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以清新独特的文风和抒情的笔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这些优秀作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和借鉴的余地。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一
一个月前的一个中午,奶奶在种菜,我在一旁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看着看着,我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把种下去的菜,拔了,然后再次种下去,一株菜能成活吗?于是我便问奶奶,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说:“自己试一下,看看结果,不就知道了吗?”奶奶边说边把毛刀给了我。
我拿起茅刀,便找起好的菜来,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一株又大又绿的菜,我拿起茅刀,使劲一按,一株又大又绿的菜,被我拔了起来。接着上,我把菜重新种到土里,为了不跟另外的菜搞混,我特意找来一根小木棍,把它插到那株菜跟前。完工以后,我每天放学到家都来到那株菜跟前,可是一个月过去了,那株菜还是没有长高。又过了几天,那株菜渐渐变黄,枯死了!我跑去问奶奶,奶奶笑着说:“甜甜,植物一但被拔出土,它的根就断了,所以不管怎么样被拔出土的植物必需当天吃掉,或者当天被扔掉,不然它就会发黄。”我听了奶奶的话,高兴地笑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二
曾经看过《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实验”这个词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但是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
今天下午,诺华公司的叔叔阿姨走进我校开展“小小科学家活动”,给我们三年级的同学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课。整个梦想剧场人头攒动,我们个个探出了脑袋,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只见一位叔叔身披白褂,将一只两头空空的圆柱形器皿放在盘子上,中间放入量筒,边上依次放着洗洁精、水、发酵粉,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就开始了。现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接着倒进洗洁精,最后放入发酵粉,用小棒搅拌。那小棒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似的,刚搅了几下,量筒里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先是底下呈现深橘色,慢慢地深橘色往上晕开,直到充满整个量筒。这时,叔叔告诉我们:这三种物质混合成的液体可以用来给大象清洁牙齿。
还有餐巾纸无需点火就能燃烧,水的颜色可以变绿、变粉,更吸引我们的是在试验的过程中能动手尝试,我也把手举得老高,希望能亲身体验,无奈时间有限没能如愿。但是魔棒、变色、各种实验器皿为我打开了一道通向科学的大门,让我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三
在化学课上,我们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飞碟”。
我们小组有三个人,分别是曹瀚文、李昱良和我。首先,取电动机、风叶、两个电池盒、四节电池和电键这些材料。然后,按照书上画的图,把这些材料连接起来,并把电池装到电池盒里。接着,把电键上的小铁片摁下去一会儿,再突然松开,电动机上的风叶就飞了起来,像一个飞碟在飞似的,真是顾名思义啊!
这个实验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摁下小铁片后,电路连通,电动机就带动风叶转了起来。再一松开,电动机就停止转动了,由于惯性,风叶还在转,于是就产生了向下的气流。就是因为向下的气流推动了风叶,风叶才会飞起来。
这个实验既让我获得了知识,又很有趣。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四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有趣儿的实验:用盐做项链。
老师走进教室,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实验的名字叫……”“耶”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早已欢呼雀跃了。“谁再说话这实验就不做了”老师没好气的说。这,算是给我们扔了一颗“炸弹”,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用盐做项链。”
“这不可能”
“太稀奇了”
“不知道好不好看”
话题一公布出来,教室里就像“开了锅”一样,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
第一步:先在小烧杯中加入20毫升水,然后一直加盐,直到饱和为止,并捞出因饱和而没有溶化的盐20克。
第二步:把20克盐过滤,然后和绳子一起放在小碟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五
今天的智高课非常有趣,因为我们做了一个酸碱指示剂的实验。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下紫甘蓝水,紫甘蓝水是把紫甘蓝在水里泡半小时做成的。老师又拿了一瓶苏打水,把紫甘蓝水滴在苏打水里面,居然变绿啦!我很惊奇。老师又拿了一袋白醋,她把紫甘蓝水滴到白醋的容器里。哇!变红了!整个过程我们看的目瞪口呆。
我们央求着把它们都混合起来,最后在老师的允许下,我们把苏打水滴到了红水里,看到了很多气泡,跟可乐似的。我们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老师回答说:“因为这里面有二氧化碳,所以大家才会看到了气泡哦”。老师又说:“紫甘蓝里面有花青素,可以当作酸碱指示剂。苏打是碱性的,白醋是酸性的,酸碱混在一起,就变成了那个样子”。
