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出色的作文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雕琢,才能呈现出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表达。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阅读一些范文开始,以下是一些建议。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一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迎着金色的秋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山公园。
走进公园的大门,巍巍的西山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公园门口的池塘里,一个鲤鱼喷泉正缶四周喷射着水花,水中几条美丽的金鱼,正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着。公园里盛开着美丽的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就像天空中缩放的礼花。有的花瓣向四周展开,有的花瓣又细又长,有的花瓣有几种颜色。到处是都是菊花,正笑盈盈地欢迎我们的来到。
我们穿过紫藤长廊,沿着攀林荫小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山顶。抬上,三层的紫微阁矗立在山顶,时不时有游客登上顶楼,远眺风景。我们在一处平台前,举目远眺,美丽的海宁城尽收眼底。错落有至的现代化建筑一幢接一幢,宽大笔直的马路伸向远方。
沿着石阶下山,我们一路游览了烟霞洞,八仙台。顺着蜿蜒的山路,踏着落叶,我们又去拜谒了诗人徐志摩的墓。望着诗人的墓碑,耳边不禁响起了诗人的《再别康桥》。
夕阳慢慢地西沉,西山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山。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二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山公园玩。
走进公园的入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首先映入眼帘的台阶一盆盆金灿灿的小菊花,好像在像我们微笑。再往那边看摆的是紫红色的花,开得正旺。还有地上栽的一簇一簇的花草,正开着粉色的喇叭形的花,我敢肯定它不是牵牛花,但是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看来在秋天开的花还真不少!
再往里,是各种各样的树木。槐树、柳树仍像夏天时绿意正浓;而苹果树、梨树的叶子则变成了橙黄;最引人注目的是枫树,它的叶子已有不少变成火红色。远远望去,好一幅“霜叶红与二月花”的美景。
人们三三两两的,有的在林荫路漫步,欣赏林中美景,有的忙着拍照,尽情享受这恬静的秋色。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地上,白塔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妖娆迷人。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公园。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三
啊,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五,我非常开心,因为这是我们这学期的第一次秋游,因为不用带书,所以我们都带了好多好吃的,随着隆隆的响声,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上了车,在路上,我们在车里说的说,玩的玩,真是热闹。
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许多植物,接着又带了我们去看了昆虫标本,那里有很多的标本,看呀看,然后又转了回去看恐龙世界,刚一上去,就嗷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那里的恐龙发出了嚎叫声,然后又带我们去玩铁索桥,那桥摇摇晃晃,像是要掉下去一样,许多同学被吓的哇哇叫,而我在一位大姐姐的帮助下过了桥,我们又去玩大炮射击,我和张启晨都连续打中了2次,我看到了一个游戏叫做跳极,就是把人用弹簧绳绑住弹飞起来的那种,还有攀登充气岩,因为我太重了,所以没去玩。
吃完了饭,我玩了一段时间,得到了一盆仙人掌,之后我们去挖红薯,我挖了2个,紧接着,导游带我们逛了一圈,我们还看到了牛,然后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四
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的家乡也变得更美了。原来破旧的矮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路越修越宽,马路中间也有了绿化带,绿油油的草坪上,长着一棵棵小树苗。尤其是那一处靓丽的风景线——西山公园。
以前,西山公园的大门是用金黄色的砖铺砌而成的,上面写着“西山公园”四个大字。由于历史悠久,所以早已是年久失修。门前的马路坑坑洼洼,坐车里一点儿都不舒服。下雨的时候,路便会变得泥泞起来,到处都是泥水坑,一辆车驶来,便会溅得行人一身泥。
而现在呢,大门焕然一新,上面写着“盐都植物园”五个大字。马路也变得平坦,马路中间还有绿化带。植物园里面的景色更是美丽,简直美不胜收!一进门,便看见一个长长的楼梯,楼梯两侧还有无数盆栽,它们好像在说:“欢迎来到,我们的家。”走上楼梯,我们看见左边有一棵柳树像小姑娘一样正在微风中轻轻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往右看,是一座用金黄色的石头堆成的假山,假山下有一个碧绿色的水池。再往右看,一个三角形的亭子,和周围的绿树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们继续向上走,走上一个楼梯后,看见了一面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湖,所以它的名字叫“镜湖。”我们边走边看,就来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爬上楼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草坪,我们在上面奔跑、玩耍、你追我赶,草坪便成了我们的游乐园。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五
(-)知识教学点。
l、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四)美痛渗透点。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景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帅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其不同。
3.与以前学过的古文比较,体会寓情山水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作者介绍。
2.划分文章层次。
3.文白对译,并能分析重点句所含感情。
(二)整体把握。
作者在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远而多山水胜,作者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永州八记”特为著称。本篇为“八记”三首,领起其余诸篇。篇中从“始得”二字看意,写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心情,真切深至。在叙事写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显现和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1.给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读。在流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纸片等物遮住课下的注释,根据原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运用“因文生义”的方法,逐段理解课文大意,难以疏通的词句,再看注解或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完成书后练习三。
