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和有效性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一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田、白花花的棉花、代表着节节高的芝麻不仅农民为丰收感到欣慰,就连我们,看到这番丰收的景色也不仅愉悦起来。在这个主题实施前和实施中,我都建议家长带着宝宝也乡下看看,体验丰收的喜悦。今天,我将这些丰收的种子带到了课堂上,通过看看、摸摸、尝尝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种子。
1.看一看,了解种子食用价值。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和孩子们讨论:你知道哪些种子是可以吃的?哪些食品是用种子做成的?说到吃,孩子们马上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瓜子、花生、蚕豆!”;有的说:“我们吃的米是水稻的种子!”;有的说:“兰花豆就是蚕豆做成的,我吃过的!”孩子们都在踊跃的发言。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说法,说:“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种子做成的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我给孩子们看以其它一些种子食品,如豆浆、面粉、芝麻糊等等。孩子们看了都觉得奇怪,问:“老师,这是什么种子呀!”我故作神秘说:“你们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接着,我给孩子们又看了几张磨豆浆、面粉、芝麻糊的图片,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2.动动手,找出种子藏在哪里。
每个种子都有自己的“小屋”,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带着孩子去种子的小屋,把种子请出来。首先我拿了一枝棉花杆,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棉花的种子在哪里吗?谁能找出来?”因为孩子对于棉花不太熟悉,所以找了半天也没找出来,有的孩子知道在棉花里,但是也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于是,我将棉花采了下来,让每一个孩子用手捏一捏。孩子们通过用手捏的方式,马上找到了棉花的种子,接着,我又鼓励幼儿将棉花的种子请出来,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将棉籽剥了出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又分别出示了长长的绿豆荚、胖胖的花生、毛毛的黄豆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请出这些植物的种子,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尝一尝,品出种子独特风味。
劳动过后,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了:品尝美味的种子食品。在吃之前,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说说你吃的是什么种子做成的食品、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它是硬的还是软软的?让孩子分别从种类、味觉、口感上对自己吃的种子食品进行评价。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品尝这些美味的种子食品了。在课前孩子们就围着这些食品讨论这是什么种子做的了,当孩子们拿到食物后,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反思: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尝到了很多的种子食品,但是吃完后,教室的卫生让保育员打扫了好一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品尝前我没有和幼儿说好壳应该吐在哪里。所以结束后,桌上、地上都有一些果壳,以后我将会这一点,让活动有个好的收尾。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并对自己所带的种子食品有所了解,并将桌子布置成长条状,布置种子食品展览。。
2、种子妈妈形象。
3、幼儿有关于种子的知识经验准备。
4、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了解种子的作用。
(出示种子妈妈形象)“种子妈妈听说小朋友最近对种子特别感兴趣,所以今天她赶来了,想考考小朋友呢!”
教师以种子妈妈的身份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从而了解种子的作用。
(1)你知道哪些种子?
(2)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食用。
(3)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玉米、核桃....
(4)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教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它还可以食用,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人们每天都在食用着种子,我们离不开种子。
2、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教师:种子可以食用,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幼儿围坐在长条桌旁,以信息发布的形式请幼儿自由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教师小结:今天的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花生、有瓜子、有玉米、有松子,有毛豆、有蚕豆、有核桃等等,它们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了解一些需多次加工的,外形变化很大的种子食品。
教师:除了这些种子食品,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食品?
组织幼儿讨论:蛋糕、饼干是种子食品吗?