我还了解了生活中很多酸性碱性的食物。碱性的大多是水果与蔬菜,而酸性的是肉类、甜品、油炸食品。我们多吃碱性食物比较好,但也要搭配着吃。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六
这段时间我在化学书上看到了一个叫“柠檬酸和锌片产生氢气”的实验。不知你们看到这个实验题有没有兴趣?我可是超级好奇。氢气我可是从没看到过,真是想像不出是什么样,只知道小时候玩的氢气球里充满了氢气,但氢气是什么样呀?柠檬酸和锌片就产生氢气了吗?我越想越觉得这个实验要快点上演,我急不可待地准备好了实验需的所有用品。
第一步,我要把柠檬酸和锌片装进同一个试管中,柠檬酸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倒入试管少量,接着把锌片放入试管,原本以为容易,但我错了,笨重的镊子夹着两片紧贴着的锌片沿着试管壁放到底部可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实验用的镊子不就是让我用来夹锌片的吗?难道是夹着扔进去就行了,不是顺着试管壁慢慢放下底部吗?我有些不耐烦了,用手干脆直接把锌片放到试管底部。哈哈,我的坏毛病又犯了,做事有时没耐心。
第二步,要加水了,不要小看加水这个环节,加水也不是容易的事,不能加多也不能加少,这可难到我了,因家里的水龙头的水很难调,要么就是粗水流,要么就是不流水,把我急坏了,好不容易轻轻地小心冀冀的把水笼头调到了我认为适合的大小,水流入试管让我的实验接近了尾声,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我把试管轻轻地摇了几下,发生变化了,锌片上,试管壁上奇迹般的产生了一些透明的气泡,这难道就是氢气?太神奇了,柠檬酸和锌片在一起就能产生氢气,氢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哈哈……太有成就感了。这种喜悦让我美了很久。
小小的化学实验让我的感受很深,什么事情不要空想,要自己亲自去证实,证实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成就感离自己并不远呢,我做到了哟!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七
今天,王老师拿来一盒火柴,一管万能胶和一盆水,要给我做一个“会跳舞的火柴棍”的实验。
我们都很好奇,不知道火柴棍怎么跳舞。于是,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王老师。王老师在一根火柴红红的一头涂上了厚厚一层万能胶,然后把它放在清水里。王老师说火柴上红红的是磷,它会和万能胶产生反应,生成气体,气体挥发时,火柴棍会竖在水中跳舞。真的`吗?我们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根火柴棍,可它一点变化也没有。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分钟,火柴棍还是没有跳舞。看来,今天的实验是失败了,我们心里真失望!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八
记得那次还是五岁那年的夏天,我跟着我哥无聊地坐在树阴下乘凉。知了在树干大声地叫着:“热啊!热啊!”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玩耍,舒服地躲在阴凉的空调房里。水泥路好似也被太阳融化了一般。
可就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我们家居然停电了,比起家的闷热,那还不如在外面树阴下凉凉呢。就在这个时候,一队蚂蚁闯入了我的眼睛。它们有序地排成一队,向前进发,我聚精会神盯着它们看。突然,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心中有了个好玩的`主意!我跟哥哥说了,就开始准备我们需要的玩意儿。
我跟哥哥抱下来了一堆瓶瓶罐罐和一个无针针筒,就开了我们的灭蚁药水“化学实验”。我先以水为底料,再加入食醋、泡沫水,各种的神奇玩意儿。终于,我的“生死武器”完成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水袋进了针管,眯着眼睛,瞄准了蚁群,“啪!”灭蚁水把蚁群打了个七零八落,眼看着蚂蚁大军全军覆没了,我跟我哥欢呼雀跃。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蚂蚁大军毫发无损,重站了起来,继续行军。我不禁有点失落,可我化失落为动力,继续想开发出“二型”武器。可还没等我们开始研发,我妈就回来了,看见我们这样糟蹋,把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蚂蚁是勤劳的代表,我们也不能这样对待动物们。
每当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心中总是十分的想笑,当年做的事情真的太有趣,太幼稚了。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九
今天晚上表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相信玉米粒可以跳舞吗?”我毫不犹豫的回答:“谁信啊,它又不是活的,怎么会跳舞呢?”表哥看着我不相信的样子,马上说要现在就试一下,好奇心使我做起了这项实验。
首先要准备材料:一个稍微一瓶小苏打和一瓶柠檬酸,一个七寸圆盘,两个取样勺,一个量杯和一些玉米粒。
实验开始了!我首先将量杯放在七寸圆盘上,再将两勺小苏打和两勺柠檬酸分别放在量杯中晃动,量杯时,小苏打与柠檬酸充分混合,然后按着视频上的说法,把烧杯里的80毫升清水倒入量杯中,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哇!玉米粒真的能在杯中上下跳舞呢,我惊讶的合不拢嘴。
我又问表哥,这是怎么回事,表哥说:“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会长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泡会从量杯的底部一直上升,直到溢出来,这是附着在玉米粒上的气泡,就会带着玉米粒上升到水面上,当气泡溢出水面后,玉米粒又沉到杯底,这两反循环玉米粒就会不停的跳动!”