2.理解文章大意后,再体会文中叙述、描写、抒情语句的不同特点,完成书后练习二。
3.解决词、句文章整体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绘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写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怀惴傈,常年闲暇寻山访水写起,引出西山,点明游山水是为了寄情怀,不单是游赏。
他写西山之景,不是从描写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着笔,而是写登上山向下鸟瞰和向远眺望,通过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与天地自然的契合神会从侧面烘托西山高峻,渺远“怪特”;他抒宴游之情,也不是在借宴游以消愁方面大肆铺陈描写,而是极写登高望远心旷神恰,乃至物我浑一之乐,从而使人以反面以见他平素“居是州,恒惴傈”之重忧。
第二节写西山的实游之乐。
文章开始作者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文本则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前后照应,不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说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游览活动是以游西山开始的,而且为领起,后面几篇游记做了铺垫。
(四)总结、扩展。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凝练的文笔,精粹的语言,描写出西山之“怪特”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五)而置作业。
1.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2.抄写景的名句。
3.完成书后练习四,并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顺宗继位,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谒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成一个整体。在八记中,首篇与末篇前后照应,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遭受迫害,远谪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愤慨心情。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六
前不久,我和爷爷、奶奶去西山公园游玩。
一踏进大门,几棵树像迎客松一样向我招手,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又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和我嬉戏。
再往里走,绿叶成荫,阳光通过绿叶之间的缝隙密匝匝地投射下来,形成无数的光斑。这茂密的绿荫顿时驱走了盛夏的炎热,给我带来无尽的凉爽。在这繁茂的树荫下散步,心情变得格外舒畅。
漫步湖的四周,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十分惬意。随手捧起一小束鲜花,那花香沁人心脾。而花瓣更是美丽,深的、浅的、红的、黄的、蓝的……五颜六色,非常好看。用手拂过水面,一丝凉丝丝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时,头顶的太阳也似乎不太毒辣了,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起来。
走进西山的深处,那里的树更多了,阳光投射得更少了。人走在小路上也更舒服了,一点也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热。我打开一个装零食的背包,和爷爷、奶奶一起坐在树荫下享用美餐。放眼望去,这里是绿色的海洋,有树,也有草,还有一些花,将这绿色的海洋点缀得更加美丽。
我们又来到了吃小吃的地方,一串串烧烤、糖葫芦,一碗碗凉面、酸辣粉……我再也忍不住了,连忙点了几个好吃的小吃,吃得我满嘴流油,逗得爷爷、奶奶哈哈大笑。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七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10月17日,我校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秋游活动。
出发前一天,当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时,全班都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说要带零食;有的说要带“kfc”……看到一张张激动的笑脸,一张张喜悦的脸庞,连平日一脸严肃的老师也开心地笑了。
让同学们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大家井然有序地上了车,同学们在车上有说有笑。过了一会儿,伴随着歌声和笑声,车队到达了第一站——苏州海洋馆。一进门,我们就忍不住欢呼大叫起来。因为海洋馆里面不仅布置美观,而且展出的海洋生物也种类各异、丰富多样,光鱼类就有蝶鱼、炮弹鱼、狮子鱼……真漂亮呀!之后,我们来到海洋剧场,欣赏海狮、海豚滑稽而又精彩的表演。坐在剧场里,仿佛我们就置身于海底,颇为壮观。在这场表演中,我最喜欢海豚“优优”的“太空顶球”。主持人才数了3秒,“优优”就游到了球的下方。“嗖”的一声,“优优”从水里窜了出来,顶到了球。紧接着,又听见“啪”的一声,“优优”落进了水里。我在想:为什么它会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这时主持人说话了,原来“优优”身体有490多斤重呢,我才恍然大悟。
观赏完了海豚表演,我们又要去领略大自然的风情了。车队来到了绿光开心农场,我们找了一块草地,开始了午餐。同学们带的午餐真丰盛呀!有寿司、面包、香肠……填饱了肚子,我们就有力气去欣赏美景了。在农场里,我们看到了萝卜、丝瓜、薰衣草……还瞧见了许多动物,有猪、牛、马……我恨不得骑在它们身上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橘园,体验了当果农的乐趣。当吃到自己动手采摘的橘子时,不管它是酸是甜,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八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没人陪我说话,作业上遇到的几个难题也没人问,真的很无聊。我打开电视,里面播放《偷天换日》,影片上的女大盗正在穿过红外线,身手矫健,姿势非常优美,我特别喜欢。于是,我就找出了家里的红毛线,剪了很多段。一头绑在门上,一头绑在沙发上,一头绑在衣柜上,一头绑在窗户上,一头绑在……,模仿电影里的红外线,我嘛!自然就成了电影的“女大盗”。
不碰到线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为胜,我为自己订下了规则,于是我定好时钟准备计时。游戏开始了,一条条的`“红外线”挡住了我前进的步伐,我象猴子似的转了转眼珠子,想好了路线,我动作敏捷,手脚并用,窜上窜下,可总还是碰到“红外线”。我又退回起点,重头开始,有了上几次的经验,我变得更加谨慎,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时而转身跳跃,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迈开大腿,做个漂亮的“劈叉”动作……哈,终于到达了终点!累得我满头是汗,可我觉得很有趣,心理美滋滋的,我是个胜利者,因为穿越“红外线”的难题被我征服了。(至于计时嘛也就免了吧。哈哈!)。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九
一个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日子,老师带着我们迎着金色的秋风来到美丽的西山。
