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班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材料和活动。为了提高小班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小班教案示范稿。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一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学起来乏味无趣。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试图设计了“去小熊家做客”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给小熊串糖葫芦”和“串项链打扮自己”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物体数量。真正使幼儿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建立初步的概念,培养幼儿对数数的兴趣。
2、通过手眼协调地进行串珠,培养幼儿专心操作的习惯。
1、信封一个,幼儿每人一套材料(彩色串珠25个,串珠小棒1根,串珠绳2根)。
2、场地:山洞2个。
3、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个,小熊头饰一个,各种食物若干。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小熊的来信并念给小朋友听:“亲爱的小朋友们,十一长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小熊笨笨。”
“我们去小熊家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哎,对了,小熊最爱吃甜的食物了,我们去给他买糖葫芦吧!”
2、教师带幼儿钻过两个山洞,并引导幼儿点数山洞的数量。
二、活动开始:
1、串糖葫芦。
教师带幼儿来到一片空地上,教师发现许多“宝盒”。教师说:“我们看看能从宝盒里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棒,各式串珠自制糖葫芦。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珠子,逐一串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芦”。
幼儿制成糖葫芦后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反复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穿项链。
教师:“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漂亮呢?”引导幼儿根据“宝盒”里的绳子,珠子,想出给自己制作项链,手链来打扮自己。
穿完后手口一致的进行点数。教师帮幼儿打结。
三、活动结束:
1、教师带幼儿来到小熊家,把糖葫芦送给小熊。
2、教师扮成小熊:“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做客,谢谢你们送我糖葫芦,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小朋友快去洗洗手,我们来吃吧……。”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二
36个月前的宝宝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塑料瓶,在小熊吹泡泡的情景下,既能较容易地操作,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1.认识红、黄、蓝3种颜色,对色彩产生敏感。
2.在家长的指导鼓励下,愿意自己动手画画。
3.感受活动的乐趣。
物质准备:
泡泡枪,人手一份画有熊猫吹泡泡形象的作业纸,各色(红、黄、蓝)颜料,没有瓶盖的塑料小瓶若干,抹布。
经验准备:
宝宝有过吹泡泡的经验。
(一)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引起宝宝的注意。
1.引导宝宝观察泡泡的形状与颜色:"看,这是什么?"(泡泡)。
2."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3."有一只小动物也喜欢吹泡泡,他是谁呢?""教师出示印有熊猫吹泡泡图案画纸:"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熊猫,熊猫可喜欢吹泡泡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吹泡泡好吗?"。
(二)教师示范用小瓶瓶口蘸上颜料在画纸上印泡泡。
1.边印边说:"红泡泡、黄泡泡……"。
2."泡泡圆圆的,小心不能让他破哦!"。
3.给予宝宝更多有关泡泡的经验。
4.提示幼儿换颜色作画时,应用抹布将瓶口抹干净,再蘸其他颜色。
5.提示家长:尽量让宝宝自己操作,不要过多干预:在家中要多给宝宝涂涂画画的机会。
(三)宝宝自主选择工具印画泡泡。
教师巡回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鼓励宝宝蘸取不同的颜料印画泡泡,表扬"泡泡"印花的有多有好的宝宝。
(四)展示作品,引导宝宝相互欣赏。
本次活动在开展之前,请家长带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戏并观察。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三
小班宝宝爱模仿,注意集中的短,想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我班的宝宝在听故事和出现新奇的人事物的时候,注意力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以故事穿插整个活动。
1、能双脚同时向前连续行进跳。
2、体验和同伴一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能双脚同时连续行进跳,在跳的时候注意观察前面的人和物。
1:录音机,磁带
2:兔子头饰若干(可根据班里幼儿的人数)
3:12个塑料圈
4:2个玩具拱形门
一、创设情境,师幼同时做热身操“快乐的小兔”(同时放音乐)
二、游戏“寻找礼物”
1:师:今天宝宝做操做的很棒,兔妈妈有礼物要送给你们,可是不知道放在那棵大树下还是在那边的滑梯旁,我们快点找一找吧!(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2:练习双脚连续行进跳,达到老师指定的地点。
三、游戏“遇到大灰狼”
1:师示范讲解,表扬刚才做的好的小朋友。
2:找到礼物,将其带上,继续行进跳。
师:找到礼物开心吗?我们去做游戏吧!
