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条理清晰的结构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之高超。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它们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一
一、拜老爷习俗潮人是一个特殊的群落。这个群落的聚化生成非常复杂,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自东晋以降至南宋末年,因中原战乱频繁,很多氏族被迫南迁,相当一部分在福建一带作短暂的停留后越过汾水关,进入广袤的潮汕平原,扎根“创祖”,成为今日潮人的主体,而原来的潮汕土着则渐趋式微。中原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这些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在长期的创业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扬弃,经过了融合和同化,形成今天独特的潮汕民俗。从形式到内涵,都可说是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成为海内外二千多万潮人所共同拥有群体性文化。
正象文首所言,要考量潮俗文化,应从潮人一年中最主要、最隆重、也是最欢乐的节日——新春佳节来切入。过年节俗,就是潮俗文化中以个代表。
二、七样羹:潮汕蔬菜节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是达濠人的蔬菜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采(买)来七种不同的当令蔬菜混和在一起烹煮,达濠人给这种蔬菜煲起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七样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吃“七样羹”时,大人要教小孩子唱一首歌谣:“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姿娘吃了如抛(朵)花。”
“七样羹”中芥菜、厚合和萝卜是必不可少的。
芥菜潮名大菜,这种蔬菜中的粗汉,是“七样羹”的首选。霜风初起,冷冷露光中,它绿中泛紫的裙叶,呈宝石般的光泽。茎叶爽脆、可口,香味纯正,是平凡的农家菜。《礼记》载:“脍,春用芥。”其食用历史悠久,可见“七样羹”体现了一种远古的情怀。
三、元宵灯节考略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元宵节,也是达濠人比较重视的一个喜节。中国道教有“天宫当令是上元”的说法,据说天官正月十五生,故元宵节又称“上元”,“宵”即夜,元宵即“上元之夜”,由于这个上元之夜家家点灯庆贺,故元宵节又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汉武帝时,有一个宫女长年身居宫禁,苦思家人,悒悒成疾,东方朔决意要帮助她与家人团聚,遂心生一计,谎称天上的火神奉玉皇大帝的旨意要火烧京城,不利内宫,他对武帝说,火神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日可命京城臣民家家户户做汤圆和张挂红灯,帝王后妃、文武百官都要上街杂在人群中以“消灾避祸”。武帝从其言,元宵之夜,长安满城灯火,观灯者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许多宫女借此机会得以与家人小聚。从此做汤圆和挂红灯便成了元宵的风俗。
这一传说当然不是信史,由于灯笼最早诞生于南北朝,不可能在西汉出现,但从灯节的实质考察,元宵节俗背后隐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际上,灯节的出现,应是先人对火的崇拜有关。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二
1949新中国成立后,把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由于元旦是在我国民国时期才诞生的。庆祝的习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的习俗,或者也可以说是春节的袖珍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的传统庆祝方式。比如放烟花,杀三生,祭鬼神,拜祭先祖等。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三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纷到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尽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哥伦比亚: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载歌载舞,互相庆贺。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的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鲜: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农历除夕时,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直到午夜待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结束后方能就寝,第二天清晨则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去看舞龙、舞狮队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伊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希腊: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罗马尼亚: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四
元旦是西元纪年岁首的第一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元,就是“始”,事物开始就是“元”;旦,是“日”;“元旦”就是开始的日子。49年建国的时候采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现在元旦是国家法定纪念日。
“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这个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关于元旦有一个传说,在三皇五帝时期,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后来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做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中国历史上元旦还被称为“元日”、“元辰”、“开年”“元春”等,都是开始的意思,“旦”这个字,在象形文里就是太阳露出地面,冉冉升起的样子。所以两个字连在一起,表达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现在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号称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五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六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日”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南朝文史家肖子云在他的《介雅》中记载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看来那时已将旦为一日的开始,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了。