教师引导幼儿得出还有许多种子食品就在我们身边,如蛋糕、饼干、馒头等,只不过这些种子食品种子需要经过多次的加工,它们的变化很大。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进行统计。
(1)激发幼儿品尝种子食品的兴趣。
教师:今天种子妈妈来举行一个种子食品品尝会,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出示记录单,提出种子食品品尝会的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在品尝种子食品时还要做好统计记录,在记录单上先统计今天一共有多少种种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尝一下每种种子食品,再将你自己喜欢的种子食品记录在记录单上。提醒幼儿注意卫生,随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中。
(3)幼儿自由记录并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教师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些种子食品。
4、幼儿拿好记录单,一起交流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感受。
教师:今天这里一共有多少种子食品?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进行种子粘贴活动。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三
1.能认识各种不同的野菜,知道野菜的营养价值。
2.体验品尝野菜的乐趣,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1.野菜的ppt。
2.幼儿自备一份野菜,并事先了解野菜的名称及制作方法。
一、参观菜肴:
1.事先教师布置菜肴展示桌,带幼儿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桌上准备了什么呀?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带来的野菜制作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2.播放轻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菜肴。
二、认识野菜:
1.师提问:刚刚你看到了那些野菜?(幼儿说到一样教师就出示ppt展示)2.观看ppt,认识野菜。
(1)马兰:
外形特征:一种植物,绿色的'叶子,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伏平卧。
生长环境:原野、路旁、河边。
食疗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食,止血、散结消肿作用。
食用方式:可炒食、凉拌或做汤,香味浓郁营养价值:用马兰来治疗传染性肝炎和菌痢的,也均有良效。蔬中佳品,诸病可食。马兰含丰富的维生素,(2)荠菜:
外形特征:茎直立,有分枝,呈莲座状,具长叶柄,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
生长环境:田边地里食疗作用: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食用方式: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都可以,还可以熬成鲜美的荠菜粥。
营养价值:所含营养素平衡,并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三、烹调方法:
1.师提问:你知道这些野菜的制作方法吗?(幼儿介绍)2.了解简单的烹调方式--凉拌。
3.教师当场凉拌野菜。
四、品尝延伸:
1.请大家品尝野菜。
2.食用野菜的注意事项:
第一,野菜不可多吃。因多数野菜性凉致寒,易造成脾寒胃虚等病。有的野菜就有微毒,多吃有害,蕨类等野菜含过敏物质,多吃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因此食野菜不能偏食贪多。
第二,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不要食,以免中毒。
第三,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
第四,需要浸泡的野菜: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后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要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
到了活动时间,我刚组织大家把自己带来的菜盒放到自己桌上,很多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阵阵香味马上扑鼻而来,有的孩子已经忍不住先偷吃一点了。更多的孩子是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带来的菜肴。大家开心地相互吃着,聊着,评着。我和配班老师则从不同角度忙着给孩子们拍照,抢拍下很多孩子狼吞虎咽吃菜的样子。有的孩子看到我拍照就忙不迭地伸着两指摆了个poss,耶!……孩子们吃得不奕乐乎,整个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四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对生活中的家务劳动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别说是帮助大人们做些家务活了。平时大人们总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呢?是高档的服装?精美的蛋糕?昂贵的玩具?我想都不是。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教会他们生存、生活、创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为了让孩子多了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种细节,感受到大人们的劳动之辛苦,我特此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他们体验与他人共享劳动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感受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分工合作学习野菜菜肴制作的.烹调方法(凉拌、炒、包饺子等)。
2、体验自己动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参加野菜活动。
2、提醒幼儿参与买菜做菜等家务,观看过家长制作的多样菜肴。
3、家长帮助幼儿准备野菜制作的菜肴(一种),并知道菜肴的名称及制作。
4、饺皮、肉馅、野菜实物,佐料(幼儿已熟识)。
5、凉拌菜的制作录像。
6、预计活动需要两小时。
7、本活动需要两个老师配合完成。
活动过程:
1、野菜菜肴展览。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菜肴的名称及烹调方法。
2、组织幼儿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1)摘洗野菜,提出活动要求。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摘菜,一组洗菜。摘菜时注意将黄叶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干净。(教师在旁指导)。
(2)制作野菜菜肴。
根据菜的烹饪方法不同,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包饺子小组;另一组为凉拌组。
两组同时进行活动。
包饺子组:一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幼儿学习。教师帮助准备菜肉馅和幼儿一起包捏。并将包好的饺子在现场或交厨房煮熟。
凉拌组: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凉拌马兰头》,并请幼儿讲讲凉拌马兰头的方法。
教师帮助幼儿切、烫马兰头。
教师重点讲述马兰头凉拌方法,幼儿根据自己的口味试着凉拌,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制作。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饺子、凉拌菜摆放在桌上,组织幼儿已自助餐的形式品尝自制的及家中带来的野菜菜肴和混饨、饺子等。
4、谈谈野菜食品的味道,讨论人们为什么喜欢吃野菜?
