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盛大庆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春节旅游景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一
春节的时候,潮州的年味很浓,那么,如果要以潮州春节为主题,写一篇。
作文。
那么你会如何写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州春节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我的家乡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最令我难忘的要属今年的春节了。
除夕傍晚,“孩子们,出来放鞭炮了!”爷爷大声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听到爷爷的声音,高兴地从房间里跑出来。出来一看,爷爷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火机和一盒鞭炮。爷爷看见我们,着急地说:“快点来!我们去公园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到了公园,放鞭炮的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笑之中。“瞧,那有个饮料罐!”哥哥指着远处说道。我们顺着哥哥指这那个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饮料罐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走过去,捡起了饮料罐。爷爷疑惑地问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着说:“爷爷,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饮料罐里放啊!”爷爷拍手说道:“好建议!”哥哥拧开饮料罐的盖子,把里面剩余的饮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爷爷把鞭炮和打火机递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谁来?”哥哥自告奋勇:“我来吧!”爷爷就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哥哥,他接过鞭炮和打火机,先从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来,然后按住打火机的开关,打火机里立刻喷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点着了,他看准了饮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啪!”饮料罐跳了起来,随后就落地了。过去一看,饮料罐已经黑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我的家乡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最令我难忘的要属今年的春节了。
除夕傍晚,“孩子们,出来放鞭炮了!”爷爷大声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听到爷爷的声音,高兴地从房间里跑出来。出来一看,爷爷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火机和一盒鞭炮。爷爷看见我们,着急地说:“快点来!我们去公园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到了公园,放鞭炮的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笑之中。“瞧,那有个饮料罐!”哥哥指着远处说道。我们顺着哥哥指这那个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饮料罐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走过去,捡起了饮料罐。爷爷疑惑地问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着说:“爷爷,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饮料罐里放啊!”爷爷拍手说道:“好建议!”哥哥拧开饮料罐的盖子,把里面剩余的饮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爷爷把鞭炮和打火机递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谁来?”哥哥自告奋勇:“我来吧!”爷爷就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哥哥,他接过鞭炮和打火机,先从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来,然后按住打火机的开关,打火机里立刻喷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点着了,他看准了饮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啪!”饮料罐跳了起来,随后就落地了。过去一看,饮料罐已经黑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二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东地区韩江三角洲北部,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平和县接壤,东面与台湾宝岛隔海相望。境内主要河流是韩江及黄岗河。东西最大横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92公里,陆地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潮州市总面积3600.9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约占潮州市陆地面积的65.2%。境内群峰起伏,河流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北部凤凰山主峰鸟髻号称粤东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源地。
主要河流有韩江和黄冈河等。韩江自西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流经潮安区,在澄海入海;黄冈河自北向南流贯饶平全境,于黄冈镇东风埭入海。枫江,榕江的一条支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潮安区中西部,经凤塘镇流经揭阳玉窖镇,汇入榕江。
韩江是潮州市的母亲河,流经潮州主城区约3公里,北段江面较为宽阔,中国四大古桥之广济桥(俗称:浮桥、湘子桥)横卧于韩江中段,连接古城与东岸的交通,自古以来是闽粤两省的交通枢纽,两省往来陆路的必经之地。
