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人生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策。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历和感悟。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一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佣。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佣。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大量各种陶佣,除跪射佣,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佣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佣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佣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佣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佣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佣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二
经常听流行歌曲的人会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岩起伏、荡气回肠。这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最好以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生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他有博士文凭,对工作和薪水的要求自然比较高。但是,在求职的几个月里,他却连连碰壁,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他想了想,决定收起自己所有的学位证明,用“最低身份”去求职。不久后,一家公司就录用他为程序输入员。
这个工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高射炮打麻雀。但他没有一点的倦怠之心,仍然十分认真的做事。后来,老板发现他不仅工作态度十分端正,而且还可以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远远不是一般的程序员可比的。于是老板找他单独谈话,他这才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马上给他换了一份相称的'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经常能提出一些独到且十分有价值的建议,这也不是一般大学生能做到的。于是老板又询问了他。他这才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书。老板当即又给他升职加薪。
没过多久,老板还是觉的他和别人不一样,凡事大家都喜欢去征求他的意见。再加上他前两次的内敛,老板觉的他还有话没说完,于是对他进行了“质询”。这时,这时他拿出了博士证书。老板吃了一惊,但对他的能力早已有了全面的认识,于是毫不犹豫的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直线进取失败了,后退一步曲线再进,终于如愿以偿。
亚里士多德说:“目标的高标准与自身的低姿态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与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适合我们的身心,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立身、入世、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三
果实累累的枝头总是最低的;深不见底的水流得最慢;学富五车的人总那么温和。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勇气仰天高歌;只是,他们更注重脚下的路,注重走好每一步,他们不会在空无天空里让目光作无意义的追与盘旋。
有人惊艳于雪花的'晶莹、透亮与美丽,但那是不长久的。只有深深植根于黝黑的泥土中的枝子才有绽放长久的花朵的能力。
孔子师苌弘、师襄、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却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虚心的请教。正因如此,儒学才能包罗万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宗。
常有人感叹前途渺茫,前途无望,于是便开始消极甚至放弃。生活的智者——那些低姿态的人会说:年轻人看看脚下吧!把头低下来,脚下总会有路的。
低姿态进入,低姿态人生;把头低一点,把心放在一个低一点的更稳的平台上。
这就好比做房子,做学问都要重视基础一样。如果没有铺好第一层基石,不在基层下功夫,而只愿仰望高空,想像楼起之后的高大与壮丽,恐怕只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学问也一样;如果只想得高分,做难题,而忽视课本与基础知识,恐怕只会如水中浮萍,永无实处。
低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光芒太大了,心气太高了,为人过于锋芒毕露,或许最后却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可能是吧!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宽广!可我更喜欢另一句话!当你离目标太远时,就在那搭个梯子吧!那个梯子,便是低一点的目标,小一点的目标。一旦小目标、低目标达成了,梯子有了,成功便真的指日可待。
真正有力的,不是明晃晃的刀刃,刀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纯;真正有力的,是那纤细的蒲苇,坚韧如丝。
拥有一副低姿态,才会像地下的钟乳石,越积越高,而不会像飞蛾那样,让炽热的火苗将自己灼伤;低姿态进入,才不会像心高气傲者那样,要么磕了头,要么踩空,使自己受伤。
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远大的目标,不是自卑与软弱,只是他们更懂得一个道理:把心放低点,找到出口,出口以外才是明朗,亮丽的世界!出口以外才有通往彼岸的渡船!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四
你见过打太极拳的吧,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太极拳,无论是“四十八式”还是“七十二式”,几乎没有几个招式是直立着身子,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你欣赏过不少世界名曲吧,至少经常听流行歌曲。你是否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吧,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后,几乎没有几个画家会先泼重墨。他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是韵味,是内涵,是层次。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切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做人也同理,勾践若只吃昔日“越王”老本,抱住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尝胆、当牛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只凭“皇叔”的高身架,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掉光后,柔软的舌头还在。这说明柔软往往能胜过坚硬。战场上当面临敌人枪弹袭来时,最明智的选择是低下身子甚至卧倒,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这说明有时“低”比“高”更适宜生存。人的现实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适合我们的身心,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决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立身,入世、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你没见哪个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人会取得成功的,既使成功也肯定是一时的成功。你也没见哪个高高在上、华而不实、从不铺下身子的人会干成实事的。亚里士多德说:“目标的高标准与身子的低姿态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有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百米赛起跑,不低下身子就不能蓄势。拉板车上坡,不弓下腰就用不上劲。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五
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索取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收获;只是收获的多和少而已。
虽然人都在同一个世界生活,但每个人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收获的多少,与这个人的心态息息相关。
比如说一个家庭中,获取最多的是年长的人,还是年幼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年幼的人”。
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可以向任何人索取,别人也都愿意把最好的给他,因为他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心态,把自己看的很高的人,他在别人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相反,把自己看的很低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师傅,因此,随之而来的收获也是可见的。
智慧书上记载:“要有一万个师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
每个人都是我师傅?
