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思想深刻、表达精湛。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一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又叫端阳,是我们汉族人一个古老的节日。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举行划龙舟比赛,吃粽子,佩戴香囊,把艾叶、菖蒲、蒜头挂在门楣上。奶奶告诉我,吃粽子和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佩戴香囊和挂艾叶、菖蒲、蒜头,是为了避邪驱虫,是人们身心健康。家有小婴儿的,长辈还会为小婴儿穿上印有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图案的衣服来辟邪。
前几天,奶奶买回了一大捆青青的'粽叶,我正盼着奶奶包出一个个香香的三角粽、枕头粽呢!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到了,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大忙特忙地筹备,好让我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今年也不例外。
天还没有亮,妈妈就起了床,在门上插了新鲜的艾草,又跑到市场买来了碧绿碧绿的粽叶,把它在开水里烫了一下。说是为了让粽叶变柔软些,在折时不容易折断,还能洗净粽叶。
上午,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用灵巧的双手从清水中取出两片青青的,薄薄的粽叶,把它重叠在一起,轻轻地把粽叶折成个漏斗形,然后放入雪白的江米,再放入绛红的蜜枣,最后布满江米,把剩余部分装满,再把粽叶的余下部分折下,用细绳左捆右绑,一个结结实实的粽子就包好了。一个上午,妈妈就包了一盆粽子。
下午,妈妈要煮粽子了,她说煮粽子要五六个小时才好吃。妈妈找来了一个巨大的锅,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她一直独自一人守在炉边,不断地往锅里加水,看着妈妈那专注执着的眼神,让我想起了烧陶的艺人。终于,一股粽香扑鼻而来,妈妈把香喷喷的粽子送给左邻右舍一些,把剩下的留给我们,吃完粽子,我甜甜地睡了。
夜里,我突然惊醒了,发现妈妈微躬着身子,正在台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给我缝着香包呢,我感到了母亲的爱。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要孝顺妈妈,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来了,我非常高兴,心里一天天地盼望着。
过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手上戴着五彩线,非常美丽。家家户户都挂上五彩缤纷的纸葫芦。这一天人们还吃粽子,可是我不怎么喜欢吃米粽子,主要是不喜欢吃里面的姜米,感觉吃到嘴里很黏。因为我喜欢吃肉,有时候妈妈就给我包肉粽子,吃起来可香了!我们吃完粽子和煮鸡蛋,全家人就一起去爬山。山脚下有很多人,有卖吃的,卖玩具的,什么都有。开始爬山了,我和妈妈总是追不上爸爸。爬累了就坐在山上的凉亭里休息一会。我希望年年端午节,都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吃到很多的小吃,买到好玩的玩具,看到美丽的风景。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四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又叫端阳,是我们汉族人一个古老的节日。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举行划龙舟比赛,吃粽子,佩戴香囊,把艾叶、菖蒲、蒜头挂在门楣上。奶奶告诉我,吃粽子和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佩戴香囊和挂艾叶、菖蒲、蒜头,是为了避邪驱虫,是人们身心健康。家有小婴儿的,长辈还会为小婴儿穿上印有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图案的衣服来辟邪。
前几天,奶奶买回了一大捆青青的'粽叶,我正盼着奶奶包出一个个香香的三角粽、枕头粽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五
从甲骨文到铅字,从四大发明到“嫦娥奔月”,悠悠岁月,大浪淘沙……在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在我们家人心中,艾蒿是可以驱虫避邪的。每逢端午节,奶奶总会买一大把艾蒿,用红线系在屋门外。
家乡的端午节,总让我期盼和想念。谢谢您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清香。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六
我的家乡在达川,每当端午节时是孩子们特别开心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能吃到香甜的年糕和粽子,还能带上好看的花花绳。
端午前,妈妈会提前购买各种花线,把它们配在一起,搓成漂亮的花线。端午这天会系在孩子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我们会聚在一起比比谁的最好看。听老师讲,端午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在大门口插柳条呢。
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开展这些活动据说可以辟邪、去瘟。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七
推荐:我的老家在福建,我记得有一首儿歌是这样的:“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龙船指得就是龙舟。每逢端午节,大家都要赛龙舟,一般是分成几队,每队都有一个鼓手,鼓手敲一下鼓,划手就向前划一下,最后看哪条龙舟先到终点哪队就胜利。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以前都是外婆包,今年我要学着自己包。
我们先把竹叶、马莲、红枣、糯米准备好,我挑了几片大小刚好的竹叶,然后在外婆的指导下把竹叶包成三角形,把糯米和红枣放进去,接着把多出来的竹叶包进去,最后扎上马莲就大功告成了。我把粽子给妈妈看,妈妈夸我包得真不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八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妈妈告诉我,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煮粽子,到处都飘着粽子的香味儿。我最喜欢吃粽子。只要剪开包在粽子上的芦苇草,就可以剥开粽叶,又香又糯的粽子就露出来了。我把粽子放在盘子里,蘸上糖和蜂蜜,咬一口,又香又甜,真是美味极了!