化学真是奇妙,想做化学实验的朋友们,咱们可以做一些危害率为0的实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
有南京晨报组织小记者们到南京科技馆参加假期活动,我参加的是思维转转转活动。我和妈妈来到了科技馆的实验室,有一位年轻的阿姨在那里登记,她看见小记者们都差不多到齐了,就说:‘‘现在,大家看看你们的面前有五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贴着一张关于化学实验的纸条,还有一些试验品。请大家认真看桌子上的纸条,不要碰试验品。看完了到我这集合。待会要问问题的哦!’’等大家都看完了,阿姨便开始提问,都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桌子上纸条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是跟实验有关的。关键时刻到了,阿姨把我们叫到大桌子四周开始做实验了。只见阿姨拿了一个紫包菜,把菜叶子剥了下来,丢在一杯清水里,清水染成了紫水,阿姨把这些水分成了三份分别倒在三个杯子里,接着阿姨把白色的食醋倒进第一个被子里,啊!水竟然变成了粉红色,我惊讶的把嘴巴都张大了。阿姨又把碱水倒进了第二个杯子,天呀,我揉了揉眼睛,水变成了蓝色。不可思议。阿姨把清水倒进杯子里水还是原模原样。
第二个实验神秘字迹开始了,那位阿姨把柠檬汁端了出来,又拿了一支毛笔,她用毛笔沾了点柠檬汁,在一张白纸上写字,可是我们什么也没看到,这时候阿姨把写了字的白纸放到烛火上来回烤着,奇迹出来了。阿姨写的字居然在白纸上变成了土黄色,就像被烧焦了一样。最后一个实验更有趣,阿姨把一些白白的粉末了倒进了杯子里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齐声说:‘‘雪融粉。’’阿姨说这雪融粉能吸收比它大好几倍的水,说着她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水居然被吸收了,过一会儿,阿姨把杯子倒了过来,真的水不仅没有倒出来,还像冰一样粘在了杯子上。我们吃惊极了,原来婴儿的尿不湿就是这个原理呢。接下来到我们自己做试验了。我做了个紫绀水变色和神秘字迹的实验,觉得真有意思。通过这些化学小实验,我明白了许多奥秘。回去我一定还要做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也懂得这些小实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一
我来到科技馆,准备上我的化学实验课。
我来到教室里,老师先让我们做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开始讲课。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三大起火源是那几种吗。我们都不知道,老师公布答案,是火源、易燃物还有一样是氧气。有了这三样,就可以生火。
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几个实验,让我们回家也可以做这种小实验,找一个杯子,再拿一个装满水的盘子,在拿两个一高一低的蜡烛,还有一个小碟子。把蜡烛放在小碟子上,点然放到盘子里,再在上面盖上杯子,就可以了!然后老师让我们看,哦!两支蜡烛都灭了!老师告诉我们说:“因为少了氧气,火就不能升起!”果然,老师向我们见证了这三大起火源少了一项就不会升起。
老师向我们做了很多的关于火的实验。今天的收获可真大!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二
老师在给我们上习作4的时候,提出要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准备一个实验。我想,这正好是我大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于是,一放学,我就兴冲冲地跑到家里,翻阅了很多资料。然后我就把要用的实验道具—一张纸巾(如果不自信的话,可以多准备几张)、一个无盖的玻璃杯和一个径口比我的手腕还要粗的大塑料瓶。
第2天,我如约把实验道具带到班上来。这时,三人的目光全都转到我这边来。首先,我先将事先装满水的大塑料瓶摆在桌子中央。再把一张摊开的纸巾和玻璃杯像魔术大师要变魔术前在其他三人的面前秀来秀去:"你们可都看好了,我一个手脚都没动哦!"然后,把纸巾皱成一团,再塞进玻璃杯里。记住,一定要不能使它轻易掉下来。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实验的关键地方:把玻璃被倒过来,往水中慢慢地扣下去。你会发现,水面上升起了一两个小泡泡。最后,我把杯子慢慢地(因为只有慢慢地才更能显示出实验的神奇)取出来,用没有弄湿的那只手把杯内的纸巾拉出来。神奇的是,纸巾竟然没有湿!此时,另三人的嘴巴惊讶得甚至能塞下一个鸡蛋。我环顾四周,同学们都正在忙于自己的实验。我想,看来我的实验是第一个成功的。忽然,徐寒漪严肃地问我:“你知道纸巾为什么不会湿吗?”我摇摇头。
回家后,我又查了一下电脑,才知道了答案。原来,空气是有密度的实体,当玻璃杯扣在水里的时候,杯外的水会立即将杯内的空气和杯外的空气隔绝起来。所以,在杯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时候,杯子里的空气相当于水表层的压力来说,只能被压缩而不会溢出扩散到杯外。由于水的压力不够,杯内有大气压与水的压力抗衡,所以水进入不到杯内,纸巾也就不会湿。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才知道科学是那么的深奥。要想登上科学的顶峰,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学习机会。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三
今天的作文课刚上课,老师就笑笑眯眯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实验吧!”我们听了,个个都眉开眼笑的,高兴得不得了!
