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句流畅、结构合理,还要展现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洞察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一
1866年11月12日在人杰地灵的中山市翠亨村诞生了一位伟人,这就是你----_。也许从你呱呱落地开始,勇敢、自信与你一同成长!砸神像,废裹脚,陋习陋习全除掉!本想学医救人民,后来从政创革命。“_”新旗帜,中西思想建中国。呕心沥血为人民,精忠报国人人敬。
博爱精神代代传,创新之风人人诵。
1925年3月12日你悄悄地离开这可爱的世界……。
但你那博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永存、永存……。
为纪念改革开放,maanxiaoxue的学生参观了_故居纪念馆。缅怀_先生的丰功伟绩,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同学们对此次活动报以极高的热情,共有近500名同学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
_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_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_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_去世后,_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_、汪兆铭(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_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_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_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_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_很自然被推举为_的国父。
对于_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_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_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_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_或_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_亦是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_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_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这篇纪念_诞辰日作文,语言精练,流畅。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二
5月1日,劳动节,我和爸爸去了中山詹园,这是广东最大的私家园林。
为什么是私家的园林,还给群众进去呢?因为有一个人为了孝敬母亲给母亲修了一个园林,后来又觉得光是自己用没意思,就给群众游园了。詹园现在成了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
在詹园里面,有紫薇岛、榕树岛、鱼鹰码头、廊桥、演戏台、后花园、南门、北门,等等。有一个最精彩的地方是演戏台,那里有表演,表演魔术、杂技等。
詹园像个迷宫,要是你不看指示牌,那你可能就永远也出不来。
特别是摆着好多树的地方,像是迷魂阵,我都差点走不出来,还好,我和爸爸跟着别人终于走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最好玩,就是坐着树“胡须”荡秋千。有一棵大树长满了“胡须”,吊着很长,把其中的两把胡须尾部绑在一起,就成了树胡须秋千。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荡秋千,也想去试试,可是他们都不让我,没办法我只好叫我爸爸来选了两把吊着的胡须帮我做了一个。我在上面好舒服哦!这棵胡须树的好多树枝中间又长出树枝,直接长到地上,好像又是一棵树一样。
我和爸爸在过拱桥的时候看见了水里的一条鱼,爸爸以为它是死的,其实是活的,我认为它是为了逃避人类的捕捉所以可能在装死。后来我和爸爸去敲钟,咚、咚,钟声好响啊!
在看表演之前,我和爸爸去吃了园子里的招牌小吃—豆腐花,那还是我小时候在四川吃过的,现在吃起来觉得好怀念哦,味道好极了!
接着我和爸爸去喂鱼,我把鱼食扔进水里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鱼都聚集在我这里,我们还给鱼拍了照呢!
有时间的话,我还想再去中山詹园。如果你们也想去詹园的话,从深圳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中山。中山还有很多有文化和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国父”_的故乡,很值得去看看。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三
老师给了我一本名叫《_的故事》的书。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对_这个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_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奋斗,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_,铭文、字德明,号逸仙,又号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的农家小院里。父亲孙达成是位涥朴的农民,哥哥是孙眉,一位华侨资本家。_六岁起就帮助父亲从事农业劳动,十岁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跟随着母亲飘洋过海,在哥哥家住了五年。并在那里的学校读书,1892年,_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1911年10日晚,武昌的起义爆发,过了两天,又占领了汉阳、汉口,
起义取得了胜利。_领导革命党人深入与保皇派开展斗争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19春天,他委派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东从日本返回湖南,运动会党和新军,发动萍、浏、澧起义。这次起义,获得了广大贫苦农名和矿工的支持,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万人,涉及好几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危及清朝的反动统治,清廷闻讯后,急命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江西巡抚,派主力部队进行围剿。起义军虽然英勇奋战,屡次挫败敌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失败了。
_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中国的英雄,我们也要像_一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更好的进入社会。_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四
孙中山纪念堂导游词,是小编为各位导语朋友推荐的文章哦,欢迎大家阅读广东导游词!各位导游想要写一首好的导游词,不妨看看导游词格式怎么写哦!
大家好,我是本次带大家参观纪念堂的导游。今天,我们就来参观参观这里吧!
