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这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写作参考。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一
尊敬女士,先生们大家好,我是这里的导游。欢迎大家来游览我国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我来介绍一下万里长城吧,万里长城是《世界遗产名录》里的文化遗产里的一处。
自从公元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为了防御各国互相攻打,所以就开始修筑万里长城。公元3世纪时,秦始皇统率了中国以后,就派蒙将军率领三十万勇敢的大军北击匈奴,后来为了防御匈奴再次攻打秦国,所以把原来断了的长城重新修建起来。现在的长城大多是指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共有一万三千多公里。
在修筑长城时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孟姜女哭到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见丈夫很久没回家,就去寻找丈夫,最后孟姜女的丈夫却累死在长城,孟姜女就一直守在丈夫的坟墓旁哭,最后把其中的一段长城哭到了。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万里长城是古代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建成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好了,这次旅游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二
重点句子: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四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着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作者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的?
(2)在蓝天上观察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说说你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和“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这两句中体会到的内容。
答案。
(1)蓝天上。
(2)第一节中第三行和第二节中和第三、四行。比喻。
(3)这么长的工程,真是个奇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这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如下文是说明抵御风沙的方法。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例1就属此类。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5.借助于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方法和规律,正确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该说是不困难的。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五
假期,我和妈妈去了长城。
长城位于北京,周围环山,地势险要,是古代的军事要塞。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太妙了。我们坐大巴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脚下,看到高高的城墙,它是用一块块人工运来的青石板砌成,错落有致的.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这古城墙上记载着民族的苦难、兴旺和战乱。
开始爬长城了,虽然天下着雨,但我还兴致勃勃,准备一举爬完它,做一个“好汉”。我沿着几千年来人们踏过的青石板台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有的地势平坦,有的地势陡峭。我越爬越累,但还是咬紧牙关继续攀登,终于来到一个峰火台。峰火台是古时人们用来传递敌人来犯信息的。从烽火台向外望去,只见长城婉如一条长龙卧在群山之上。我远望,离终点还有一段路,于是憋足了一口气爬到终点。我高举双手,喊道:“我成好汉了!”
从长城下来,我十分累,但非常高兴,希望下次能再游长城。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六
凌晨五点多,我和妈妈跟导游到八达岭长城去游玩儿。一路上,我看着窗外的美景,心里非常激动。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万里长城,真是雄伟壮观。我开始爬长城了,累得我气喘吁吁,只爬到了第二关。“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成好汉了!
游长城2。
今天,我和爷爷、妈妈、爸爸我们四人游长城。走到长城脚下,我看见四面环绕的山,到处都是绿荫,长城的游客特别的多,我们是坐索道上去的。坐在索道上,我不敢往下看,心里很害怕,我有恐高症。
我来到长城的最高点,海拔888米。
从高处往下看,长城像一条龙盘在半空中,好像在冬眠一年四季都不醒。
还有人和车,人像蚂蚁,车像模那么渺小那么渺小,山上的很清爽。
7月30日我登上了长城。
我非常高兴。
游长城3。
七月五日,我们去爬了居庸关长城。
导游说,居庸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比八达岭长城还要陡还要险。
一进检票口,弟弟和姐姐便拥上去,开始往上冲,我在后面紧追不舍,爸爸妈妈落在最后。站在长城上虽然很热,但是看到的风景很美,蓝天白云,青山环绕,山上还开着漂亮的紫花。
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很累,我们坚持爬到了长城的最高顶,第十三号烽火台,我们都是好汉!
游长城4。
去处暑假我和哥哥随旅行团一起游览了长城,我站在长城上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长城真高啊!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只见长城蜿蜒远去,像一条巨龙在翻山越岭,非常壮观。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游长城5。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要去爬雄伟的万里长城了。
我们坐上旅游车,很快就到了居庸关长城下。我迫不及待的跳下车,看着巍峨的高山,还有那盼望已久的长城和烽火台,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登上长城,只见远处的群山波澜起伏,
古老的长城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山岭之间,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巨大的城砖,高高的城墙,显示着古人的聪明智慧,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家破人亡,才有了今天历史上的奇迹。
游长城6。
暑假里,妈妈带着我跟着旅游团游玩了北京。在这些天里,我久久沉浸在对长城的留恋中。
我们来到长城脚下,分两批登长城。一批是从山脚一直爬上去,另一批则是坐滑车到半山腰,然后接着爬。我偷了下懒,打算坐滑车上去。
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半山腰,随后,我们就开始爬了。起先,我们还兴致勃勃的,一路跑跑跳跳。后来,路越来越陡,我们只能扶着城墙往上走。太阳也越来越猛,我们不得不停下休息。我好好地欣赏着长城的风光。远处看,连绵不绝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耸立在群山顶上,感叹于我们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能。近处看城墙上还保留着当时战乱时期的样子:墙上的一个个洞,是那时人们防御外敌入侵用来攻打敌人的,上面的每一块砖都嵌得严丝合缝,看着它们,我们就能想象出人们建造长城时的艰辛。休息完毕,我们又要出发了。
啊!前面就是好汉坡了。看到好汉坡,我立刻来了力量,三步并作两步前进。
“马上我就能登上好汉坡,成为好汉了。”想到这儿,我又努力向前走,尽管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耶!我成功了。我终于登上了最后一步。登上了好汉坡!眺望着下面那些黑压压的人群,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真想大喊一声:“我成功了!”