老师找来了一把小剪刀和一张已经折好的纸。接着,老师又用剪刀将纸剪成一张张米粒般大小的纸片。我立马拿出一把塑料尺子,在都上擦了一会,就马上把尺子放在纸片的上空,可那些纸片像睡着了似的,纹丝不动。我困惑不解:咦,这些纸片怎么没有沾上尺子呢?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摸了摸我的头说:“可能是你摩擦的时间不够长,没有产生静电,这次摩久一些,再试一试。”听完老师的话,我便又继续开始摩擦。一直摩到尺子都发热了我才把它放在小纸片的上空。令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小纸片像是一个个找到妈妈的孩子一样,争先恐后地粘到尺子上来。我高兴极了,拿着尺子到处乱转,我发现这些纸片就像一个个芭蕾舞演员似的,跟着尺子转了起来。
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做静电现象,在夏天滑滑梯,在在冬天脱毛衣时也会有这种现象。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一定要多留心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要求:先动手做一个小实验:拿出一些小碎纸片和一支铅笔。拿起笔杆,放在两手掌内,笔尖朝桌面,来回使劲地搓。桌上的碎纸片会纷纷飘起来,贴在笔尖上;停上搓动,碎纸片就会落回桌面上。然后认真观察,以《》为题写一篇短文。
看完实验内容,我就自感到此实验肯定特别有趣,于是我赶紧拿来了一张白纸,撕成不到一平方厘米的不规则碎片,又从笔筒里抽出一枝新铅笔,为了方便实验我还故意把铅笔头削得尖尖的、长长的。
万事俱备后,我投入到了实验中。我用那“饱满静电”的双手,来回使劲地搓着铅笔,来回搓了好几十下,我的双手都浸出“露珠”了,可铅笔下的小碎纸片们却象是故意跟我作对——纹丝不动。我没有气馁,长吸了一口气后,我又提高了一倍的速度来回搓手中的铅笔,惊喜地发现碎纸片稍稍浮起来了!我兴奋地大叫并下意识地拍起了手,竟忘记了停止搓动而带来的“恶果”。唉呀,这回可是要“返仙还凡”了,刚才的努力白搭了,我的脸上呈现了“囧”字。(星期天看中央电视台《联合对抗》时认识的一个字,读jiong。
书,想必是大家天天都要接触到的东西。我们每天都要翻书,看书,可你试过用书来做一个科学实验吗?今天,我就和我的小组成员们用书做了一个。
我们实验的用具是两本一样大小的语文书。实验开始了,我和周芷伊互相配合,将两本书一页一页互相穿插着叠在一起,插的时候要稍微紧凑一些。接着,各拉一本书,使劲往外拽,没想到这两本书好像被牢牢地吸在一起了,怎么也分不开。“咿呀,加油”,“加把劲呀”,其他组员为我们加油鼓劲儿。一秒,两秒,三秒……十秒过去了,两本书终于被拉开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嘿,真有趣,让我和舒锋也来试试吧!”李振宇饶有兴致地说。“好吧。”这一次我们嫌单页夹太麻烦了,因为书很厚嘛。因此我们改成了五六页为一组相夹,书本的间距也没有那么紧凑了。原以为这样把它们分开的时间一定比先前那次短,而结果恰恰相反。李振宇和舒锋两个身强力壮的男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成功。瞧,他们运足了气儿,憋得满脸通红,急得额头上都渗出了层层细汗。他们的鼻子都皱到一块儿了,还龇着牙,咧着嘴,口中不时发出“咿咿啊啊”的叫声。我和周芷伊在一旁看着他们的怪模样,不禁笑出了声儿。最后他们放弃了,把这重担交给了我们两个“弱女子”。“怎么办呢?”我一筹莫展。“有了,既然拉不开,我们就用抖的办法吧。”周芷伊提议,于是我们用力地抖啊、扭啊,不出三秒钟,两本书便松开来了。“嘀”的一声,计时结束,看看秒表,总共用30秒钟,可我觉得像过了30分钟那样漫长。
“为什么书页交插的书本很难分开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我心想,一定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从中作祟,是什么呢?引力?磁力?对了,我猛得一拍脑门,“是磨擦力!”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我们为揭开了实验的谜底而感到高兴.
