了自己的价值。
【求索】
出自于《楚辞·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是每一位应理人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在实现应理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明确而清晰的,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尽管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境由心造】
禅云:境者,心造也。
人生于世,我们所感所处境况的好坏优劣,常取决于自我的心态心境,而非外界客观环境。我们忙碌于自己的工作,我们执迷于生活中的细节、执迷于周围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影响,却很少能认知与践行“人创造环境”的另一面深意,忘记了我们原本的追求。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变化和问题,坦然而行,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怨天尤人,而将所面临的一切都视作生活的赐与和考验,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幸福就会永远伴随着你,就可以真正进入人生的空灵之境。
学习国学理念,有思想的去生活
国学教会我们:
修身修养
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干坏事的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人才。
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团队建设就是兄弟同志和战友,天下就是这样打下来的。
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沟通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沟通的品质取决于对方对我的回应。
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变态”——改变心态、状态、态度等。
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三种好的心态————随喜心、包容心、利他心。
得失
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只要有了,早晚会被看出来。有人怀才不遇,是因为怀得不够大。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学习成长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嫉妒别人。
人生有三处,花钱绝对连眼睛都不要眨:一是给自己的父母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厚重的养育之恩是再多的金钱都无法诠释的;二是给自己的铁哥们儿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可能飞黄腾达的;三是对学习的投资眼睛都不要眨,因为拒绝学习就等于拒绝成长和晋升。
毛泽东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别人身上的不足,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不好,心态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个人成不了大事,是因为朋友太少,朋友质量不高。
你把经文放进脑子里,那是你给自己开光。
最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我们有多少人一生都把钱花在了脖子以下了。
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去练习,所以他们没出息。不是学习没用,而是我没用,因为我没用,所以学习没有用。(要重学以致用)
聪明和愚笨
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干的事。
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
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知道不等于做到。
孝道
百善孝为先。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生活本身就是财富,很多人一辈子被钱累死,成为功名利禄的奴才,活到死也整不明白这点道理。
一个对父母都不好的人,怎么能把团队沟通好;一个和兄弟姐妹都处不好的人,怎么能把团队带好。
人世间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敬父母,切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
金钱与财富
不要活反了,生活本身就是财富。
财散人聚,人聚财来。
管理
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释迦牟尼一坐9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闭关一坐3个月。
境由心造,所以,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有了随喜心,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善缘。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想办法和什么样的人混在同一层面,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自然就能交易。
包容心:就是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