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是记忆的一种延续,通过翻阅过去的记录,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那些美好的瞬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一
数学课上,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数学小练习,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拿到试卷,我可紧张了。还好,只有8道题,我赶紧拿起笔,认真计算起来。
“老师,我考好了。”坐在我前面的陆羽站了起来。
“怎么可能?一道还没算完呢。”
“这也太快了吧。”
大家议论纷纷,都不敢相信的望着陆羽。陆羽自信地走向讲台,将试卷展示给我们看,咦,他的试卷上只有名字,一题也没做啊!
陆羽说:“请大家看试卷的.最后一题。”
大家一齐读出声来:“本次考试只要写上姓名就完成了!”
“啊,原来如此。”我们恍然大悟。
数学老师说:“这次考试,就是提醒同学们要认真读题,学会认真审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审题在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做过的1×2×3×4×5×6×7×8×9×0。认真看题的同学都知道,这道题很简单,等于0。而不看题的同学就会觉得很难很复杂,会去计算半天,也算不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了吗?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二
数学,不只是看懂书上生硬的数学符号,不只是学会书上千篇一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这个大教室里学习实践,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书本上的知识。
一天,妈妈开着车带我去她的单位。阳光明媚,天空蔚蓝,彩旗飘扬。无意间我发现了道路两旁插满了五彩缤纷的旗子,妈妈说原来是为了迎接国庆的到来才这样装扮的。忽然妈妈狡黠一笑,说要考考我。"咳咳,请问这条锦绣路共长30米,每隔两米插一面旗,一共要插几面呢?"这可难不倒我,我想到了我们老师教过的植树问题。我刚看到彩旗是路的两端都插的,那就得加1,30÷2+1等于16面。"16面""回答正确!"。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车子开到了地下室,我们准备坐电梯上楼。在电梯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和妈妈比赛爬楼梯,肯定妈妈爬到三楼的时候我才爬到二楼,再转念一想,如果妈妈爬到五楼,我该爬到几楼呢?妈妈爬到三楼,她爬了两层,那我爬到二楼爬了一层,是两倍关系。妈妈爬到五楼就爬了四层,4÷2+1等于3楼,哈哈,这个问题又被我轻松解决啦!
"叮咚!五楼到了!",电梯门一打开,我就看到有好几个叔叔阿姨在那里忙得不可开交,我赶紧小跑过去一探究竟,原来他们是在装新的人脸识别设备。这时有一个工作人员问我:“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今天我们来装这个人脸识别仪,每两米装一个,一个窗口周长为20米,请问一个窗口要装几个呢?”我小脑袋瓜一转,心想这不是环形植树问题吗?间隔数与个数相等,20÷2等于10。“叔叔,我知道,是十个。"我信心十足地回答。“小朋友你真棒,谢谢你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今天我真开心,我发现原来数学这么的妙趣横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难题,我一定要好好学数学。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三
今天我在做题的时候,发现了一道有趣的逻辑推理题,你们都知道什么是推理吧!像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这些可都是推理界的大名人呢!柯南可是我崇拜的英雄。
今天,我也要当福尔摩斯,柯南。跟着我,一起去探索吧!