走进公园大门,巍巍的西山映入我的眼帘,公园门口的池塘里有一条大鲤鱼,它的头朝着天上,好像要飞上蓝天。嘴巴向四周喷射水花,洁白的水花溅开来,像珠子一样洒落到清清的水池里,水中几条小鱼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着。
公园里盛开着美丽的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像节日里的礼花。有的花瓣向四。有的花瓣向四周伸展开来,有的花瓣又细又长,直往下落。到处都是菊花,它们张开花瓣,笑盈盈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沿着山道而上,来到了紫薇阁。举目眺望,美丽的硖石镇尽收眼底。
朝东望,是与西山遥遥相对的东山,山上面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着碑,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些为了我们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们,我们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向南望,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排排新的厂房,鳞赐梯比,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此时为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自豪。
向西望,首先看见的是海宁博物馆。正当我们看的出神的时候,突然开来一辆火车。火车像一条巨龙,在铁轨上穿梭着。
往北望,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长山河。还有一幢幢高大的楼房,许多汽车在公路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下山后,老师带着我们一路游览了许多地方,我们还去拜谒了徐志摩、钱君陶、汪润秋他们的墓。望着徐志摩的墓,耳边响起了他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诗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阳慢慢地西沉了,西山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西山。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
*磨刀不误砍柴功,点击此处下载工具软件,可以提高下载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州刺史。
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余自为像人:僇(lu),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
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其隙也:隙,空闲。
则施施而行:施施(yi4),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
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
趣,通“趋”,往。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缘,沿着。
斫榛莽:斫(zhuo),砍。榛(zhe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焚茅筏:焚,烧。茅筏(fa),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箕踞而邀:箕踞(jiju4),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
赏。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a1)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die2),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cuan2),聚集。蹙(cu4),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莫得遁隐:遁隐,隐蔽、隐藏。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
的意思。
外与天际:与,接、合。天际,天边。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
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ou3lou3):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
丘。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ao)气,弥漫。
于天地之间的大气。涯,边际,极限。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
天地、自然。
引觞满酌:引觞(shang),拿起酒杯。引,拿。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故为之文以志:以,来。志,记。
4.请学生整篇翻译。
二、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未始。
古义未尝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今义没开始。
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
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今义转折连词。
于是。
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递进连词。
更
古义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更加。
披
古义拨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就
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
向
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
志
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是
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异
称奇始指异之。
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特
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招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为
成为余自为像人。
为(表目的)故为之文以志。
(3)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趣,通趋,往。意。
有所极,梦亦同趣。
三、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5.作者怎样借景抒情?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6.
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举例分析。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来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摹。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步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诗情画意。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却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缕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一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能够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用侧面烘托写景的方法。