潮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潮州开始进入旱季。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强度已大为减弱,所以这里冬季比较温暖,极少出现0℃以下的严寒天气。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三
过春节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习惯,那么,在潮州,是如何过春节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州的春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我的家乡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最令我难忘的要属今年的春节了。
除夕傍晚,“孩子们,出来放鞭炮了!”爷爷大声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听到爷爷的声音,高兴地从房间里跑出来。出来一看,爷爷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火机和一盒鞭炮。爷爷看见我们,着急地说:“快点来!我们去公园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到了公园,放鞭炮的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笑之中。“瞧,那有个饮料罐!”哥哥指着远处说道。我们顺着哥哥指这那个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饮料罐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走过去,捡起了饮料罐。爷爷疑惑地问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着说:“爷爷,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饮料罐里放啊!”爷爷拍手说道:“好建议!”哥哥拧开饮料罐的盖子,把里面剩余的饮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爷爷把鞭炮和打火机递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谁来?”哥哥自告奋勇:“我来吧!”爷爷就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哥哥,他接过鞭炮和打火机,先从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来,然后按住打火机的开关,打火机里立刻喷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点着了,他看准了饮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啪!”饮料罐跳了起来,随后就落地了。过去一看,饮料罐已经黑了。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春节的一个晚上,爸爸和妈妈说要带我们去潮州广场看音乐喷泉。我听了,心里很高兴,心想:太好了,我终于能看喷泉了,这可是我一直盼望的一天。
到了广场,远远地,就已经看见水珠一个劲地往上冒。周围的人真多,把广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当我走近喷水池的时候,广播里传来了《爱我中华》这首歌。这歌声,亲切动人,节奏清晰。顿时,被这歌声控制的喷泉,喷出各种奇异的水花,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随着音乐,水柱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斜,时而弯……颜色也不断变化,有时是红色的,有时是金黄色的,有时是橙色的,有时是白色的……周围的人们不时地发出惊叹声。我忍不住地喊着:“哇,多么美呀!”忽然,歌曲变得高亢有力,那喷泉又喷出了一条宛如水晶项链的水柱,弯弯曲曲,时起时落,多像美丽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呀!这时,我指着其中的一种形状喊:“妈妈,您看,那个喷泉多像皇冠呀!”妈妈也啧啧称赞说:“是呀,太美了!”
一阵微风吹过,一片片水帘,变成了一层层薄薄的水雾,洒到人们的脸上、身上,舒服极了!人们站在这喷泉面前,真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四
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称为除夕,又称大年三十。在那一天早晨,每家每户都要清理整个房子,还要杀鸡宰鸭。在潮州,“团圆饭”又称“年夜饭”,吃“团圆饭”代表新的一年准备来临,以表示庆祝。
在吃“年夜饭”前,还需要先祭拜祖先,让祖先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能够平安、幸福……吃“团圆饭”一般都准备鱼、年糕……鱼不能全部吃完,以年年有“鱼”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年糕代表吉祥如意。
晚上,我们都是看春晚,通宵熬夜。到第二天一早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成一片,大家都欢欢喜喜地过大年。穿上新买的衣服、鞋子,把自己打扮好,就大大方方地去走亲戚。小孩子见到大人就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就会递给小孩子一个红包,然后彼此问候,其乐融融,大家都非常高兴。
中午,家里的爷爷奶奶一般都会做粿饼,有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粉红色粿饼里包的'是米饭、小虾米、切碎的香菇……吃起来非常香,也不腻。黑色的粿饼里包的是剥好皮的甜绿豆,糖……吃起来甜甜的,小孩子们最喜欢。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五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六
潮州的传统习俗有很多。潮州的春节,过得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准备了。这一天,许多大人都要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农村家庭都做粿来祭拜祖先,有黑粿、红粿、糯米粿等,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大人们忙着,小孩子们也要有所准备。大人们会带着小孩子们去买过年的新衣服。