长城为我这次北京之旅画上了点睛之笔。
游长城7。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玩,我登上了期盼已久的万里长城。
说好去长城的那一天,旅行团的汽车9点才来接我们,可是我不到7点就起来了。好不容易熬到9点,我第一个窜上旅行车,给司机说:“快点开!快点开!”我人坐在车上,可心早就飞到长城去了。
汽车跑了1个小时,进入了八达岭景区。透过车窗玻璃,我看见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曲折的长城屹立在山顶,巍峨雄壮,我不禁对古人产生了敬佩。
登上了长城,我才发现,长城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有的地方很宽很平坦,有的地方却很狭窄;有的上坡路段坡度很大,我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段长长的大下坡,我一路小跑,最后还是撞到了一个叔叔身上,才停了下来;还有一段路面,左右倾斜很大,我歪着身子,双手紧紧地抓住墙边的护栏,才能站稳。
尽管,我们只走了不到2公里的路程,我和妈妈都累的气喘吁吁,妈妈干脆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往前走了。我一边跟妈妈往回走,一边想:“看来,只好等我长大了,再来征服长城了。”
长城上,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外国游客似乎比国内游客还多。
修建于前,用于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如今成了世界各国人们旅游的胜地了。
游长城8。
人人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年暑假我就去了万里长城。
我们先坐上了观光车,来到了第二层。刚爬了一会儿,就看到了鼎鼎有名的好汉石,好汉石是什么呢?难道是所有好汉登过的石头吗?好汉石是毛泽东爷爷亲自提名的,还在上面拍了照片。我还看见了正方形的圆口,上面还有花瓣一样的印痕,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是以前士兵守城时放枪用的地方,至于那些”花瓣“是因为放枪放久了,所以就印上了。”我们已经爬到了第三个烽火台,马上就到好汉坡了,据说毛泽东老爷爷当年就爬到了这里。好汉坡真陡啊,上坡、下坡混乱,终于到了第四个烽火台,我们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返回了。
游长城9。
前天,我一如既往地在家里看电视。忽然,老爸从我后面冒了出来说:“儿子,走带你去长城……”没等他话说完,我就问是辽宁的还是天津的啊。“我们去北京的!”我马上就从沙发上跳了下来,说:“真的啊!”其实我知道不可能去北京的,因为就算又两天时间去那里一趟就要2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剩下也只有不到8小时的时间,连睡觉时间也省了。所以我装装样子高兴一下,其实根本没往心里去。走出家门,我就暗想:可以去目的地买书,没错我真是太聪明了。一到车上叔叔,阿姨,连那个小妹妹也来了,这下有的玩了。
呆在车上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又过了30分钟,啊目的地,原来是临海。一看表已经中午了,刚好前面有一家kfc,好一顿猛吃。有过了半个小时,我们一个个像圆鼓鼓的皮球。又走了好长一段时间,真的有长城!我们买好了“装备”,全副武装的向上爬,这长城真牛,才爬了第一层的阶梯就已经累的要死了,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干脆就坐在阶梯上死赖着不走了。我不禁感慨起来:“哎,可怜的人类啊!”小妹妹马上叫起来:“你这个愚蠢的异类!”引的周围人哈哈大笑。就这样我们爬累了休息,休息累就起来爬。我们说说笑笑,一天就迷迷糊糊地过去了。
这真个一次不错的旅游经历。“来临海吧,他是理想的世界”。
游长城10。
寒假,我去了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因此,有无数个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当然更为目睹长城蜿蜒的风姿。
今天,我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长城。听讲解员说,长城有著名的十八道关口,有山海关、玉门关、居庸关等,并且各具特点。我们今天去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它集苍翠巍峨于一身。这么一说,我就更加期待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大巴车终于驶到了长城脚下,抬头就能看到城墙了。检好票,我们出发开始登长城了。我总是跑在最前面,登得越高越是陡峭,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还是兴奋地往上登。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和外婆都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每登上一个烽火台,我们总要驻足遥望,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今天我终于能够亲眼目睹万里长城雄伟的身姿,亲手触摸着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攀登,终于登上了所说的“好汉坡”。“来,让我们留个影吧。”妈妈说。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返回了。我想,下回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到时,我一定长得很高很高了,一定会把长城登得更远更高的!这真是一次难忘而快乐的旅程啊!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七
第一单元的课文都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情愫,如果都是空洞地讲解和灌输,那么孩子得到的也只能是空洞的热爱,对祖国和祖先的伟大的一种空洞的理解。
第一篇课文中的.长城和运河,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太遥远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亲眼见识过长城和运河,所以对此他们有太多的陌生。为了让孩子们逐步熟悉以及亲切,我和他们共同搜集了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从图中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迷人风姿。通过图与文字结合,孩子们对“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绸带、飘落、因光闪闪、伸向天边”等有了直观的感受。而后,我又给孩子们介绍了祖先筑长城、凿运河的历程,引领他们逐步感受“不朽的诗篇、动人的诗篇”的含义。最后又对长城和运河的长度、宽度等数字资料的介绍,让孩子们体会“奇异的景象”的场景。
