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精准的描述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一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更是数不胜数。有一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春节;有喝茶赏月、桂花飘香的中秋节;有登高望远、祈求平安的重阳节……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仍是那粽香四溢、龙舟飞舞的端午节。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端午节,早晨风和日丽,百花争艳,鸟儿在树上一展美丽的歌喉,歌声悠扬地飘荡在空中,仿佛在为这美好的天气而庆祝,而我的'心情却极度不快,因为爸爸对我说,大奶和大姑他们从郑州回来,下午要在一起吃饭,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端午节吃饭,主食肯定是粽子,我讨厌吃粽子,想到这儿我心情很低落。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在楚国被攻破的时候,秦王曾请他做丞相,可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为了不波及他人,他抱石投进汨罗江。
从那以后,因为对屈原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我便喜欢上了端午节,喜欢上了又香又甜的粽子。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四
“白色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你们知道这个谜底吗?没错,就是端午的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有挂艾草、赛龙舟等等。传说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舍得自己的国家,于是,屈原写了《怀沙》,在泊罗江身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向泊罗江仍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为食,就把饭团放在笋壳里包起来,就成了粽子。所以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主食。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啊!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粽子,真是一举两得啊!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主要是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主要以吃粽子,包粽子,和划龙舟为主。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人们把端午节叫做“诗人节”说完了习俗,来说说我们家最近为端午节发生的的事情吧。前几天,我们小区开展猜谜拿粽子的活动,爷爷奶奶他们赢回来了好多甜粽子,可谁知,我一点也不喜欢吃甜粽子,反而还讨厌吃甜粽子。“可只有甜的啊。”爷爷说。我说不吃就是不吃,爷爷无奈的摇了摇头,笑了笑,说:“你不吃,我们吃!”
妈妈为了让这个端午节过得开心,她特意买了好多又大又“肥”的肉粽子,我见了,赶忙说声谢谢,然后手也不洗的就拿起粽子狼吞虎咽起来。
昨天,我们四年级还在学校专门搞了端午节吃粽子卖东西的活动,我们班卖的是香包和梦工厂泥吧的泥塑作品。我们的摊前人山人海,几个人忙都忙不过来,陈老师只好派我去叫援兵。不一会儿,我们的商品就卖光了,陈老师笑的合不拢嘴。
端午节的传说杨岚钦。
今天是端午节。
原来我只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三是古代百越民族祭祀的节日,四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传说曹娥的父亲被大水淹死后找不到尸体,曹娥就在五月五日跳进江里去找父亲的尸体。五天之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她自己也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女,就把她投江的这一天定为端午节。这就是孝女曹娥的故事。
至于还有其他的故事,那就下次再讲了。
端午节的美食李浩然。
听爸爸说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南京,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端午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来看看我们的美食吧!
端午节那天吴雨灵。
今天是星期六,还有四天就到端午节了。
我和妈妈一起吃姥姥给我们带来的粽子。我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告诉我:古时候有一个叫屈原大夫的清官,他非常爱护老百姓,但当时因为皇帝昏庸,经常受一些大官的迫害,所以跳了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大夫的尸体被鱼给吃掉,就把粽子往汨罗江里扔。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大夫,就在每年的端午节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宋炳坤。
烧肉粽呀烧肉粽,卖烧肉粽。
有一首闽南歌《烧肉粽》就是讲端午节的粽子。在闽南这边,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包粽子,里面放有:香菇,虾米,五花肉,海粒干,板栗等一些材料。先把糯米用葱油炒好,在加入以上食材就可以包粽子了。还有一些地方的风俗,端午节要在门口插艾叶,有驱蚊和辟邪的作用。
家乡的端午节刘忻妍。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南京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因为艾草能辟邪。说到吃的东西当然少不了粽子,每到这一天大人们都去采来粽叶包粽子,爸爸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发明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粽子的香味。