现在,我们身至于纪念堂外面,看见了吗?纪念堂外面简直像座城堡!这里还有四只石狮子和两棵榕树。这四只石狮子好像纪念堂的守护狮子一样,不分昼夜地守护着纪念堂。石狮子中间还种着两棵榕树,好大好大,好粗好粗,五人才能勉强把它们其中一棵围住。两棵榕树的年龄加起来少说也有两百岁了呢!还有大门,大门竖着看是一个中字,横着看是一个山字。是不是很神奇呀?这就是中山两个字,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个字。
现在我们来到了纪念堂里,你们是不是第一眼就看见了孙中山先生的金雕呀?孙中山金雕在盘着瑰宝腿,就像看见了孙中山先生坐在那里,眺望远方,在思索着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现在呢,我们站在伟人足迹里了。里面有着好多好多的从抗战时留下的文物呢!虽然所有的东西东西都锈了,但是还可以知道是什么。这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铜像了。要知道他俩可是夫妻呢。这儿也有很多从抗战时期留下的文物,也全锈了,但是也还可以知道这是什么。还有介绍呢。
从左边的楼梯上到楼顶,呈现在眼前的到处都是“国之瑰宝”四个字。没错,“国之瑰宝”就是宋庆龄女士。看见了吧,这里到处都是宋庆龄女士的照片和宋庆龄的历史呢。
好了,我们已经游完纪念堂了,下次见!
世界各地的华人,对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建筑物。
比如说中山市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和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就是60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兴建的。
孙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1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2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广场的北门,有一棵已有300年历史的木棉树,是广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八角开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的堂顶是八角形的,铺着宝蓝色的琉璃瓦,分为高低4层。大堂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金字牌匾——“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没有开灯,但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
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这块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是由汪精卫所写。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五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陶然亭”座谈会近日举行。
据陶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克昌介绍,1912年8月25日到9月15日,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五次光临湖广会馆,会馆见证了国民党的成立,见证了孙中山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说。孙中山先生在会馆阐释了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在欢迎黄兴到京的讲话中,他强调了作为政党要巩固国家,为人民福祉着想,以社会安宁为己任;在中山会馆,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和秘书小住,在其小花厅会客,并且在集益堂前的台阶处摄影留念。此外,粉房琉璃街还见证了孙中山先生对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重视。在今北京第15中学处,孙中山先生亲手栽种的紫藤依旧枝繁叶茂。陶然亭地区的南横东街丞相胡同,因孙中山先生为秋瑾女士题写“巾帼英雄”而熠熠生辉。在整个陶然亭地区,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足迹更是不胜枚举。王克昌指出,介于正是因为孙中山先生与陶然亭地区的密切关系,在此处缅怀这位首提“振兴中华”的先行者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出生在中山会馆的陶然文化研究会会员、陶然亭街道侨联秘书长何美廉详细介绍了中山会馆的前世今生。陶然亭联组政协委员、湖广会馆原总经理霍建庆细致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在湖广会馆的革命活动。中国致公党建党领袖、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司徒美堂的孙女司徒月桂深情追忆了当年祖父抵押致公堂的堂产,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情况。陶然文化研究会的康广云会员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历史功绩。陶然亭街道陶然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贾进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是为了追忆其革命足迹,缅怀其历史功绩,解读、传播和弘扬孙中山文化,探讨孙中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六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了,我和妈妈说:“妈妈,能不能请项越粤也去中山纪念堂?”“可以。”妈妈说。
9:00我们准备去中山纪念堂了。
我最崇拜*奶奶,所以今天我来到了*的丈夫_纪念堂。
10:00我们到了中山纪念堂,一进去一股夏日炎炎的热风朝面扑来,好像在迎接新来的客人。热风也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我们看到以前没有像现在的电子铃声,只有那种铜钟,铜钟的棒一敲就是要上课了。那十分秀气的铜钟非常重,似乎要一亿人才能搬起来。
我们再去看_雕像,_真帅,而且还热爱学习孝敬父母,使我们学习的好榜样。_家里贫穷,没钱给_读书,但_承诺要好好学习,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最终,_还是当上了名人。
我们再去看_故居,就是_的老家。以前啥都没有,没有今日的灯,只有油灯,读书都用油灯,以前多辛苦啊,我想生在那个年代!