小孩子、精神病人、卧在床上的,难道这些人都是我的师傅吗?
是的!
想要做到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那我的心态必须要降到最低的位置。
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他有一天听说在某个寺庙里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所以想要登门拜访这位老禅师,就这样,他上了山。
老禅师的徒弟出来接待了他,这时他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他的态度非常的傲慢。
后来老禅师恭敬的接待了他,并且呢,为他沏茶。可是在倒水的时候,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的倒,他不解的问:“明明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倒呢?”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嘛还倒呢?”
老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呢?
这个故事清晰的表明了人的内心,认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自信满满的状态下,任何人的话都是听不进来的。
相反,如果心一直保持在“我是不足的”状态,心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时,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六
不知道人生的终点是在什么时候,但能看到的那段过往,并不像云烟般消散,而是以各种姿态存放在记忆的盒子里。
其实,我并未不幸,也未幸运。相对于那些承受着比我更大的压力和痛苦的人,我所有烦恼都是云烟而轻,一下而散,如果在很多事情上我换个角度去想,我做了一个选择,在选择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比和我做一样选择的人多了一分小幸运,这样的别人觉得好的事情我总是容易忽视,而是把在经历的小痛苦无限放大然后沉在悲哀当中,不知道你是否像我这样。相对于那些极度幸运的人,我并未觉得自己在哪一方面能够相比,曾经有人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有人真的集所有幸运于一身,命好的人就是命好的,而命不好的人就是命不好,这些没有办法相比,她说出这段话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有人也在羡慕着她的人生,因为她在与她渴望的生活比较。而我也相信了她这句话,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想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命运真的把好的东西分配到了一些身上,就像我不喜欢去争夺,就算是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命运总会不眷顾我。
在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过得很好,没有命运大起大落,没有沉重负担,没有悲哀人生,但想要的那一点幸运却永远不会出现,因为知道,所以就算如何抱怨,如何为那一丝痛苦而痛苦,结果仍旧是得不到,这就是命运,但得到这样幸运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他有多幸运。
有些人是一直那么幸运,有些人是经历了多少才得到那份幸运,在自觉不幸的时候总是不断安慰自己,你过得平庸也是一种福,继续去热爱生活,把伤心忘掉,把难过抹去,你是开心的,你难道没有发现生活真美好,每个小细节都让人觉得活着真好,就算怎么不开心,还是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最后撑不下去,大哭着要去相信那句话,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直到后来已经不知道是装出来告诉别人自己这样活的很好,还是自己是这样活就很好。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大家发的东西,才发现其实大家隐藏了那个不好,我们的不好千姿百态,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好。
幸运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幸运,不幸的人永远在抱怨,而我自动归类平衡阶层的人。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七
他说,我送你们到村口吧!
