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能够以独特的观点、新颖的角度展现人们熟悉的事物,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优秀作文范文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一
元宵节到了!我们又可以行通济了!
行通济的人真多呀!路边,站着许多不同单位的叔叔阿姨,有的披着红彤彤的围巾;有的举着牌子;有的举着金色的风车……牌子的内容也很热闹:有的写着“温暖大爱”;有的写着“低价闹元宵”;还有的写着“心想事成”……一位叔叔特别有趣,脖子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围巾,手上举着粉嘟嘟的牌子,上面写着“身体健康”。
同济路上方拉着红彤彤的横幅,写着“祝全体人民身体健康”“祝全体人民心想事成”“祝全体人民合家幸福”……就像一大片红色的海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汹涌澎湃。
来到通济桥前,才真正感受到过年的喜庆。一抬头,我被通济桥前的风车与灯笼吸引住了。风车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绿的……风车在微风中快乐地旋转,像一张五颜六色的的网,捕抓住那些不好的记忆,让人们变得开心快乐起来。风车网前面的红色架子上,贴着红红的大横幅,上面写着“禅城区市政府祝全市人民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通济桥牌坊前是黑压压的人群。我挤在人群中,常常被后面的人踩着脚后跟,被人群推着走。我和同学们举着风车,有说有笑,随着人流往前面移动。旁边的吕锦鸿举着金红相间的风车,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嘴巴张的得大大的,全都是喜悦。
过了通济桥,来到生菜池前,许多人都买了生菜往前面的生菜池扔生菜。虽然我们没有买生菜扔,但是我们都很虔诚地许愿。我和瑜欣和泳琳两手合十,闭上双眼许愿:我希望我今年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回到学校,耳边还听见行通济喜庆的音乐……。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二
今天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以有吃汤圆的习俗!
今天我跟着三姨学习如何做这道传统美食汤圆!先是准备馅料,说到汤圆馅,最好吃的肯定非红糖芝麻馅的莫属啦!只见三姨大火烧热铁锅,把锅烧的热热的,然后把火熄灭并且迅速的把黑芝麻倒进去翻炒,我问三姨问什么把火关了?三姨告诉我,火太旺了会把芝麻炒焦了,芝麻焦了就苦了,吃了会致癌。芝麻炒好后碾碎和红糖伴在一起,这馅儿就算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准备汤圆的皮了,三姨用电热水壶烧了一壶开水,在烧水的空档,三姨熟练的把从外婆家带来的糯米粉倒在了盆里,滚烫的开水浇在糯米粉上发出一阵阵香气,三姨不断的用筷子搅拌。等温度稍微凉了一些,三姨用手把糯米粉揉成光滑的面团。馅料和面皮都做好了。
接下来就是包汤圆了,三姨一边示范一边教我包,先是扯一块面团在手上,把面团揉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然后左手拿着面团,用右手的食指轻轻的摁出一个小漩涡,左手的面团跟着慢慢旋转。这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我反反复复做了很多遍,不是把面皮戳穿了,就是面皮的口开的太大了,没有一个是让我满意的。三姨说:"不着急,你第一次做,慢慢练习,多做几次就能掌握分寸了!"我耐心的练习着,心里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包个像模像样的汤圆出来!三姨真厉害,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多汤圆,我也慢慢的掌握了小窍门,终于有一个能达到标准,塞进去馅料,慢慢的旋转收口,继续揉搓成白白胖胖的汤圆了。
这就是我难忘的包汤圆体验,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三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很快乐,不是玩得快乐,而是做得快乐。
老姑开了一家烧烤店,元宵节晚上,我去店里玩。
哇,店里的生意真火!客人很多,桌桌满员,有的不是同来的客人只好挤在一张桌上吃了。见此情景,我想,也别闲着了,帮忙吧。虽然我不会烤串,但我会为客人倒茶水,送餐具,上肉串什么的,总还可以吧。
我拎起一壶水,哪桌客人要水,随叫随到,不一会儿,我便忙得脸红红的,头上汗水淋淋,真是不亦乐乎。有的客人还直言夸奖我,说小小年纪,能帮大人做事,真了不起!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呀!姑姑家的小表弟看见了,也来凑热闹,但他只能拿餐巾纸给客人,太小嘛,只有四岁。一次,我端了一盆豆腐汤,上楼给客人送去,盆子慢慢变得很烫,但我坚持着,不一会儿,我手都麻了,已不知道烫了。那时我想,如果我手一撒开,不仅客人不满意,而且还会给姑姑这小店添麻烦的,最后稳稳地放在客人面前。干着干着我就顺手了,客人来了问要什么,然后把单子传到后厨房,哪桌吃完了,就收拾哪桌,等着下拔的客人来。
后来,有一桌客人因着急,走了,而这时肉串才刚刚烤好,他们还没结帐。姑姑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后来姑姑看我表现不错,就奖励我肉串吃,我也享受了客人的待遇,真是高兴极了。
我在这次干活中知道了,大人也不容易,挣钱这么难啊!
