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我们需要学会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写作技巧来提升作文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一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
2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
3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小河、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向前流着;大海的水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的水,长江的水,还是大海的水,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而有一种水,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
2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又可能会想,那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3齐读课题:20瀑布。
(一)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瀑布的美景。)。
过渡:是啊!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
(二)第一节。
2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放课件)。
4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板书:浪涌、风吹)。
5作者为什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
6从瀑布的声音中,同学们可以听出瀑布怎样?
7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涌”字要读出浪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
听老师范读。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
(三)第二节。
1课件出示瀑布远景。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怎样?(惊喜)。
2请男同学用惊喜的语气读这一节。
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
(1)作者现在站在哪儿看见了什么?
(2)瀑布的样子像什么?
(3)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色一道白银)。
(1)作者为什么写“望见”而不用“看见”?
(2)“衬着”是什么意思?(衬托)。
6这使我们联想到了李白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望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们随着诗人,迫不及待地来到瀑布脚下。
(四)第三节。
1看瀑布的近景。(瀑布在我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伟大,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全部。大家一起做个仰望的动作。为什么要仰望?)。
2请女同学读第三节。
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同上)。
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形珍珠的屏烟雾尘)。
5风吹来时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6看录象。体会“如烟如雾如尘”的美。
7指导朗读:“好伟大啊”是发自内心赞叹,稍微读得轻一点。“珍珠的屏”要读得高昂有力。“如烟如雾如尘”要读得轻些慢些)。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9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五)总结写作方法。
1作者把瀑布写得那么美,让我们好象身临其境一般。
2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为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如果去掉比喻句,好吗?(老师读)比较一下。
6老师引读比喻句。
瀑布发出的巨响——。
远望瀑布——。
近看瀑布——。
当阵阵风吹来时——。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2他从瀑布的声、形、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雄伟壮丽)。
四背诵课文。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汇报。
3.再默读古诗,利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同桌交流收获,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读古诗,品味“美”。
1.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2.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第四步,拓展迁移,深化“美”。
语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写庐山的诗篇,让学生赏读。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三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而我课前采取“小导游30秒”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入情入境,揭示课题
2、在“小火车之歌”的律动下,火车来到了“心语林”车站。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了解学情,心中有底。
小调查:学习课文前你们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读课文、认字、查资料、提不懂的问题、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
二、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1、小火车开动,来到“快乐林”。
2、欣赏影片,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什么。
3、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学习,并作学习汇报。
(结合指导朗读,随文识字,重点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试着自己美美地读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畅所欲言
1、在优美的瀑布声中欣赏各地瀑布图片。
2、我口说我心:说说自己看完图片最真实的感受。
(感悟瀑布的雄伟、壮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外之音】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四
今年国庆的一个晚上,我妈跟我说要带我去贵州黄果树瀑布。我高兴得跳了三英尺。第二天,我们坐公交车去了贵州。我们先找了个住的地方,然后开车去了黄果树瀑布。下车时,我们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巨响,这是瀑布冲刷岩石造成的。
古人云,白如绵不散,清潭如湖,何必染卫兰于瓮中?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四大瀑布之一,高约74米。宽约81米,气势磅礴。
黄果树瀑布色彩诱人,堪比黄龙的彩池。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颜色,真的很美。溅起的水珠晶莹剔透,像一颗耀眼的水晶,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明亮,让人睁不开眼睛。水如仙带,柔软动人。
我也在山洞里走了一次,成了孙悟空。
黄果树瀑布让人沉醉在这种环境中。让我们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壮丽奇观吧!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五
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三大瀑布。非常壮观。虽然我不是亲眼所见,但是我爸给我介绍的很生动。我仿佛就在那里,看到瀑布,听到海浪的声音。
黄河像一条翱翔的巨龙,流经西北高原的秦晋大峡谷。宽阔的上游河流在这里形成狭窄的`峡谷,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汇聚,仿佛它的压力要冲破峡谷倾泻而出。瀑布浪吼,水雾掀掉,惊天动地,吞山河,让人感到惶恐,震耳欲聋。正如诗人所称赞的,“王冠九起源于昆仑山时,转向锅收割。双邱腾浅浅直望水桶,三鼓鲸鳞敢担舟。
彩虹是黄河壶口瀑布最大的景观。飞雾经阳光折射后,在空中形成彩色彩虹,与瀑布形成互补。这是奇观中的奇观。美景中的美景,五彩缤纷的彩虹,与上面的天空和下面的飞幕相连,真的很美,很迷人。
黄河壶口瀑布真是天下奇观。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去看吧!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六
黄果树瀑布是天下奇观,它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哗哗的水声,仿佛有人在奏乐,又好像有人在鼓掌。
不一会儿,我终于看见了瀑布,白白的浪潮如同牛奶一般,响声越来越大,震耳欲聋。一阵阵浪花飞奔下来,好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在雨后的阳光下,瀑布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瀑布边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下显得十分耀眼美丽。七色的彩虹和雪白的瀑布,交相辉映。真是难得的奇观呀,怪不得大家拿起照相机拍照呢!
