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通常具有独特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份优秀作文的精选合集,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一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2、理解寓意。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回家为家长表演剧本。
2、补充词语。
惊惶()()德()善侧耳()()旦夕。
()为真()所悟()书()礼()头()脑欺侮()。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三
在山沟里,清澈的小溪在练习长跑;灌木丛中,鸟儿在排练合唱;在草坪上,小猴子们正在做漂亮的有氧运动。森林里充满了欢乐。(多美的`风景啊!)。
一只美丽的小梅花鹿从远处跑来。在小溪边,他低下头,正要喝水,却突然停住了。它看到了小溪里的倒影,“哇,那是谁,多漂亮的小女孩啊?”看着它,它突然尖叫起来:“啊,这就是我自己,上帝,看看你,我的身材好匀称,就像时装模特在t台上;我的角是多么别致,就像一堆灿烂的珊瑚。”就在小鹿得意忘形的时候,突然,它发现自己的腿,哪四条又长又细的腿太丑了,怎么可能和漂亮的角搭配呢?小鹿很恼火。鹿角听了小鹿自言自语,感觉很痒很舒服。
这时,一只狮子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草丛中跳出来,冲向小鹿。就在这时,鹿的四条腿想都没想,立刻起飞了,转眼间就把狮子扔了。这时,我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鹿角里。突然觉得四鹿的腿都脱了,刚想回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却被野藤抓住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狮子又追上来了。四只鹿的腿一起工作,咬紧牙关,用尽全力向前跳跃,折断了拐杖,小鹿又逃跑了。
鹿跑回家喘息着说:“这两只美丽的角差点要了我的命,但是四条丑陋的腿救了我的命。真的是人不可貌相。”从此小鹿不再抱怨自己的腿丑了。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四
有一天早晨,东郭先生躺在院子里的太师椅上看书,正看得如痴如醉时,忽然听到一阵奔跑声,忙急忙跑出院子一瞧,院门外,一只狐狸叼着一只鸡正往东郭先生家里跑来。
狐狸看见东郭先生,好似捞着了一根救命草,哀求道:“先生,救救我吧。你救了我,我永远忘不了您的恩情!”东郭先生正想救它,突然想到中山那次救了一只狼,却差点被忘恩负义的狼吃了。这次,该不该出手相救呢?邻居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狐狸恳求道“先生,求求你了,否则我的命休矣!”东郭先生怜悯心上来了,“狐狸这么可怜,肯定不会像狼一般。再说,狐狸又不会吃人。罢罢罢,救它一命,胜造七级佛屠。”于是把狐狸藏起来,自已又假装看起书来了。邻居问东郭先生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跑过来。东郭先生说:“我刚才在看书,没有看见狐狸跑过来。”说完又自顾看起书来。邻居走了,东郭先生就把狐狸放出来。
接下来几天,东郭先生病了。狐狸装出一副要报答救命之恩的样子,给东郭先生煮药,还整天照顾他,直到他病愈为止。东郭先生觉得狐狸知恩图报,就收留了它。
一天,东郭先生去买菜,狐狸一看机会来了,就把东郭先生养的鸡全都偷走了。东郭先生回到家看到遍地飘着鸡毛,知道大事不妙,到狐狸的住处一看,狐狸也跑得无影无踪了,明白上了狐狸的当,后悔莫及。
文档为doc格式。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五
在4月份的星期六,狐狸表哥约狐狸在东湖公园的东南角集合,因为狐狸表哥昨天在水果店买了许多水果,所以请它那个最能吃的狐狸表弟来帮忙。
第二天,狐狸穿着西装,戴着墨镜,开着它心爱的汽车来到了东湖公园东南角,可是它的狐狸表哥没来,于是它用手机给狐狸表哥打了个电话,狐狸表哥说:“我买的水果太多了,我得找几个袋子。我已经装了20袋了。”狐狸说:“那行,你快装吧。”
狐狸闲着没事儿来到了东湖公园的便利店,它看见里面的小动物用东湖币来买,而它没有,就问旁边的乌鸦:“乌鸦兄弟,俺第一次来,在说上次咱们不是在你的老巢见过吗?看在咱们是朋友的份上,你就借我两个东湖币吧。”乌鸦上次已经被狐狸骗过一次了,它才不会上当呢,它说:“行吧,一会儿我们在我的老巢见。”狐狸来到了乌鸦的老巢并说道:“乌鸦兄弟,你到底让我来做什么呀?”乌鸦丢下去一个发霉的长虫子,对乌鸦说:“这是法国进口的肉,保准你吃下去长命百岁。”狐狸半信半疑地吃了下去,没一会儿,狐狸的肚子开始痛起来。
狐狸表哥见狐狸这样,带它去了森林医院,以后狐狸再也不敢相信乌鸦了。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七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喜悦心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叙述顺序。
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四、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读题。
2、解题,瑞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默读。
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
三、学习生字。
1、自学。
2、检查。
a、指名分段读课文。
b、分析字形:凛、罩、蒙、巍、眉。
c、辩字组词。
瑞()例()馒()。
端()冽()漫()。
d、解释词语。
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笼罩。
e、写出近义词。
凛冽、昏暗、分外、追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
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
二、第1段。
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
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
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
6、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
7、朗读。
三、第2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哪几句具体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
a、指名读。
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
c、为什么说雪后的景色是雄伟壮丽的?