这个元宵节,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吃元霄看彩花,而是在姑姑的小店里忙了一晚,不过我的收获真多。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四
春节刚过,一年一夜的元宵节就来临啦。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家乡,元宵节这几天可热闹啦!
古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没到正月十五,人们就早早地开始扎花灯,作灯头,准备元宵节的舞龙活动。正月十三那天,从早到晚,你都能听到大街小巷里传来“哐——哐——哐——”的锣鼓声,这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开始迎龙灯了。”民间也叫“起灯”。于是,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在大门上方挂上两盏喜气洋洋的大红灯,准备好烟花爆竹,有些大户人家还要准备几个大红包,好在晚上龙灯迎过来的时候包给舞龙队。
天色刚暗,就有龙灯开始出村,村民们做的龙灯式样很多,有板凳龙,就是在一条板凳上固定好两盏描着精美图案的灯笼,把这样几十条板凳连在一起,加上庞大缀满精美小灯笼的“龙头”,就成了一条漂亮的龙灯;有的每人举一根木杆,木杆顶端是一节圆圆的布满“龙鳞”的红灯笼,再用红色拉花把几十节“龙身”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还有的龙灯是用布做成的。随着天色渐渐黑下来,越来越多的龙灯迎出来了。
小孩子兴奋地举着自家的小灯笼,呼朋引伴,跟着龙灯走。龙灯时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时而在广场上进行精彩表演。龙灯迎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声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人人欢呼雀跃……龙灯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们要把龙灯舞到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把龙放在地上,进行烧龙仪式。把龙燃烧完后,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浇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这样,元宵舞龙灯才算真正结束。
在家乡,元宵节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们也叫“汤圆”, 用糯米粉搓成圆形,里面常用豆沙、肉作馅,有团圆美满意。
元宵节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别提有多美了!
家乡的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家乡的元宵节!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五
元夜琴鼓奏,花街灯如昼。”又是一年元夜时,阖家欢乐!
我们一家人下楼赏灯。瞧温柔可爱的小白兔向我们频频招手。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栩栩如生;含苞待放的荷花灯,娇嫩、柔软的花瓣白里透红,红里夹着粉;明亮的星星灯更是让人喜欢,它全身金黄,不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这些人连连叫好。
着,终于,想到了“午”这个字。我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贴到了谜语下面。终于,我的眉头松开了,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吃完元宵后,抬头一看,天空中满是绽放的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纷呈,有的五颜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绿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阳,它们一串串飞向天空,散落大地。烟花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却长留人间,带给人愉快。
“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虽然今年的元宵节已经结束,但它在我的记忆中是最美好的一页。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六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各种传统节日也有很多。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七月初七乞巧节……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元宵节吧!
