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师德师爱篇一
我们常说:爱和责任是教育的本质,因此爱是教师的教育属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对“爱”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教师道德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人类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纯洁的爱、无私的爱,是胜似母爱,高于母爱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弥补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响学生的良好情感,可以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可以激发学生不断地进步。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和接受。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老师:“其实,一个老师的.水平高与低,我们并不看重,我们在乎的是老师对我们的态度。” 如果不用高尚的人格,和蔼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去教育学生,鸡窝里就不会飞出那么多金凤凰。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教师在激动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努力中学,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大凡教育者,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在教育着自己。对学生的赏识,也是对自我的赏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小看自己,不要把自己埋没,不要小满即安,要无止境地追求,无止境地奋斗,无止境地升华,必将获得无止境的幸福。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关爱学生不只是挂在嘴边的简单话语,也不是做作的短暂表现,而是长时期的考验及实践。 我最喜欢这样一句话:教育的使命,不在于创造奇迹,而在于唤醒梦想,激发潜能。课堂就是唤醒梦想,激发潜能的舞台,是学生生命成长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更在于努力地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魏书生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潜能所在,从而更好的挖掘。我们更要坚信,有所追求和努力,就必然有成长与收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这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做个幸福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做个人民满意的教师,更不容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对学生捧上一颗真诚爱心,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学生定会尊重你、信任你,才能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效果,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师德师爱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2015年秋天,我终于如愿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有了一大群学生。进了校门,我才知道,这里比我想象的条件要差。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是校舍也马上要拆掉了。而我们只能去借用废旧面粉厂的厂房作为临时教室。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感到激动。看看这张笑脸,摸摸那个脸颊,他们多像一枚枚蓓蕾,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一句句“老师好”的童稚问候,给我带来一天的快乐;每天傍晚,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条件的艰苦根本阻挡不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
他是个让人一见就非常难忘的小家伙:中等个头,小脸黑黑的,一对深深的酒窝,小眼皮里装的是满眼的倔强与叛逆。每天闯祸最多,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他学习成绩差,经常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怕他。一次,他又打了班里的同学,我不由分说将他揪到办公室,火冒三丈的我对他进行了一顿狠狠的批评。谁知他居然骂骂咧咧地冲出了办公室。当时我被气急,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和耻辱。这件事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而他上课再也不听我讲课,经常变着花样给我捣乱。下课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那天放学,我和这个我一直讨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和颜悦色的谈话。我首先向他道歉,不该用粗暴的话语伤害他,更不该动手打他。对着我改变的新面孔,他有些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一改往日那蛮横的样子,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捣乱、欺负同学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对我不满,想对我报复。他很真诚地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还十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今天的你,相信我也会喜欢以后的你。”最后还问到:“老师,我给你惹了那么多麻烦,你还会喜欢我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我会把你看成我最好的朋友”。这件事已过去一年多了,但他一直珍藏在我心底。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有了这个故事,在以后工作中,我以火热的情怀辛勤工作,以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和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我愿播种下平凡的点滴,收获孩子不平凡的人生!