床都是用普通木头做的不像今天都是用机器做成的,那个年代,真辛苦啊!椅子用木头做有时还会断掉,我亲自试了一下,真的断了。
以前的季节都会吃许多东西,比如中秋节要吃月饼、桔子,春节要吃艾饼、年糕,还有八大宴和九大宴……还有舞狮用木头和颜色合成的,头非常重。重的像被大象踩了一脚。
我们看了_抗日的故事,都非常精彩……。
我要去最后的地方了——_博物馆。一进去,冷气开的有一点大,把我们冷的寒风刺骨,直打哆嗦啊。我们看_从这时出生从那时过世,是从1935——1900过世的,真可惜啊!
又到了回家时间了,我依依不舍的走了,我感到这是最有意义的地方!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七
_(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1879年(光绪五年),_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_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_目睹清政府的_、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年,_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_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_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_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
此后,_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_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_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_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_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1905年8月,_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_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_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_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八
虽然_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在我们心中依然是永垂不朽,是他创造了中国!有关_的作文内容详情如下。
有关_的作文:走进伟人-_。
他,最早提出了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他,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奔走;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惦念的依然是未尽的事业。他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_先生。
_《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中国_创始人,_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他早年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但祖国的衰败,让他痛心疾首,他觉得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因此投身于革命。从此,_走上了为复兴祖国而努力的革命的道路。就在这一年,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19204月,_、黄兴等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失败。1924年冬,_扶病北上,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_到北京后,继续为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的_政策进行斗争。但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_通令全国,尊称其为“_国父”。
“起共和而终帝制”_先生用他那坚定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同时,他也用他的生命来创造了中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先辈们用血肉铸就新中国,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让新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联系现在的国家军事,日本要占领_,我们要好好学习,研制新武器对付他们,我们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国家,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国”,让那些瞧不起中国的国家,看看我们中国的实力!
岁月在流逝,事物在改变,可_先生在我心中依然是永垂不朽,是他创造了中国,我会永远记得他。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九
照计划事,我妈妈带着我和哥一起去_故居一游。
我们先坐603号车去三乡,在坐212号车,再车上我看了212路线图。我看到倒数第2个是_故居,我们从三乡坐车,应该再过9个地方就是_故居了,在车上我最喜欢车外风景的水天桥,那里湖水清明、风景优美,是个让人欣赏的地方,可是车子很快的跑过水天桥,可是还有机会哦!我们终于到了_故居。
到了那里门还没有开门,当我们走过去的`时后刚好开门了。
进去的时候,我说:“我要上洗手间,”妈妈说:“好”,我们照箭头来走,前、右、左、右、右、前、右、前、右就到了。我们忙忙去洗手间,那里是感应水龙头,把手放在水笼头下面水就会自动出来了,还有自动烘手机,把手放在下面就会自动把手吹干。
我在旁边的竹子下拍了10多张相片,旁边的竹子上有字,如果在竹子上写字是对植物有害的。
我们又去了_的住屋,那上面写着静,我妈妈拍了3张相片,给哥拍了2张相片,妈妈给我拍了2张相片。
最后去了_纪念馆,门囗上面写着“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里面有一个_的石像,拍了很多张照片,我们去了二楼了。拍了很多张纪念的东西,我们玩了手点电脑的知识问答,我们对了3题错了7题。
我们玩的非常开心,也拍了很多张照片,今天的_故居一游让我收莸很大。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
_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背靠五桂山,面向南海,为了缅怀_这位革命先行者,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到故居门前,有一条甬道。甬道的两旁,栽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榕树,有的枝干弯弯曲曲的,也有卧着的等等,夹道栽着高大挺拔的酒瓶树。