决绝的语气不容人有半点推辞。虽然从他家到村口也就几百米远,可他还是执意坐上车来要送我们到村口。一个小时前,他曾伫立村口眺望着我们的到来。
要分别了,他还是趴在窗口很不放心地叮嘱道,开慢点,一定要开慢点。那神情,很像我的老父亲,他也一直这么叮嘱我,开慢点,一定要开慢点。那一瞬间,鼻头有点酸,这样不带任何功力色彩的关怀,如潮水般席卷着我的心海。
他,是一个安静的写字者。从懵懂之年机缘巧合接触了《红楼梦》后,他便像得了魔怔一般,一头扎进了这浩瀚的文化长廊,如醉如痴地解读研究起红学来。他不是不知道,一部《红楼梦》,在中国引发了多少人朝圣般的顶礼膜拜。那些专家学者组成的庞大的“红学”研究队伍层出不穷,而且著名学者刘心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高调解密《红楼梦》。可是,就在如此这般大腕云集的领域,他,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毅然决然走进了那流光溢彩、波诡云谲的奇幻世界,而且,一发不可收。
他,叫祝喜堂。西府岐山周公故里一名普通的农民作家。或许,是命运的垂青,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神谕,他出生在了这样一方人杰地灵的热土上。村庄后面,便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凤鸣岗。西府岐山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他,从出生那一日起,便分分秒秒浸润在这悠久的历史时间长河中,日日被周公庙里袅袅升起的香火熏染。所以,他注定要走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初识祝老师,是在去年冬日的某天。
说实话,初次相逢,你真的很难把眼前的老人和作家这个名词联系起来。他看起来是那么得普通,普通到在关中平原的任何一个土坷垃里你随手一划拉,便可以拉出一大把这样的老者。一身洗得发白的夹克衫,裤子是很有些年头的那种老式蓝色料子裤。那种西府人特有的锗红色的脸。岐山靠近北山,所以那一带的人经常被山风吹,脸上大多都是呈现这样的红色。眼睛不大,但是透着坚毅而慈祥的光。个头不高,却是很结实。
他静静地坐在沙发上,随着大家说话。同来的还有岐山本土较为著名的小说家范怀智先生和评论家阿探。他们三个人,我之前从未谋面,但都有所听闻。尤其曾多次拜读阿探老师写的评论,视野之独到,语言之犀利,见解之精辟,实让我折服。不是很喜欢看评论,总觉得写评论的人要么阿谀奉承,极尽粉饰之能事取悦作者;要么就是吹毛求疵,故意卖弄以博得众人眼球。可是读阿探先生的评论,你读到的只有两个字,真诚。无论是褒扬还批评,他都恰到好处,绝不过分地矫饰,也不过分地苛责。读起来,很舒服。这次,有幸得见三位先生的真容,于我这个小辈来说,实乃幸事。
一圈人座谈了一上午,似有说不完的话。谈文学,谈人性,谈社会的种种。虽是初识,却丝毫也没有疏离感,仿佛彼此都是熟识了几十年的故友,青梅煮酒,慨当以歌。我只是坐在旁边细细地聆听,颇有收获。
从交谈中得知,祝老师一个人蜗居在岐山老家,著书立说。因为痴迷于文字,疏于操持家务,也顾不上照顾家眷,祝老师的家人相继弃他而去。就连最亲近的爱人,也因受不了他对文字的那份死生眷恋而赌气投奔了远方的孩子,从此不相往来。
那一刻,内心着实被震撼了。只道为梦想而不顾一切的人都是电视里的,都是传说中的,都是那些离我很遥远的名家大腕,哪里知道,眼前这位老人,居然会痴迷文学到如此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问他可曾后悔过。他朴实一笑,后悔啥?一个人才清净了么,才能放下心来好好读书写书了么!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字字如春蕾,在我心底蓬勃绽开。突然想就想到了曹雪芹,守在北京西山郊区,过着举家食粥衣不蔽体的生活,却精血诚聚,著成了旷世奇作。不知当年独守穹庐的曹公可曾料到,两百多年后的几天,有这样一个文化斗士会为了研究自己的心血之作而走火入魔到如此境界?或许,大凡古今文人皆是如此,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可以在文学的大漠里,做自由行走的花。
百般劝阻,方才打消了他的念头,答应让我们尽地主之谊。但是,席间他一再强调,下次,下次你们都到岐山来,我请大家吃岐山臊子面!一定都要来啊!