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
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f、朗读指导。
四、作业。
1、齐读1、2段。
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
二、第3、4段。
1、默读。
2、这两段分别写谁?
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
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
4、老农和小孩高兴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a、指名读农谚。
b、理解。
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
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
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
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
5、指导朗读。
三、总结。
1、齐读全文。
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
3、背诵课文。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八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九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抡”、“装”、“塞”、“蜷”、“舔”、“犹豫”等词语的确切意思。
2.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抓住关键要素,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3.在角色朗读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4.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明:
通过回忆旧知,巩固复习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2.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简介: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
说明:
学生可能会对复姓感兴趣,教师可以例举几位复姓的名人,如诸葛亮、欧阳修等。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要求完成课内预习。
(1)自由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说明:
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交流学习成果。
(1)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2)寓言《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人物,重要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根据板书,理清课文脉络,给文章分段。
三、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轻声读课文,用“”划出老农教育东郭先生的话。
交流、出示: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2.读句子,质疑。
预设学生回答:
(1)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2)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
(3)这个教训是什么?
说明:
通过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并激发学生深入阅读,体味寓言内涵的兴趣。
3.细读第1-4小节,
解疑: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
(1)师生合作,朗读1-4节,在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它是?
理解: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交流)。
指导朗读:狼的语言,狼的语气--让人觉得可怜。它表达的不是赞美之情,而是苦苦哀求之情。
说明:
教师可结合肢体语言表现其哀求的姿态,从而理解感叹号的感情色彩。
(2)多媒体出示:练习说话:
当狼哀求东郭先生救它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答应了狼的要求。(理解:明知狼十分凶残,却被狼苦苦哀求的可怜相所迷惑,一时心软救了它。)。
说明:
通过表达,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性格缺点。
过渡: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又犹豫了一下?
多媒体出示:练习说话:
当猎人询问东郭先生狼的踪迹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他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理解:明明有机会把狼交给猎人,但一时糊涂,替狼撒了谎。)。
出示:当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东郭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这一环节的说话练习既是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表达中进一步感受东郭先生的执迷不悟。
师小结:东郭先生明知道狼的本性,却先后两次犹豫,他真是--(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4.细读第5-6小节,
解疑: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默读课文,划出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的相关语句。
出示相关语句,交流。
(1)狼的语气--凶狠。(在朗读指导地过程中理解感叹号表现出的是狼凶相必露时丑恶的嘴脸。)。
多媒体出示:当时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继续让学生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同时进一步体验狼的本性。
师:这只狼真--(学生:凶残、狡猾)教师随机板书。
(2)东郭先生的语气--气愤。
指导读好感叹句。(个别、集体读)在朗读中体会东郭先生的大惊失色,非常气愤。
(3)分角色读1-6节。
师小结:狼在危险面前可以装出一幅可怜相博得别人的同情,但危险过后就会原形毕露可见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三)细读7-9节。
轻声读课文7-9节,注意带问号的句子。
出示:“我应该让狼吃吗?”
“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口袋那么浅,装得下一只狼吗?”
1.读一读,说说表达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你觉得老农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出示:老农______________,所以,我觉得老农是个机智的人。
老农______________,所以,我觉得老农是个果断的人。
说明:
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解疑:这个教训是什么?
出示: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三、迁移拓展。
我们学过多篇不能怜悯恶人、坏人的寓言,你还记得是哪些寓言吗?