南京人每到端午节还要吃”五红“,分别是烤鸭、红红的苋菜、红油鸭蛋、雄黄酒和我最爱吃的大龙虾,据说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都可以避暑辟邪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爷爷和大伯喝着酒,我和弟弟左手拿着粽子右手抓着龙虾,弟弟啃得满嘴是油,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
端午节。
中午我去外婆家,我过去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包薄饼,我看她们包得那么尽兴,所以我也加入了她们的队伍。下午妈妈又把我和哥哥带去看龙舟。啊,看龙舟的人可真多啊!人来人往,水泄不通啊。乘着人们的呐喊声、欢呼声和”隆隆“的击鼓声,龙舟快速地向我们驶来。他们整齐划一地用力划船,全身都湿透了。
晚上妈妈又教我编蛋袋,还和妈妈撞了几个鸡蛋呢。
啊,端午节实在太开心了!我希望明年的端午节快点来到。
端午节见闻乔茵。
端午节这天,江边挤满了人。只听见远远的地方有人在喊:”加油!加油!“这声音越来越大,一会就看见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大家看见第一条龙船是红色的,接着又来了一条、两条、三条……只见船上的小伙子都穿着红背心,整齐地划着桨。他们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出来似的。
为什么会动作一致呢?哦,原来有一个人在龙船的头那里敲着鼓。队员是听着队长的鼓声来划船的。看完赛龙舟,我想:这次的龙舟赛真有趣!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六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我国全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许多风俗如:包粽子、赛龙舟……说到端午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因为国家沦陷,而又不肯向敌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这一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准备回老家过端午节,一到老家,我跑去对婆婆说:“婆婆、婆婆我们一起来包粽子吧!”婆婆说:“好呀!”于是,婆婆拿出了包粽子的材料。5千克左右的香糯米,2斤去皮的红豆、粽子叶、线条……先拿起一片粽子叶,用清凉的水去滋润它的青绿色皮肤,然后在里面放入香糯米和红豆,一片片的让粽叶合拢,最后用一根绳子把它困起来。它就变成一个小三角。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闻一闻好香。
这是我过的最好的一个端午节,今天的粽子最好吃了,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哦!
端午节随想4张宛欣欣。
在外婆家有自己包的粽子也有买的粽子,我和表妹一人拿了一个到楼下一边玩一边吃,一不小心连粽叶子掉地上一块。这样就很快吃完了,我们玩了。过了一会儿,妹妹说我们的粽子上有很多蚂蚁,我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心想蚂蚁也要过端午节吃粽子!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蚂蚁来了,它们连叶子带米饭一起拖走,拖着拖着,来到了小池塘边,一下子掉到了水里。咦,它们想游泳吗?不,天啦,它们要赛龙舟,一个个小蚂蚁伸出细胳膊细腿在划水,太有意思了。不一会儿,它们就赛出一段距离了。
看到蚂蚁的端午节,我想我的端午节要是再实际一点,丰富一些就更好了。但是,还有好多人还过不上端午节,他们还在岗位上辛勤的劳动。
我祝大家,还有小动物们端午节快乐!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七
端午节来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去经历端午,感受端午的魅力。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俗活动,比如挂戴配饰,挂草药,滑龙舟,斗草等民俗活动。吃粽子,吃五黄,五黄就是黄鳝,黄鱼,黄瓜,蛋黄,雄黄酒。端午节,也是我们“吃”的节目。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或者做其他的端午食品。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每年都会跟奶奶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包香香的`肉粽,可是我每次都包我最喜欢的红豆粽。我还知道包粽子的来历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我对端午节的想法。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八
喜欢看山,乐意得月。独自一人坐在岗亭里,静静品味那份与天地同来,与日月同在的寂寞,纯净的寂寞。丝毫不带尘世的烟火,不闻红尘的喧嚣,不亦乐事?夜阑人静,天籁无声(只听夜虫在歌唱)。
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的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并没有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悟的不幸让你永久的痛不欲生?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有心灵默默的体验的。而这种心灵,需要寂寞的孕育。比如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一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是一种境界。比如亲情。“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唱出多少游子的心声啊。只身在外,多少句心里话想要倾诉,猛然发现万物皆已休息,只留我在战斗(上班)一眉瘦月,几缕清风。