一直记得祝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到今天我都觉得这是我听到的最富人生哲理的话了: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在于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在于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细细品来,真格是字字珠玑啊!我终于懂了他为什么抛却了在省城高校当老师的安逸生活,而退守在荒凉的大西北与文字日夜纠葛!我想唯有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唯有看透了世事的苍茫才会有如此透彻的领悟吧。
那天,临走时,他拉开随身携带的大背包,把他从百里之外带来的“礼物”送给我们大家:几把岐山挂面。我知道,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了。我更知道,这将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了。
他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但是后面说什么我已记不大清了,彼时握着话筒的我,早已是潸然泪下了。三十晚上,该是万家灯火,举家融融的时候,可是,祝老师他一个人要怎样熬过这漫漫长夜?那漫天喧嚣的喜庆的爆竹,有没有滋生他孤独而悲凉的情绪?我无法去想象。仅仅一面之缘,且我只是一个后生晚辈,却得他如此坦诚以待,内心感慨万千。
一直想着去看看祝老师,但是一直没有成行。这次本是去凤翔游历,路过岐山就顺道去探访他。得知我们要来,他早早就等候在村口。
进得他的家门,心里又发酸了。君子固穷啊!简陋的几间平房,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唯一的特点就是书多,不多的几个箱柜里到处都塞满了书。院子倒是挺大,种了苜蓿,撒了青菜,还有几株大理花,开得正旺。三棵高大的核桃树,枝叶几乎罩满了整个院子。祝老师对于我们的到访显得尤为激动,拉着我们东长西短地说了半天。说的最多的还是他新近出版的两部研究红学的书籍《曹雪芹与脂砚》、《石头记新论》,并且慨然题字送我们每人一套。而且告诉我们他为著名书法家任步武先生写的传记《任步武传》马上也要出版了。看着神采奕奕的祝老,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十年磨一剑,祝老这哪里是十年啊,他耗尽了自己大半生的青春年华,风华正茂的小伙熬成了花甲老者,呕心沥血了一辈子终于有了凤鸣高岗的一天,他内心的欣喜和慰藉我自是懂得。想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又有几人能不为名而躁,不为利而癫。祝老师在他平凡的人生长河里用满腔热情、用一颗饱受生活淬炼的心坚守着文化的堡垒,并且站成了一座巍峨的青山之姿。不疯魔,不成佛。如今的他,已然中了文字的蛊,痴狂疯魔,且让我们拭目以待,他日必将在文学的殿堂,羽化成佛。
然而,我们只是匆匆而过,哪里真的就能留下来秉烛夜谈呢!百般推辞后,祝老师便不再强留,只是精心挑了很多核桃放到我们的车上。
我送你们到村口吧!
开慢点,一路上开慢点!
惟愿先生,此生安好!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八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佣。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佣。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大量各种陶佣,除跪射佣,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佣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佣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佣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佣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佣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佣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心语:俗话说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说是简单,做起来就有点难,往往是忍不住这一口气,所以常常坏事。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九
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索取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收获;只是收获的多和少而已。
虽然人都在同一个世界生活,但每个人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收获的多少,与这个人的心态息息相关。
比如说一个家庭中,获取最多的是年长的人,还是年幼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年幼的人”。
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可以向任何人索取,别人也都愿意把最好的给他,因为他是这个家庭中最小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心态,把自己看的很高的人,他在别人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相反,把自己看的很低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师傅,因此,随之而来的收获也是可见的。
智慧书上记载:“要有一万个师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
每个人都是我师傅?
小孩子、精神病人、卧在床上的,难道这些人都是我的师傅吗?
是的!
想要做到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那我的心态必须要降到最低的位置。
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他有一天听说在某个寺庙里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所以想要登门拜访这位老禅师,就这样,他上了山。
老禅师的徒弟出来接待了他,这时他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他的态度非常的傲慢。
后来老禅师恭敬的接待了他,并且呢,为他沏茶。可是在倒水的时候,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的倒,他不解的问:“明明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倒呢?”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嘛还倒呢?”
老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呢?
这个故事清晰的表明了人的内心,认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自信满满的状态下,任何人的话都是听不进来的。
相反,如果心一直保持在“我是不足的”状态,心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时,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文档为doc格式。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十
斜阳恋恋不舍地牵着大地的'手,万千感慨藏在心中,倾吐不出。我说算了吧!有缘千里来相会,待到月儿乘风归去,你俩不就似当年白娘子断桥遇许仙?!
放眼望去,一座山挡住了视线,山上的树林苍苍莽莽,萦络阴翳,有鹤立鸡群的佼佼者,也有努力向上的攀登者。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飘洒,斑斑驳驳,熠熠生辉。
沉浸在美景中,忽被一阵天真的笑声拉回现实。楼下,一方不大的水泥地上,几个男生,与一个足球,形成着蓝天斜阳下的另一道风景。
可惜我是一个铁杆的篮球迷,对足球的热情微乎其微,但是崇拜贝克汉姆,疯狂今天的世界杯,还是使我对足球有那么一点了解的。
话说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足坛最要眼的明星,无一不是蹒跚学步时,在夕阳下抱着足球自讨乐趣。一方较为平坦的地面,不时巨大的绿茵场;一颗伤痕累累的小球,也不是身背何种先进科技的足球。但是它们,却成就了一代带巨星的成功。
眼前的那几个男生,随意,轻松。没有什么规则,即使一急使起手来也没人回想到黄牌;没有任何约束,旁人吹胡子瞪眼那是不解风情。他们也是两队交战,胜的一方享受喜悦,输的一方受罚,当然,惩罚的内容不是街球的十几次俯卧撑,而是倒立。真的很可爱。谁敢说中国足球没有未来,谁敢说这其中没有n年后的足坛之名将。因为,从他们挥洒着汗水的奔跑,到揭起来擦汗的衣角,都诉说着同一个词:梦想!