板书: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
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2、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课后15个词语,能用。
“犹豫”“大吃一惊”造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节目演一演。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2、在学习课文之前,东郭先生有问题要问大家:大家知道我的姓氏是什么嘛?同学回答。
其实东郭就是我的姓,是一个复姓。大家还知道其他的一些复姓么?同学回答。
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复姓(司马、欧阳、诸葛、公孙、令狐、上官、东方、西门)。
二、初读课文。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请同学们打开书,分角色朗读。点名分角色朗读。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在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那是什么词啊?同学回答:犹豫。
当狼哀求东郭先生救他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就答应了狼的要求。
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第二次犹豫?指名回答。
当猎人询问东郭先生狼的踪迹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他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提问。
出示句子: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3、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齐读这个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4、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5、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6、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四、领悟寓意。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一
第一段:述说学习古诗新编的初衷和目标(200字)。
在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开始接触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歌,其中包括古诗新编。这是一种将古代经典诗句融入现代语境的方式。学习这种诗歌形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目标是通过学习古诗新编,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段:分享学习古诗新编的过程和体验(200字)。
在学习古诗新编的过程中,我们每天会阅读并背诵一两首古诗新编,然后试着自己创作。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合作,讨论怎样将古代的诗句融入到现代的情境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在学习中思维活跃,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次写作后,我们会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为彼此的成长而鼓励。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仅提高了诗歌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段:古诗新编对我们的影响(200字)。
学习古诗新编使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并试着将其表达出来。在编写古诗新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在有限的词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要用恰当的词语来描绘自己的心情。这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如何将语言更加生动地传递出来。同时,古诗新编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资源,让我们有更多的语言工具可以运用。在学习中,我们也逐渐培养了审美情趣,通过创作和欣赏,懂得了如何欣赏古人的智慧和美的表达。
第四段:古诗新编的启示和感悟(300字)。
通过学习古诗新编,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化作了我们学习的动力。古诗新编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诗作引领我们徘徊在峭壁的小径上,体味人生的无常和短暂。通过自己的创作,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古诗新编还让我们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它能够让人情感释放,让人感受到美的力量。它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宣泄和沟通的方式。通过学习古诗新编,我们认识到诗歌的力量,也更懂得了如何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第五段:总结学习古诗新编的收获和感受(200字)。
通过三年级学习古诗新编,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懂得了诗歌的力量和美的表达,也更加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创作和欣赏古诗新编,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对我们的启示。学习古诗新编是一段有趣又富有收获的旅程,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还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我们深深地爱上了古诗新编,并期待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古代文化,体验更多的美和智慧。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三
一头猪重150()一只西瓜重()。
黑板长2()小明身高150()。
二、看谁算的对。
三、判断题。
1000千克的大米和一吨的面粉一样重。()。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脱式计算。
六、解决问题。
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二、看谁算的对。
三、判断题。
17个百是170。
第一文库网()。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脱式计算。
六、解决问题。
一年有()个季度,教师节在第()个季度,是香港回归()周年。
二、看谁算的对。
三、判断题。
今天是12月30日,明天就是元旦了。()。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脱式计算。
六、解决问题。
体育室里有足球45个,篮球个数比足球少8个,两种球共多少个?*。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四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接触和理解古诗,我校开设了古诗新编的课程。这学期,我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也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程,并对古诗新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第一段:发现古诗的美妙之处。
古诗新编的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古诗的美妙之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欣赏了很多古诗,感受了古诗的独特韵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静夜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我仔细品味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晚,感受到月光的洒落。通过阅读古诗,我发现它们像是用文字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心中充满了想象和美好的情感。
第二段:古诗新编的有趣之处。
古诗新编是我们课程中最有趣的一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让古诗有了新的表达和生命。例如,我们使用了古诗中的韵脚、格式和意象,创作了一首名为《购橘》的古诗新编。这样的创作方式使我体会到了古诗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不仅可以把古诗用于作文素材,还能够从中学到用词说理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第三段:古诗新编的挑战与成长。
古诗新编的课程不仅有趣,也充满了挑战。在课程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严格的要求和复杂的构思。例如,我们在新编古诗时,要求每句都要保持古人的意境和章法,这对我们很大的要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写的不好的情况,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也更加明白了古诗的价值和魅力。这样的挑战使我们在书写古诗时更加努力和专注,也培养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第四段:古诗新编的启发和意义。
古诗新编对我们的启发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创作古诗,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我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其次,古诗新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国学素养。最后,古诗新编也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古诗,我们需要自己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古诗新编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课程。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还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也认识到古诗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欣赏古诗,将古诗的美妙通过自己的笔端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之,古诗新编是一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领略古诗之美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体会到了古诗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我相信,在古诗新编的启发下,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五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本班共有学生49多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新编东郭先生和狼三年级范文(16篇)篇十六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一种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的文学形式。在三年级的诗歌学习中,我从古诗中领略到了诗歌的美妙,也体会到了诵读古诗的乐趣。通过学习古诗,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学的欣赏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对古诗学习的心得。
首先,古诗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古诗的意境,还要学会朗读和抒发情感。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传授了自信而悦耳的朗诵技巧,使我们学会了优雅地吟诵古诗。同时,我们也被要求用适当的语调和情感来表达古诗的意境,以此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慢慢地找到了文字的魅力,也培养了对诗歌的兴趣。
其次,古诗学习让我更加熟悉了中国的文化。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学习古诗,能够了解到古代先贤的思想和文化背景。譬如《登鹳雀楼》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船落笔共沧海"就让我明白了唐代士人的宁静淡泊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学习古诗,我们还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学习古诗,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古诗学习也激发了我对词语的感觉和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含蓄深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不仅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还能够深入挖掘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通过分析古诗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我不仅提高了对词汇的掌握能力,还培养了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古诗的诗句和表达方式也启发了我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创新思维。
古诗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古诗中有很多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句子,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朗读和品味古诗,我逐渐懂得了如何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这些美妙的画面。我喜欢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评说古诗,也喜欢将古诗的意境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能够深入欣赏古诗中的奥秘,真正体验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通过三年级的古诗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诗的美丽与智慧。古诗的学习不仅帮助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熟悉了中国的文化。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古诗,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古诗不仅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境界,我希望能够在古诗的世界中继续探索,收获更多的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