但是,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并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每个皇帝每个朝代都有单独的纪年,是阴历纪年。现行的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的体现。是以基督诞生为公元1年。中国只是到了中华民国以后才逐渐改用公元纪年。因此,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既春节比公历的元旦更有节日气氛。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胶牙饧。
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桃汤。
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五辛盘。
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椒柏酒。
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
年糕。
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
草莓。
草莓所含的维生素c和多酚物质非常丰富,帮助养颜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同时,还有利于铁的吸收。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之外,草莓最突出的优点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比西瓜、苹果、葡萄高10倍左右。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
香蕉。
多吃香蕉可以缓解腹胀。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胃的蠕动,帮助排泄。虽然卡路里很高,但香蕉脂肪却很低,而且含有丰富的钾,既饱腹又低脂,有效减少脂肪和多余水分在下身积聚。
橙子。
橙子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柠檬酸等物质,热量非常低,含有天然的糖分,能够代替正餐或者蛋糕等,这样就能够满足人吃甜食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橙子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有助于人体排便,将人体内部积聚的毒素排出体外。
猕猴桃。
猕猴桃中特有的猕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猕猴桃,可有效促进消化、保护肠胃。
苹果。
苹果中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胃蠕动、肠道清洁。苹果酸可代谢体内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果胶还能调节机体血糖水平。苹果含有丰富的钾,可缓解和因摄取过量的钠而引起的水肿,还可利尿。
橘子。
喝酒前半小时内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或吃上几个橘子,可预防酒精中毒。多吃柑橘,还可以预防肝脏病和动脉硬化。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动脉硬化的危险就越低。
木瓜。
木瓜中含有天然的酵素,不仅可以分解蛋白质、糖类,更可分解脂肪,这可以说是木瓜最大的特色,通过分解脂肪可以去除赘肉,缩小肥大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及时把多余脂肪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以整肠助消化,有治疗肠胃炎、消化不良、预防消化系统癌变的作用。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七
元旦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元旦节的习俗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其实元旦的习俗也和春节的习俗差不多,只是我们比较重视农历的新年,这样就显的阳历的新年也就是元旦有点平淡了。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八
元旦(英文为:newyear'sday或newyear),即是公历的新年,是一年的开始的意思,时间是在每年公历的1月1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元旦列为法定假日,都有相应的放假条例,如美国、英国、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你知道元旦的来历是怎样吗?中国的元旦有哪些习俗?世界各地的元旦习俗又有哪些不同呢?快跟就业指导的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19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北京市初五开市时,掌柜的要带领所有伙计们祭神,祭拜后将神禡、纸钱请到门口,放在芝麻秸,松木枝架上一焚,称为“送神”。伙计们还要去租借各种敲击乐器,外头一放起鞭炮,里头就开始敲锣打鼓、摇算盘,热热闹闹的开张,说是“响响当当,大吉大利”。正月初八称为“顺星”。据说每人每年的运道如何,完全操在他个人值年星宿的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正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在这天到庙里烧香祭星,可以获得星宿的垂佑。若在家中“顺星”,是在初八晚上等星星出齐后,在庭院里摆上香案,供上“星神禡”,以元宵为供品,再以五色灯花纸,捻成一百零八个灯花儿,用油泡在粗磁做的小灯盏里,燃起来散放于庭院各处,就可以去灾了。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陈留县元旦在天井中以青石压横木,称为“压千觔”。荥阳县天未亮时就设祭品在庭院祭天,并燃烧柏柴以逐疫。孟津县元旦蒸面茧以祈求蚕业有好的收成。郲县元旦五鼓时,每户门前都插一支路灯,例同元宵。沘源县以初三为“谷子生日”,是日不食米饭。初七为火神生日,夜间必放花炮。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安徽省自年三十中午十二点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初一中午十二点为止。并互相较量谁家放的鞭炮纸最厚,就表示谁家过年最隆重。年青人则玩“打老窝”的游戏。拜年后,在地上挖洞,放进铜钱,各人用自己的铜板用力掷击,打出洞外的钱就归他所有。寿春于初四迎财神,商家必备鱼头、茨菇和芋艿等供品,谐音“余头”、“时至”、“运来”,以为发财的吉兆。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这一点跟中国的春节习俗相似。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除夕拜访亲人等元旦习俗。
: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印度的元旦被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即在新年第一天,不许对人生气,发脾气。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要相抱大哭。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达自己对岁月的感叹。更有些地区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这段时间都不进食。