风渐渐带着丝丝寒意,那对苦命恋人最终解体。一抹残阳使我顿悟:藕断丝连的意境原来如此!最后的一米阳光笑了,略带倦意,但更多的是憧憬,使尽最后的力气,为天地间留下些什么。
野百合也有春天,老城区也有辉煌,灯火通明的小楼房,原来可以如此高大,如此美丽!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十一
高昂的头颅也许是你荣耀的标志,与生俱来的自尊心也许是你骄傲的旗帜,但你可曾想到,你走过的门有时需要你低下你高傲的头颅,你跨过的坎有时需要你放弃你的自尊,不肯低头弯腰,你只有撞到头破血流。
春秋风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惨败,成为了败国之君,亡国之奴,背负了昏君的罪名,背负了世代的仇怨,而他,选择了隐忍,为夫差做马前卒,做奴役,卧薪尝胆,只为蓄积力量,东山再起,十三年后,他拔剑怒指夫差,反败为胜,成为了最后的王者。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富有弹性的英雄的光辉,生死抉择面前,他放低了自己的君主之姿,忍辱负重,才有了胜利的结局。
文学巨著,《史记》留香,它的作者司马迁闻名于世,为几句耿直真言,他遭受宫刑。奇耻大辱,他也曾想到过一死了之,可《史记》未完,最终他选择在屈辱中放低姿态,完成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他的辉煌。
古来自有“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大多品志高洁,总在自己受刑之前坚定不移地选择死亡,司马迁忍受屈辱,顶住压力,苟活于世,才有了最后的辉煌。
试想,若他二人不懂得低姿态的智慧,宁不受辱而选择“高贵”的死去,怎会有最后的荣光。
乌江边上,寒风凛冽,凉气直透人心,一向傲气的西楚霸王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谢罪,他决绝地对苟活于世说出了“不”,自此一代霸王陨灭,只因他不愿暂且低头屈服,不愿相信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所为,不懂得低姿态的智慧。若他能够甘当一名小小的乌江亭长而保有性命。待找准时机,重振旗鼓,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生死抉择,折射了不同的人格,项羽和勾践都曾是逆境中的王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不肯弯腰低头的,付出了血的代价;愿意低头侧身的,过了这道逆境的门,之后就是广阔的天地。
温总理在下飞机后对等待多时的群众说了声“对不起”,赢得世人赞誉;林志玲因身材太高,拍照时弯双腿与人齐平,一次活动中,70多位影迷要求合影,她弯了70多次。获得更多拥护;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最终成就一代名将;孙膑能为活命而装疯作癫,成就了一代政治家、军事家……他们都是拥有高贵资本的人,但他们放低了姿态,将自己从遥远的星辰摘下来,送到人间,令人间动容。
若有一道非过不可的“小门”竖立在我的面前,我将放低姿态,俯身闻得一阵芬香。
人生的姿态(实用12篇)篇十二
得意时颐指气使,失意时气定神闲,工于心计。曾受尽皇帝宠爱,但后来还是被打入冷宫。棋差一着,本想利用女儿翻身,谁知却遭皇后暗算,最终连女儿都失去。
皇后―――过气领导,但仍然大权在握。
招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深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哪一个妃子怀上龙种,就千方百计地把她干掉,以免他日凌驾于自己之上。皇后这种领导在职场中随处可见,你稍露锋芒,她就制定计划铲除你。
玉莹―――职场新人。
招数:扮天真,博同情。
天资过人,学识渊博的职场新人。认认真真地学习过社会学和人际学,深谙圆滑处世之道。虽然一早洞悉身边的事物却一直扮天真扮单纯。借此招博得了如妃的欢心,得到其栽培,但心太急、火太盛,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尔淳―――职场新人。
招数:扮与世无争。
职场新人,学识及资质略逊玉莹,但极为幸运,是最早得到老板赏识并且升职最快的新员工。她用的招数是扮与世无争,另有所图。在花园中第一次碰到皇帝,本是极佳的奉承时机,可是她居然拒绝给皇帝她的香包。正如她所想的,征服男人的最高境界是让他得不到。
安茜―――老员工,熟悉单位人际关系。
招数:察言观色。
老员工一个,厌倦了办公室里的尔虞我诈,觅出“闲事少理”的处世之道,尽量不开罪他人,一心只盼早点退休。但越想静静呆在圈子外,别人越要把她扯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