“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黄果树瀑布真美呀,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亲自领略它的非凡气势哦!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七
我们走在山间的林阴道上,还没有看到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越往前走,声音越大,像千万台发动机一起启动,又像滚滚的轰雷由远而近,还像万人剧场里,观众席上齐鸣的掌声。
慢慢的',脚下的青石板路变得湿瀌瀌的,只觉有轻轻的水雾扑面而来,打湿了我们的头发、脸庞和衣衫,洗去了我们一路旅行的疲劳。
透过稀疏的枝叶,远远地依稀可见瀑布的身影。很快,我们来到了观景台,整个瀑布尽在眼前,真是雄奇壮观!一排白色的水流从山崖直泻而下,像在两座青山之间挂起了一幅窗帘,也像山爷爷长出的白胡子。瀑布落到潭中,溅起阵阵水雾,像神仙居住的祥云仙境。
只可惜,因为清理危石,水帘洞不对外开放,不能去瀑布后面一探究竟了。游客们只好驻足对面的山林,意犹未尽地拍照留念。
爸爸说,也好,留个遗憾,给下次来黄果树瀑布留个理由。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八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瀑布?(生:……)。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板书课题:12瀑布。
2、听课文录音,看录像(1)(2)(3)。
3、师: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壮观、美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分节学习,来感受瀑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瀑布的声音美。
1、齐读第一节。
2、师:这一节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生:声音美)。
板书:声音。
3、这种声音美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生:听到的)。
板书:听见。
4、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生:好像……又像……)。
板书:好像……又像……。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5、师:叠叠的浪是怎样的浪?(边说边点叠叠)(生:一排排)。
6、看录像(4):涌。
7、风怎么样?(边说边点阵阵)。
8、师:这两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声势浩大)。
9、指名读。
10、看录像(5)好像……又像……。
11、齐读这一句。
13、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瀑布的色美。
1、指名读第二节师边画简笔画。
2、师:作者在哪儿看见瀑布?
生:正面。
板书:正面。
3、师:看见了什么?(生: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板书:望见全身。
4、师:诗人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又惊又喜)。
5、指名读、齐读。
6、师:为什么又惊又喜?(生:意外,美)。
7、师:美到什么程度?(生:比喻)。
8、师:诗人又是怎样比喻的呢?(生:白银)。
板书:一道白银。
9、出示小黑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0、师:为什么这样比?写出瀑布的什么美?(生:白色、光泽;色)板书:色。
1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生:高、青)。
12、看录像(6),体会千丈青山衬着瀑布的景象。
13、指名读。
14、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感受瀑布的形美。
1、师:作者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边说边移动人。
板书:脚下仰望。
2、师:为什么要仰望呢?(生:山很高,要抬头)。
3、师:这时诗人又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三节。
4、师:现在诗人看到的瀑布像什么?(生:珍珠的屏)。
板书:珍珠的`屏。
5、看录像(7):屏。
师:“屏”指什么?为什么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6、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句。
7、师:当阵风吹来,瀑布又有了什么变化?(生: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8、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写出了瀑布相对的静态美,这里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美。
9、看录像(8):时时。
10、师:多美妙呀,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谁来读这句,把我们带入这种仙境似的美。
板书:形。
12、齐读第三节。
(2)总结。
小黑板:
1、这首诗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
2、诗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师:让我们怀着同诗人同样的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这一首诗。
放录象(9):全诗朗诵。
(七)师:真美啊!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两大瀑布。
看录像(10)。
(八)齐声背诵。
板书:
12瀑布。
山路上听见声音(声)好像。
远又像。
正面望见全身(色)一道白银热爱大自然。
近热爱祖国河山。
脚下仰望(形)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九
我即将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名叫九寨沟。我早就听闻九寨沟有童话世界的美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我马上就会知道。
在九寨沟里的景区,最让我叹为观止的就是--珍珠瀑布。
珍珠瀑布的水果真名不虚传,每一滴被溅起的水就像一颗颗圆鼓鼓而又晶莹剔透的珍珠。可漂亮了!而且,有时会有几条小鱼被溅起,而又跃入水中,让看见的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哩!
