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书面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得当,以及对文化内涵深入理解的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参考。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一
一、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
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形式:小品剧、讨论发言、讲故事、演讲。
四、活动准备:
(一)确定一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二)组织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编排小品剧,并以自愿方式选取演员,提前认真排练。
(三)请班级文笔好,且善长演讲的同学准备配乐演讲和讲述故事,稿件自写。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图解意:
主持人: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看问题角度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观看这样一组画面,然后思考一下画中的含义,说明了什么问题。
1、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画面。
画面(1)内容:一匹矫健的马站在中央,有四位“伯乐”正在相马。这四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结果都未相中此马。高的嫌矮,矮的嫌高,胖的.嫌瘦,瘦的嫌肥。
画面(2)内容:有两个杨桃,一个是侧面图呈椭圆形,一个是正面图呈五角星形。
主持人:看完了这两幅画面,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了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理解得都很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我们不能只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应该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全面地分析原因,认识到别人的难处,消除矛盾,化解隔阂。
(二)小品剧表演: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矛盾。
1.“课间”
2.“课堂上”
主要剧情:上课铃声已响多时,班级仍然乱哄哄一片。年轻和蔼的女教师走上讲台,用微弱的声音,勉强维持了秩序。可是没过多久,同学们又像菜市场一样,说话的说话,吃东西的吃东西,还有照镜子的,睡觉的,简直不像样,女教师十分生气,便停止讲课……。
3.“在家里”
主要剧情:一名同学放学后,便坐在电视机旁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一会儿,妈妈下班回来了,非常劳累,而这名同学嚷着要吃水果,要妈妈洗水果,妈妈端来果盘,学生又缠着要买新衣服,妈妈不耐烦地说了她几句……。
4.“路上”
某同学起床晚了,因为怕迟到,便快步飞车,路上不管不顾。迎面走来一位女士手提水果,结果两人撞在了一起,水果撒了满地,而这位同学却甩下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呀!”,便继续飞奔……。
(三)讨论分析。
主持人:同学们,看完了几个小品后,是否觉得这些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你的身边呢?请思考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小品剧“1”中两者是否都有错误?如果一方退步是否会有所缓和呢?
2.小品剧“2”中,如果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会怎样想呢?
3.小品剧“3”中,孩子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呢?
4.小品剧“4”中,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全班分4个小组,各组针对剧情,每组分析一个小品剧,由代表最后发言】。
(四)互换位置。
由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互换角度,进行表演,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得到同学们的赞同。
(五)演讲。
主持人:既然我们明白了看问题应从对方角度着想,那么怎么做到这些呢?这又和我们律己宽人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听听两位同学的演讲。
同学a:内容提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误会产生,如刘少奇所说“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们应该受得起误会,在任何时候都不牵入无原则的斗争,同时也应该警惕,检点自己的思想行动。”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怒已之心怒人”,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分裂为团结,使人格优化,美德弘扬,事业也会兴旺发达。
同学b:内容提要:我国有一部古书叫《抱朴子》上指出“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休,不可以小损为无份而无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主仁也。”也就是说整治自身修养品性,不要因小的利益不会而斤斤计较,律己宽人从小事做起。
(六)讲故事。
主持人: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鉴言,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律己宽人的事例。下面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同学甲《唐太宗下“罪已诏”》。
(2)同学乙《蔺相如宽厚待人》。
(3)同学丙《杨震辞金》。
主持人:同学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做得又如何呢?