人生在世想透了,什么都不奇怪。宠辱皆忘,清洗了燥热,清洗了烦忧,清洗了苦恼,清洗了不平……在月光下孤独地平静地迎接来往的车辆。渺小一人何足与天地计较?论高,不及天高;论深,不及水深;论远,不及地远;论人,却同是天涯沦落人。喜过怒过哀过乐过成过败过得过失过,但何曾永恒过?惟有寂寞!远处是一堆浓墨,那是夜的色彩。夜虽漫长,但黎明终会出现。所以要学会面对寂寞。善待寂寞才不会让自己更寂寞。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九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唱着这首儿歌,不知不觉又到了端午。
端午节这天,家家都非常热闹,孩子们一早便起来,连脸都顾不上洗,就一溜烟跑到厨房,个个踮起脚尖,抬起头,充满期待,看着母亲站在灶前忙碌着。“噗——”高压锅正在忙得喘着气,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只见母亲笑眯眯地端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上桌,小孩子们则欢呼着,他们顾不上热气,拿起一个粽子就剥下皮,咬上一口,“嗯——是肉馅的!”那时候,母亲包了肉馅的、红枣馅的等各种口味的粽子。孩子们能感受到粽子从牙缝,到喉咙,再溜进肚子里,这一过程简直就是享受啊!孩子们闭上眼睛,脸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
吃完粽子,孩子们便戴上香囊和蛋兜,跑到小伙伴家比赛撞蛋去了。“咔嘣!”一个蛋裂了,小孩满脸失望,但很快这种表情便烟飞云散,因为——他正吃着自己刚才撞裂的鸡蛋呢!最后,一个小孩赢了,他手握那个鸭蛋,开心地跳了起来。其他孩子心中暗想,下次也要带自家窝里刚捡的鸭蛋来。
再回到家中,嘿,大人们正在洒雄黄酒呢!这边洒洒,那边洒洒,无处不弥漫着酒浓浓的醇香。
傍晚,灯下,几个小孩围着他们的外婆坐在床上,外婆正讲着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很久以前的人,当时他所在的国家快要亡国了,屈原十分悲痛,便抱石投江。人们怕屈原的尸体会被江中的鱼吃了,便往江里投下米饭,此后就慢慢演变成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的端午节了。
我很小的时候都在外婆家过端午节,那时候我所在的农村还没有城镇化,便保留了之前的许多习俗。现在,虽然我已好多年未回到那里,但那股悠悠粽香,却永记在我的心中。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粽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和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和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粽子和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和上学,城里和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和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粽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粽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粽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一
我对雨有种近乎痴情的好感。
任何阳光的人内心都不免有小小的阴暗的一面。或许这是事实,昏暗的雨天正好与内心的阴暗形成巧妙的共鸣,于是在雨天你可以毫无顾忌地释放心灵。带有朦胧美感的雨雾会给你带来一种安全感。在雨来临之际,天地万物一片灰暗。尤其是瓢泼大雨的到来,天地顷刻之间便分不清黑夜白昼。天是灰的,地是灰的,凡眼到之处,均是灰蒙蒙的看不真切。但这竟会给我带来莫名的安全感,此时所面对的,只是伞下匆匆忙忙移动着的各色鞋子,似乎一下子进入了童话世界。你所看到的只是鞋子之间的交流,芸芸众生在一瞬间变得平等,是彻底的平等。更奇妙的是,你能在众目睽睽下隐藏自己的秘密。没有人知道伞下的你是何种状态,兴奋、疲惫抑或痛苦,纵然在伞下默默流泪,也只是被雨打湿了脸颊而已。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不用强颜欢笑,尽情还原最本真的自我。既不引起他人不必要的担心,又使情感得到最彻底的释放。人本来就需要一个自我调节的时间与空间,而雨,俨然成了心灵的治疗师,那么纯粹,自然。
雨过天晴之后,天空洁净如洗,一切事物都似乎提升了一个色调。你会惊讶于瞬间的变化,惊喜于迟来的明亮。然后删除悲伤的记忆,整理凌乱的行囊,重新带上灿烂的微笑,轻松愉悦地踏上新的征程。雨是一座桥梁,一个媒介,带你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让你发现它灿烂的美好;而当你疲乏得不愿再抬眼时,它便适时地落下,给予你放松的空间。就这个角度而言,雨是无私的。
人们会在久旱不雨时抱怨它的姗姗来迟;却在雨纷纷扬扬时咒骂它的`绵绵不止。我想,雨是很难权衡其中的利弊的,它只是在尽着本分,尽着作为雨的本分。
对雨,我开始有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了,如果有可能,真希望它能一直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下去。
或许这是雨的悲哀,但却是我的福祉。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二
在外婆家有自己包的粽子也有买的粽子,我和表妹一人拿了一个到楼下一边玩一边吃,一不小心连粽叶子掉地上一块。这样就很快吃完了,我们玩了。过了一会儿,妹妹说我们的粽子上有很多蚂蚁,我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心想蚂蚁也要过端午节吃粽子!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蚂蚁来了,它们连叶子带米饭一起拖走,拖着拖着,来到了小池塘边,一下子掉到了水里。咦,它们想游泳吗?不,天啦,它们要赛龙舟,一个个小蚂蚁伸出细胳膊细腿在划水,太有意思了。不一会儿,它们就赛出一段距离了。
看到蚂蚁的端午节,我想我的端午节要是再实际一点,丰富一些就更好了。但是,还有好多人还过不上端午节,他们还在岗位上辛勤的劳动。
我祝大家,还有小动物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随想小学作文(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大臣,他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撤职赶出都城流放到别处。在流放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自己有无能为力,他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写下了绝笔《怀沙》,然后便跳进汨罗江自杀。