巴拉人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在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元旦佳节。
:在蒙古,元旦一到来,蒙古老人就会装扮成牧羊人,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在元旦这一天,在亲朋好友家用餐时,如果谁打喷嚏,他就会给主人一家带来幸福,主人就会把自家的一只羊、牛或马驹送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在巴西,元旦这天举行登山“寻福”活动。在这一天,人们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争先恐后不畏艰险地寻找罕见的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巴西农村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这天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墨西哥有些特别,他们则以禁笑来过元旦。他们一年有18个月,每个月20天。每年的最后五天就是元旦,这5天时间是不准笑的。
:在元旦这天,人们手拿红粉,出门见到亲友,道喝新喜,互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人则把水当成是最圣洁的。每逢元旦,便以“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每年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此外还有苏格兰、西班牙、比利时、土耳其、阿根廷、古巴、哥伦比亚、泰国、德国、埃及、朝鲜、新加坡、意大利、伊朗、法国、瑞士、希腊、罗马尼亚等等的一些国家他们会做元旦放假安排,元旦习俗也都非常有特色。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九
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十
元旦在古代有个名词叫做元春。这个词语是在宋代诗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当中出现的,具体诗句是:“展礼肆月,协此元春”。翻译成现代的意思就是:演奏音乐,进行礼仪,来迎接新年。所以元旦有元春的叫法。这一天大家都会准备盛大的仪式,准备各种美食,来庆祝新年到来。
2.元日。
元旦在北宋时期的时候,被称为元日。出现在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整首诗的意思就是描写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态,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吃团圆饭,来庆祝元日节。
3.元正。
在汉代,元旦也被称之为元正,在崔瑗的《三子钗铭》中有这么一句“元正上日,百福孔灵”,说的就是元旦。所以元旦在古代也被叫做元正日,大家会把酒言欢,庆祝节日的到来。
4.岁朝。
在东汉时期,元旦又叫做岁朝。因为元旦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所以大家都要祭拜祖先,然后一起守岁,过了元旦之后就长大了一岁,所以将元旦称之为岁朝,其实也是有压岁,守岁的意思。
5.正旦。
在后汉时期,会把元旦这天称之为后旦,在《陈翔传》中有记载“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所形容的就是元旦节。所以元旦的另一种叫法叫做正旦。
6.元年。
在近代元旦也被叫做元年。元是新的开始,年是新的一年,都是代表着新的一年的来临。所以很多地方会把元旦叫做元年。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将到来,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元旦的来历和习俗,欢迎阅读!
元旦,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在古代指阴历的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正式确立公历1月1日为元旦。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元”,指开始,第一,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把“元”和“旦”两个字合起来,以称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夏历(农历、阴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每年的岁首第一天。自公历传入中国,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4000多年前,尧天子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其子无才,他没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
西方的元旦,始于公元前40年,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前46年,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英国:英国新年有“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在英国中部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火。有些地方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表示感叹。有些地区则禁食一天一夜。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寻福”,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巴西农村还有个独特的风俗——互相揪耳,人们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天,巴基斯坦人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亲友,道新喜,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庆祝吉祥如意。
阿富汗: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紧张激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去除身上的一切污秽。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沐浴。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新年到来时禁止笑。他们一年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不准笑。
苏格兰:在元旦前夕,苏格兰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看见门口有金钱,取“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家庭成员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庆贺。十二点的钟声刚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如意。
比利时:元旦早上,农村中第一件事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祝贺这些生灵:“新年快乐!”