3:途中遇到大灰狼,将其打死。(跳的时候可根据幼儿是身体状况加以调整)
四、游戏“小兔回家”
1:放音乐师:听见打雷声要怎么办?
2:师讲解动作,幼儿站成两竖列(6个塑料圈1个拱形门为一组,共两组)请宝宝做示范,在游戏中,师巡回指导。
五、放松
师:宝宝今天开心吗?都做了哪些事情?宝宝累不累?赶快坐在“沙发上”锤锤腿吧。
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宝宝是散着上的`,场景有点乱,宝宝会被大型玩具吸引,还有宝宝很激情的跳,完全不顾前面有人和物没有,这点没有做到,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吧游戏规则再说的浅显易懂,我觉得,本次活动我没有和宝宝们一起参与,会让宝宝觉得生分,老师应该和宝宝是一体的,一起玩,一起疯,还要掌握活动的大局。再活动中,宝宝留了很多汗,应该给宝宝每人随身带一条小毛巾放在背后,细节也决定成败。再第二环节中,让宝宝去探索蹦跳的基本动作,宝宝表现还不错,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课,让宝宝自己去探索加以实施,他的记忆里,发展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初步认识脚的作用,懂得应该保护脚。
活动准备:
大小脚印图,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看图猜想。
1.出示两幅脚印图,勤给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脚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这是小朋友小时候的脚印和现在的脚印,小时候的脚丫小,现在小朋友长大了,脚丫也变大了。
二、认识小脚丫。
1.引导幼儿脱掉袜子和鞋子,利用自己的小脚丫,认识脚的几个部位:脚趾、脚面、脚心、脚跟。
2.组织幼儿玩“我说你指”的游戏,教师说出小脚部位的名称,幼儿指出相应部位,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3.引导幼儿数以数自己有几只小脚,每只脚的脚趾头有几个,启发幼儿按顺序进行5以内数的点数。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脚,每只脚有5根脚趾头。
三、脚丫幼儿。
1.挠一挠小脚:幼儿与同伴相互挠挠脚心和脚背,并说说被挠的感受。
3.动一动小脚:播放律动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动动小脚腕、脚后跟和脚趾头。
四、脚丫本领大。
1.交流与讨论:脚丫有哪些本领?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脚丫的发现。
3.启发幼儿思考:如果没有脚会怎么样?
4.小结: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可以走、可以跑、可以跳,没有了脚我们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脚。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五
我常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带汽车的玩具来玩,语言角中关于汽车的书也很受小朋友的欢迎,经过观察我又发现他们对汽车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常见的汽车也说不出名称,对交通安全的知识了解的不多.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就住在幼儿园附近大多数是老人接送,平时乘坐汽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于是我设计这个活动。满足孩子们对车子的兴趣,尝试让幼儿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汽车的名称,谈论他们的特征和主要的功用。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汽车,了解它们的名称,功用,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描述。
2.认识红绿灯,分辨红绿灯的颜色,学习开汽车的儿歌,知道该怎样按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
3.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
响环若干。
一.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看图片,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
a出示公共汽车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怎样乘公共汽车?(上车要买票,(或刷卡)到站停。先下后上。)
b出示警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警车是怎样叫的?