学习本文前后对比的写法。
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热爱西山的情感和卓然独立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和用侧面烘托的写法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学,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探究:
一.概括课文两段主要内容:
释题,从题目切入,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谪居永州,漫游山水。
二.重点探究:
自学指导1:
用一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第二段,从文中勾画出描写西山所见之景的语句。
“攀援而登……四望如一”
自学指导2:
[热爱西山,赞美西山,板书]。
“引觞满酌,……而犹不欲归”
由此我想到了,始得西山之前的漫游,也写到了游和宴,那么下面同学们讨论交流:
三.主题归纳:赞美西山,表现作者不同流合污,卓然独立的品格。
四.写法归纳:
抓住特征对比烘托寓情于景。
五.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欣赏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体会作者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七.结语。
柳宗元政治失意,寄情山水,抒写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卓然独立的人格,他的人生态度可圈可点,但他的西山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感谢西山,感谢柳宗元!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结论,教师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但这种灌输式的方法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吗?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本身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意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本文的教学中,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学习,学生的态度是如此的积极主动,使我倍感欣慰: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二是学生从自主学习的探究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二
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余自为像人:僇(lu),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
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其隙也:隙,空闲。
则施施而行:施施(yi4),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
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
趣,通“趋”,往。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缘,沿着。
斫榛莽:斫(zhuo),砍。榛(zhe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焚茅筏:焚,烧。茅筏(fa),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箕踞而邀:箕踞(jiju4),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
赏。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a1)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die2),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cuan2),聚集。蹙(cu4),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莫得遁隐:遁隐,隐蔽、隐藏。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
的意思。
外与天际:与,接、合。天际,天边。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
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ou3lou3):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
丘。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ao)气,弥漫。
于天地之间的大气。涯,边际,极限。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
天地、自然。
引觞满酌:引觞(shang),拿起酒杯。引,拿。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故为之文以志:以,来。志,记。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三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教法:点拨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学法:反复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柳宗元。
游众山:异态:幽泉怪石醉而思归。
对比。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四
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余自为像人:僇(lu),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
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其隙也:隙,空闲。
则施施而行:施施(yi4),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
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
趣,通“趋”,往。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缘,沿着。
斫榛莽:斫(zhuo),砍。榛(zhe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焚茅筏:焚,烧。茅筏(fa),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箕踞而邀:箕踞(jiju4),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
赏。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a1)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die2),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cuan2),聚集。蹙(cu4),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莫得遁隐:遁隐,隐蔽、隐藏。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