活动延伸:
1、将自制的饺子和凉拌菜送给其他班的孩子尝一尝,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乐意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
2、让幼儿向他人讲述当天的活动经理,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活动后的效果分析:本活动及科学、生活劳动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活动。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看一看、讲一讲、动一动、尝一尝等活动形式,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野菜菜肴的乐趣。整个活动是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幼儿没有任何的压力。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学习,分工合作,相处得十分融洽,正是这种融洽,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野菜的不同制作方法,从而完成了教育目标。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五
活动目标:
1、收集各种海鲜产品,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熟悉的海鲜。
2、分享海鲜美味,体验集体品尝的乐趣。
3、尝试用简单地方法进行“海鲜美味”的统计。
活动准备:
1、幼儿没人带1~2种海鲜产品。
2、师幼共同布置品尝会的展台,准备装食品的盘子、牙签等。
3、“我最喜欢的海鲜”统计表、笔、每人一颗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讨论各种海鲜。
1、谈论自己曾经吃过的和知道的海鲜。
师:你吃过什么海鲜?味道怎么样?你喜欢吃吗?为什么?
2、介绍自己带来的海产品。
师:请你说说你带来了什么海鲜?叫什么?味道怎样?有什么营养吗?先和小朋友说说,等下在海鲜品尝会上推荐给大家。(引导孩子从海鲜的名称、口味、营养等方面完整介绍。)。
二、布置海鲜展台。
1、请幼儿将自己带来的海鲜产品放在展示台上。
2、观察海鲜的品种与数量。
师:看,我们的海鲜展示台上有各种各样的海鲜,一共有多少品种呢?每种又有多少数量?
3、请幼儿重新将自己带来的海鲜产品安不同种类依次放到展示太上,并装盘等。
三、品尝海鲜,感受集体分享的快乐。
1、幼儿自由品尝,体验不同海鲜的味道,感受集体分享的快乐。
2、可以播放轻松的'音乐,增添愉悦、轻松的氛围。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品尝时的卫生和礼仪。
四、交流、分享,评选“我最喜欢的海鲜”。
1、师:你品尝了哪些海鲜?你最喜欢哪种海鲜?它的味道怎样?
师: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有的喜欢……有的喜欢……有的喜欢……哪种海鲜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呢?现在请小朋友吧自己的星星贴到统计表中部最喜欢的那种海鲜的标记下面,等一会儿我们来看看结果。
2、师:“我最喜欢的海鲜”评选结果出来啦!最受小朋友喜欢的海鲜是什么呢?有几位小朋友喜欢它?这是哪几位小朋友带来的呢?其实,不同的海鲜有部通的营养,谢谢每位小朋友让大家分享了美味!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六
目标:
通过感官认识各种水果的特征。
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
准备:
每人带一个新鲜的水果。
请保育员将(梨、苹果、香蕉等切成小块)。
礼物盒(装有梨、苹果、香蕉、石榴、猕猴桃、桔子等常见的水果)。
过程:
一、猜礼物。
l金老师受到一个礼物盒,你们来猜猜礼物盒合理装着什么呢?
2幼儿进行猜测。
3究竟是什么,我请你们来摸摸看,摸好了以后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摸到了什么?
4请幼儿上来摸,你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是什么?
5教师出示礼物,请幼儿看看是什么?(水果礼盒)。
二、讨论水果的吃法。
l我们前天一起去买了水果,请你们到边上去拿好自己买的水果。
2说说你买的是什么水果?你的水果可以怎么吃?
3你们还喜欢吃水果,这些水果是怎样吃呢?
三、品尝水果。
l你们闻闻水果想么?想吃么?
3品尝之前把自己买的水果放在原来的地方,用毛巾擦擦手。
4幼儿品尝水果。
四、延伸:
请你们说说你还吃过水果做的什么东西?明天把它们带来我们提起来品尝好么。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七
设计意图:马兰头、荠菜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也叫野菜,作为人们的家常菜肴,但这些野菜对幼儿来说并不认识和熟悉,也不够了解。针对我们农村中心幼儿园以及本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野菜”这个活动供幼儿探讨。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活动使幼儿认识荠菜,马兰头的外型特征,知道其名称。
2、知道野菜是多种多样的。
3、激发幼儿对寻找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
4、了解荠菜,马兰头对人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每张桌上放一些荠菜,马兰头若干(每个幼儿带荠菜,马兰头到幼儿园)。
2、每人一把挖野菜的工具和一只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观察荠菜,马兰头的外型特征“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了什么?你们认识它们吗?它的名称叫什么?长的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荠菜,马兰头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教师告诉幼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野菜.