除夕到了。大家都在自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还要大扫除,是为了给明年征个好兆头。除夕这一天,家家都要挂上红灯笼,为的是引财神爷来家中拜访,这样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那天。除夕晚上,家家赶做年菜,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吃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沉浸在团圆的欢乐中。这一天,还要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是正式过年。午饭过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然后换上新衣服,连袜子也是新的。从这一天起,农村就开始迎老爷了。小孩子们最喜欢去看了。跟着长长的队伍跑,跑累了才停下,敲锣打鼓,有的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了,有的从晚上七点多开始,可热闹了!小贩们还能在外面摆摊卖东西,招揽顾客。每到晚上,就有小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别具特色的潮剧了,潮味十足的唱腔,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观众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大家坐在红椅,津津有味地看着,有的小孩还跑到舞台前看,为的是想摸一摸潮剧演员的衣服和鞋子。烟花时不时在天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笑容,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有初一就有初二。初二这天,大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上亲戚或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又称灯节。广场每年都有举办花灯展,吸引了不少的参观者。广场还有举行猜灯谜的活动,大家看着谜语思考着,虽然猜错了,却兴味盎然。小孩子们晚上都会拿着各自的花灯出来玩。
元宵节过后,大人们该忙得忙,小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一切又回到了宁静之中去。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七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潮州。
在我们潮州,从农历腊月就开始过春节了。腊月二十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我们潮汕人口中的老爷是指一位常驻在家中保佑合家平安的神明,人们拜老爷主要是祈求老爷“上天言好事”。
拜完老爷后,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把往年不如意的事通通一扫而光。除了把房子好生整理一番,理发店的店老板那是满脸笑容,因为店里挤满了理发的客人。人们都会选择在这几天到理发店理一个新发型。听大人们说,这些让洁净自身的活动能消灾去病。
到了过年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粿,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粿有各式各样的,最常见的要数鼠壳粿和红桃粿了。红桃粿和鼠壳粿的制作方法基本是一致的,准备一些糯米、香菇、虾仁等材料,放锅里蒸熟,然后用米粉团包起来,用专门做粿的模具一压,粿就成型了。粿可以蒸熟了吃,也可以煎熟了吃,不管什么吃法,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一次没三五个粿是不够我吃的!
转眼到了除夕,家家都要吃团圆饭,一家人围成一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我们潮汕人吃菜还是很有讲究的,要从头吃到尾,吃鱼时还要剩一些,象征年年有余。我们潮汕人并不十分重视守岁,还没有到凌晨,大人们就会把小孩子赶上床。
大年初一,大家都忙着给长辈拜年,这个时候最开心的非小孩子莫属,因为每去一个亲戚家都意味着可以领到一个红包。我们这儿管派红包叫压肚腰,大致是压着过年,期望来年可以得到更多的意思。
这就是我们潮州过春节的习俗。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八
在潮州,最热闹的节日是春节。大多数人把他们的新年愿望放在春节。
20xx年12月25日,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非常忙碌。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以示新年第一天万象新气象。
然后,家家户户都忙着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摆着丰盛的餐桌祭祖。所以,除夕之夜,到处都能闻到酒香肉香。据说很久以前,一个叫年的怪物会在这一天扰乱人们的生活,但他们害怕红色。如果他们贴红对联,就不会再打扰了。因此,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红对联,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这一天,常年在外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今天晚上,每个人都睡得很晚。有些家庭,灯通宵亮到第二天早上天亮。
俗话说“元旦快乐,无心,元旦快乐,无心”。正月初一初二,大家都会给亲朋好友拜年,祝他们新年吉祥幸福。一些企业主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就开始营业,甚至只持续几分钟。可能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开业可以象征着一年总会顺利。
很快,元宵节就要上市了。这一天晚上,将举行烟火表演。于是,家家户户早早吃了晚饭,成群结队地来到河边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特别热闹。
春节几乎在元宵节后结束。孩子要上学,大人要工作。潮州的春节虽然没有农村的那么隆重,但是节日的气氛还是挺浓的!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九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更多的相关作文素材推荐参考:
议论文写作素材论据勤思。
关于美丽的美文材料。
满分作文优美句子归类。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
潮州春节习俗,说起来还真不少。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有“新年赠桔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送桔表吉祥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通常的,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送桔送红包在潮州,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送桔赔礼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带桔走亲戚潮州揭西县客家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节,路上人来人往,称为“游正”。所带的礼物必要有生柑一对,蒜子二条,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与回礼一起带回。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一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潮州,那里的春节与众不同,那儿的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有点手忙脚乱了,买鸡、买鱼。买各种各样的食物。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子整理好,被子清洗干净,屋里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等到了除夕,主妇们准备着一年中最有意义、最丰盛的一顿饭——团圆饭。煮好饭后,全家老少必须“祭祖宗”,用焚香祷祝。