c出示消防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
d出示救护车,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什么时候要叫救护车?(生病的时候,可以告诉幼儿叫救护车的电话:120以及这些特殊的车子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
(要幼儿自己根据生活经验自己说说)。引导幼儿知道开车子要有司机,车子是在马路上开的。
二.认识红绿灯。
咦!小汽车怎么停下了?它们看见了什么呢?(出示红灯,绿灯)车子要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让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说说在马路上该怎样按红绿等的指令来过马路。
三.学习儿歌开汽车
a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汽车的叫声。模仿汽车的叫声。“笛笛….”引导幼儿说:“红灯停,绿灯行”老师出示红绿灯,幼儿根据红绿灯做出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b和幼儿一起编念儿歌:笛笛笛,笛笛笛。我是汽车小司机,红灯停,绿灯行。红绿一定要分清。
c幼儿边开小车动作边跟老师念儿歌。
四.开汽车的游戏
听音乐,幼儿手拿响环做方向盘,自由的开着汽车。老师手持红绿灯,要求幼儿边开边念儿歌,看见红绿灯,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车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也经常乘坐。班上玩具车出现引起了弟弟宝宝的特别青睐。每天总有孩子带着玩具车来幼儿园。“开汽车“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中开始了。“上海市0-3婴幼儿教养方案”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把托班孩子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空气新鲜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利用各种真实的车,在阴凉的大树下,让孩子获得各种经验。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六
1.欣赏作品,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
2.尽情涂鸦,尝试运用各种蓝色进行绘画。
3.体验蓝色带给人的清凉舒适的色彩情感。
1.一次性杯子,不同层次蓝的颜料(按以下方式排列:蓝色—浅蓝,蓝色—紫,蓝色—黑),每人一支10号水粉笔或小刷子。
2.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杜菲《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
3.《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
1.活动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海的湛蓝和宽广。
(1)创设音乐韵律情境:播放《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教师和幼儿一起动起来,想象自己在海边踏浪、赶海,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中。
动画更能够调动活动气氛,更容易吸引幼儿融入到活动中,让幼儿舞动起来、兴奋起来,为后面的大胆涂鸦做铺垫。
(2)创设名画欣赏情境:欣赏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和杜菲的《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感知多维度蓝色相互之间的变换、感受蓝色的色彩情感,并进行丰富的联想。(如由大海和天空的宽广,联想到小鸟自由飞翔)。
2.游戏中了解操作方法。
(2)教师:天空中的风呼呼吹,可以让这支笔在蓝色颜料的瓶子里跳一跳,再到纸上直直的来回刷几下,天空是不是就要变出来了?(教师边说边操作)你还可以找他的好朋友颜色一起来变哦!
(3)教师:大海和天空有什么不同呢?大海被风吹过是不是就有海浪了?
丫丫:我们就这样一个弯儿靠着一个弯儿,变出海浪。
变出天空和大海的过程也是让幼儿尝试横笔触与旋转笔触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用笔的技巧。
3.幼儿尝试创作。
(1)幼儿创作,变出天空和大海,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感知天空和大海的宽广和美丽,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变出翱翔的小鸟、畅游的小鱼,为画面增添童趣。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
在等待作品干的时间让幼儿动一动,既能做到动静结合,又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3)将调好的浅的、薄的白色颜料往已干的作品上洒,使作品产生一种特别的效果,就像是海浪溅起的一个个水花。
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的静寂,天空的湛蓝。它是一种清爽的色调,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静的感觉。明丽的蓝色象征着理想,自立和希望;暗蓝色让人感觉冷峻,蕴含一种忧郁之感,同时它又代表诚实,忠诚。蓝色和白色混合,能营造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使人感觉平静、理智。
孩子在活动中对大海以及蓝色都建立起初步的审美感知。在音乐声中进一步激发出创作的热情,大胆地想象和创作。对孩子来说,蓝色是水,是河,是很多的泡泡。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七
1、会运用搓长条、由内到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
2、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橡皮泥人手一份、牙签、树叶背景图。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做客,它呀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原来是蜗牛来啦!(出示蜗牛)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制作蜗牛
1、观察发现蜗牛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我有一个小问题要来考考你们,知道这只小蜗牛是用什么做的吗?举手来告诉我!
幼:是用橡皮泥做的。
师:说的真好呀,除了用橡皮泥,还有其他的吗?