回到家,我翻看了百科全书,得知:物体在运动时,互相接触的两部分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力叫做磨擦力.我们做的这个实验,正是利用了书页之间所产生的磨擦力将书本“吸”在一起的。
磨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许多人一谈到磨擦,总是先想到它带来的害处,殊不知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了磨擦,人走路就像溜冰似的,其他物件都能“长腿”跑了。所以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磨擦呀!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四
上课了,老师带着一根玻璃棒,一盆水,一瓶酒精走进教室。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烧不坏的手帕’”。
听见这个名字后,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普普通通的手帕怎么可能烧不坏呢?莫非这块手帕有什么神奇之处?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像变魔术似的不知从哪变出一条手帕,抛向我们,让我们看看这条手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左看看,右看看,这边拉一拉,那边扯一扯,觉得没有特别之处,就给老师做实验了。
老师对我们说:“这手帕有点脏,我们先给它‘洗澡’吧!”说着,老师将手帕放入水中,再稍微拧干,然后,老师将酒精洒在手帕上,用玻璃棒挑起手帕,再从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小心地点燃了手帕,手帕上燃起了淡淡火焰,随即扑面而来的是那阵阵热气和一股股酒精味。我心里直为手帕担心:一条好好的`手帕被老师给糟蹋了看来手帕得命丧黄泉了。过了一会儿,火渐渐的灭了,我们大家都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手帕竟然完好无损。老师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又把手帕抛向我们,我们仔细地看了看,竟然找不出任何伤害。
老师提问了:“为什么手帕没有被烧成灰烬呢?”大家议论纷纷,一会儿,几个积极的同学举手了,可他们都没说到重点。这时,黄平举起了手,他说:“手帕之所以没被烧成灰烬,是因为手帕沾了水。酒精燃烧后先把手帕上的水蒸发掉了,而手帕却一直被水保护着,这样,手帕就不会受到伤害了。”哦,原来老师为手帕“洗澡”是别有用心,而我们却一点儿也没察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界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五
今天的作文课是我盼望已久的作文课,因为马老师要带我们做一个。
首先,马老师准备一个杯子,接了满满的'一杯水,把水杯放在椅子上面,为了让我们看清楚,水杯下面还垫着一个本子,这样便能很容易的看见水有没有漏出来。马老师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你们谁有硬币,借老师用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硬币给了老师。
实验开始了,马老师小心翼翼地投了一枚、两枚、三枚······投到第十三枚的时候,水竟然还没有漫出来,同学们大吃一惊。马老师让我们一组一组的上来观察,宫硕情不自禁地碰了椅子一下,水漫出来了一滴。正当宫硕红着脸不知所措时,马老师说:"没关系,不影响实验效果。"听到这话,我们才松了一口气。老师接着放硬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数着:十四、十五······到十八枚的时候,老师再次让我们上去观察。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抢着看。这时,水都已经超过了杯口,但仍然&小学作文没有漫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就在这时,马老师并没有"罢休",又投了几枚硬币,只见那些硬币像高级潜水员一样稳稳地潜到了水底。大家屏住了呼吸,当投到第二十三枚的时候,超过杯口的水才不情愿地漫出了一点!同学们欢呼雀跃,拍手叫好!马老师笑眯眯地说:"这是水面的张力,是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水面超过而不溢出来。"同学们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知道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奥秘,只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就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六
星期五,江老师布置的作文是:“”,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个很吸引人,但又没做过的实验。
还没进到家门,就能听到我那“惊天动地”地喊叫声:“可以做实验喽!可以做实验喽!”