粽子好吃,但是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精彩的划龙舟。
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比赛的时候,江边人山人海,江面上许多龙舟“一”字排开。声一响,所有的龙舟像箭一样地向前飞去。船上锣鼓咚锵,强壮的赛手随着锣鼓“咚锵、咚锵”的节奏,同心协力把龙舟划得飞快,不久就分出胜负了。我最喜欢看划龙舟比赛,最喜欢为他们加油。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九
我的家乡有很多节日,有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节日,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端午节吧。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关于端午节民间有很多儿歌和民俗,有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划龙舟等等。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我很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但告诉大家粽子好吃做起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我就看过奶奶包过粽子看起来很麻烦,先要把粽叶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听奶奶说这样粽叶包起来粽叶不容易坏,把米洗净才开始包,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在米里加东西和米一起包。
我喜欢端午节,我更喜欢我的家乡,相信你也会喜欢我的家乡的。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
端午节是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妈妈。所以每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好吃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她先取三片叶子,把其中两片叶子正着放,夹在中间并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锥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红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当我吃粽子时,我总是吃的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的口味了吧!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少不了系五彩线。我最喜欢的就是系五彩线,五色的丝线系在手腕上、脖子上,据说可以驱灾辟邪。五彩线要等到端午节过后,第一次下雨的时候才能解下来扔在水里,妈妈说它们会变成一条条彩色的小虫。
吃粽子,系五彩线,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一
关于粽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原来有一个很好的官员叫屈原,他非常有才能,很受楚怀王的宠信,后来别的官员很嫉妒他,故意破坏他和楚怀王的关系,之后他被流放到江南很多年,由于他的抱负无法实现,悲愤难捱,就跳进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尸体,所以做了很多的粽子投进汩罗江。这个习俗被一代代传下来,才有了现在的粽子。所以我非常喜欢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二
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题记。
端午节也不过才过去十天,又想起粽子,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包上一锅粽子,其中还要在这煮粽子的锅里放上腌好的咸鸭蛋一起煮。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了约摸十二种端午节的风俗,不过,那是南方,在我们北方,至少在我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风俗了。
我们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也有几种,例如系五丝,插艾草,包粽子,煮咸鸭蛋,吃大餐等。
单说的是系五丝,就是将五种颜色的线搓成绳子状,在天蒙蒙亮,还没出太阳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的情况下,家长将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来后发现彩色的丝线象手镯一样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时家长再教导孩子等下大雨的时候,记得讲这五丝拆下来,压在石头地下,将来它就会变成彩色的蛇,保护着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初一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爷爷们,家里没有爷爷的,就得相当于爷爷的长辈,早早的起来,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将才回来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门口门楣顶上,没有大门的就干脆插在房门的房檐上,因为艾草是爱和碍的谐音,这表示家人最家的爱,表示家人对伤及家的阻碍。
端午节的重头戏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写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托的传统文化当然是为敬仰屈原了。
随着时间的变化,的风俗也在跟着变化,由原来的祭祀屈原,变成了家人团圆的一个由头,于是吃大餐也成了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了,不过这个大餐却有点特别呢!
它是粽子的大聚会,兄弟姊妹们将各自包的粽子,带到母亲家中展示,从形状来就有很多种;大姑包的是长方形的,两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为夫妻棕,二娘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妈妈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珑,又长方适中。从内容上来看和煮的火候上来分析,口感最好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掺的黄白相间的原始棕了,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该有多美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包粽子,就这油黄黄的咸鸭蛋,大人们喝着家乡的密州春,拉呱着家中的变化,想想着家人的将来,真是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有声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乐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远。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三
梅子成熟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款而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
说到端午节,你们还记得楚国的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吗?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他受到奸臣的陷害,遭到百姓的驱逐。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跳江自尽。得知消息的人们顿时醒悟,他们怕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肉体,于是便把食物投入江中,喂鱼虾。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家家都要放艾草,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一生平安。端午的早晨,人们都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放在门前屋后。远远望去,整条大街被翻滚着绿浪淹没,成了一碧千里的海洋。
提到端午节最少不了的当然是粽子啦。在端午这一天,家家包粽子、吃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有的有棱有角,有的又扁又长;味道多多: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辣。煮好的粽子,散发出淡淡的竹叶香,渐渐弥漫着整个厨房。真是“未解罗裳清相送,无限诱惑在里边”啊!解开扎藤,剥开粽叶,一种粽子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蜜枣,甜滋滋的;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升腾着蒸汽,香喷喷的;辣粽子里掺和着辣椒酱,让人口水直流。粽子在灯光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粽香,这种香味飘遍了方圆百里!尝一口粽子,口齿留香,忍不住一口又一口,糯米香在口中融化。可谓“未解罗裳清香送,无限诱惑在里边”呀!美味的粽子,真是棒极了!