二、比较荠菜和马兰头的异同处.
1、“这些野菜长得都是一样的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引导幼儿说出荠菜和马兰头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有根、茎、叶,都是绿色的,有的马兰头的茎是紫红色的、有的茎是绿色的;不同点:马兰的叶子有些椭圆型,比荠菜大,荠菜的叶子比较细,叶子边缘有凸齿形)。
2、教师小结:这些野菜有的是马兰有的是荠菜,除了它们,还有其他的野菜(野芹菜,红花菜)但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野菜是各种各样的。
三、组织幼儿去野外寻找野菜,提醒幼儿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1、“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野外去寻找荠菜和马兰头,小朋友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走的太远,把挖到的野菜放在塑料袋里,比比谁找的最多,用剪刀时要小心手指。”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八
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各自带些自己做的菜来,要举行一个品尝会。
上课铃一响,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带来的菜放在桌上。我带来了水果沙拉和炒鸡蛋。
我再看看同学们,大家都带了各种各样的菜色和食品,一眼望去,桌上琳琅满目,让人口水直流!
老师走进教室,大声宣布品尝会开始!我们欢呼雀跃,走下位置去品尝别人的美食!我先看中了李屹的糕点,便走上前去,问到:“能给我点吃的吗?”李屹二话不说,拿出做的饼干递给我。我边吃边往下走,又来到吴彦文那边,只见桌上放着自做的.华夫饼和冰淇凌,我挖了块冰激凌塞进嘴里,顺便又拿起两块华夫饼。
我抓着各种美食,满载而归!回到位置上,却发现同学们不停地抢着我的沙拉,不一会儿就吃光了!没抢到的同学带着失望的眼神走了。
开心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品尝会结束了,我们都回味着之前美味的食物,心里甜如蜜!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大米的来历及用处。
2、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盘子、抹布(人手一份)。
2、《大米产生》的图片。
3、已完成有关米及米制品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米饭引出)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看图片《大米产生》)。
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2、与同伴交流分享记录表。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做甜酒酿。米除了直接做这。
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处的食品。
粉做的食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用米做成的食品好吗?
二、幼儿品尝米做的食品。
1、展示各种米制品。
2、幼儿品尝,并相互交流食品的味道。
三、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述自己所吃食品的味道。
四、教师小结。
1、米可以做很多食品如:粽子、年糕、汤圆等,并口味都不同。
2、幼儿知道要爱惜粮食,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
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生动、活泼的说唱情趣,体验歌唱的快乐。
2、知道“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习俗,尝试用潮州话说对白,学习用歌声表现“广东小主人”的热情和好客。
3、学习o×0×o××o××××o×―o的节奏型。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录相带各一盒。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幼儿随歌曲旋律拍手进活动室。
2、练声、节奏型练习。
(1)以“拍手向客人打招呼”的形式,学习节奏型:
o×0×o××o××××o×―o。
(2)“用歌声欢迎客人”欢迎客人的形式练声,唱准旋律。
(3)“唱一首欢迎客人老师的歌”,幼儿欣赏并学说潮州话对白。
3、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观看有关“功夫茶”的.录相。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内容。
(1)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学习歌词的第一、第二句。
(2)在动作表现中学习歌词的后半部分。
2、欣赏老师范唱歌曲。
3、幼儿用动作感受、表现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听音乐,边用手打节拍边轻轻跟唱。
(2)学习有感情地唱好×0×o××o××××o×―o。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3.喜欢紫包菜并乐意品尝。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常见的蔬菜,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紫包菜沙拉。篓子、托盘每桌一个,菜刀和案板各一块。关于紫包菜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发幼儿的猜想,激发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1。(紫包菜的切面图,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裁剪成一个长方形的漂亮画面。)。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仔细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呢?(幼儿大胆、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2。(紫包菜的一片叶子)。
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1。
3.出示ppt3。(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师:现在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出示紫包菜,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师: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吗?每个人去选一个紫包菜,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观察紫包菜。
幼儿观察紫包菜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感知紫包菜的内部特点。
1.认识紫包菜的叶子。
师:紫包菜的身体里面会长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师:好的,你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剥下一片叶子)这是什么呀?(出示剥下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叶子是紫色的,我们看到的白色是它的叶肉,叶肉是白色的。
2.幼儿动手剥紫包菜。
师:叶子里面还会是叶子吗?每个人都去剥几片试试,把它剥开,看看它身体里面长什么样子!(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帮助。)。
3.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叶子里面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为什么没有剥完?