师:对了,小蜗牛的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他们使用牙签做的。
师:可是用我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签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
师: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看仔细喽。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
师:先拿一块橡皮泥,把它分成两半,一半做小蜗牛的身体,一半做小蜗牛的小房子。我们先来做小蜗牛的身体吧。拿起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搓成长长地(引导幼儿空手做练习搓的动作),注意哦不要搓的太细,搓太细了小蜗牛就太瘦了没力气去找朋友啦;有了身体,接下就要做小蜗牛身上的小房子啦,我们再拿出一块橡皮泥把它搓地长长地但是要比它的身体还要长哦,比一比,是不是比它长?然后,看清楚了。我们把它从里往外将他们盘起来,要盘得紧紧的哦,这样小蜗牛的房子才更牢固哦。身体和房子都做好了,我们把小房子轻轻地按在蜗牛的身上。看,头上少什么?我们把牙签插在小蜗牛头的两边,看,小蜗牛是不是做好了!把它的头抬一抬,这样小蜗牛就更神气啦,记住哦,要让小蜗牛站好了,这样才能爬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一只小蜗牛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朋友吧!
幼儿制作蜗牛,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搓好的长条由内到外盘成蜗牛身体。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牙签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注意卫生。
三、活动评价师:看一看,你的小蜗牛有没有站起来?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蜗牛,谁的好看?为什么)
师:小蜗牛在草地上等它的朋友们,轻轻地把我们做好的小蜗牛送过来吧!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八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袜子对于宝宝来说,可谓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但是他们对袜子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小班健康活动《袜子对对碰》。
1、了解袜子的特征,观察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3、了解袜子对脚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欢快的音乐袜子若干泡沫垫
1、哎呦,老师的脚好难受呀,我们来看看他怎么了?
3、你们先看看老师的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什么颜色?什么图案?大小呢?
4、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找找。
小结:原来袜子宝宝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可以说他是一对袜子,也可以说是一双袜子。
5、嘘,老师好像还听到哭声,你们把鞋子脱了看看怎么了?原来是你们的袜子宝宝哭了,看好脚上袜子宝宝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的双胞胎弟弟妹妹找出来。
1、看着这是谁?你发现袜子宝宝的身体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有袜口、脚跟、脚尖等)
2、再看看你们的小脚,你能找出他和袜子宝宝的相同之处吗?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和袜子宝宝一样,都有脚尖、脚跟。
3、袜子宝宝可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我们来看谁的小手最能干,能把袜子宝宝穿到脚上,穿得又整齐又漂亮。
4、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你们又快又好的穿上袜子。仔细听仔细看。
5、教师边念儿歌边穿袜子。
6、请一位小朋友来穿,一边穿一边说唱儿歌。
7、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穿袜子。
小结:原来有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好的.穿上袜子。
8、这么漂亮的袜子穿到脚上你有什么感觉?他对我们小脚有什么好处呢?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九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见过常见的水果。
物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颜色卡。
2.ppt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小朋友,这段时间我们都认识了秋天,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秋天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儿歌。
(一)教师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
师:《秋天的水果》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水果多。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紫紫的葡萄绿西瓜。我们喜欢吃水果,多吃水果身体好。
师:儿歌的名字叫什么?《秋天的水果》。
师: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
(二)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呢?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逐一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2.师:多吃水果怎么样呢?为什么多吃水果身体好呢?
师小结:每一种水果里面都含的不同的维生素,它们不仅可以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让我们的身体长的壮壮的,对我们皮肤也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喜欢吃水果,要多吃水果。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一)教师出示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吧。
(二)幼儿跟着老师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再次完整朗诵儿歌。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说儿歌,而且会用好听的声音完整地朗诵儿歌,你们可真棒!