刚打开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
爸爸先发制人:“我们来做个火的实验。”
“不行,万一烧起来了,怎么办?”我使劲地摇头。
“做个水的实验吧!”弟弟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
在我即将同意时,妈妈说了一句:“我们来做个水与火的实验吧!”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所以,我们都很期待妈妈的实验。
只见,妈妈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a4纸折成的盒子,一个打火机。瞧,我帮妈妈往纸盒里装了一点冷水,妈妈拎好纸盒的上沿,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点着了打火机,紧凑着装有水的纸盒。红中泛黄的火苗贪婪地舔着纸盒,平时沉着冷静的我,变得胆战心惊。一秒,两秒,三秒……纸盒底部渐渐地变成了黑色,我刚要大喊“着火啦!”却被妈妈挡了回去:“莫急,再看看有没有变化?”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时刻准备着扔掉打火机,准备“逃命”,“纸盒被烧破了,水流进了打火机,那不就完蛋了吗?”我越想越害怕,时不时问妈妈:“算了吧,太危险了!”可妈妈却让我把手轻轻放到水中,呀!温温的感觉涌遍全身。
水怎么变热了呢?我又起了好奇心,害怕被“清扫”地一干二净,无影无踪,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纸仍然没有破,也没有着火,我再次把手放进去,哦!水很烫了。为了安全起见,就到此结束。
我百思不得其解,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意犹未尽,便去拜访了“电脑博士”。“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燃点肯定比100度高得多,如果水与纸一齐烧,由于热的传导,纸张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因为热量是由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如果超过,热量就会传给水。而且随着水的蒸发,还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即使水沸腾了,纸的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100度,而一般的纸燃点在183度左右,所以纸盒不会着火。如果单烧纸,热量传不到别的地方,温度就一直升高,直到着火。”
科学的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去研究这些实验,去发现它们的奥秘!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七
星期五,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叫“瓶子瘪了”。
那天,老师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不用外力就能把瓶子变瘪,这是一个,你们要仔细看!”
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说,老师太厉害了;还有的说,不可能,这太难了!我心里也这样想的.:难道老师有魔法?手一挥,就能让瓶子变瘪了?我脑袋里冒出了很多问号。
实验开始了。老师把准备好的热水倒入瓶中,大家都凝视着老师手中的瓶子。过了一会儿,水装满了,老师迅速盖上盖子,把瓶中的水摇晃了几下,瓶子好像个乖娃娃一般,喝足了水就在老师手中静静地躺着。随后,老师将瓶子里的水倒入桶中,又飞快地上了盖子,说:“快看啊!”我们看得更加专注了。
一分钟、两分钟……我惊奇地发现,瓶子变瘪了!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我也不禁拍起了手,老师的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我一回家就查起了电脑,原来,瓶子装满热水,再把热水倒出来后,由于瓶子还是热的,进入瓶子的气体变热了,过一段时间,瓶内气体的温度会降低,压力会减小,低于外部的空气压力,就被空气压瘪了,这是“膨胀冷缩”的原理。
哈!又学到新知识了!这个实验真好玩!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八
记得二年级时,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那一天,上课铃声刚落,就看见老师拿着一个装有一半水的矿泉水瓶子放在讲台上,对大家说:“谁能吹倒它?”教室里的同学们都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老师选了一位同学,把他叫做“一号大力士”。只见这位“大力士”胸有成竹的.走上台来,运足气力猛地向瓶子一吹,可瓶子却纹丝不动。紧接着“二号大力士”上场了,他快步走上讲台,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向瓶子吹去。可瓶子依然纹丝不动,他只好也失望的走下了讲台。看着同样失望的我们,老师提出同时请两位“大力士”来试试,这一次两位大力士自信地走上讲台,他们同时用尽所有力气同时向这个瓶子吹去,可他们就表现就如同“鸭子找兔子跑步——自不量力”。瓶子仍然一动不动,这两位“大力士”只好垂头丧气的下场了。
这时,老师自信地说:“同学们,看我来吹倒瓶子!”只听全班一片哗然,两个人同时用尽力气吹,瓶子都稳如泰山,老师一个人怎麽可能吹倒呢?只见老师拿来一个信封,把它套在瓶顶上,只轻轻一吹瓶子就倒了。
只听教室里又是一片大惊呼,老师笑着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风一带动信封,信封就带动瓶子。这样你只要用一点点劲,瓶子就倒了。”我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用对了地方,一点不起眼的小力气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我突然想起了帆船也是这样,风带动帆,帆带动船,船才能在水上才行驶。
这个试验真有趣,它让我学到了知识,以后我要多观察生活,以便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十九