由几名同学讲述自己过去曾经的做法,结合古今榜样,做出今后的打算。
(七)班主任总结。
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地讨论,演员们也辛苦地排练,同学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认识也非常深刻。宽容、理解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遇到矛盾,我们要冷静。心中有他人,多为别人想想,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班会上的感悟,付诸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二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导入新课: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活动:外号。
目的: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阅读材料,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说说“起外号”的现象。
讨论:
1、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2、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阅读p105页“相关连接”中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忽视别人的存在,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三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知识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活动1【表演小品,情感体验】。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2【情景探究,运用知识】。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活动3【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4【案例分析,运用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过理论知识后,预留10—20分钟,演讲巩固,演讲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四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五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六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导入。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七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八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九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应经常“”。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既要有力度,也要考虑教师的处境、情感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武断,才能得到老师们的拥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学期前对课务安排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原来,在数学师资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学校安排学英语专业的'他改教了两年数学,但眼下就要评职称了,这对他很不利。我认真分析,认为若按教导处安排办事,这位教师确实有点吃亏,但教导处课务安排也确实有困难。权衡之下,我决定让这位教师教一个班数学,一个班英语,这样既照顾了他的实际情况,又解决了学校的实际困难。做校长的只有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理解老师的苦衷、要求,才能替老师办实事,也才能得到老师们的拥戴。
校长若能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中勇于反思,勤于反思,并通过检查自己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及时纠偏改错,那么校长的管理水平必将提高,管理效果也会令人满意。譬如,透过艺体教师工作消极的现象,我认识到自己对待他们经常是“说时重要、做时功利、忙时次要”;艺体教育硬件投入有所增加,但相对还很薄弱;对艺体教师队伍的培养缺乏力度,艺体教师待遇偏低,所以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未能激发出来。于是,学校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艺体兴趣小组等活动,给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培训、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活动,让他们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艺体教师觉得自己和主科教师一样,很有成就感,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有效沟通。
只有想教师所想,理解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校长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让教师谈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需要以及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座谈会可使校长深入探究教师的内心世界,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校长还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校园网论坛等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方式是一个极好的补充,非常符合中国人生性腼腆、含蓄内敛的情感特征,能把有时面对面不好讲的话讲出来,获得更真实的交流。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
“”这个词你听说过吗?我妈妈很早就跟我提过这个词儿,可我从没把它回事。
的意思是: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看看别人愿不愿意听从你的意见。也就是说,把自己当成他人,看看如果是“我”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会不会同意那样去做。我以前不知道它有多重要,毫不在乎人家的感受,乱发脾气。结果呢?我犯了大错,还错过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机会,失去了好多的朋友。记得还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汪子骋向我借走了一支心爱的铅笔,当我让他还给我时,他却告诉我铅笔被他弄丢了。我顿时火冒三丈,把他大骂了一顿。之后好长时间,他都没再理我。
当我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我才意识到,是多么的重要!我开始努力克制自己,尽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幸亏我及时改正了之前只顾自己的感受,爱冲动爱发脾气的缺点,才勉强挽留住了几个跟我比较要好的“哥们儿”。
就说那次吧,邓天骏让我帮他在他的本子上画画,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如果我是他的话,在自己没有灵感时,也会找朋友求助的`!我可是咱们班男生里最会画画的!我抓紧课间、中午休息的每一分钟,绞尽脑汁,在邓天骏的画画本上挥笔创作:从布置了密密麻麻的远程装备的水陆空基地到每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从经过了我特殊改良的植物战士到武器精良的超级战车……短短一周时间,我就在他的本子上创作了二十多幅作品。当一周后,他向我索要他的画画本时,我却不干了。这些可是我精心设计完成的超级改良作品呀!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费了那么大的劲,就这样白白地拱手让给他,怎么能甘心!好歹他也得向我交点“作画费”吧!其实我也不是很贪心,一个小小的礼物就ok啦!
就在我们两人僵持不下,气呼呼地瞪着对方的时候,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一声怒吼:“孙一珉,我和你绝交!!!”猛然间,我想起妈妈曾说过的“”。如果我是邓天骏,当初请朋友帮忙在自己的画画本上画画,现在把本子要回去也是理所应当的呀!于是,我强忍住心中的万般不舍,一声不吭把他的画画本还给了他。我差点儿又损失了一个朋友!啊,学会的感觉真好!
学会,会让大家喜欢你,会让你成功,学会它的感觉会不好吗?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一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1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通过交换位置让幼儿知道,观察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观察东西是这样,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观看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1、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讨论。
(1)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雪人发现了是怎么做的?它救了小兔后怎样了?
(3)小雪人不知道自己会融化吗?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通过观看动画片和交流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并明白:小雪人是小兔的好朋友,它替小兔的安危着想,不惜牺牲自己帮助小兔。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也应该换个位置为别人想一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二
每个人都希望和别人相处的和谐友好,而这少不了的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不能老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多多宽容别人,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人们经常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观看这个世界,没错,人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完美的,而对别人做的事情就能挑出许多毛病,看不惯,认为有许多缺陷,只有你换个角度思考,才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
有一次值日,我是值日班长,看着那些值日生不紧不慢地做着值日,我的心里真替他们着急。好不容易做完了值日,他们口口声声说已经扫完了,但我扫视一番教室,墙角的那团废纸却格外显眼,便狠狠地教训了那个值日生。值日生生气了,大叫:“你算什么值日班长,根本不会体谅我们值日生的辛苦!你整天就只会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你考虑过我们吗?”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失去了理智,大吼:“好,明天我来做值日,谁怕谁!”