我先把它们三个的信息列出来了。
小周:不是战士,不知道是比战士年龄大还是年龄小。
小陈:比战士大,不是战士。
小吴:不是职员,比职员大。
然后我想既然小周、小陈都不是战士,那么小吴一定是战士。我又想既然小吴是战士,也就是说战士比职员大,而小陈比战士大,所有只有小周了,小周是职员。最后我利用排除法确定了小陈就是老师。
逻辑不仅好玩还能锻炼思维,我喜欢遇辑。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四
阳光明媚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买文具。到了启路文具店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书套,有兔小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蓝熊的……我一看价目表:小书套每包5.00元,大书套每包6.00元,我就立马拿了5包小书套和4包大书套。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个漂亮的笔袋,标价是6.00元一个。妈妈说:“笔袋都好几个了,还买呀!”“就最后一个嘛!”我恳求地说。“好吧,就最后一个了啊!”“嗯!”说着,我就拿起了那个我挑中的笔袋放进了篮子里。
到了收银台,爸爸说:“你先算一下,这些要花多少钱啊?”我数了数:“5×5+6×4+6,嗯......25+24+6=55元!”妈妈把55元递给了售货员,我们一家开心地回家了。
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觉得数学越来越难,有些害怕考试和做练习。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说学好数学很有用,也很有趣,一开始我总是将信将疑。星期六的中午,我突然想吃咖喱饭,爸爸就带我去乐购买咖喱。到了超市里,爸爸对我说:“出门之前我抓了一把零钱,其中有2个1角的,等会儿你能不能好好算一算,买的东西又要少,又要把这2角钱用掉,好吗?”听爸爸要跟我做数学游戏,我一下子来了兴趣,立刻回答:“太好了,正好练练我的脑子!”我在超市里东瞧西望,终于找到了卖咖喱的柜台,仔细观察起来……,柜架上一共有四种咖喱,分别是蘑菇、牛肉、鸡肉和蘑菇牛肉。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肉,所以蘑菇就首先否决了。再看价格,牛肉和鸡肉都是5.6元,蘑菇牛肉是5.8元,这可一下难倒了我。我仔细地算了一算,2包蘑菇牛肉可以有6角零钱,再加上1包牛肉的有6角零钱,三包的余数正好是2角,我赶紧选好3包咖喱递到了爸爸手中,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回家的路上,我对爸爸说:“原来算账就要用到数学的呀,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很有用!”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五
一天下午,我想玩哥哥的电脑,哥哥想考考我,说:“我给你一把20厘米的尺子,用5分钟把客厅的周长量出来,我就给你玩。”我听后想,这么简单的题也来考我,真是小菜一碟,但看着这么大的客厅,只用20厘米的尺子量,那要量多久啊!
我想起老师教我们的估量法--用步子量。长我走了28步,我用尺子量了我的.步子,一步是20厘米,长大约是:28×20=560厘米。我再走宽,走了20步,宽大约是:20×20=400厘米,那么客厅的周长大约是:(560+400)×2=20xx厘米。
我把方法和答案告诉哥哥,哥哥说:“不错,你这种方法很好,答案基本也算对了”。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六
一天下午,我想玩哥哥的电脑,哥哥想考考我,说:“我给你一把20厘米的.尺子,用5分钟把客厅的周长量出来,我就给你玩。”我听后想,这么简单的题也来考我,真是小菜一碟,但看着这么大的客厅,只用20厘米的尺子量,那要量多久啊!
我想起老师教我们的估量法--用步子量。长我走了28步,我用尺子量了我的步子,一步是20厘米,长大约是:28×20=560厘米。我再走宽,走了20步,宽大约是:20×20=400厘米,那么客厅的周长大约是:(560+400)×2=2000厘米。
我把方法和答案告诉哥哥,哥哥说:“不错,你这种方法很好,答案基本也算对了”。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七
在十一长假,大家几乎都要出去游玩,在途中或碰到不少数学问题,比如买门票,车费等等问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喽。
从二号去四号回来,我们一共花了四千四百元,里面包含了租船费、房间费、用餐费等等等等,一共去了十一个人,用除法一除元,你会问为什么会少一个人,因为爸爸把我的钱去掉了。
我疑惑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不自己单独付,要用“aa”制来付款?”爸爸回答:“如果是爸爸请客吃饭,那那些客人就不敢点一些很贵,但是他有很想吃却不敢点,等回去之后就会说“xx菜真的很好吃,就是我没敢去点,太遗憾了!”所以我们才说要执行“aa制”,这可是外国人很时尚的自驾游方式呢!”。“原来是这样!那我白吃白喝不是也该觉得不好意思了?”我吐了吐舌头。爸爸说“小孩子要什么紧,反正吃得也不多,如果我又交四百四十元不是亏了嘛!”“恩恩!”我赞同爸爸的观点。
希望“aa制”可以让个多人知道,也让更多人享受里面的乐趣!用自己的,多用了赚,少用了亏,自己看着办!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八
今天,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是要称一双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妈妈要“秤”。妈妈说她没有“秤”。怎么办呢?不过,俗语说:“世上无难事”。我想,一定有办法的。于是,我开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折盒胶纸,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然后在家里找来一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克的都有。激动人心的称鞋子活动开始了。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便放在右边,重量放至两边平衡为好。然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刚好86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成数学作业了。妈妈知道后对我赞不绝口。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明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明的晗晗称鞋呢!”说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来了。原来,生活上处处都有“秤”呢!