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幼儿对秋天的各种水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动中幼儿根据水果不同的特征进行了分类,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会了水果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游戏之中“小老板”与“顾客”之间的交往活动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模仿,而且还培养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意之处,如活动中有时会发生一些混乱,出现个别幼儿不按要求进行分类。
今后,我在幼儿教育教学的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现实的条件环境,注意运用幼儿生活经验融入教育教学内容里,设计更为丰富的环境,准备多式多样的、有用的道具材料,尽可能让幼儿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之中学到知识和发展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必须想尽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
1、能跟着老师一起大声朗诵儿歌。
2、尝试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说话。
自备神秘袋1个,里面装有幼儿喜欢的玩具。
集中。
1、重点: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2、难点: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说话。
1、游戏:摸一摸。
(1)教师拿出神秘袋,邀请幼儿上前后闭上眼睛,到神秘袋里摸出玩具,猜猜是什么;然后睁开眼睛,验证是否正确。可以请多名幼儿,反复进行游戏。让幼儿感知闭上眼睛后什么也看不见。
(2)教师:闭着眼睛,我看不见,也非常不方便。
2、学儿歌:(儿歌及动作说明附后)。
(1)教师有感情地示范儿歌,并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
(2)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有节奏朗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念出儿歌,教师问:“你们看见了什么?”请幼儿用句式“我的眼睛看到了xx”说一句话,说出教室里的一件物品名称,然后重新开始游戏。
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亮晶晶,(双手食指伸出,指着自己的眼睛,头左右侧点。)
一眨一眨见光明。(双手放在耳边,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合拢、张开。)
美丽世界全看清。(双臂伸直向斜上方举起。)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一
1、初步尝试3/4节奏,能用打击乐器演奏。
2、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
一、律动:听音乐,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欢快的气氛。
二、新年谈话。新年到了,小朋友心情怎样?人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三、欣赏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歌曲《新年好》。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二
3、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增进喜爱动物的情感。
1、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袋鼠、长颈鹿等);
2、问题图片三张(图一:工地停电;图二:果园果子熟了;图三:帽子掉在水中);
3、玩具电话机一部,录音磁带;
4、课前了解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 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二、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穿插提问,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较连贯的表达个人见解。
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提问:动物园为什么要给老爷爷送来猴子?
2、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提问:小姐姐借了什么动物?为什么?
3、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动物园给妈妈送来什么动物?为什么?
4、小结:原来,动物们有很多本领,可以为我们人类服务。于是动物们就成立了“动物服务中心”。无论谁有困难都可以打电话来请动物朋友们帮忙。
三、 通过解决问题,启发幼儿根据动物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想象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的情景。
1、“丁零零——”电话铃响了,教师:“是谁呀?”“我是动物服务中心的小猪,想请小朋友帮忙解决几个问题可以吗?”
出示图片一:工地突然停电了,许多木头都没法运了。“动物服务中心”该派谁去帮忙呢?(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二:果园的果子都成熟了,得马上摘,动物服务中心该派谁去呢?(幼儿自由讨论)
4、出示图三:宝宝的帽子被风吹到池塘里去了,宝宝正伤心的哭呢!该派谁去呢?(幼儿自由讨论)
5、老师给动物服务中
心的小猪打电话,“小猪,你好!我们小朋友帮你想的办法好吗?”“很好,我们已经按照小朋友想的办法去做了,都比较好的完成了任务,谢谢小朋友帮助了我们!”