穿过甬道,向右一拐,我们来到一栋中西结合的两层民居前,这里,就是_先生住过的房子。前院东面有一棵酸子树,这棵酸子树是_先生1833年亲手栽种的,树干斜卧着,非常的苍劲,茂盛,有一百多年树岭了,树身有一半已经枯了,另一半以抽出了新的枝条。房子前的左边有一口水井,井口不大,井水依然清澈。
走进故居。正中是大厅,不大,约有二十多*方米,站在门口门槛前,抬头一看,望见了设在后墙上方的神台和在大厅两侧的红木椅和茶几。左边的卧室,就是_的卧室,有他的大木床和梳妆台。这座房子是_哥哥孙眉寄钱回来,让_设计,请人施工建成的,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如今看上去还是风采依旧。
走出故居,东南面有一座现代化建筑物,这就是市*新建的_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_先生当年革命的历史资料,文物,图片等。
_真伟大,身为他的同乡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一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_。描写_的作文800字内容如下。
描写_的作文800字:伟人_。
在神州大地的深处,拂去封面上灰厚的埃,那些旧日章节便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着他们记忆中的悲与欢,绚丽与暗淡。
1840年,美美地做着天朝大国梦的清朝在大不列颠人坚船利炮的威势下,昂着头却又卑贱地签下了耻辱《南京条约》。由此以后,华夏大地就被深深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的熔炉之中:第一次_战争、第二次_战争、甲午战争……一次次战争换来了寸寸土地的流失;《天津条约》、《中法条约》、《辛丑条约》……一份份条约让清王朝离毁灭的边缘越来越近。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不会因此而消失殆尽,它在等待着一个人,一个能救它于水火之中的人。
那个人便是_。
_,原名_,字载之,号逸仙。就是他,在那个时代之下,不甘压迫领导着数以万计的能人志士,创立了_以及中国_,从一个又一个的列强手中尽可能多的夺回了中华民族的领土。
同样是反抗封建王朝的战斗领袖,_先生与农民起义英雄及之前的革命先驱的最大不同在于:一是通过其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精华与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相结合,从以民为本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_”基础学说,还就改造落后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计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自发动和组织革命开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反封建的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种种困难,在极其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十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他,相反的,他越挫越勇,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正是如此,他的成功才比他们更为彻底。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二
今天是星期天,我的心情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我们要去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家了!这次去既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又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告诉我们啊,大伙乐得一蹦三尺高,激动的不得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嘛,听到这样的消息为何不兴奋?好了,二话不说,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换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等待出发!
高二暑假旅游作文800字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注意积累知识,多写多练,愿您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三
孙中山纪念堂,庄严雄伟,它的建筑面积有8400平方米,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前面是宽大的广场,沿着石阶登上纪念堂门前,两旁种有十棵高耸入云的木棉树,显得庄严威武。八角形的屋顶被一条金黄金黄的琉璃瓦屋檐从苍翠的柏林中勾画出来。那16根壮丽廊柱,淡雅的色调,与四周景色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画。
走进纪念堂,前座是三层高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尊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头像,一楼顶部29盏吊灯,显得古色古香。两侧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沿着楼梯登上二楼,二楼是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二楼走廊扶手还雕刻着美丽的风景画。左边是孙中山的.生平故事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简介。三楼是由三个八角亭组成,中间的大八角形可容纳一百多名贵宾。
后座有一个现代化的剧场,座位有1484个。舞台前面部分还可以升降,音乐池分三级,设有空调系统。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四
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孙中山纪念堂不设门票,游人可以免费进园自由参观游览。有关观孙中山纪念堂800字内容如下。
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旁的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妇孺皆知的建筑物,它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落于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动工于1929年,完工于1931年。
今年是中山先生离开我们80周年。不久前有幸到了广州市,我定要去瞻仰。也许是我心情格外激动,去得太早的缘故,整个纪念堂内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的中央。从中山先生炯炯的目光中,映现出了一代伟人依旧那么深邃、执着,依旧那么刚毅、坚定,依旧那么沉稳、自信,仿佛不推翻旧的封建王朝,不振兴中华,不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就永不闭目之势。