屈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喝雄黄酒。
以前我以为吃粽子是一种美食,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我们小学生也要向屈原学习爱祖国、爱人民,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热爱班集体、爱护班集体的每一个人。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更是数不胜数。有一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春节;有喝茶赏月、桂花飘香的中秋节;有登高望远、祈求平安的重阳节……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仍是那粽香四溢、龙舟飞舞的端午节。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端午节,早晨风和日丽,百花争艳,鸟儿在树上一展美丽的歌喉,歌声悠扬地飘荡在空中,仿佛在为这美好的天气而庆祝,而我的心情却极度不快,因为爸爸对我说,大奶和大姑他们从郑州回来,下午要在一起吃饭,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端午节吃饭,主食肯定是粽子,我讨厌吃粽子,想到这儿我心情很低落。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在楚国被攻破的时候,秦王曾请他做丞相,可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为了不波及他人,他抱石投进汨罗江。
从那以后,因为对屈原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我便喜欢上了端午节,喜欢上了又香又甜的粽子。
端午节来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去经历端午,感受端午的魅力。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俗活动,比如挂戴配饰,挂草药,滑龙舟,斗草等民俗活动。吃粽子,吃五黄,五黄就是黄鳝,黄鱼,黄瓜,蛋黄,雄黄酒。端午节,也是我们“吃”的节目。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或者做其他的端午食品。
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每年都会跟奶奶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包香香的肉粽,可是我每次都包我最喜欢的红豆粽。我还知道包粽子的来历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我对端午节的想法。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四
“白色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你们知道这个谜底吗?没错,就是端午的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有挂艾草、赛龙舟等等。传说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舍得自己的国家,于是,屈原写了《怀沙》,在泊罗江身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向泊罗江仍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为食,就把饭团放在笋壳里包起来,就成了粽子。所以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主食。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啊!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粽子,真是一举两得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五
天上飘着毛毛细雨,伴着几声啼哭我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的成长开始了。
学走路,学说话。
我一天天长大了,也开始学习走路,走路对于我这个小孩来说无比的艰难,一步一倒,无数次的跌倒才算换来成功。
说话也是一大难题,妈妈细心地教着我念:“ma妈,ba爸,”我也坚难地尝试着:“妈,爸。”
幼儿园。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刚给我送到幼儿园时,我还不怎么适应,妈妈刚一走我就哇哇大哭起来,老师没办法只好把我送回家。经过与小伙伴几天的相处,我就慢慢地与她们玩得融洽起来,上学也不哭了。本以为上学很快乐,但是却不如我所想象了。有一天我去幼儿园遇到了麻烦,我的裙子被一位小朋友不小心弄脏了,给我的裙子添了几分色彩。
小学。
怀着对小学的憧憬,我踏上了小学的大门,本以为像幼时充满乐趣,可是我又想错了。刚一到班级,老师开始忙碌地为我们安排坐位。我的同位是一个男孩子,非常顽皮。因为刚开学,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文具袋,在我出去玩的那一小会儿,他把我笔袋里的笔全折断了。
童年就像调味瓶,有甜,有酸,有苦,有辣,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童年。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六
童年是漫天飞舞的小雪花,童年是香甜可口的棒棒糖,童年是闪闪发光的萤火虫,童年是悠长悠长的小巷,打开记忆的匣子,五彩缤纷的童年记忆就像密集的雨点呈现出来,渐渐清晰。
小时候,爸爸妈妈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不在家里,所以我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吵着闹着让爷爷奶奶带我去楼下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超市门口,可是到了那儿我就赖着不走了,非要进去买一根棒棒糖,才能封住我的嘴。可有时奶奶说:糖不能多吃,你又不好好刷牙,会长虫的。我就天真地回答:喷点杀虫剂就行了呗!