正月十五到了,春节的一个高潮也到了。这一天,到处张灯结彩。不仅我家挂着红红的大灯笼,街道两旁也挂着几百盏红灯笼。红灯笼为元宵节添上了不少红火和喜庆。
这一天还必须吃汤圆。一个个汤圆就好像一个个白白的胖子。你轻轻咬上一口汤圆,里面的黑芝麻馅儿就会缓缓地流出来,满嘴的又香又甜又糯。大家坐在一起,吃着汤圆,聊着家常,那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元宵节的确是一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七
“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过节日。按咱们老福清的习俗,大多数家庭在农历正月十四上午就开始上街购买食材啦,到了晚上煮上一桌好菜,全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吃晚餐,晚饭后全家人就围着一张饭桌,搓汤圆,搓出那一片温情。
还记得这次搓汤圆的情景:
“来来来,大家洗手准备搓汤圆啦!”妈妈一边手拿着大坨的糯米团,一边大声冲着正在看电视的我们吆喝道。妈妈的这份“圣旨”,大家当然要遵守了,于是我们匆匆洗好了手和家人围坐在桌子上,你一手我一手地将肉陷包在糯米团里,搓起了汤圆。外公搓了一个“巨无霸”,他自豪地对大家说:“我搓一个最大的,愿我们家将来能发扬光大!”“好!那我也来搓一个最圆的,祝愿我们今后一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外婆不甘示弱,也顶上一句来。“妈,妈,我要搓一个爱心形的,愿今后我们一家人的心紧紧相连。”看着自己满意的作品,我也插上一句。这时,外公摸了摸他白白的短胡子,和蔼地对我说:“嗯,很好,琦琦长大了,懂事啦!”“那是那是。”我忙笑着附和。
次日即是元宵节的早晨了,我几乎是被香味引诱起床的。迅速洗漱后,我一股脑坐到了餐椅上。随后,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子的边上,看着碗中一个个圆圆的,白白胖胖的汤圆,正懒洋洋地躺在我的碗里,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和弟弟像“馋猫”似的抓起筷子吃汤圆,一个接一个,连汤也不喝,那副小馋猫的样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一顿饭吃得快乐无比,吃得其乐融融,一家人有说有笑,相互传递着温暖,让人回味无穷。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八
圆圆的汤圆里,包裹着的是外婆对我最美好的祝愿;圆圆的汤圆里,包裹着的还是外婆对我无尽的期望;圆圆的汤圆里,更包裹着外婆和我最温暖的故事。
每年的元宵节过得都一样,而这次却不一样了。
元宵节这天,外婆一早起来就把糯米拿去磨成糯米面,然后放在簸箕里铺开晾干。包汤圆的步骤我还很熟悉:先把一锅水烧开,然后把糯米面放在盆子里,加一点煮沸的水和面,来回揉搓,一个雪白雪白,光光滑滑的大面团就搓好了。再扯下一点儿,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小碗,把馅儿包在小碗中,捏成饺子状,最后再把两边往中间一挤,一个胖嘟嘟的汤圆就成了。
外婆说,汤圆包得越好,汤圆的肚子就越是个将军肚。外婆包的汤圆,白白胖胖的,挺着一个圆鼓鼓的将军肚,甚至可爱。外婆把汤圆们一个个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像是一群等待着做早操的幼儿园娃娃,我仿佛看见那汤圆娃娃们正在哈哈大笑呢!
吃着外婆包的汤圆,我尝到了团团圆圆的温暖,也尝到了外婆对儿孙们无限的期望与祝福。我仿佛看到外婆把一生的酸甜苦辣都包进了这浓情的汤圆里,她把手上的汤圆打磨得光滑顺溜,也把人生打磨得圆圆满满。
元宵节吃着外婆包的汤圆,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外婆,元宵节快乐!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九
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沉浸在喜庆的节日里!家乡的街道张灯结彩,整洁干净。鲜红的对联贴出了祥和,贴出了好彩头。春节过后便要到元宵节了,在元宵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家乡的政府会组织“舞龙比赛”。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元宵节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一个特殊的广场来观看比赛,广场三边都挤满了观看的人群,有我尊敬的长辈,还有勤劳善良的叔叔阿姨和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另一边排着100多条“龙”整装待发,中央空出一块大大的场地是进行表演的地方。晚上8点整,主持人一声令下“舞龙比赛”就开始了,接着从广场上空响起三声大炮声,响彻云霄,接着烟花四放,随后就是一条扎得最长整整100节的“龙”腾空而出,龙头特别巨大,精致极了,左右两根龙须在风中抖动,神气十足,连着头的黄龙身由黄布包裹而成,一节一节呈柱状约长2米,再用约1.5米的杉木棒穿在每节的中间与之垂直,然后每人一节高高举着,紧紧连贯在一起灵活极了,里面还有两支点燃的红蜡烛,更有一个像真龙的尾巴。“龙”的前面有一个拿着“金球”的带路人,“巨龙”一直追赶带路人。一个舞呀、一个追呀,好不热闹,看的人开怀大笑!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可以得到丰厚的奖金和礼物。
