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个人对作品的评价和思考,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这些读后感范文不仅是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思考,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深刻洞察,值得我们借鉴和陶醉。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一
老一辈的革命家朱德爷爷以身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却仍然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就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去。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就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朱德爷爷又做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
可见朱德爷爷把安全、休息留给了战士们,把危险、劳作留给自己。朱德爷爷真是勇敢坚强的好领导。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朱德爷爷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二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先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朱德军长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朱德军长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那是在1928年,朱德军长带领红军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粮食等生活用品奇缺,红军发动下山挑粮运动。
朱德军长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他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尽管山高路陡很难走,一天要往返50公里,但每次朱德军长的两个箩筐都装得满满的。
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朱德军长,想到他为每晚考虑作战计划,白天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并特地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被朱德军长的精神给打动,再也不好意思藏起来了。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朱德军长那样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我的外公外婆。瞧,外婆的一双拖鞋穿了三十多年,外公的一顶帽子戴了二十几年,却舍不得丢弃。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问起来,外公外婆经常说:“没有穿坏就不用买那么多新的。”
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觉得惭愧;刚买了新衣服,几天就划了几道口子;刚穿的新鞋子,几天就张嘴了。我应学习朱德军长那种精神。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三
教学时间:第14周。
重点难点: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突破举措: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4、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教师小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6、学习写字。出示会写字,读一读。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挑
五六十里(路远)。
穿草鞋挑粮戴斗笠。
山高路陡(难走)满满。
做
藏(连夜赶)。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四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五
《朱德的扁担》是红军长征的时候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朱德在部队时,粮草紧缺,他为了部队有更多粮食,就跟着,部队下山挑粮,还总是走在最前面。尽管战士们不让朱德下山去挑粮,但朱德总会想方设法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朱德是一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的'将领。在战场上,他领导着红军战士反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领导人。他为了部队能多补充粮食,自告奋勇的下山挑粮,而且最有劲。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一样,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六
在很久以前有很多个解放军战士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一件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有一件件很普通的事情。朱德同志他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1928年的一天,朱德的队伍和毛主席一起走到了井冈山上。而打败敌人需要足够的粮食,所以要选一些人挑粮。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去。因为战士怕朱德累坏,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他又做了一个,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就能他的品质。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七
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国宣传日,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起了革命故事。
语文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打开多媒体。他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担》”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和国民党对峙。国民党于是对井冈山进行封锁,朱德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们一起挑粮食。一张巨大的图片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粮食。中年人穿着灰色军装,帽子上有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在脖子间,有一条白色的毛巾,那个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来另一张图片被投影到上面。那个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着灰色军装的人讲话。语文老师说:“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赛……后来,其他同志担心猪的身体。毕竟,朱德晚上要处理公务,白天要和他们一起挑粮食,多累啊。这个时候,一个小同志站出来,他大胆的把朱德的扁担偷走了。”“那朱德爷爷怎么办啊?”我们一起问到。这个时候,有一张图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担,在扁担的身上写了三个大字“朱德记”。“这就是朱德朱爷爷的处理方法,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字。从此,朱德的扁担再也没有消失过。”老师说道。接着,老师他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拍下的照片给我们看,其中就有这根扁担。
历史正在书写着21世纪,透过照片,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朱爷爷那份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家园。而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国人士,才让我们的祖国说得更加强大、繁荣。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八
这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故事。朱德爷爷跟着战士们一起去山上挑粮,山很陡,也非常难走。他们穿着草鞋,山上的路上有很多小石子,只要踩上去,有可能就会扎进脚里。
朱德爷爷白天和战士们挑粮,夜里研究怎样消灭敌人。
战士们不让朱德爷爷再去挑粮,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又做了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大家看了,都很心疼朱德爷爷。
我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吃苦以身作则的精神。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九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故事。朱德爷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上和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后,粮食不够。朱德爷爷白天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晚上还总是整夜整夜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战士们心疼他,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又拿来一根扁担,在上面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后来,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以身作则,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
暑假里,我有幸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的这根扁担虽然普通,但是它的故事却家喻户晓,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传颂着,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着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井冈山上的粮食少之又少,十分珍贵,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粮食。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白天挑粮,晚上还彻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当挑粮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那里队伍中,大家都觉得很惊奇。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读完这篇文章,朱德爷爷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跟他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一次,我上培训班时,老师留了一项任务——练习书法。回到家里,我拿出练字本,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天气闷热极了,窗外蝉鸣不止。我渐渐不耐烦了,写的字一个比一个难看。时间长了,我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开始抱怨起笔不好,因为这是第一次练书法,爸爸看到我发脾气,便走过来笑笑说:“然然,怎么了,是不是写得不好呀?没关系,第一次练,难免写得不好,爸爸教你一招,记住,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自己一定会把字写好的。如果每天不坚持练,就算有信心,最后也只会功亏一篑。只要做到了这两点,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练好的,加油,宝贝!”是啊,我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后,我每天都坚持练字,终于克服了困难,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儿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子。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一
1928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其中,发生在朱德爷爷身上的一个小插曲,正是我刚学的《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了。井冈山粮食不多,朱德和战士们去茅坪挑粮。当时挑粮的路是陡峭的山路。尖尖的石块很容易就会穿进草鞋,扎进脚掌。路边杂草丛生,很有可能划到手。晴天挑粮都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雨天了。满路的泥泞让鞋底打滑,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滚下去。可是朱德爷爷不怕困难,还常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朱德不仅白天挑粮爬山,还日以继夜地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看到这样的朱德,大家心疼,就藏了他的扁担。想不到,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战士,看到这样一位愿意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首长,我也会越发敬爱他。因为他的两个肩膀,不仅能挑起担子,还能挑起中国走进胜利的大门。虽然我不在那个年代,但现在我依然要学习朱爷爷这些美好品德,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像朱爷爷一样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二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这是在红军长征时候发生的故事。在井冈山时,粮食缺乏,朱德爷爷就和战士下山去挑粮食。一路上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要滚落山下。地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头,稍不注意也会把脚划伤。
朱德爷爷白天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晚上还要和同志们商量怎么跟敌人打仗。战士都特别心疼他,于是就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没想到朱德爷爷自己又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上面还刻着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都不好意思再拿他的扁担了。
朱德爷爷不怕苦不怕累,我也要向他学习。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三
朱德爷爷带领队伍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了。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他们需要到茅坪去挑粮食。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途遥远,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大家都争着去挑。朱德爷爷也不例外。他不怕累,不怕困难,每天白天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晚上还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敌人打仗。战士们看见他这么辛苦,大家心疼他,把扁担藏了起来,好让他休息。但朱德爷爷又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拿他的扁担了。
我也要像朱德爷爷学习,做一个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