小结:原来紫包菜身体都是一片一片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的呀!
4.玩游戏“紫包菜”,进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内部特征。
师:紫包菜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儿叶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切紫包菜,感知紫包菜内部的美丽。
师:刚才,我们在想办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时,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横切面。)。
师:好漂亮的花纹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过的呢?现在,我们知道一开始看到的那幅图片是什么了吧!这美丽的花纹就是紫包菜切下来的样子。从这美丽的花纹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
三、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体可以更健康,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紫包菜做成的菜。(ppt图片三至四张)。
四、活动结束:品尝紫包菜沙拉。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1.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
2.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1、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本文的对比写法。
3、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重点:
(1)学习对比的写法。
(2)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荠菜(ji)蔷薇(qiangwei)掰手(bai)琥珀(hupo)。
绽(zhan)码(ma)苋(xian)和煦(x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垠:边际。
(2)迁就:勉强凑合别人。迁:改变,引申为改变初衷。就:凑近,凑合。
(3)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经心:留心,在意。
(4)五味瓶:装着甜、酸、苦、辣、咸的瓶子,什么滋味都有。比喻不是味道。
(5)出土文物:原指被发掘出来的,有关文化发展的有价值的古代器物。本课是“老古董、背时货”的意思。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在生活质量飞速提高的今天,野菜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饭桌上,成为首屈一指的绿色蔬菜。我认为有必要让幼儿认识一些野菜,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进而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引导幼儿认识当地最常见的两种野菜。
2.让幼儿学习采摘这两种野菜,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3.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正确使用采摘野菜的工具。
1.与当地农民联系,选择长有这两种野菜的地方。
2.准备采摘野菜的工具,人手一只装野菜的小篮,人手一把小铲或一把小剪刀。
3.与家长联系,为幼儿准备一双轻便的鞋和一顶太阳帽。
4.自编一首挖野菜的歌。
5.马兰头、枸杞头各一盘(已做成的菜)。
活动地点:幼儿园室内幼儿园附近的农田。
1.出示两道野菜品尝。通过品尝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挖野菜的愿望。(室内)。
(1)提问:你们在家有没有吃过?知道这两种菜的.名称吗?你们知道这两种菜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吗?(丰富词汇:野菜)。
(2)小朋友们都很想知道,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这两种野菜。
2.组织幼儿到目的地认识野菜、采摘野菜。
(1)向幼儿交待途中的注意事项。
(2)组织幼儿到目的地。
(3)别认识这两种野菜,观察了解这两种野菜的生长特征。
a.认识马兰头:请幼儿在地里找出马兰头,引导幼儿观察(看看、摸摸、闻闻)。
b.认识枸杞头(方法同a),让幼儿知道枸杞头的特征、颜色和形状。
(4)观察老师采摘这两种野菜,学习正确使用小铲和剪刀挖野菜的方法。
(5)教师指导幼儿采摘野菜,巡视观察幼儿采摘野菜的方法以及观察幼儿采摘的是不是这两种野菜。
3.集中幼儿和幼儿采摘的野菜。
(1)让幼儿把各自采摘的野菜分类放好,集中起来,体验劳动的成果。
(2)韵律活动。改编摘果子律动为采摘野菜律动。
幼儿自编动作,边唱边跳,把自己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
(3)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采摘了这么多野菜,现在我们把这些新鲜的野菜拿到幼儿园,一起来把这些野菜做成可口的菜。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2023年挖野菜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