元宵节在这锣鼓喧闹声中结束了,但这吉祥如意会撒满人间,永留人间。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年——中国人最喜爱的鼠年。在这举家欢庆的日子里,当然少不了汤圆。这不,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妈妈学起了包汤圆。
这汤圆,又名汤团,寓意团团圆圆。只见妈妈拿起了一个面团,在桌子上揉了揉,然后舀了一勺豆沙,放入那个面团内,最后又揉了一揉,一个汤圆就这样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动作熟练又神速!我不禁对妈妈多了些敬佩之情。可是,这敬佩之情马上就化为乌有了:这有什么稀奇,不就是把面团揉圆吗?我也行。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尝试。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个面团,轻轻揉了揉,又舀了一勺豆沙,真是太顺利了,我沾沾自喜,又将豆沙放入了面团中。可是,这豆沙好像不听我的'使唤,虽说放进去了,可怎么也揉不圆。好不容易揉圆了,馅呢,却流出来了。我看着流出来的馅,心生一计。我拿起那个失败的半成品,又揉了揉,最后又将它揉了揉,这样,“嵇氏饺子汤圆”就诞生了。妈妈见状,再也不让我包了,我只好将我满满的期望寄托在了那“四不像”上,希望它能不让我失望。
“哦!出锅喽!”我飞快地向厨房奔过去,想一睹我那“嵇氏饺子汤圆”,可是,我傻眼了,我那“四不像”不但没熟,还“破相”了。哎,只好饿一个上午了。
不过,虽然我没吃上汤圆,但是,“嵇氏饺子汤圆”却让我过了一把包汤圆的瘾,更体会到了包汤圆的乐趣。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一
今年的元宵节,我像往年一样在学校度过了有趣的一天。学校像往常一样举行了“欢欢喜喜闹元宵”游园活动。为了这个活动,学校早晨就已经被布置得红红火火,到处都有挂着的灯笼和倒挂着的“福”字,每个教室的门上都贴着春联。这些装饰使我心情愉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我终于成功地穿越了所有的绳子。同学们见到此情此景都对我刮目相看,连老师都露出了满意得微笑。活动结束之后,我得到了额外的礼物。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回想起今天的活动,恍然大悟: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真的做起来不一定简单,但是只要不放弃,最后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二
元宵节到了,我约了我们小组去我外婆家做糟羹。
早一天前,我就打电话给外婆,跟她说了这事,外婆听了,可能是不放心,忙说:“行,但得听我的。”
下午,组员们到了,外婆召集大家,给我们做示范。“先将胡萝卜洗净,削皮,再切,切的时候要注意,小心不要切到手,要切成小颗粒,就这样,对,你来切。”徐警妍乖乖地接过刀,小心翼翼地切着。“哦,不错不错。”“外婆,是所有的菜都切成小颗粒吗?”“对。”我选择了笋。其它两位同学也选好菜开始切了,“笃,笃,笃。”菜刀发出的声音此起彼伏,挺像音乐节拍嘛。
“油泡、芥菜、芋头、胡萝卜、笋、蘑菇、川豆、豆腐干,切完毕,外婆大人。”“齐心协力,好快,拿来拿来。若中,你去灌水。”
外婆把切好的菜放入锅中,用铲子翻过来,翻过去。锅底“滋啦滋啦”响,厨房交响乐,开始了。“啪啪”,油时而蹦出来,时而平静。
“炒好了,加水。”我急忙把准备好的水倒入锅中。“等五分钟吧,等水烧开。”过一会儿,外婆叫我们过去,“同学们,接下来要放面筋啦。”只见外婆一手拿面筋,一手拿锅铲,用锅铲拨面筋,动作娴熟,她手把手教我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我们轮流搅拌,最后一样菜进入锅里后,外婆宣布可以开吃了。
尝着自已做的糟羹,体验着临海的民俗,真幸福。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三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吃元宵、猜灯谜、赏月,最令人不想错过的就是赏花灯。在元宵节前夕,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了“小雁塔灯会”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灯。
还没进入大门,就看见一连串拱形的长灯,上面爬着各样姿态各异的可爱小龙,它们有的互相嬉戏,有的爬上爬下,有的对我们微笑,有的向我们朝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大门正对面,有一个醒目的很大的照壁彩灯,上面写着两个两个黄灿灿的大字:荐福,看上去非常喜庆,吉祥。
再往前走,是一群鱼灯在乘风破浪,它们踏着汹涌的波涛前进,而前进的方向正是灯火辉煌的宝塔——小雁塔。
远远的,听到了“嘎嘎”的叫声,走进一看,在夜色中一群白天鹅在湖中悠闲的游着,然而使我震惊的是湖中的景象,八条巨大的龙灯在湖中蜿蜒盘旋,龙头朝外,尾朝内,它们以一个白色的“龙珠灯”为中心,个个犹如神龙下凡,体态矫健、龙爪雄健好像将要飞腾于宇宙之间,湖中的倒影使龙灯更加灿烂夺目,气势恢宏,整个湖面都熠熠发光。
继续前行,当我还在沉静在龙灯所带来的震撼中,没回过神来,眼前又出现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白龙,这条龙做的十分精致,胡须、角、尾巴、龙爪样样不少,奇怪的是龙里面这条龙没有灯,走近一看,原来是由能反光的白瓷蓝花的大大小小的盘子、酒杯拼建而成的。呵,真有创意啊!