用心,即使没有现代教学工具,我们同样能找到资源引领孩子感受!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八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纵线,这是京杭运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
(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
(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运河是美丽的)。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出示地图:
一、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听诗。
四、读诗。
4、长城优秀的教学设计。
5、长城教学设计。
6、《长城》教学设计。
7、字的教学设计。
8、《示儿》的教学设计。
9、《马说》的教学设计。
10、《阳光》的教学设计。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九
1月12日早晨,我们早早的起了床,坐上地铁,来到北京北站,再乘上很便宜的专线火车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的脚下。
下了火车,我看见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非常的壮观。可我却在叹气:长城太高了,我能爬得上去吗?来到入口,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坐缆车上去吧!”妈妈说:“可以的,缆车不能到长城的最高处,我们待会儿还要自己上的。”
我们坐上了缆车,之前我还觉得很低,慢慢的,我害怕了,因为缆车越来越高。很快我们到达了缆车的.终点。接着我们开始爬向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妈妈告诉我长城是唐朝的秦始皇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而建造的。在月球上用肉眼唯一能见到地球的景象就是长城,它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长城上风很大,我们坚持爬到了最高处的烽火台。我还得到了爬长城的金牌。“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登上了长城,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好汉。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长城。
刚到长城,我就被它的雄伟给震撼到了,那城墙一眼仿佛望不到尽头一般。
虽然之前都说长城很长,但是。我没有想到它居然如此壮观,此时此刻的我真的被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所折服了。
长城的阶梯很陡很直,而且有许多阶梯只能站的住半只脚。我不禁有些害怕,一手抓着妈妈的手一手抓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爸爸却对我说:“你是男子汉,应该试着自己爬长城,那样你才可以证明啊。”我听完这句话后,尝试着放开了爸爸妈妈的手,眼睛死死的盯着下面的台阶,心里默念“一,二,一”,为自己找寻走路的节奏感。
时间已是黄昏,天边的夕阳与长城上的行人几乎融为一体。那景色真美,我一时呆住了。
不过后面人的催喊声,很快让我清醒过来,我回头往后望,看到后边密密麻麻的行人像小蚂蚁一样,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爬了这么多。
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襟,我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累。天色渐渐晚了,我们只好爬下了长城。
我在下面望着长城的雄伟,心中暗念:长城下一次我来一定要征服你!
我爱这美丽而又雄伟的长城。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一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长城春游。
来到长城脚下,同学们立刻被一片春天的景色经迷住了:粉红色的桃花怒放在枝头,绿油油的小草钻出地面,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地和小鸟们打着招呼。柳枝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和蝴蝶比谁舞蹈得更好。
大家开始爬长城了!有的同学兴奋地三步并作两步地相互追赶,有的同学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光,有的同学拍照留念……终于,有人兴奋地大喊:“我们登上烽火台啦!”老师跟大家讲解:长城是古代抵御外强入侵的第一屏障,而烽火台是发现敌人后点燃狼烟报信的地方。大家都感叹祖先的.聪明和伟大。
正在这时,小明发现地上有很多果皮、纸屑和空水瓶,连忙喊来同学们,大家议论纷纷:“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大门,如果让它变成垃圾堆,太有损中国形象了!”同学们说干就干,立刻分头清理垃圾,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地面上就干干净净了。就在这时,有个叔叔随手扔掉了空水瓶,旁边的阿姨连忙制止:“你看孩子们都知道爱护环境,我们就更应该做到了!”叔叔红着脸拾起空水瓶扔进了垃圾桶。
看到这一切,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我爱长城,我爱中国!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二
星期六,学校组织去求水山庄登长城。
我站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啊,长城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直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周校长鼓励我们:“加油,一定要登上长城!”我们暗暗下定决心,说:“周校长,我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说着,我们向长城爬去,有的爬得满头大汗,有的爬得满脸通红,还有的爬两级休息一下。当我们爬上第二段,以为已经爬上长城的烽火台,以为可以松口气时,看见了第三段,当我们打退堂鼓灰心不想再爬的时候,还是导游老师拿起大喇叭鼓励我们:“三四班是好样的,加油!”听了这话,我们全身充满力量,便向长城冲去。一会儿走着石级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们终于爬上了长城。我们不禁齐声欢呼:“吔,我们成功了!”在长城上面,老师给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我站在高高的烽火台,迎着习习的凉风,才真正体会到“登长城,做好汉”的滋味是多么的美妙!