这就是九寨沟的珍珠瀑布,有出神入化的景象。我爱这瀑布。
赤水的瀑布形态各异。
入口处的水帘洞瀑布形象舞台上的帷幕,随时拉开给我们上演精彩的风景片;中段的月亮潭瀑布又仿佛一轮明月倒映于水中,美丽括静;飞蛙岩瀑布中巨大的石头,形似张开大嘴的青蛙,随时准备越入水中一展游泳健将的英姿;最雄伟的还是那十丈洞瀑布,就像白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威猛壮观。
赤水的瀑布真美呀!
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座落在贵阳,我就去过那里。
那时是夏天,但是我还是觉得风十分刺骨。忽然我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我想:天上并没有打雷呀?妈妈说:“是瀑布的流水声。”我一看,可不是?一堆大柱子似的水排山倒海般的从悬崖峭壁上顺流而下,它的周围云雾缭绕,小水星下雨似的往这边涌来。幸亏有雨衣保护,要不然我就成了落汤鸡了。阳光照在那滚滚波涛中显得波光粼粼,周围的青山像威武的卫兵一样保护着它。
古代许多文人都赞美它,如今我来到这儿也感到十分自豪。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去九鲤湖看了瀑布,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们吃完早饭,就坐车出发了。当来到瀑布的附近时,我一眼望去,就看到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山。爸爸说:“我们就是来这座山看瀑布的。”我多么想马上看到瀑布呀。我们沿着崎岖蜿蜒的盘山道向上走去。经历了千辛万苦,我终于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啊!我终于看到了壮观的瀑布。望着画一般的美景,我不由地想起了《瀑布》这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美妙了。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愉快的旅行。
这张照片是我2017年国庆节去贵州黄果树瀑布时拍的。
这张照片这么美,它是我永久的纪念。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
是瀑布,远看好像垂挂着的白布。雷鸣般的'水声萦绕在山谷的上空,震耳欲聋。
瀑布很奇妙,别的水流都是蓝色,绿色的,可它不是,它是独一无二的白色。四周都是雾气,走进它就如同腾云驾雾,宛如在仙境一般,给瀑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瀑布是放荡不羁的。它不受约束,拼命往下冲,从不回头。高山挡不住它的步伐,岩石挡不住它的冲击,它总是迎难而上,它不像别的水流一样只留在平地安生乐业。它不满足于现状,它喜欢冒险,拼搏。
瀑布是勇于挑战自我的。它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击打着岩石,它为了什么呢?它为了从平庸中脱颖而出,因为它知道只有与众不同,才能精彩。放弃特别,只能平庸,而选择特别就能精彩!如果它安生乐业,就只能成为碌碌无为的河川溪流了。它迎难而上,不怕别人的嘲笑,最终成就了它。
人也是一样,勇于挑战自我,迎难而上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奇迹!然而那些满足于平庸的人将一辈子碌碌无为。
瀑布的声音,一直萦绕在山谷的上空,振聋发聩……。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一
今天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终于到了黄果树瀑布。
我们走在山路上,四周群山环绕,树木繁茂,风景优美。突然,奶奶说:“你听到了吗?”我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着。的确,有一阵雷声。没有,好像是一阵鼓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我太兴奋了,一路下山。