有一次,爸爸妈妈晚上加班,还没回家,爷爷奶奶下楼散步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吃着爆米花看着电视机,很是惬意。突然我感到有一些口渴,便到厨房找水,不过保温水壶里没有一滴水了。哎,爷爷奶奶肯定又忘记上水了!我叹息着自言自语道,怎么办呀?我感到更渴了,像是嗓子里有个太阳灼烧一样难受。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瓶子里盛着白色的液体,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扭开瓶盖,便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啊!呛死我了!我顿时感到一阵阵辛辣的味道扑鼻而来,不会是喝了杀虫剂吧?我感到一阵心凉,于是写了一张遗书放在桌子上,便躺在床上等死。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才知道原来我喝下的是爸爸的白酒。
童年的回忆是一座宝库,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好记忆,每当我想起那些可笑又有趣的画面,嘴角总是不自觉的浮上了淡淡的微笑,心里总是觉得好像藏了一块无与伦比的珍宝。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七
小时候,我常常不会安分地待在家里,因为我每次无聊,就会哭着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而玩的时候,我经常摔跟头,每次摔完又会哭,哭声震天响。隔壁家的大哥哥就给我起了个绰号——“朝天吼”。
三岁那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跟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晒太阳,刚到公园门口,我心里就想:嘿嘿,上次没玩好,我今天一定要把上次没玩好的补回来!我以百米冲刺地速度往公园里跑,一直跑到了树底下,休息了一会儿,真是不回头不知道,一回头吓一跳!爸爸妈妈不见了,我急忙往回跑,找爸爸妈妈在哪儿。可是找了半天,还没有找到他们一点儿身影,正当我要嗷嗷大哭时,爸爸妈妈从草丛里蹿了出来。原来,刚刚他们一直在叫我,可是我压根儿没听见,所以他们躲了起来吓我,让我不敢继续乱跑了。可是我呢?完全不听他们说的话,只顾着嚎啕大哭,哭得惊动了半个公园的人。
五岁那年,我来到广场学骑自行车,爸爸告诉我骑车要胆大心细,一开始,爸爸扶着车尾陪着我骑。不一会儿,我骑得平衡一些了,可是当我回头看见爸爸居然不在了,我心里一慌,手一抖,难以保持平衡,磕到了旁边的石头上了。脚上擦破皮了,鲜血不停往下流,“呜呜呜,呜呜呜!”我又开始“朝天吼”了,一直哭,直到最后,爸爸给了我一根雪糕,我的眼泪一下子止住了,拿起雪糕,就开始啃起来。到如今,妈妈都还笑我是个爱哭鬼,还是贪吃鬼。
七岁那年,我看了《中华诗词大会》,心血来潮,准备跟爸爸赛一首关于“儿”字的诗。我叫来爸爸和妈妈,跟他们讲完规则,比赛就开始了!只听“美丽裁判”妈妈大喊道:“家庭版诗词大会开始!”我迅速答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爸爸接下来一直想不出来,“耶,我胜利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妈妈都很佩服我的知识,还鼓励我:“儿子,你真棒!”我心里顿时比吃了蜜还甜。
童年,陪伴了我们小时候,童年像一本相册,记录了我们点点滴滴的欢声笑语和快乐时光!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八
记得那是八年前的一件事......
在八年前,年仅七岁的我就已经很爱看书了。吃饭的时候想着它、上学的时候想着它,就连睡觉的时候也在想着它......那时的我就已经离不开书了。
有一天晚上,爸爸又新买了几本书给我,这下子我可高兴坏了。我迫不及待的去拿书来看,可是爸爸却说:“你要先写完作业才准你看书。”没办法,爸爸都下了死命令了,我也只能先去写作业了。
写作业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那几本书,就没什么心思去写作业了。所以我就乱写了几笔,就去拿书来看。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我读的`正起劲的时候,爸爸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惨了,这下爸爸一定会检查我的作业的,怎么办啊?!嗷嗷!!!没想到爸爸真的按我想的做了。我悲剧了......呜呜......