科学课上,蒋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个有趣的小实验——摩擦起电。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小纸片,我的小纸片似车非车,像薯片又不是薯片。我要把小纸片撕成小小的纸屑。撕成的小纸屑有的像一粒粒细小的米粒,有的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蚂蚁,有的像一片片美丽的小花瓣,这些形态都来自于我的心灵,来自于我丰富的想象,来自于我的巧手。
我拿起一把塑料尺,摸一摸,很光滑。我举起这把尺插进头发里,紧贴头皮来回摩擦,过了一会儿,我再摸了摸直尺,咦?直尺发热了,紧接着,我把直尺小心翼翼地靠近小纸屑。哈,奇迹出现了,直尺一下子就把纸屑吸了上来,我欢呼着:“你们看我有多厉害!”同学们也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老师兴奋地说:“祝贺大家实验成功!”老师刚说完,大家从兴奋变得好奇,争先恐后地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没等老师讲解,王秋远同学大声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直尺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吸上纸屑。”大家听了连连点头。
通过这次,我们更加爱科学了。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二十
奇怪奇怪真奇怪!看着讲台上摆放的勺子、盐、锅、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空杯子,同学们纳闷了:“陈老师今天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呀?”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陈老师神神秘秘地开了口:“孩子们,今天咱们来做个实验……”
哦,原来如此!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饰演开始了。我们先后做了土电话、剪刀吸卡片……最吸引我的还是陈老师做的“火烧孙悟空”。
陈老师先在锅里放了一些水,把纸孙悟空泡在里面。几分钟后,老师又把酒精倒进锅,再用打火机把酒精点着。顿时,大火腾空而起,像活蛇一样。我在一旁看着,只觉得滚滚热浪向我袭来。有些同学不忍往下看了,他们难以接受孙悟空在陈老师的“八卦炉”里被炼得惨不忍睹的模样了,毕竟他只是一张纸孙悟空呀!有些同学连连叹气,说:“那纸孙悟空一定已经成为一堆灰烬了。”有的同学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看那纸孙悟空狼狈不堪的`样子。
十几分钟后,大火渐渐退去,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要看孙悟空。老师从水盆中捞出孙悟空。神了!孙悟空竟然完好无损,颜色还是那样鲜艳!有几个同学吓得连连后退,不断地叫:“妈呀,是人是鬼啊?”陈老师问:“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正当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时,陈老师笑眯眯地说:“因为刚才我把孙悟空浸到水里泡了泡,所以苏悟空就有了一层‘水保身’,燃烧的是酒精,当然伤不了他呀!”说者,又拿起一张没有泡过水的纸孙悟空烧起来。眨眼功夫,那纸孙悟空就划为一堆灰烬。同学们看得直点头。
真是一节难忘的实验课!原来,生活处处有学问呀!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二十一
(王宇杰)。
老师微笑着说:“有的同学只猜对了一半。其实一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你们能想办法辨别它们吗?”大家更好奇了。
林骁第一个举手,老师请他上台分辨。他走上台,看了看两个杯子中的液体,心中便有了数。同学们很纳闷,他是怎么分辨的呢?老师问他:“你是怎么辨别的?”林骁回答道:“我判断乳白色的一杯是牛奶,杯底下有沉淀物的那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大家鼓起掌来。
第二个上场的是恩铭,他把鼻子凑进两个杯口闻了闻,就说:“左边这杯有淡淡的香味,另一杯没有气味,所以右边的一杯是洗碗水,左边那杯是牛奶。”大家也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紧接着,志洋上了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手伸进杯子里,全班大笑了起来,这真是个奇葩的办法。他说:“我想摸一摸,看看有没有沉淀物。有沉淀物的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没有沉淀物的是牛奶。”可出乎预料的是两杯都没有沉淀物,幸好牛奶是热的,他还是分辨出来了,不然这脸就丢大了。
最后,老师说:“我用一个科学的实验来区分它们。”只见老师拿来一瓶碘酒,又拿来了一张纸,在纸上滴了一滴,碘酒是黄色的。老师又在两个杯子里滴了几滴碘酒,一杯颜色没变化,另一杯变成了蓝紫色。伯瑞同学兴奋地叫起来:“变成蓝紫色的那杯是淀粉水。”老师表扬他知识面真广,说的没错。原来,这是一种化学现象,当碘酒遇到淀粉水,就会变成蓝紫色。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奥秘,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张伯瑞)。
今天,老师从厨房里端来了两个杯子,问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着两种不同的液体,你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液体呢?”老师话音刚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了。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牛奶,有的说是肥皂水,还有的说是啤酒……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最后公布了答案:一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加了淀粉的洗碗水。老师说:“我把这两种液体弄混了,谁来分辨。”
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上来亲自体验一下。
老师先请林骁上台,他仔细端详着两杯液体,很快就给出了答案,老师问他是怎么分辨的。他说:“因为牛奶的颜色是白偏黄,而加了淀粉的洗碗水是浑浊的白色,所以第二个杯子里的是牛奶,第一个杯子里的是洗碗水。”老师说:“恭喜你,猜对了!”