这些说法似乎不无道理。然而,这真的是教师的全部吗?真正的好教师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不会以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更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灰暗枯燥。相反,在生活中,在你我周围,在许多平凡岗位上的老师,为了心中的梦想,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没有太多的言语表白,却总是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工作,有的老师家里孩子小,孩子生病顾不上,却不忍耽误学生一节课;有的老师白天上班、批改作业,晚上还得继续备课、修改导学案,直至深夜;有的老师长年坚持带毕业班,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有的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值日巡逻,只为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师德师爱篇三
我调到马王堆小学后,接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开学前就耳闻:在这个班上有个全校闻名的学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柳毅。据说柳毅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班上的同学基本上不敢靠近他,因为如果是不小心碰到他,他必定会用武力来“说话”;另外,由于他不爱学习、不遵守课堂纪律,并喜欢带动其他一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在课堂上吵闹,经常令老师们头疼不已。
开学不久,大家很快就适应了我的教学风格与班级管理方式,整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都在大幅度地好转。在这期间,柳毅同学无明显进步,甚至在一次英语课后,他因上课坐姿不好被老师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对他说:“你把在英语课上坐的样子学一遍给伍老师看。”说完,我给他搬来一把椅子,他果然是歪歪扭扭地坐着。我赶紧把他的坐姿拍了下来,然后放给他看,并问他自己觉得那样的坐姿好不好看。他看了后说:“我也觉得不怎么好看,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坐,改不了。”我说:“一个人养成了一个习惯是很难改的,但是如果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们不去改,让它自由发展,最后这个坏习惯就会跟随你一辈子,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你明白吗?”他低声说:“我其实也明白,只是总是不能坚持多久。”我说:“那要老师帮助你吗?”他点了点头。“老师想把你的座位换到第一排去,那样有利于老师每节课帮助你,你愿意吗?”他再次点了点头。
坐在了教室第一排的柳毅同学,现在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重点。课后我与其他科任老师早做了沟通:对于曾经总是受到批评教育的柳毅同学,只要他有点滴进步,就对他进行表扬,激发他积极向上的.情感。作为班主任,我会把他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通过信息平台与班级qq群发给他父母知道。让他的父母也感受到他的进步,也许是柳毅平时受到的赞扬很少,他父母看到他的进步都喜形于色,对他的学习与在校表现更关注了,同时也给了他很多的鼓励。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柳毅同学的学习兴趣,渐渐他的书写变得漂亮了,他的课堂纪律开始好转,在课堂上我经常可以看到他高高地举手,每次发言都准确流利。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柳毅同学还获得了九十分的高分,这个分数是他上学以来的最高分数。现在的柳毅已经和原来判若两人,他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组长,担任组长工作也是尽心尽力,并且多次表示要为班级争光,要为伍老师分忧。
看到柳毅的进步,真的是感慨万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关心、爱护的,作为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显得尤为珍贵;作为老师,你只有真正爱学生,然后才能够得到学生真正的爱与信任。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会在引导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并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切莫因学生的某些缺点就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呵护。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能够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师德师爱篇四
在xx支教的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令人感动的就是他们崇高的师德。他们的当选反映了当今社会对理想教师的期待和高尚师德的呼唤。
在中国,没有那一种职业像教师这样,人们首先注重的是其道德,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没有合格的师德,是社会判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当前教师的师德问题颇为社会所诟病:部分教师无心教书,敷衍塞责,误人子弟;部分教师拜金严重,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赤裸裸的交易关系、金钱关系;部分教师品行不端,方法粗暴,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或造成伤害;部分教师言行粗俗,志趣低下,社会观感极差……少数教师师德日堕,教风日下,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毁坏了学校的声誉,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谓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包括私德(个人品德)和公德(职业道德)。很多人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不准确的。教师不仅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师肩负“传道”的责任,教师的个人品德影响学生对其所传之“道”的态度。《敬畏生命》的阿尔伯特史怀特不仅在理论上从生命的神圣性出发唤起人们对于所有生命的敬畏之心,而且从30岁开始就“听从上帝的召唤”,在中部非洲为最贫穷的人们工作或奉献了一生。阿尔伯特史怀特的理论广为流传,其理论正是由于其人格的魅力而充满力量,为人们信服。同时,教师还是学生的人生楷模,其个人品德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转化为教育内容,或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构成新的教育内容;教师的个人品德也同样可以促使其教育手段的道德化。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回忆某一位老师时,往往并不是因为他所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老师言传身教所体现出的品质,或是老师举手投足间彰显的精神与风格。这就说明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师德就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私德。
教师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范围比较宽泛,有人精炼地概括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颇为恰当。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近代教育家夏d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有爱心的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他的上下进退皆以学生为据。胡忠、谢晓君夫妇之所以舍弃优裕的生活环境,来到艰苦的xx,就是因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他们:“像我这种老师,成都多得很。不可能因为我走了,哪个学生就读不成书。但这里不一样,没有几个老师愿意到这里来,也没有几个老师愿意留下来。他们长大的命运,如果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我想得通。我一个老师,在哪里不是教书?在哪里不是育人?”胡忠以平素的语言、纯朴的行动向人们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学生至上,大爱无疆。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相互的,老师真心爱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当年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深得弟子的敬佩和景仰。孔子死后,弟子筑庐而居,守墓三年。其中,子贡守墓六年,并且竭力维护老师的声誉和学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今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感念我们?我们在责备学生薄情寡义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当初对学生可曾真心相待、真情付出? 也许学生记得的是某些教师曾经的横眉冷对、冷嘲热讽,甚或寡廉鲜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