的意思。
外与天际:与,接、合。天际,天边。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
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ou3lou3):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
丘。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ao)气,弥漫。
于天地之间的大气。涯,边际,极限。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
天地、自然。
引觞满酌:引觞(shang),拿起酒杯。引,拿。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故为之文以志:以,来。志,记。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五
二、过程: 。
a、其高下之势……莫得遁隐。 。
b、题目什么意思? 。
5、我们先看第一次宴游。朗读“其隙也……起而归。” 。
可以引导的是: 。
1)、漫漫游,毫无目的的游玩,心中缺乏支柱与精神; 。
朗读总结。 。
朗读次段。 。
柳宗元认为西山有什么特点。(怪异、特立)什么意思? 。
你能用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吗? 。
1)、险(过、缘、斫、焚) 。
2)、高(皆在衽席之下) 。
3)、空阔(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
4)、独立(不与培娄为类) 。
9、这时候的西山还是山吗?那是什么? 。
10、从众山到西山,你看到柳宗元的变化了吗?用你的语言表达一下。 。
板书: 。
众山------------------------恒惴栗 。
西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六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用原文回答)。
3.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词语是什么?
4.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闻,其中写登高眺望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作者因王叔文事件遭贬谪,经常忧郁进一步的迫害)。
2.怪特。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4.柳宗元有改良政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特对西山的怪特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七
不管要背诵课文全文,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译文翻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字词方面也能够了解。
词句注释。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
遨:游赏。
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攒:聚集在一起。
蹙:紧缩在一起。
累积:堆积。
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得,能。
遁隐:隐藏。
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
际:接近。
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
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特立:特别突出。
培塿:小土堆。
悠悠乎:辽阔浩渺啊。
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俱:在一起。
涯:边际。
洋洋乎:悠然自得啊。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引觞:拿起酒杯。
满酌:斟满酒。
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
就:接近,进入。
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犹:还,仍然。
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
向:以前。
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
于是:从这里。
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志:记载下来。
是岁:这一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白话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八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林公园。
西山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群众习惯称它为西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远眺西山群峰,宛若一位仰卧于滇池之滨的”睡美人“,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历历在目,轮廓分明。
西山绝壁之上有一石坊叫”龙门“,在此五百里滇池碧波帆影,尽收眼底。沿着新修的栈道可直上山顶的小石林。小石林虽无路南石林气势,亦别有情趣。整个西山风景区由香火旺盛的华亭寺,人民音乐家、国歌作曲者聂耳墓、花木茂盛的太华寺、道教景观三清阁及巧夺天工的龙门石雕共五大景观组成。
除了上述景点,在西山森林公园,最难得的就是森林里清新无比的空气,从高处俯瞰滇池乃至整个昆明的感觉。同时也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十九
西山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
西山区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名胜、古寺名园甚多,有西山、棋盘山、观音山、卧云山、大观楼、白鱼口等著名旅游景点,大小17个公园、300余户农家乐,是昆明公园最多的主城区,境内90余公里的滇池湖岸线和12平方公里的滇池草海水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是被誉为昆明市标志性建筑的金马碧鸡坊、中国十大日用品批发市场之一的“螺蛳湾”,两条8车道的城市一级景观大道滇池路、春雨路和昆明城市最大的开放式森林广场——碧鸡公园等一大批城市人文景观。
西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千米,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风景名胜区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
2023年小学生西山游记(优质20篇)篇二十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用原文回答)。
3.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词语是什么?
4.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闻,其中写登高眺望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作者因王叔文事件遭贬谪,经常忧郁进一步的迫害)。
2.怪特。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4.柳宗元有改良政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特对西山的怪特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