四、 引导幼儿创造性想象。
1、小朋友,动物服务中心的许多动物都出去帮忙了,如果我们这里的动物园也可以借动物,那你最想借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回家后想一想,你想借什么动物,把它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三
1、经由过程操纵运动,进修听辨种种工具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说话表达。
2、生长幼儿的听辨本领及白话表达本领,进步幼儿的留意力。
1、种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离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袭击乐器多少。
3、四张桌子分离部署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灌音机一台及有关灌音带。
一、本日先生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接请求:做个有规矩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实验: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纵运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
(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示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内里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立刻报告先生,看谁最醒目。
(2)幼儿操纵。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幼儿园教育随笔?(个体答复,证明准确谜底后团体训练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纵运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老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示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内里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报告各人。
(2)幼儿操纵,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大概是什么工具发出来的?(幼儿自由答复,末了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明内里是米后,团体训练: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纵运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示幼儿向小鸡问好)
(2)幼儿操纵,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体答复,请一名幼儿证明,团体训练: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纵运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示幼儿向小鸭问好)
(2)幼儿操纵。
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工具发出的声音?内里有没有工具?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视环境恰当加以引诱、提醒)
三、第二次实验:听辨袭击乐器的声音
2、操纵:先生在背后分离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袭击乐器,让幼儿猜,料中后出示什物,和幼儿一路拍节拍。
3、小结:这些都是袭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实验,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工具后也可以作为袭击乐器。
2、(放灌音)老师树模为曲子伴奏一次。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四
1、学习将物品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课件、串珠每人一份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邀请我们去羊村去做客,他正在羊村等着我们呢,我们赶快出发吧。
2、(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小朋友快看是谁呀?(慢羊羊)慢羊羊好像有话跟要说(播放录音)不好了,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快和喜羊羊一起去救他吧。
5、(师播放第五张幻灯片)灰太狼的魔咒终于被解开了,可是邦着懒羊羊的绳子还是没打开,灰太狼说了,只有把墙上的机关按钮全都点亮,懒羊羊才能获救。我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按钮是怎么样排列的?(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小朋友说得真好,接下来应该怎样排?(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师:哈哈,灰太狼终于被打败了。
6、(师播放第六张幻灯片)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美羊羊邀请戚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去参加,可是我送给美羊羊的礼物还没有准备好,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 看,老师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是什么颜色的呀?(粉、黄),它是怎么排列的?这条项链是粉珠珠、黄珠珠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这条项链还没做完呢,哪个小朋友来帮我做完,看看后面应该排什么颜色的珠珠呢?(请一幼儿师范)做完后完整说一说。
7、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串项链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方形的小珠子,它们都有什么颜色?小朋友也来做一条漂亮的项链送给美羊羊吧?让两种颜色的小珠子一个隔一个串起来。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五
1、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物体沉浮的简单原因,激发探索、发现的乐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做简单的分类。
雪花片、竹片、钉子、铁勺子若干每组一份,盛水脸盆每组一只
一、引出课题
看看他们哪些东西是在水上面的,哪些是在水底的。”老师逐个把物体放到水里。
二、讨论探索
1、幼儿观察后发言:“雪花片是在水上的,钉子、勺子掉下去了在水底了……”
教师:“恩,观察得很认真,我们到看到雪花片和竹子是浮在水上的,钉子和勺子沉到水下了。”(重点强调浮在水上的、沉到水下,可用手势表示加强印象,要求幼儿重复说一遍)。
2、教师:“那老师问问小朋友,浮在水上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沉到水下的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可适当引导)
幼儿:“雪花片是塑料的,竹片是竹子等。钉子、勺子是铁做的等。”
3、教师总结幼儿发言:“真聪明,我们看到用塑料、竹子做的东西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东西都沉到水下面去了,接下来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和老师做出来的一样。”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分组进行操作验证,可给幼儿一些更多的塑料小玩具制品来验证结果。
2、操作完毕,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过实验了,真能干!大家一起告诉老师,做了实验后我们发现了什么?”,“用塑料做的玩具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勺子和钉子沉到水下了。”
3、教师:“现在请小朋友给我们做实验用的东西找找家,请把会浮的东西放在塑料做的脸盆里,把会沉的东西放在铁做的脸盆里”
4、放好后,教师检查是不是都放对了,请小朋友一起分辨,巩固知识。
四、延伸
教师:“那如果勺子和钉子也想浮到水上面来,小朋友能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呢?”
幼儿:“让他们坐在塑料做的船上、把钉子放在雪花片上等”(若幼儿回答出办法则一起实验验证,若幼儿想不出,可让他们再动手操作尝试找办法)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六
1、愿意跟着老师玩游戏、念儿歌。
2、在游戏中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材料准备)贴纸;
(认知准备)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小手的本领。
(活动重点)学念儿歌;
(活动难点)学说礼貌用语。
1、教师出示自己的手,问:这是什么?你们的小手在哪里?