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地观赏,这一切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个花灯都预祝我们在鼠年里吉祥、快乐!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四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元宵节要吃汤圆,放烟花。
妈妈煮好汤圆啦,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啦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啦!
元宵节可少不啦观花灯。吃完元宵,我和爸爸来到阳头广场。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啦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老虎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之后我和爸爸去放烟花。
放烟花可有趣啦。烟花的'种类真多!有的还有的在放甩炮……人们正看得起劲,忽然,一个淘气的小朋友扔甩炮,人们吓得四处躲藏;我跟着爸爸放礼炮它喷着火焰天空冲去,“啪”的一声爆炸啦,放出五彩的鲜花。
元宵节真有趣!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五
汤圆里包的不仅仅是馅料,还有外婆对我的关怀,有外婆对我的温暖,更多的还是那浓浓的爱。
今年的元宵节里,我们还在梦乡里,外婆已经在厨房忙碌,厨房里响起了欢快的厨房交响曲,我一咕嘟一下爬起来,原来外婆在包汤圆。只见外婆倒出糯米粉,倒上开水,用手使劲地和面,我看了之后,感觉很好玩,想去当外婆的小帮手,我冲上去学着外婆的样子和面。我和完面了,手从面里拔出来,手上沾满了白色的面。这面一下子凝固起来,看起来像一只白色僵尸手,我弄呀弄,可是,怎么弄也弄不下来,外婆望着我这焦急的模样,一边用她宽大的手一点点地把我手上的面搓下来,一边说:“你就不是干活的料,还是看着外婆弄吧!外婆的手艺可不能失传了。”
接下来,外婆端出一盆馅料,这馅料是外婆调制了半个多月才调成的。这馅料,包含着外婆对我们深沉温暖的爱。外婆把面团搓成条,再把它们切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外婆又把这些小面团做成一个个小碗,我也做一个,我捏呀捏呀捏,可是怎么捏也不像小碗。接着外婆舀了一勺馅料,装进这个“小碗”里,外婆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紧开口。下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先用左手无名指托住汤圆,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护住“将军肚”,两边同时向中间按紧,一个大腹便便的“将军”就出来了。这些汤圆就像一个个士兵,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将军,指挥着它们练兵。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六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啦“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最新写欢闹元宵的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七
今天是狗年的元宵节了,整个福州城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之中。听说今晚的东街口会有非常精彩的“欢乐闹元宵”活动,于是我快快地吃完晚饭,便央求爸爸带我去东街口玩。
一来到东街口附近,我就被今晚的东街口景象给惊呆了。
元宵夜的东街口,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挤!天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东街口,多得不计其数,放眼望去,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我和爸爸从冠亚广场开始慢慢地顺着人流往前挪动着,这速度慢得简直就像是蜗牛一样哩!
终于挤到东街口附近了,这里的夜景真美啊!到处是五光十色、变幻闪耀的霓虹灯,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有蓝色的……这些不断变幻着颜色的光影灯束,在两侧大楼的墙上、在中间大街的地面上游走着,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仿佛来到一个光怪陆离、流光溢彩的梦幻般的童话王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一下子就将拥挤的焦躁感抛到了九霄云外。
可是人毕竟还是太多了,于是我们又慢慢退出了东街口。爸爸又带我来到五一广场看花灯。那儿的花灯真是千姿百态呀:有的像飞翔的长龙,有的像雨后的蘑菇,有的像报晓的金鸡,有的像可爱的小猴……我还看到了一群憨态可掬的小狗形状的花灯,它们的身躯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它们的神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们正在向我们招手欢迎,要和我们一起庆祝这个狗年的元宵佳节呢。元宵节夜晚的五一广场简直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和这么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度过这个元宵夜,真是难忘今宵、今宵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