接着,老师又请了恩铭,恩铭把鼻子凑近两个杯子闻了闻,说:“第二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加了淀粉的洗碗水。因为牛奶有一种芳香,而含有淀粉的洗碗水没有气味。”他也猜对了。
随后,老师让志洋上来。志洋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手伸进杯子,大家都惊呆了。这牛奶谁还敢喝呀!老师的早餐可泡汤了。原来志洋只是想摸一摸,看有没有沉淀物,想通过沉淀物来分辨,可是两杯都没有沉淀物,但他还是分辨出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感受到牛奶是热的,洗碗水是凉的。他也分辨对了。
最后,老师神秘地对大家说:“我要用一个科学的办法来分辨,那就是做实验。”说完,老师从药箱里拿出一瓶碘伏,先往第二个杯子里滴了几滴,问大家:“变色了没有?”“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接下来,老师又往另一个杯子里滴了几滴碘伏,“哇,变了!”教室。
里发出了惊叹声,这杯水变成了蓝紫色!变蓝紫色的这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淀粉碰到碘伏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紫色,真神奇呀!
我懂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便能找到许多生活中的奥妙。
(李扬铄)。
老师微笑着说:“你们猜得不全对,这其中一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谁知道哪一杯是牛奶,哪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同学们议论纷纷。
林骁第一个走上台去分辨。他仔细观察着两个杯子,由于牛奶的颜色很浓,是乳白色,含有淀粉的洗碗水颜色很淡,所以他很快给出了答案,而且猜对了。
第二个上台的是皮思铭。他把鼻子凑近杯子闻一闻,因为牛奶有芳香,所以他说:“左边是牛奶,右边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他也猜对了。
第三个上台的是志洋,他的方法很特别:他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大家目瞪口呆。志洋同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原来,他想摸一下看有没有沉淀物,可是,他没有感受到沉淀物。但他还是分辨出来了,因为牛奶有温度。老师说:“淀粉不能用热水泡,如果用热水泡,就变成糊汤了。”
“我要用科学的办法来分辨牛奶和含有淀粉的洗碗水。”老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老师拿出一瓶碘酒,用纸巾沾了一点碘酒,让我们观察:它是黄色的。接着他往两个杯子里滴了几滴碘酒,一杯颜色没有变化,另一杯变成了蓝紫色。有一个同学高兴地说:“碘酒跟淀粉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变色的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哦,原来是这样。
(彭敬淞)。
一天,老师端来两杯不同的液体,咦?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呢?我真想探个究竟。哦!老师告诉我们一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怎么区别这两杯液体呢?同学们都想体验一番。
这时,不知是谁起哄:“能不能喝呢?”“洗碗水你敢喝吗?”我们哄堂大笑。大家议论纷纷,有的猜右边的是牛奶,左边的是洗碗水;有的猜左边的是牛奶,右边才是洗碗水;还有的猜全都是牛奶,是老师逗我们玩的。
老师请林晓上来分辨。他看了看一个杯子的液体,又往另一个杯子里仔细地观察,发现了左边这个杯子里是牛奶,因为牛奶有一点淡淡的黄色。林骁猜对了。
接下来,思铭上来了,他把鼻子凑近一个杯子,闻了闻,又朝另一个杯子闻了闻,闻出了究竟,他说:“牛奶就是这杯了!”原来他闻出了牛奶味。他也猜对了。
志洋也上来了,只见他走上前去,不问青红皂白把手指伸进杯子里,呀!老师的早饭不能吃啦!原来他是想摸一摸里面有没有沉淀物,可惜并没有,但他“摸”出了牛奶的温度,也把两杯液体区别开了。
最后老师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分辨。他拿出了一小瓶碘酒,分别倒一点在两个杯子里。第一杯颜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再看看第二杯,奇迹发生了,杯中的液体竟变成了蓝紫色。我目瞪口呆地望着这杯子里的液体,感到很神奇。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知,原来淀粉遇到了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这次小实验,让我增长了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生活中有许多奥秘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优秀22篇)篇二十二
今天,庄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水上漂针。
一上课,老师就取出一根针,说:这根针是有魔力的,会轻功,我可以让它浮在水面。“”我们满腹狐疑,可老师却神秘地笑了笑,我们更加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取经”,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把针给支撑住了,所以,针才能在水面上快乐地“舞蹈”。
哦,这下我终于明白……其实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细心观察、勇于探索、勤做实验,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