古巴:元旦前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大家听到新年钟响,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日本: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然后去拜神,或向亲友问好。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
泰国:泰国传统新年即“宋干节”,也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青年男女,则用泼水表示爱慕之情。
德国: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摆上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在新年到来前一刻,他们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德国农村还流传着“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一些地方,元旦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小芽,以象征丰裕。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法国人认为元旦的天气预示着新一年的年景,清晨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
瑞士:瑞士人元旦健身。有人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歌唱美好的生活;有人在山林中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人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
希腊:家家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蛋糕,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中国:元旦由春节演化而来,在民国年间诞生,所以庆祝元旦的风俗习惯大都类似于春节。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方法更为简易:一,放假。二,联欢。三,聚餐。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十二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级元旦的来历和习俗范文(13篇)篇十三
1.有个性的礼物,有意义。有意义的,有:手表,围巾,打火机,打火机,保温杯,移动电源,笔,保温杯,笔记本,钢笔,钢笔记本等等都还不错;最好送给你一样“圣诞礼物”,有爱情的意思哦!
2.送女孩有意义的礼物,是最好的,比如你可以送你可以送她一个你们共同的相册。可以将你们的照片收集来描述你对女孩有着对这个女孩的感情和你想说,添加上喜欢的音乐,一款有意义,有意义的电子相册就出来了。这份礼物会让她知道你对她的感情和感情更加的。
3.有意义的礼物,就是定做个性的礼物,可以定做个性杯,t恤,t恤,t恤,杯子,等有个性化定制的,很多,都可以印上照片,这种创意个性化定制,做的礼物也可以看得要求;要有创意个性u盘,钱包,抱枕,打火机,等实用而精致,可以添加工艺,也可以送个自己喜爱的卡通笔或者雕刻上祝福语。或者可以刻上你们的合照或图案,祝你们的甜蜜蜜合影,爱情不变,就像我的女朋友那合照片为我们做了一本书,很喜欢的礼物。
4.送女孩的礼物,是需要让女孩开心的。你可以送给她礼物,也可以是鲜花,代表爱的就是鲜花。你可以送百合花,康乃馨搭配满天星星,这些花束既有寓意,又代表了爱情,是不错的选择。
5.你可以去淘宝搜酷一下,那里有很多创意的礼物,你可以去淘宝看看,挺不错的,你说的礼物很有创意,还很多新奇。
6.你可以送一个有意思的杯子,把这些照片定制的杯子或者是手印上她的照片加入水的拼图,这样她就会想起我很久的,还能保存一辈子!。
一般来说,礼物是最能够表达心意的,但是也是最常见的礼物。比如说女儿喜欢的香水、或者一些饰品,如果是比较文静的女孩,可以考虑送一些小饰品,例如一个性的小熊、一个性的抱枕、一个手表等,再如一些小饰品等,另外也可以送一些小饰品,这个礼物一定要体现出你对她的重视。你可以选择用心的礼物。也可以选择送一份符合她气质的礼物,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不同的人不同,送女生的礼物也不同,女生喜欢的东西也就不一样,最好送实用的,最好是她喜欢的或者她喜欢的或者最近缺什么,或者送一些可以用得上的吧,女生喜欢的礼物也不一样。
无奈,女的爱美是最美的。送给女生的礼物,无论贵重,用心,送给她的,是最好的礼物。
无论男女双方都是自己女友,都不管礼物送女友,都要考虑下下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要再多的考虑。一般来说,男方会比较矜持一点,多一点,如果是女性朋友或者是一般的女性朋友或男生,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
一份对于男生来说,既是一份心意有爱意,又能让女生感受到男生对女生的爱意和关爱意。那么送给女生什么礼物好。小编为你搜罗了以下几款适合送给女生的礼物,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不过要看送给谁的人什么礼物,是普通朋友就送普通朋友的礼物。像是普通朋友,可以送给女生一些浪漫的礼物,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