爸爸看了看我的作业后,叫我过去,我只好像个蔫茄子似的走了过去。唉~~当时我猜爸爸肯定要训我一顿了,可是我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就是——爸爸没有训我,反倒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了一番话。那就是:“孩子,爸爸支持你看书,可是你为了看书就不好好做作业不行啊,你应该先去把作业做好,在看书啊。这样,你先去把作业好好重新做一遍,染后爸爸陪你一起看书,好不好?”我高兴的点了点头。因为自从我上学之后,爸爸就很少和我一起看书了。
很快,我做完了作业。爸爸也兑现了他的诺言,陪我一起看书。后来我又撒娇说:“爸爸,我要你念给我听,嘻嘻。”爸爸说:“好吧,我的小宝贝。”随后她就念给我听了,而我也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十九
今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家家户户都准备了艾蒿、菖蒲及时插在大门的两边。还将事先备齐的粽子、饽饽子、蒜子、包子、油果子等用五个盘子装毕放在饭桌上,按时放炮插香,鞠躬祭拜,祝福本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端午节的习俗曾经是为了更好地纪念蒙冤受屈投江而亡的大诗人屈原,现在则引申为祈祷新年吉祥、事业兴旺、前程光明之意。并以雄黄浸白酒全家喝,或涂抹在太阳穴上,能醒脑除菌,提气消炎。晚饭后以艾叶烧水洗澡,防蚊驱虫、祛痱润肤、清热解毒。
小时候家住农村,端午节前一、二天,我用禾刀到村中小江、水塘边割好艾蒿、菖蒲放进竹篮里及时带回家,五月初五的上午把它们各一枝分别插在大门口的两端。母亲(或长大后的妹子)也在节前一天将粽叶、粽绳洗净凉干,以浸湿的糯米用粽叶、粽绳包扎成一个个生粽子放入锅里用水煮熟,又将生鸡蛋、蒜子煮熟,并以糯米粉浸水搓成圆圆的油果子放进油锅中烫熟。但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做好后蒸熟或到街上饮食店买几个就可以了。等到端午节那天,母亲用五个盘子分别装妥放至饭桌上,待燃香放炮、举盘祭拜等敬神完毕,则及时吩咐我们全家人同桌吃中饭,享用“五子”登桌和雄黄浸酒的美味。
现在我家住县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子”上桌的种类也五花八门起来。以前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如今还有肉糯米粽、蛋糯米粽等。油果子也有圆形的,还有扁状的。蒜子一般是多子的,不能用独蒜子,象征着多子多福、后继有人。饽饽子,即鸡蛋,以前多是用水煮蛋,现在的人文化高,素质好,不信迷信,也可用茶蛋、咸蛋代替。包子以前是纯面粉或米粉做成,现在也可用肉包子、糖包子了。
以前过端午节,都是母亲或妻子亲手包粽子,煮饽饽子、蒜子,烫油果子等。如今超市、小饭店都有买,再不需要家人如此辛苦劳累了,出点钱就可以买到。艾蒿、菖蒲街上也有买,也不必我亲自去割。因现在家人少,房子小,端午节中需要的用品数量也很少,但“五子”登桌,门口插艾蒿、菖蒲的习俗不能灭,且大有发扬光大,愈演愈烈之势。
儿子今年在家过节,我已经预备了“五子”中的四子,并打算在端午节的清早买点新鲜的包子。可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我已经买好,如果还像以前过节时只吃些粽子、鸡蛋、油果子等之类,也许显得太寒碜、太落伍了吧。当然我也不提倡攀比和浪费现象,适当的改善生活还是必要的。有钱人家购买的过节用品五花八门,样样齐全,但数量不多。因天热容易坏,且离街近,吃掉了可以再去买,方便得很。“五子”的种类现在有所改变,但大门口插艾蒿、菖蒲的习俗还是不能少。有的人家大门口为水泥墙,艾蒿、菖蒲根本就插不进去,只好将其放在地面上,但总不可能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吧。
现代医学证明:雄黄有毒,不可多食用,取少量浸酒喝,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用白酒浸雄黄的村俗,已经消失了。但艾叶烧水洗澡的办法,现在有人仍会采用,确实能起到防蚊驱虫、祛痱润肤的作用。
每年的端午节皆是在夏天度过的,如今物质丰富,生活富裕。炎热的端午节中适当购些降温散热的饮料、啤酒、水果等放在冰箱里,待人享用,比“五子”更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但“五子”登桌是旧规,不可取消,只能是少买点做个样子应付而已。