哇!看到了,看到了,巨大的瀑布从天而降,像愤怒的马从天而降,又像落下的雨篷,展示着山谷中大自然的美丽和威严。
瀑布就像一条滚动的龙,在雪崩中从天空咆哮。流入犀牛潭的瀑布,布满了无数的水柱,高高低低,激起成千上万的水花,四处飞溅,升起一片片烟雾,在山腰上编织出白云,蜿蜒在群山之间。薄雾在阳光下隐现,变成彩虹来到这个世界。
我站在犀牛潭边。虽然太阳还在天上照着,但是瀑布下下着毛毛雨,我的衣服和头发都湿了。看着瀑布流淌而下,我感叹万千:李白在庐山看瀑布时说:看着瀑布挂在川前;今天我想说:直观瀑布飞下来。我一直用相机拍着这片壮丽的风景。
说到笑声、惊呼声和打闹声,它们在山谷中随着瀑布升起。
夏天是瀑布生命力最强的时期,强大的水流挡住了我们去水帘洞的路。据说这是唐僧师徒取经的途径,也是《西游记》拍摄的.地点。表哥说,这个遗憾留着下次吧!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
这首诗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嗯就是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但是,到了诗仙李白大官人的笔下,就成为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第一首五古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第二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三
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去壶口瀑布。路上车很少,快到壶口瀑布时好多车停下来,人们看一座雕像和一座桥。
到壶口瀑布时人山人海,有很多的车,我们下车后向瀑布走去,原来以为那里全是水,但是到近处一看全是冰,由于原来的水里有泥,所以冰是黑白色,一望无际,踩到冰上嘎子嘎子响,由于天气暖和,有的冰下面融化了是空的,不小心较旧掉进洞里了。
瀑布很壮观,有好几层,还看到淡淡的彩虹,是我冬天第一场看到彩虹,很多人为了照相穿过安全警戒线,景区安全员吹哨子把他们劝回去。
瀑布没有冻住,水流的气势宏伟,气壮山河,看见有人牵驴让游客穿当地的衣服骑驴照相,我看见驴粪(是圆球,外面光)。
文档为doc格式。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四
瀑布。
我早就听说过闻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目睹它的风采。这不,机会来了。今年暑假,我随妈妈来到贵州旅游。我们乘车来到贵州西部旅游中心,这就是黄果树瀑布的根据地。
一下车,我就听见雷鸣般的巨响,果然不同一般。
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来到了瀑布对面的观瀑亭。凭栏眺望,但见巨瀑似布如帛,汹涌澎湃。瀑水由悬崖直泻牛潭中,气势磅礴。溅起的水珠高五六丈,闪银亮玉,极为壮观,仿佛那是无数晶莹透亮的珍珠在阳光下跳跃。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我门又来到峡谷底。从下往上看,瀑布就像一块巨大的白纱披在青山少女的肩上;又似老人白雪般的银发一落千丈。瀑布那强有力的节奏,如同一支交响在我耳边回荡。它的美是无法形容的,它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那样晶莹;那样纯朴。
大瀑布半腰有一个长约一百三十米的水帘洞,横穿而过,置身其间,万倾瀑水从头顶轰鸣而下,惊心动魄。见到此情此景我觉得仿佛来到了孙悟空的花果山一样,真是天地造化,使这里如同仙境一般。
黄果树除大瀑布外,还有风姿各异的瀑布群,如瀑顶最宽的陡坡扩瀑布,滩面最长的螺丝滩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潭瀑布,形态最美的银练坠潭瀑布等构成了“九级十八瀑”的洋洋大观。
在贵州不仅瀑布举世闻名,这里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也给贵州增添了不少色彩。
黄果树瀑布啊,我爱你!