今天我和姥姥去菜场买菜,来到卖鱼的摊位前,姥姥买了一条鲫鱼,一共6.6元,姥姥先付给买菜的人7元,接着又递给他1角。我奇怪地问:“姥姥为什么给他1毛?”姥姥说:“接着看下去。”只见买菜的人找给姥姥5角。我恍然大悟,原来7-6.6=0.4(元)=4角,这样就要找4个壹角的硬币,比较麻烦;但是姥姥的方法就比较简单:7+0.1-6.6=0.5元=5角,这样就只要找1个伍角的硬币,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就方便多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要学好数学,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巩固我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题:“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什么?”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2x6=12(厘米)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一种办法呢。”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拼,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
看来妈妈又该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啊!”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当我们买完所有的东西后,刚要离开,我看货架上正好摆着牛奶,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牛奶,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就看到货架上摆着一箱箱的牛奶。同样的品牌同样的重量,里面有12瓶,每箱21.6元。到底买一箱,还是买一瓶?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筋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如果买12瓶,每瓶2.5元,就要30元;而整箱的只卖21.6元,少了8.4元,所以我决定买整箱的。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九
一个明朗的早晨,阳光照在我家阳台上,衣服晒着晒着就干了,阳光照在了我的书桌上,阳光照在我家正在打扫的扫地机器人上。
妈妈喊住正在一旁玩耍的我:“芊芊,我来考考你,扫地机器人打扫客厅需要多少分钟?”
我顿时来了兴致,低头思索片刻,回答道:我先算出客厅的面积再除以每分钟扫地机器人打扫客厅的时间。”
妈妈微笑地点头,接着问:“那你怎么得到客厅的面积和扫地机器人的每分钟扫地面积呢?”
我指着地上的瓷砖说:“客厅地面有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瓷砖组成,我用软尺量出瓷砖边长:边长=100厘米=1米,瓷砖的面积等于1平方米。而地上有20块瓷砖和5块半瓷砖,客厅地面面积=5×4+2+0.5=22.5平方米。接着,我用软尺量扫地机器人的宽度30厘米,用秒表测量机器人每移动一米需要4秒。我知道了,机器人每分钟扫地面积=60÷4×1×0.3=4.5平方米,所以客厅打扫时间=22.5÷4.5=5分钟。”我自信地说。妈妈开心地说:“芊芊你真棒,三年级下册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
啊,我们的数学多么奇妙,多么有趣,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思考,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爱思考的大脑,就一定能在平时生活中有所发现。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
暑假的一天下午,爸爸和往常一样带我去“侠克体育公园”打篮球。刚到球馆,爸爸的一位队友叔叔就过来打招呼了。看到我,叔叔拍拍我的头笑咪咪地问:“小杨树,马上四年级了吧?叔叔给你出一个数学题怎么样?”
“好啊”。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害怕极了,担心答不出来太丢脸。
叔叔已经开始出题目了:“小军平均一分钟投7个球,小新每分钟平均投4个球,投了12分钟之后,小新提高命中率平均每分钟投8个球,小军平均每分钟只投4个球,问多少分钟后小平和小明投进的个数相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借爸爸给我擦汗的同时,我赶紧向爸爸求救。这时,一旁的叔叔又笑咪咪的摸了摸我的头说:“小家伙,别紧张,这个题目对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叔叔告诉你,答案是9。小军每分钟平均比小平多投进3个,一共投了12分钟,也就是12×3=36(个),后来小新每分钟平均比小明多投4个,那36个球要投几分钟呢?36÷4=9(分钟),要9分钟才能追上。”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以后,我更加努力学好数学。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一
小明和小华这哥俩又有新话题了,关于数学对小学生是有利还是有弊,他们愣是开了个舌战会,要辩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作为观众来到现场,形式那叫一个紧张,辩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吐沫星子乱飞,火药味十足……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录:
小明:“先问你个问题,你喜欢数学吗?说实在话。”
小华:“当然喜欢了,数学多有意思啊!”