就是这位中山先生,他唤醒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有着央央四万万人口的大国里,消灭了皇帝,使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壮举,不是能用文字、用歌声、用艺术书写得了的,赞誉得了的。它唤醒了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众的觉醒。这具雄狮,虽然醒得晚了一些,今天,她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早在19世纪,前往海外学习医术的孙中山先生,就开始接触革命真理,团结大批爱国华侨和知识分子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具有完全革命倾向的兴中会组织。192017年又在兴中会基础上,联合其他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组织的行动纲领。孙中山先生被选举为“总理”。从此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纪元。中山先生曾多次前往诸多地方游说爱国的华侨慷慨解囊支持革命,团结爱国民众参加革命,为推翻满清王朝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批批的民族精英为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倒在了清朝政府鹰犬的屠刀和枪口下。……秋瑾血洒西子湖畔、徐锡麟在安庆英勇就义、林觉民等七十二英烈的忠魂长眠在黄花岗上……然而又一批批仁人志士蔡锷、李烈钧、廖仲凯、吴玉章又踏着烈士的血迹加入到了同盟会的旗帜下,为追求救国真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英勇抗争。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五
英文名:sunyat―senmemorialhall孙中山纪念堂坐落在中山市石岐区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0月落成。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郭得胜捐赠港币1000万元兴建。
纪念堂入门上方,镶嵌着一块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亲笔题书“孙中山纪念堂”的金字横匾。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象征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新三民主义”。1985年,取名“仁山玉宇”。“仁山”原是个小山岗,现既为纪念堂地址,且寓仰慕孙中山仁心济世之意;“玉宇”两字,既描绘了纪念堂的雄伟建筑,且寓孙中山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设计风格。
纪念堂的设计富于新意。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从地面平视则又成一“山”字,整个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生前亲笔敬题了横匾“中山纪念堂”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堂为组合的复式结构,分前、中、后三座,前座是三层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胸像,两边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二楼两侧均为“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三楼是呈“山”字排列的三个亭顶结构,中间大八角亭是可容一百余人的贵宾室,两旁小四角亭为贵宾休息室,纪念堂的中座是大型现代化影剧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座位一千四百八十四个。舞台可旋转,音乐池分三级升降,舞台上装有三十九路电动布置吊杆,场内装有四十路电容话筒和声控灯光设备。纪念堂的后座分两层,均为演员化妆室。纪念堂两侧是幽廊曲径;园林小景。纪念堂前面为公园,并附设有商店、停车场等。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六
作文写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的地方和美丽的样子,关于观孙中山纪念堂有感作文内容详情如下。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1]示场所组成。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分为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三处。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及孙中山在翠亨村的其他历史遗迹;翠亨民居展示区展示了翠亨村清末民初各阶层的民宅和生活状况,再现了孙中山出生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翠亨农业展示区展示水稻耕作、瓜果蔬菜种植、桑基鱼塘、家禽饲养、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种植等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态。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20,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七
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旁的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妇孺皆知的建筑物,它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落于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动工于1929年,完工于1931年。
今年是中山先生离开我们80周年。不久前有幸到了广州市,我定要去瞻仰。也许是我心情格外激动,去得太早的缘故,整个纪念堂内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的中央。从中山先生炯炯的目光中,映现出了一代伟人依旧那么深邃、执着,依旧那么刚毅、坚定,依旧那么沉稳、自信,仿佛不推翻旧的封建王朝,不振兴中华,不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就永不闭目之势。