我的母亲和妻子都很相信迷信,如果端午节中少了一样东西,她们是很会计较的。因此,为了不让妻子在节中唠叨不断,我就按时买齐节中所需用品,一样不缺的准备好这些东西。要在初五节这天买齐,的确很不容易,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今年端午节时,就少了一样包子,我于早上七点多钟到街上两个小饭店都没买到它,因急需包子的人太多,人家可能是早晨六点多钟就起床抢购一空了。还好,今年少了一样包子,妻子没有过多的责怪我,也许是看在儿子回家过节团聚的缘故吧。
其实这些东西要在节中配齐,也许是一种迷信。随着生活和消费的提高,我们也可以用其它的东西来替代。这等小物,多数店主不愿较多的制作出来,肯定会有短缺的时候,因此希望各用户在端午节中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吵吵闹闹,应以和为贵,过个开心快乐的节日。完全齐备固然最好,但万一少一、两样也没啥不妥,同样是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迷信不能全信,但不可不信”的说法,我们不要当真。作为有文化、明事理、信科学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共产党员则更要带头遵守,反对迷信,崇尚科学。
今年的端午节在热烈祥和,幸福安康中刚离去,明年、后年……的新节照样而来,也许全国56个民族的端午节的习俗不尽相同,但希望我们的祖国强盛发达,同时祝福以后的节日更加繁荣、详和、平安!
初中端午节随想(实用20篇)篇二十
我跟她是幼儿园、小学的同学。从幼儿园说起吧,我和她是不折不扣的“死党”,印象最深的,就是大班时候的毕业典礼上,我和她跳的'《数鸭子》,她每天都到我家来排练,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拿着面包,就匆匆来我家,头上的小辫子也蹦蹦跳跳的,跟她一样活泼。我们练习,会有一点争吵,或者在家门口玩游戏,抱着一起笑;她要走了,就挥挥手,盼望着明天她会来。那时候我们单纯,单纯的玩,单纯的吵,单纯的话题,我们很快乐,无拘无束。
到了小学,我们分在同一个班级,虽然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但是我们还是玩在一起。我们感谢上天,让我们这么有缘分,可以让我们还在一个班级学习成长,我们的感情也就越来越好了。我们常常去跑步,有时候天才刚刚亮起来,大街上没有什么人,我们可以放肆的笑得很大声。我累了,她拉着我跑;她累了,我也拉着她。她跟我说着昨晚爸爸抓到了一只老鼠,我们两就咯咯的笑个不停。就一路的,我们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属于我们两个的,对着阳光,我们说着心事,或者互相奔跑追逐。
那天她哭着就打电话给我,她们家失窃了,东西被偷走了好多,她好伤心。那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交谈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变迁,岁月的消磨,或者是我们彼此厌倦了对方,我们最终还是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她的这一通电话让我觉得她还是把我当好朋友的,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她的依靠还是我,心里有点小小的喜悦,我安慰她,像是小时候我们,那么无话不说。
到了初中以后,她认识了另外一群朋友,虽然我们还在一个班,是同学、是朋友,但是我们开始形同陌路。或许是因为她那张漂亮的脸蛋,她有许多最求者,而且她选择了回应,回应那些追求者。她恋爱了。我不理解她,我开始厌倦她,把她当成坏学生,离她远远地,跟她在一起,我认为不在合适了。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变迁,她走了,离开这这座小城市,去了另一个地方读书,我们不在相见了。我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很想给她写封信问候一下,才发现没有地址。我翻开小学毕业时候她给我写的同学录,在“最好的朋友”那一栏中,她填了我的名字。但是我至今也不能明白,不敢肯定,这是不是真的,我想知道。
那些琐碎的记忆不再发亮。
那些未完的故事,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