最后,由长幼依序跪拜,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潮州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对祭拜的食物口水直流三千尺,但又不能吃,便拿着香,不顾大人的劝阻,玩“击剑”,不是衣服几个洞,就是衣服被熏得黑乎乎的。吃过饭,最高兴的,莫过于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小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花。潮州有一句俗语:“那除夕夜晚,像睡不睡。”因此,潮州人也有了守岁的习惯。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样喜气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讲脏话,不能哭,不能打架。这一天还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把垃圾堆积下了,说是堆金积玉。到了晚上,长辈要给晚辈钱,还要用红包包着,说是压腰,意味这一年富裕。然后,大家都穿着新衣,行动起来了——像潮州的俗语一样“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到各家去拜年了。到了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虽然礼物的价值不重,但也可以说是礼轻情义重啊!到了元宵节,人们并不像广州、北京等地一样重视元宵节,人们有空就回家,没空就不去,没有元宵节的气息。过年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二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干消夜酒,倾囊分遍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大家是否知道此诗描写的节日?没错,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那么下面我写的同样是有关春节习俗的。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准备大扫除,对屋里屋外进行装修、重新布置,还要蒸制红踩桃、鼠曲踩、萝卜糕、炸粿等食品;到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
春联。
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洗头、穿新衣。然后备好自家的供品然后请老爷来保护全家平平安安这是潮汕传统习俗事关家宅一年头衰当然初一十五还要拜天公、佛祖、月娘、观音娘娘、财神、土地公公、祖宗等。还未出花园的孩子还要拜公婆母。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
对联。
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带着一片喜庆的红色,春节悄悄来了。
这个时候的潮州总会分外的热闹,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预祝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兆头。
春节,大人们都会事先打扫好房子,所谓”除旧迎新“,并且还会买鸡鸭鹅猪肉年糕等来祭拜神明、天地公。这也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和风俗。
在春节里,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来到小镇上,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而且东家放完鞭炮西家又开始接着放,永不间断;一到晚上,每家无论在哪里都会亮起灯来,还有人会在家门前放起烟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独。
新年,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便是“团圆”,那些离乡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况一定都会赶回乡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顿最丰盛最棒的团圆饭,饭后,也则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环节,因为那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家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子分发“压岁钱”。
接着,我们总会跟着大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访亲戚朋友,这时我们会带上红包,带上柑橘;并且祝贺对方新年快乐,然后他们也总会给我们红包,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也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也不懂的拒绝,直接伸手就拿,有时还会忘记道谢。
这就是我们潮州人的春节,简单而又有意义。
按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很早就开始了,大概是在十一月下旬吧,潮州人就忙着大扫除、买年货,所以,潮州人的春节总是准备充足的,花还没谢,潮州人就忙了起来。
腊月一到,人们就出发去找过年用的东西,大多都是吃的,什么鸡啊,鸭啊,买了几大包东西,特别是拜神用的檀香,一大包几天就用完了,而且潮州特别敬仰神,檀香卖的那个火啊!
腊月二十左右,人们就要去拜神拜祖宗,保佑自家世世代代平平安安。说到拜神仙,我家那个镇上最常拜的是“珠珍娘娘”,每当拜“珠珍娘娘”的时候,全镇就会举行一次大迎神,人们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举着旗子什么的在街上走,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把佛像奉献在“珠珍娘娘”的庙里,有的奉献吃的,一看,桌子上摆的东西可真多!有猪头,有鱼肉,有水果……真是应有尽有呀!