在这一天,小孩子是要挂香包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是呀!端午在我心里正如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她从柳暗花明细雨如丝的江南中走来,从绿荫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得凝眸中走来了。”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1.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2.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3.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四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据说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
我可爱过了!节日里可以吃粽子,香香甜甜的.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可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再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精致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在端午节这一天,奶奶还会拿一种特殊的植物插在门上说是保平安,其实是味道刺鼻,可以将小虫子驱赶走,有一个干净的环境,让家人健康而少生病。
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吃的,我的家乡也一样,端午节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鸡蛋、黄粽子、还要喝雄黄酒。爸爸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正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白蛇的真身。
我爱家乡,更爱!因为它既喜庆,又充满神秘的中国传统文化。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我家乡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节是为祭奠伟大诗人屈原所设立的节日,但想起端午,我的心头却涌现无限的遗憾。
回忆龙舟。
端午划龙舟,在印象中,所见过的龙舟是不多的。小时候,以为龙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条龙,一条金龙,人在金龙上歌唱舞蹈。
记得有一个端午,天空下着雨,雨帘蒙上了人们的眼眸,若隐若现,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带我去看。饭后时分,父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边上,高高的堤坝两旁站满了人。只见河中,十几个壮汉坐在看着像龙的长艇上,立在龙头旁的人奋力击鼓,鼓鸣声中,几艘长艇整齐向前冲去,舟上的人用桨奋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龙的躯体两侧飞溅。龙舟所到之处,层层浪花泛起,交错碰撞,十分壮观。不久,龙舟远去,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神秘莫测。原来划龙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几条金龙在水中奋勇争先,飞舞戏耍。
尽管下着雨,观众们无不激动着,欢呼呐喊声势震天,龙舟的每一点动静都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小时候觉得热闹非凡,堪比新年时逛花街,便也随大人们跳跃欢呼。幼时,龙舟比赛非常难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参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据说以前,小孩子还要洗龙舟水”,以保证平平安安没有病痛。想到此处,极想尝试一下,却发现河水浑浊,有污渍漂浮其中。这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条河道,这条河水已经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里暗暗叹息。
情系粽子。
在端午来临的几天前,母亲便呼人做粽子。那时只要闻着竹叶的清香,便知又有好东西吃了。
知道妈妈要包粽子,我美食就往厨房跑,厨房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淡淡清香,诱惑着我的肚子里的馋虫。家里包的是咸肉粽子,新鲜的竹叶包着洁白的糯米,糯米里夹着喷香的腊肉、蛋黄,干贝或冬菇等材料,外面用线缠绕捆缚着。
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逐渐熟了以后,淡淡的竹叶香、糯米与各种配料的味道都会散发出来,清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厨房里。解开扎线,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那时候早午晚都吃粽子,奇怪的是怎么也吃不够。
现在家里不常包粽子,有时会在外边买买来吃,总感觉腻口,吃两口就吃不下了。市场上的合成粽子愈来愈受欢迎,人工包的粽子已成为稀罕之物。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在商场里买粽子,我真担心!担心有一天家乡的人都不再包粽子,一道人间美味不知道要向何处寻。
艾草飘香。
外婆说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母亲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上。长者们纷纷说,艾草,菖蒲都是一种寓意,只求身体上的安康。对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却能清晰地记得所散发的是一种独特的幽香。青青艾叶,有花瓣那般润顺的质感;淡淡艾香,萦绕在心头令人陶醉。
我喜欢艾草的样子,很想知道它生长在原野上的样子,可是野外很难看到。听人说,现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们种植的,野生的已经极少了。我知道,这又是生态环境变差导致的。随着大量乡村土地被征用,或者土地被污染,艾草的生长空间也越来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种植园里才能看见了。
家乡的端午节,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原来的样子。我想假如那位为爱国而投江的屈原还活着,也一定是喜欢绿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愿我的家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艾草飘香。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六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相同的民风民俗。比如说傣族有泼水节,白族有火把节,汉族有端午节等。在我的家乡,我们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大家都很开心。
传说,端午节的起因是:在春秋时代,在楚国,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一天,因为屈原的官尽力保护皇帝,奸臣就迫他自杀。在黄河边,屈原就跳河了,楚国的百姓为他伤心流泪,于是就定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就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
在我们家乡,我们起码要吃10个粽子。因为代表着我们会“十全十美”。到下午,河边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到一会儿河岸边几乎人山人海,他们都看龙舟赛,河里有两条舟,一条长的,一条短的。两条都划得非常快,不分上下,还未分出胜负。河边上的人,有的大喊大叫,加油,加油,加油!最后,长的那条航优先到达目的点。场面十分激烈,热闹极了!我对真是恋恋不忘。
56个民族,风俗不同,建筑不同,服饰不同,但,是一个团结的民族。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七
我也特别喜欢,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爸爸,指挥着他和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家乡的端午节二年级(通用18篇)篇十八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时要准备糯米、粽叶、线绳,这样一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江河湖泊里有经过精心装饰的龙舟严阵以待,河岸上是身着节日盛装、满怀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赛令一声响,水中是锣鼓震天、浪花飞溅、龙腾虎跃;岸上是摇旗呐喊、欢呼雀跃,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用五色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线拧在一起缠的。群众称作“花花绳”,古人叫做“长命缕”。据说,彩丝系臂可能是“纹身”的变相发展,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关于端午节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政治,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奸臣的反对,楚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汩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