瀑布。
我的家乡在广西崇左市,那里风景优美,四季宜人,是一个有着众多风景名胜的好地方。家乡的风景名胜多得数不胜数,有小巧玲珑的石景林,有雄伟的友谊关,有斜矗江心的归龙塔,还有雄伟壮观的德天瀑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德天瀑布。
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德天瀑布游玩,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德天瀑布。一下车,就能听见震耳欲聋的声音,那是飞流直下的瀑布发出的声音吧。走进景区,这里的景色让我目瞪口呆,我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疑问:这是德天瀑布吗?还不如说它是人间天堂呢。远看瀑布,它犹如行云流水般飞流直下,像一条硕大的白龙奋不顾身。瀑布的周围绿树成荫,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这里的空气清新甜润,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如果把眼前的景色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么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走近瀑布,响声越来越大,瀑布撞击岩石溅出的水滴落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像沐浴在绵绵细雨中,什么烦恼都在这一刻抛到了九霄云外。坐上竹排,感受着水的清凉,我觉得瀑布在用他的臂膀把我用入怀中,我的心就激动起来。飞奔而下的水幕扬起的雾气让瀑布有了一种朦胧的美。我闭起眼睛,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的美好感受。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德天瀑布。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张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西部高原的白水河上,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它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和游客。
7月27日,妈妈陪同重庆钢厂的同志去黄果树瀑布游览时,把我和妹妹也带上了。我们坐着厂车,穿过繁华的.城市,汽车便向郊外的公路驶去。这时,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日思夜想的黄果树瀑布公园。“到了,到了!”车上的人欢呼起来,我和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啪”,车门开了,我们迅速下了车,购了门票,便急忙向公园里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崖而立的一座亭阁。这座亭子古典、雅致,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亭的正中雕刻着三个大字;观瀑亭。亭子两边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是“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叔叔激动地说:“妙极了,观瀑亭想必就是观看瀑布的最佳角度了吧!”说着,我们便顺着石径再往下走约百余步,就来到座落在葱郁的树林中的茶室。它高二层,正好和瀑布遥遥相对。从茶楼到瀑布,有千余级台阶,一步一景,松青竹绿,山雀争鸣,嘤嘤成韵,使游人心旷神怡。路旁有摆摊出售芭蕉、黄果、桔子的布依族姑娘,还有专门为游人摄影留念的个体摄影师。
我们来到瀑布前,仔细端详起那壮丽的风采。你瞧,在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雄伟的大瀑布。急剧飞奔的水花,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这时,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我仰望瀑布的雄姿,感到祖国的山川,是多么雄伟壮丽啊。
瀑布。
瀑顶险为奇,震山如震气。直流三千尺,水瀑震河山。
瀑布。
姑娘啊,
披着一层薄纱,
朦朦胧胧。
闪着那窈窕的身姿。
瀑布姑娘啊,
在雨季你唱得最欢,
“哗啦哗啦”
炫耀那嘹亮的嗓音。
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即将要出嫁,
你那雪白雪白的婚纱。
是大自然妈妈亲手织就的礼服。
穿瀑布三年级(优秀15篇)篇十五
到了南宁,有人提议去中越边境友谊关;有人建议去友谊关还不如去德天大瀑布。德天大瀑布也在中越边境上,且是个旅游景点,自然景观好。于是决定去德天大瀑布。
德天大瀑布在广西的大新县与越南的边界上。从南宁开车去德天大瀑布,去时车速慢,四小时,回时三小时。来回不是同一条线路。旅途虽然辛苦,同车人都感慨此行不虚。
还没到目的地,一进入大新境内,车窗外凸显的一座座奇峰异岭就令人兴奋不已。峰岭并不太高,或直立如笋,或连绵如驼峰或鲨鱼齿。形态各异,如刀削斧劈,巧夺天工。多数绿荫如盖,郁郁葱葱。车子行驶在公路上,就象在盆景林中穿行一样。地面被山岭分割,不时现出的村庄被绿油油的玉米和稻子等庄稼掩映着。地面大致平整,并无大的起伏,很适合耕种,没有荒地。可见当地人是非常的勤劳。同行者有一广西人,他说广西都是这种地貌。
地面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就象绿色的海洋,一座座奇峰异岭就象是在海面上飘浮着的盆景。
我没去过桂林,但看过桂林的影象介绍。我觉得去桂林是在漓江的船上,观阳朔风景。自然惬意些。而在大新是坐在车上,在田园间、在峰岭中穿梭,仿佛置身山水画廊中,体味另一种意境,别有一番情趣。
到了目的地,只见从高处绿荫中迭落出一大瀑布,便是中越边境黑水河上的德天大瀑布,三层,雄伟壮观,是中国的。乘竹筏近入瀑布底,瀑声轰呜,瀑布溅起的水雾打在身上给人一阵清凉。很想下潭洗个澡,可惜到处有告示“禁止游泳”。
旁边还有一小瀑布,飞流直下,纤细娟秀,是越南的。飞瀑下有几个越南人在戏水,很悠闲的样子。中间立有一界碑。越南小瀑布那边远没有中国大瀑布下游人如鲫、竹筏穿梭的繁闹的景象。同样的景点,越南用来休闲,中国用来旅游,或许是越南还没把这一旅游资源开发出来。
同在一条河上,在瀑布潭下面的河段上都以河中为界,到了瀑布潭这里却全归了中国。大的瀑布是大中国的,小的瀑布是小越南的,这倒也符合常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