除夕的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出门,都是跑到同一个家族的最长辈家去吃大餐,大家围在很大的餐桌前,吃着年夜饭,边吃边聊,聊着新一年做什么,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初一时,大家要不就出门去拜访亲戚朋友,要不就留在家里接待客人,晚上吃好饭后便开始拜神,土地爷啊,财神爷啊,保佑这一年过得平平安安。
元宵一来便表示着春节要结束了,潮州人在这一天不会做什么,一般都开始忙了,学生就去学习,大人就去工作,一切又回到原来。
潮州的春节来得早,去得也早,它虽然是乡下,但比城市过春节更有味道。
照潮州的老规矩,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糕点去拜神,如红粿,甜粿等。
三十大早,我们家旁边的妈祖庙人山人海,镇上的人都来拜妈祖保平安。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在房门上贴“福”字,倒着贴,据说这样才能“福”到。贴了“福”字,当然还要在大门贴对联,贴上平安符,家家户户都贴。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糖果买瓜子,说是买在家里放在客人来了能吃,其实客人还没来糖果就被孩子们吃光了,这会大人们又急急忙忙地再去买多几包。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炮竹,特别是男孩子,各种各样的炮竹都让他们给收着了。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他们必须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的时候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到了大年初一的时候,这时年味更重了。妈祖庙请来了“英歌”演员来表演英歌。英歌演员手持双棒,排着长长的队伍,向我们走来。每个演员脸上都画着脸谱,持双棒扮演成《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人物。绕着镇上的大街小巷走,不知道是“英歌”表演太好看,还是因为热闹,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爱看。
听大人们说初一十五不要洗头,这样对头脑有损。拜年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桔子。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还要煮甜粥,据说这样才能从年头甜到年尾,不辛苦。还要大扫除,把整间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来是为了招待客人,二来是要把不干净的东西洗掉。吃鱼的时候要剩一点,象征年年有“鱼”。
春节在正月初四就结束了,虽然短暂,虽然是在农村,但却过的十分喜庆,过的十分热闹。
春节,是全国颇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告别旧年迎新年的一个大好日子。许多地方都是张灯结彩,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潮汕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处处都是喜庆的味道。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换洗,穿上新衣,显得更有精气神。小孩换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贺新年领红包啦!恐怕第二件大事才是买各式各样的爆竹来玩。爆竹声声,还真有年味。孩子们闹得闹,大人们忙得慌。大人们在这一天还必须准备好祭祖的贡品,几家子团聚一堂,见面道贺,一片欢笑,可还真是热闹哩!“新年新气象。”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红灯笼,寓祝来年红红火火;门外贴起了红对联,寓祝来年的生活如同对联写的一般美好。
爆竹声声响连天,接连不断。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都是欢笑一片。孩子们玩累了,也大概是黄昏前,回到家了,便闻见一股香味袭来,让人不禁馋起嘴,赶紧一家聚集一块儿吃团圆饭。不同于往日的是——多了发自内心的欢乐。最后,莫过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看春晚。看着电视里观众们快乐的表情,电视前的我们也都笑了。笑,是整个春晚最大的特点。最后,随着主持人的呼声,我们告别了旧年,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天!第二天,新春的余兴并没有终止,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嬉闹。快乐的气氛也一如既往的笼罩着世界。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
在美丽的潮州,那里的春节与众不同,那儿的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有点手忙脚乱了,买鸡、买鱼。买各种各样的食物。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子整理好,被子清洗干净,屋里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等到了除夕,主妇们准备着一年中最有意义、最丰盛的一顿饭——团圆饭。煮好饭后,全家老少必须“祭祖宗”,用焚香祷祝。
最后,由长幼依序跪拜,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潮州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对祭拜的食物口水直流三千尺,但又不能吃,便拿着香,不顾大人的劝阻,玩“击剑”,不是衣服几个洞,就是衣服被熏得黑乎乎的。吃过饭,最高兴的,莫过于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小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花。潮州有一句俗语:“那除夕夜晚,像睡不睡。”因此,潮州人也有了守岁的习惯。
正月初一没有除夕那样喜气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讲脏话,不能哭,不能打架。这一天还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把垃圾堆积下了,说是堆金积玉。到了晚上,长辈要给晚辈钱,还要用红包包着,说是压腰,意味这一年富裕。然后,大家都穿着新衣,行动起来了——像潮州的俗语一样“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到各家去拜年了。到了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虽然礼物的价值不重,但也可以说是礼轻情义重啊!到了元宵节,人们并不像广州、北京等地一样重视元宵节,人们有空就回家,没空就不去,没有元宵节的气息。过年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是最热闹的了。春节是合家团聚的的曰子,它象征着团结、兴旺。然而,潮汕的春节却有着与别的地区不同的习俗,那是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呀!