今天登长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新“长城”!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三
大家好,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卧在山脉之中,蜿蜒盘旋。
很多人都要去做苦工,孟姜女与丈夫才刚结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就因为做的活太多而累死了,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历尽艰辛万苦,来到长城边找他的丈夫,得到的却是丈夫去世的消息。她非常的伤心,在长城哭了三日三夜都停不下来,长城竟然被她哭倒了,露出他丈夫的尸骨,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我听到这个非常地伤心,劳动人民真的很辛苦,长城是他们的血汗建成的,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生牛一只溜。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四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来到了首都北京,我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
来到长城脚下,只见长城雄伟壮观,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在群山中蜿蜒曲折,宛如巨龙一般盘旋在山间。我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要登上长城。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可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好汉了,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五
大约五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这时雪停了,金灿灿的阳光洒在城墙上,用手抚摸,能感觉到一股温热,就好比从沉睡中醒来。看到一群群清洁工叔叔、阿姨们正热火朝天的扫着雪,为了兴致勃勃的游客们能开心、顺利的登上这条“东方巨龙”。
于是,我加快了脚步,朝前方的烽火台走去。长城城墙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砖砌成的,抬头一看,远处的长城随着山脉的高低,若隐若现,我不禁思索,它的兴起需要多少的人民,付出多少的汗水,心中顿时感慨万分。
长城途中,人声鼎沸的“勇士”们,像一个个蚯蚓一样蠕动着。有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不禁让我惊奇的是有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被两位身强力壮的叔叔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的向胜利前进,后来听见叔叔在跟旁边的阿姨说,老爷爷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登上长城,做一次真正的“好汉”。不仅让我为老爷爷的坚强与信心感到敬佩,也使我增强了登上最高顶的决心与毅力。
终于我登上了烽火台,已经满头大汗,汗水滴在砖墙上,就如同滴在大海里,立刻被淹没。一股清凉的微风吹过,我身上的燥热马上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凉爽,似清泉一般沁人,流淌于全身。
抬头远望,长龙般的城墙延伸于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岭完全阻拦不了巨龙长城的身躯,它一会迎难而上,在山顶盘踞,像是一名智者,而我认为,他更像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那些理想远大的中国人,代表着我们的祖国,长龙勇往直前,在遥望无际的那边,有着更宏伟的建筑,显示出中华人民在前方道路上的进取与勇敢。
登长城小学三年级(精选16篇)篇十六
蓬莱阁以天下罕见的奇观“海市蜃楼”和关于“八仙”的神话传说闻名于世,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妈妈一起游览了蓬莱阁。
蓬莱阁坐落在濒临渤海的丹崖山巅,远远望去,像一条昂首的巨龙,随时都将腾空而去。我和妈妈手拉着手,迎着习习的海风,踏着花草丛生的崎岖小路往山上攀登。沿途参观了吕祖殿、龙王宫、隐仙洞、天后宫和古炮台等景点,当我们来到蓬莱阁前时已是大汗淋漓了。
我顾不得擦一把汗,端详起近在咫尺的蓬莱阁。这是一座双层木结构的古代建筑,被白云宫、平浪宫、涌月亭等多项建筑众星捧月般簇拥着,雕梁画栋,庄重古朴,气势巍峨,使人不禁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走进阁内,吕洞宾、麻姑、曹国舅等神仙的泥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各种名人字画,让人眼界大开;讲解员的介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世界......
站在蓬莱阁上放眼远眺,碧波万顷,海天无涯,长山列岛如撒在碧海上的颗颗珍珠,勤劳的渔民正驾船撒网,从那里传来阵阵渔歌。
点评:文章写得有条有理。观察蓬莱阁采取了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顺序,详略得当,把自己游蓬莱阁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能透过“蓬莱仙境”的传说抒发出自己的感想,使文章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