小明:“对于你们优等生来说,学习当然有意思了,可是我们差生一致认为:‘数学这种枯燥的学科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小华:“那是你们没有看到数学灵活的一面,一道数学题同时也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呢。著名的勾股定理有五百多种解法,难道数学不活套吗?”
小明:“‘1+1=2’这个公式难道可以改成‘1+1=3’吗”
小华:“你纯粹是狡辩,但是,‘1+1=?’的答案还真有别的,比如10。”
小明:“10?”
小华:“没错,在二进制的运算里,满二进一,所以‘1+1’自然就等于10了。”
小明:“先不说这个了.圆周率难道不枯燥吗?一点规律都没有,实在是让人讨厌,我只记得小数点后两位,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小华:“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小明:“咦,你怎么这么轻松就背了二十位。”
小华:“我是用了谐音记忆法(是不是有点像广告?),只要把这些数字编成顺口溜,就可以很轻松地记下来。”
小明:“好办法!不对,这是辩论,不是夸奖对方的时候。”
小华:“我知道,其实你也想把数学学好,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小明:“你真不亏为我哥,太理解我了,千金易得,知己难寻哪。可是我还想说数学的一个缺点,就是作业太多。”
小华:“作业是有点多,可是要学好数学,就要多做题,掌握方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激烈的辩论最终以温馨的结尾收场。各位博友想必数学都不错,但是应该都因为作业的问题抱过怨,只有多做题,掌握方法,数学才能顶呱呱。所以,大家一定也要体谅一下老师的苦心呀!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二
有一个题目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外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和爸爸同时开始答题,时间过2分钟了,我迅速地说“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五边开形的内角和是540°。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
我一说完,爸爸立即对我赞不绝口,连连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儿子你太棒了。”
经过这件事情,我不仅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三
数学就是0到9,数学就是加减乘除,数学就是abcd……。我家就有六个和数学相关的故事,因为我们家有六口人。
弟弟20xx年1月14日5点46分出生,他每次都是用哭声来告诉妈妈,妈妈能从哭声里辨别弟弟的需要,每隔1小时,他发出哭声,就该给他换尿布了,每隔2—3小时他发出哭声,就该给他喂奶了,现在他已经4个多月了,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宝宝。
每当回到老家,我就爱数奶奶篮子里的鸡蛋,那次我数了100个,我问奶奶这是几只鸡下的蛋,奶奶说:“5只,每只鸡每天下一颗蛋。”我一算这100个鸡蛋5只鸡20天下的蛋,我又一算如果一个蛋1元钱,那这100只鸡蛋的收入就是100元,一个月奶奶卖鸡蛋的收入就是150元。站在旁边的爷爷听了说你帮我算个题吧!鸡兔共49只,100个爪子地上跑,几只兔子几只鸡?我左思右想,兔子的脚是鸡脚的二倍,兔子肯定是1只,那鸡就是48只,我把这个答案告诉了爷爷,爷爷说:“你真厉害!”
有趣的故事还在进行,我每次写作业速度慢,而且质量不高,爸爸在我写作业完成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节课按45分钟计算,一个班如果有45个人,如果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捣乱1分钟,那么在这一分钟之内有45个学生都被影响,(数学日记)每个人一分钟加起来就是45分钟,哎呀!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死人!时间就这么宝贵,不允许我们去浪费。正在这时,检查数学作业的妈妈叫我过去,妈妈指着一道数学题说:“如果妈妈今年a岁,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n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多少岁?”我顿时明白了,无论过多少年,爸爸比妈妈始终大5岁。
数学就这么有趣,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个月有4周,一年就有52周零一天,一年四季365天,这时多么有趣的数字呀!愿快乐每一天!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四
数学——-我又爱恨,你们呢?不管怎样,我也要有“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斗志和决心。
听老师说,画三角形的高有点难,现在又是网课学习,我能学会吗?