潮汕地区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开始了,据说腊月二十四这天是“神明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在这一天对家里进行一次“扫舍“,这不是像平时一样擦擦桌子,扫扫地那样。而是对家里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这样做预示着一个“辞旧迎新“的好兆头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开始忙着购置年货了。街上出现了花市,这个时候的花要比平时的鲜艳,花盆也比平时的更精致、漂亮。
但是价格也会上升,人们不为此而吝啬,购置新的年货也好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除此之外,大人们还得赶着购买年糕、红桃果、鼠壳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了!早上,妈妈跑去市场买食物,以备晚上的年夜饭所用。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新对联。
除此之外,年夜饭桌上还摆上了平时妈妈舍不得买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鲍鱼、鳗鱼、海参、龙虾……这真是一场美食盛宴啊!吃过年夜饭,家人们便坐在一起守岁了。我们会泡上一壶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会给小孩子发丰厚的“利是“,以驱除新一年的邪气。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放烟花,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新年的钟声在零点敲响,但人们丝毫不觉得疲倦。就这样,大家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除夕夜。此时此刻,大街小巷乐火通宵、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春节的喜气!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初一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们和家长一起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见面,不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每家每户的茶几都会摆上糖果,到亲戚家还能拿红包。临走时,双方还得互赠一对大桔以示两方“大吉大利“。
这几天,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不时拿出口袋里的几个零花钱买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也不会责备我们,因为这一天不能骂人,不然这一整年都会倒霉。所以家长也不会追究。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区的人都得吃上一顿“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种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锅的。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三
在潮州,五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许多还保留着唐宋旧俗。例如顺治《潮州府志》说:端阳,插艾蒲于门,艾形虎,又设角黍,采百草为汤以浴……其竞渡如旧俗。各县《县志》记载大抵相同。端午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花、浴药汤的这些风俗在唐宋时已经习见。
这一天,潮州家家门上要插艾,“艾虎形以辟邪秽”;要饮龙舟划过的江水,这种水俗称“节水”、“龙舟水”。据说,饮龙舟划过的江水能使人身体健壮,妇女用它洗头发,能治头风。这一天又称为“圣日”,吃药最有效,许多人把栽在庭院或门外的使君子花摘下来做菜吃,自己没有栽种的,就到街上去买。有人到郊外江滨、塘旁,有人到山上采草药,煎煮凉茶。
这一天,户户要做棕子吃。山里人尤其喜爱制作“大糯棕”。村民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等,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后,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进竹叶里,用水煮熟。吃时,剥开“大糯棕”的竹叶,用纱线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来柔润滑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祛湿、清热等效果,是老百姓喜爱的保健食品。
一些地方在村前的韩江边供起一个惟妙惟肖的五彩龙头,家家都在龙王面前祈求消灾除难,保佑合家平安,并把一叠事先在家里祭了煞的纸钱戳在龙角上。全乡祭祀完毕后,就把龙头抬进一条小船里,敲锣打鼓划出乡界以外的地方,把纸钱抛进江里,象征把晦气驱逐出去。这称做“送纸”。
一些地方,家家要裱糊长三四尺的纸船,船上有划桨的纸人。是夜,点亮纸船里的油灯,一齐把纸船放到韩江里,灿若繁星的船队四处游飞,这叫“放花灯”。