第二天,我一人做起了所有人的活:扫地、擦窗户、摆桌子……但很快,我就发现其实值日生是很辛苦的,我刚想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风一吹,垃圾又飞了。我只得扫操场,干完后我已腰酸背痛。我才发现:我错怪值日生了。从今以后,我们相处的更融洽了。
还有一次,我看过一个故事:在茫茫沙漠之中,有两个人从背包里掏出水来,但都只剩下半瓶水。第一个人伤心极了:“哦,只剩下半瓶水,怎么出沙漠?”另一个人却很高兴:“哇,还有半瓶!”同样半瓶水,两个人却有两种想法,一个高兴,一个伤心,可见换个角度思考是多么重要!
换个角度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人有矛盾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三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大海,比大海更浩瀚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暑假的一天,我与往常一样,独自乘上公交车去上兴趣班,下车后,仰望天空,烈日炎炎,我便买了杯奶茶解渴,喝完后,随手一扔,是那么自然,那么无所谓,那么淡然,完全不感到惭愧,就在这时,当我若无其事的向前走,忽然看见了她!他看上去是那么疲倦,脸色是那么暗黄,眼神中充满了无耐,豆大般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垂落下来,他头上戴了一顶已经有些破旧了的草帽,颈部用已经被汗珠滴湿了的毛巾,两双长长的遮阳手套戴在了身上,还有没有穿袜子的一双布鞋,布鞋经过时间的磨练已经破旧,他的脚上充满了老茧,这也想我们证明他们的艰辛与坚持,烈日也无情的找在他们的头顶,他们那已经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的老奶奶的脑袋上,看着他们,有一股羞耻感涌上心头,这时候我终于知道我错啦!我真的错啦!
当我们在吹着凉爽的空调时,有谁想起了他们,当我们在吃着爽口的冰棍时,又有谁想起了他们,当我们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时,又有谁想到了他们!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也从来没有感谢过他们,而是默默的接受他们为我的付出,而依旧为他们生产垃圾,增加工作量,我错啦,我在心底深深的向他们说啦对不起!
我躲在墙角,默默地看着他垂下腰,为我们剑起地上的垃圾,而没有一丝怨气,我体会到了他们的无私,与默默无闻。忽然,我看见他们的.水喝完啦,我真想冲下去帮他打扫,可我没有这个勇气,我冲向负一楼的沃尔玛,买了一瓶农夫山泉,像送给他,仪表我的歉意,而正当我跑上来时,他不见啦,我知道,他一定是去城市的另一个叫过为我们服务啦!看着这瓶纯净的农夫山泉,再看看他们已经被晒黑了的肌肤,我喂他们感到心酸!
不知何时我会与他再次相见,但我知道,不仅他,有很多的人像他一样,一样勤劳,一样无私,一样“美好”,我向他致敬!谢谢您!
晚上,回想早晨发生的一切,我久久无法入睡,心中充满拉忏悔!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们都能拥有一个比天空更加浩瀚的心灵,我们就不能为他们一下,凡是学会忍耐,学会宽容,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快乐幸福的这个大家庭中!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四
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约定好,吃完饭后一起去公园玩儿,我很快就吃完了晚饭,跑下了楼梯,冲到了公园,跟他们会合上了。“我们今天打土仗吧?三比三定输赢。”一人建议说,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土仗开始了,我和战友们把泥土捏成小球形状,然后投出去攻击对方。在激烈的“战火”中,我猛地发现地上有张十元钱,随即听到一个朋友大叫:“那是我的钱!”我把钱紧紧攥起,心想:“这钱是我捡到的,我才是它的主人。”所以,我说:“这钱是我捡到的,就是我的!”朋友着急了“那钱真是我的,请你还给我好吗?”他急得快要哭了。我刚要说不还,可是,我又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也会急哭的。而且,爸爸妈妈也曾跟我说过,捡到东西,就应该归还给失主的。想到这儿,我最终决定把钱还给他,拿回钱的朋友高兴地笑了。于是,我们又继续愉快地玩了起来。
回到家,听说了事情原委的爸爸,不仅表扬了我拾金不昧的举动,还夸我学会了,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汇总15篇)篇十五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