我带着疑惑,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心情,开始了学习画三角形的高之旅。
我把书上的例题看了一遍,接着把老师发过来的网课目不转睛地看了一遍。觉得画三角形高和老师上学期讲的画垂线一样——殊途同归。我在心里窃喜。
首先我就来回忆一下做垂线的四部曲——-一靠(用三角尺的一条直接变靠进已知直线,并直角边与已知直线完全重合)。二移(沿着已知直线的轨道移动三角板,让另外一条直角边经过一已知点。老师说过,注意不能脱轨哟!三画(经过已知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所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四标(标上小7,垂直的标志)
通过学习这道题我才明白,原来数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对于学习数学,我信心满满。
我相信,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一切都不是问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五
课堂上,我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平移,可我觉得,生活上的平移远不止这一引起,所以我决定去看一看。中午,擦黑板的同学拿着板擦,左擦右擦,我觉得这是平移;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快行驶,这也是平移;天气变冷,寒风吹来,关上窗户,也是平移;超市里,手推车在地上慢慢的平移;鼠标在鼠标垫上平移。。。。。。
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平移,我还得去好好观察观察呢!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六
我是一个资深的吃货。据说真正的吃货不仅会品世间之美味,还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暑假到了,我终于可以磨练厨艺了。于是,我叫上手艺不错的爸爸一起去菜场里买菜。今天,我打算要做一盘美味的红烧水潺。
到了海鲜水产的摊位,我挑了一些新鲜的水潺放入了袋子,抬头问道:“老板,这一袋水潺几元钱?”叔叔二话不说就把这袋水潺放在秤上仔细称了称,笑了笑对我说道:“五两,正好半斤,8块钱。”爸爸爽快地付了钱。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在书上的成语:半斤八两。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大问号:同样是半斤,为什么一个是五两一个是八两呢?我马上拉了拉爸爸的手,贴着他的耳朵问了这个心中的疑惑。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古代的时候中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而半斤八两这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彼此差不多,不相上下。”“那爸爸为什么古代的时候是一斤十六两,而现代社会是一斤十两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呢!秦始皇在统一度量恒前,各个诸侯国之间的重量单位都各不相同,那时,李斯为了避免统一各个诸侯国后,在实行中会出现问题而被遭到秦始皇的罪责,就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重量单位,你来数数看,这四个字有多少笔画?”我数了数,一共16笔画!爸爸接着说:“李斯就这样规定了一斤等于十六两。”
“回家之后,你再查查现在的一斤十两的来源。”爸爸意味深长地说道。“好的,但是我还是需要葱,爸爸等等我。”我马上奔到了买葱的摊位,向阿姨要了点儿葱,我大概比划了一下,阿姨装了一袋的葱给我问:“够不够?”我用手托了托袋子,不多不少,估摸着半斤都不到,我跟阿姨说:“半斤都不到的葱,能不能送我呢?”阿姨笑着说道:“好的`,这些葱都送你了!但是你得买点其他的蔬菜,这葱就顺带送你了。”于是,我又挑了一些时令的小蔬菜搭配着,可以另制一盘菜肴。
果不其然,我烧得红烧水潺赢得了外公外婆妈妈的连连称赞。爸爸提示我还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我赶忙查起了资料。原来现在的质量单位是1959年调整过的,即一斤等于10两,所以现在的5两和古代8两是一样的,都为半斤。
现在,我终于清楚地明白半斤八两的奥秘了!我发现生活里藏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吸引着我们探索数学更多的奥秘呢!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七
我一看到题目,心想:太简单了,我动动手指就可以写完。
应该是这样10÷3=3瓶……1瓶
3÷3=1瓶
10+3+1=14瓶
我反复问老师:我明明对了呀,怎么不对呢?
哦!数学思维题不能看表面,要多动脑,多观察。要不,怎么叫奥数题了。从这道题,我又总结一条规律——奥数题一定有陷井。
小小喝汽水里也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们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只要通过我们的灵感与机智就就能得到答案。
老师,我又涨知识啦!
数学日记三年级(实用18篇)篇十八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剩下的,按要求没有分完的.。有余数的除法有两大特点:1、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一步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第二步相乘,把除数和商相乘,算出总数里共分走了多少。第三步相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第四步相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算分不够的东西了,妈妈买了16个苹果,我们3个人分,每个人分了5个,还余1个。
我学会了算有余数的除法,心里很高兴,但也得感谢我的数学老师,是她教会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