潮州人把五月节看成是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沐浴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服食的习俗。例如,在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鸣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是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光绪《饶平县志》)。澄海潮安一带,五月节中午有吃真珠花莱(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的毒质。有老人小孩的人家,还让小孩吃使君子炒鸡蛋,消疳去积,给老人做有明目作用的谷精于瘦肉汤。
清代,饶平县五月节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这一天,小学生们要给教师送礼物。礼物不拘多少,只用它表示对教师的敬意。这是一种好风俗,《饶平县志》记录了它:五月初五,“里学送师节,丰啬随宜”。可惜,这种风俗未能够保留下来。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四
潮州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潮菜之乡,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称。
潮州景色秀丽,名胜景点众多。最有名的当属潮州八景,而潮州八景又有旧八景和新八景之分,旧八景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北阁佛灯。新八景是: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青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在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潮州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湘子桥。俗语说:“至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来一常”可见湘子桥美丽,之名气。湘子桥又称广济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泉州洛阳桥并称中国四大名桥。它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水,东林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那里景色壮丽迷人,桥上亭台楼阁林立,且建有牌坊。桥下有二十四座桥墩,在桥中间还有十八艘梭船连搭成的浮桥,其构造堪称中国一绝。有潮州民谣唱道:“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正是广济桥最好的写照。而潮州八景的“湘桥春涨”写的就是三月暮春,韩江水涨,河面增宽,广济桥中间的梭船连成一线,犹如长龙卧江,而桥上游两岸滴翠竹林,桥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浮在水上,如临龙宫,令人流连忘返。到这里我提醒大家到潮州来,可别忘了上广济桥看看哦。
潮州另一特色就是美食众多,如各式糖果;炒糕粿,蚝烙、各式卤水,牛肉丸等各式潮菜美食,令你大饱口福。在此之际,来上一杯潮州功夫茶,更能让你大为提神而消除劳累。
潮人风俗独特,最重要的数“营老爷”了。这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城隍会。自正月初二开始,各地分别会选定日子,将自己村神庙里的神像抬出来,巡游村道。这是鞭炮轰鸣,鼓乐翻天,各式民俗表演应有尽有,万人空巷,颇为壮观。还请了戏团在村里唱大戏……。特好玩。
朋友们,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不是很有特色呢。在这里我热情的邀请您有空到我美丽的家乡潮州看看,包你有意外的收获。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五
潮州的文化特色有很多,例如:猜灯谜、潮剧、行彩桥······但我觉得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还是功夫茶。
如果你是潮州人,你就一定会知道我们潮州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家每户至少都会有一套茶具。无论你去到谁的家里做客,他们一定会泡上一壶香浓的功夫茶来招待你,正所谓“以茶会友”。
我们潮州人在泡茶时,是很有讲究的。先用开水把茶壶的里里外外都冲洗一遍,这叫洗杯。然后放一点茶叶到茶壶里,这叫纳茶。再把刚烧好的水倒进去,刷洗一下茶叶,把茶叶表面上的灰尘除去,古时候第一杯茶被称为“洗脚水”。随着升腾的蒸汽,顿时满屋清香,沁人心脾。第二遍泡出来的茶才能倒入杯中,供人饮用。当然,泡茶的手法也有讲究,要高冲低筛。开始在每个杯子都倒上八分满的茶水,这叫关公巡城;然后把最后几滴金黄的茶水均匀地分到每个杯子里面,这叫韩信点兵,而且,在我们潮州有一句俗语:“酒满为敬,茶满为欺。”因此,茶绝对不可以倒满。这样,几杯香气扑鼻的功夫茶就成功地泡好了,情不自禁地尝上几口,啊!甘甜的味道从口到喉直沁入心。
潮州人闲聊的时候,都会泡起功夫茶,有时还会拿几块饼干。一边喝茶,一边吃着香脆的饼干。这样喝茶的时候跟别人聊天就会感觉亲切多!
潮州功夫茶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也体现了潮州人民高雅的情趣,热情好客的性格。难怪潮州人如此迷恋功夫茶。哪一天,你有空,你也要来潮州走走,说不定你也会爱上我们潮州的功夫茶哦!
潮州的春节小学(优秀16篇)篇十六
北京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吉祥起名网特别为您整理出北京各地春节习俗,让您了解北京,走近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儿。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
走进家家户户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