2、和小手玩一玩:一根手指毛毛虫,二根手指兔耳朵……;
3、夸夸小手本领大。
问:你们的小手有哪些本领?(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或用动作表示)
师:我的小手还会说话呢。
1、教师边念儿歌边用小手表演。
问:你们看到我的小手说了哪些话?(幼儿说出后教师演示,集体模仿)
学玩小手。教师念儿歌,引导幼儿模仿小手说话。
2、师生一道玩小手念儿歌。师生围成一个大圈,共同表演。
附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
“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七
1、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愿意学讲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2、丰富有关动物行动方式的知识经验。
相关图片。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金鱼图片,引导幼儿跟它打招呼。
师:它是谁?(小金鱼)
师;请你们跟它打个招呼好吗?(小金鱼你好)
幼儿跟小金鱼打招呼。
2、引出主题。
师:小金鱼只有一个人,很无聊,你们能帮他想个好办法,让它有劲一点呢?(引出故事“小金鱼找朋友”。)
师:那我们一起帮小金鱼去找吧(引导幼儿在座位上做小鱼游的动作)
二、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小鸡图片。
师:它先找到了谁?(小金鱼),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幼儿猜测)小鸡能和它一起玩吗?小鸡怎么说的?(如幼儿回答不出,可说,“小鸡会游泳吗?那它不能跟小金鱼一起玩,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师:那我们再帮小金鱼去找,好吗?(引导幼儿做小鱼游动作)
2、出示小鸟图片。
师:这次小金鱼又找了谁?(小鸟,你好)它对小鸟怎么说的?(小鸟、小鸟,我们一起玩吧?)小鸟能和它一起玩吗?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对话“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吧。”)
师:那我们只好再帮小金鱼去找朋友了。(引导幼儿做鱼游动作)
3、出示小蝌蚪图片。
师:最后,小金鱼找到了谁?(小蝌蚪)小蝌蚪能和它一起玩吗?为什么?(小蝌蚪可以和它一起玩,因为它会游泳)它们会说什么话呢?(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可跟着一起讲述对话。
师:老师把刚才小金鱼找朋友这件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和图片,可跟着一起小声的讲述对话)
四、游戏:小金鱼找朋友一起玩
1、出示会跑(跳)、会飞、会游的动物,请幼儿找一找,说一说:“××会游泳,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会跑(跳、飞),不会游泳,不能和小金鱼做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动物想跟小金鱼交朋友,你们看看谁可以跟它一起玩的?为什么?(幼儿把出示的四个动物分别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还有谁也可以和小金鱼做朋友一起玩。
师:除了这些,还有谁也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丰富有关动物行动方式的知识经验。)
五、结束。
师:小金鱼已经找到朋友了,现在,我们一起和小金鱼游到外面去玩吧(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附故事:小金鱼找朋友
池塘里有一条小金鱼,想找好朋友一起玩。游呀游,看到岸上有一只小鸡,他对小鸡说:“小鸡小鸡,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鸡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吧!”
小金鱼又游呀游,看到一只小鸟在天上飞,他对小鸟说:“小鸟小鸟,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吧!”小金鱼嘟着嘴又游开了。
他游呀游,看到前面有许多大脑袋、细尾巴、全身乌黑的小东西在游,他赶紧游过去说:“你们好,我是小金鱼。”那些乌黑的小东西说:“你好,我们是小蝌蚪。”小金鱼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好的!”小金鱼终于找到了朋友。他们一起在水中玩得非常开心。
小朋友,你们说,小金鱼的朋友是谁呀?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八
1、知道鸟巢的特点和功用。
2、学习用密集的线条画出小鸟的巢。
1、各色油画棒、纸张。
2、各种鸟巢得的图片和录像。
1、请幼儿说说知道的小鸟?