就是这位中山先生,他唤醒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有着央央四万万人口的大国里,消灭了皇帝,使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壮举,不是能用文字、用歌声、用艺术书写得了的,赞誉得了的。它唤醒了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众的觉醒。这具雄狮,虽然醒得晚了一些,今天,她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早在19世纪,前往海外学习医术的孙中山先生,就开始接触革命真理,团结大批爱国华侨和知识分子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具有完全革命倾向的兴中会组织。19又在兴中会基础上,联合其他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组织的行动纲领。孙中山先生被选举为“总理”。从此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纪元。中山先生曾多次前往诸多地方游说爱国的华侨慷慨解囊支持革命,团结爱国民众参加革命,为推翻满清王朝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批批的民族精英为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倒在了清朝政府鹰犬的屠刀和枪口下。……秋瑾血洒西子湖畔、徐锡麟在安庆英勇就义、林觉民等七十二英烈的忠魂长眠在黄花岗上……然而又一批批仁人志士蔡锷、李烈钧、廖仲凯、吴玉章又踏着烈士的血迹加入到了同盟会的旗帜下,为追求救国真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英勇抗争。
辛亥革命的那一声枪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强烈的声道、最响亮的音符,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封建王朝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唤醒了全中国人民也震憾了全世界。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天地,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才有了在世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政治大国地位,才有了遇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可以摇摇手说“on”。
中山纪念堂这座既富丽堂皇、又外观庄严宏伟的建筑物,几十年来,成了人们到广州的必去之处,成了人民纪念、谒拜、敬仰中山先生的地方,也成了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会用各种方式对这位心中永远敬佩的革命先行者致以崇高的礼节和深深的怀念,中山先生已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作为一位政治家,中山先生算是早殁了,不算长的生命是如此的丰硕,不算高的个子是那样的伟大,不算英俊的相貌竞深受那么多的人崇拜。他的英年早逝哭伤了多少人,他手书的“天下为公”有多少人作为座右铭,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唤醒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子孙。
如今,中山先生的生命终止已80年了,这是中华民族最不幸的休止符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中山先生的英灵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用毕生韶华凝聚的“振兴中华”声音,依旧在祖国的大地上回荡,永远铭刻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中。
望着这具有浓厚民族特色、气势恢宏的纪念堂,在红的花、绿的树、青的草、蓝天白云和渐渐游人如织映衬下,显得格外亲切、有序。用铜材铸造而成的中山先生铜像,他高昂着的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的扶着拐杖支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再会屈服外来列强的坚船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小学孙中山纪念堂(优秀18篇)篇十八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即皇仁书院)。1200字关于孙中山的作文内容如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的开国元勋,是辛亥革命的首领,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国,成就了东亚历史上千古未有的伟业。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背后,乃有一个超凡神圣的力量一直支持着他,孙中山先生自己见证道:“革命的成功,在于仰赖神的恩助。”
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心灵革命”、“宗教革命”和“思想革命”的领袖。
少年慕道。
中山先生自幼即好追求真理,当他入学读书时,就已令私塾的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他常向母亲杨太夫人问及宇宙人生的奥秘,尤其对天地的创造,死后的问题,十分好奇,常使杨太夫人惊异辞穷。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檀香山,据其自传里说:“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十四岁时,进入当地一间基督校就读,校长韦理思先生(alfredwillis)对他尤其关爱,中山先生十分勤于参加每日早晚的祈祷会及主日的崇拜,对于基督教教义的认识逐渐加深。十七岁时,转学圣路易学院,当时他已决志归向基督,且有受洗的意愿,不料长兄得知十分震怒,命令他辍学返国。
中山先生自檀香山回到故乡中山县翠亨村,见乡人愚昧无知、膜拜偶象,便对他的同伴陆皓东等人慨然长叹,并且义愤填胸,跑到北帝庙,指着偶象说:“这种人手所造的偶象,自己都不能帮助自己,怎么还能帮助人?我且拉断其臂,看它是否有灵。”这事传遍了全村,引起了群众的公愤,认为他罪孽深重,便敲锣聚众。中山先生既为乡人所不容,只得离亲别乡,前往香港。此举虽不能与改教运动的马丁路德相比,却可与以色列民族救星、士师基甸相媲美,乃是反对“所流传虚妄的行为”(圣经彼得前书一章十八节),也可以想象中山先生的思想信仰,乃神圣崇高、睿智不凡的。
胸怀大志。
中山先生抵达香港,随即进入拔萃书院就读,课余时前往道济堂,参加聚会,又蒙区凤墀长老的循循教导,在国学与灵性上都得到造就。后由美国宣教士喜嘉理牧师()在公理会为中山先生施洗并于教会注册,取名“日新”(与逸仙同音),乃为“得救重生”、成为新人“之意,当时中山先生年十八岁。大哥闻讯,大为不满,竟召其赴檀香山,并收回其分得之家产,中山先生却处之泰然,毫无怨言。又为防止中山先生接近教会,时常加以监视;先生极其苦闷,深恐壮志消磨,委由其老师芙兰谛文,资助他回国。后入广州博济医院专攻医学,目的在借行医掩护革命运动,实现救国救民的大志,当时年仅二十岁。次年转入香港雅丽医院就读,院长康德黎博士,乃一虔诚的基督徒,这与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得救有重大的关系。二十七岁时毕业,名列第一,各科都得一百分,而且打破了全校的记录,由此可见他的智慧,乃由天而启,非同凡响。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