2、小鸟的家在哪里?学习名词:鸟巢。
3、通过网上下载的图片,观察鸟巢的结构,并知道它的功用。
5、教师小结:鸟巢的作用。
6、请小朋友用多种材料为小鸟们做巢:
第一、二、三组幼儿画鸟巢:要求把鸟巢画得大一点,画得仔细一点。幼儿根据能力可增画小鸟、鸟妈妈或树木。
第四、五、六组幼儿用橡皮泥粘鸟巢。
小班蛙和瓜教案(优秀19篇)篇十九
在我班的做做玩玩区里,摆放着一些布条。这些布条是幼儿编小辫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幼儿得手部肌肉,使幼儿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编好的辫子挂在教室只供观赏,没有让幼儿灵活的运用起来。当看到大班的幼儿拿着辫子跳绳时,他们也想拿起辫子试一试,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活动能力差,没跳几下就跳不动了,看到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我何不带他们换个玩法,来达到他们玩辨子的目的呢?于是,我抓住孩子这一兴趣点,设计本次活动。
1、探究辫子的多种玩法,鼓励幼儿尝试肢体语言的快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1、布条编的辫子长短两种,数量够幼儿使用为止。教师长辫子一根。
2、各种辅助材料:如大小瓶盖、粉笔等。
1、自由玩耍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最爱玩辫子,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玩好吗?
幼:好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辫子,自由自在的玩着,老师也走进孩子们中间,同他们一起探索辫子的玩法,有了老师的提醒,他们玩出了很多花样。)
2、师幼交流: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
逄举:我使劲甩辫子它就啪啪响。
逄镇宇:我转圈,小辫子就跟着我转圆圈。
逄文浩:我把长辫子在地上摆来摆去,就像一条大蛇,然后我又拖着辫子跑,丁志鹏、金猛就跟着追辫子,真好玩。
崔赫:我和奎奎拉大锯。
……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棒,能探索出这么多的玩法,辫子还有很多玩法,现在老师教你们做几种图案。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幼儿很快用小辫子做出了许多小动物、水果等,并使用了辅助材料画翅膀、做眼睛。)
4、师幼共同创作
师:“我们做一个太阳好吗?做太阳时还需要小朋友的帮助呢。”
(老师用辫子先圈一个大圆后,让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做成太阳?聪明的崔航马上带领小朋友拿来小辫子,摆在大圆的四周,做太阳的光芒,这样,一个太阳就做好了。小朋友高兴的边拍手边欣赏和老师共同创作的作品。)
5、游戏:太阳转转转
(1)师:“刚才是一个静止的太阳,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做一个活动的太阳,让太阳转起来好吗?小朋友把小辫收起来,用右手拽住大圆,均匀站好,左手打开做太阳的光芒,现在请小朋友转一转,看太阳动起来了。”
(小朋友们开心的玩着,感受着肢体语言的快乐。)
(2)、教师小结提问:
幼:大家可以合作玩。
师:对,刚才老师 只有一个大辫子,不能完全做成一个太阳。只有请小朋友合作老师才能完成任务。
6、幼儿合作玩
师:下面请小朋友合作做一个作品。
(小朋友三五成群,共同创作许多作品:有小鱼、花气球等。)
7、游戏:揪尾巴
(1)玩法:组织幼儿把大辫子放好,围成圆圈,把小辫子插在裤带里,做小尾巴。请6——7名幼儿到圈内开始互相追逐揪小尾巴,谁的尾巴被揪下来谁就回到圆圈替换别的小朋友,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师幼交流:
师:谁的尾巴揪下来了?你的尾巴让谁揪下来了?为什么被揪下来了?
王萌:我的尾巴让逄文浩揪下来了,因为我没有来得及躲开。
逄文浩:我光顾揪王萌的尾巴了,我的尾巴被逄淑真给揪下来了。
(3)教师小结:“游戏时,小朋友不能光去揪人家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小尾巴不被别人揪下来。”
8、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让幼儿继续玩辫子,进一步探索辫子的多种玩法,来达到孩子的玩辫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