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作者独到的思考和洞察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一
哇,真香啊!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你想道是怎么回事吗?快随我来瞧瞧吧!
中秋节的早上,秋高气爽。我们小记者一行人来到了鳌江镇荷莲村的文化大礼堂,参加迎中秋、做月饼活动。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一大片荷花池吸引住了,我们驻足观看,虽说已经见不到荷花的影子,可是荷叶依然随着秋风摇曳着它那美丽的身姿。往里走进去,路两旁粉红色的小花开得正艳,草坪上的小草依然是翠绿色的。荷莲村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还没等我欣赏完美景,活动开始了。我们仔细地看着做月饼的师傅给我们做示范,和好面后,只见他先把面团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再把小面团揉圆,然后压扁成一个圆形的薄薄饼,接着在薄饼的中心放上事先准备好的草莓馅,最后把旁边的面皮一点一点往上捏,直到面皮把草莓馅整个包住,之后把包好馅的月饼再揉圆,揉圆后放在模具架上压一压,一个月饼的制作过程就完成了。
看着草莓月饼的诞生过程,我们都觉得很新奇,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我挑了个大大的面团,心想着要做一个最大的月饼。于是我按着师傅的讲解一步一步认认真真地做开了。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可是最后,要把月饼放进模具里压的时候遇到难题了,由于月饼太大,模具里根本放不进去。我赶紧喊来了师傅,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我终于把月饼减了一点肥,放进了模具里。压制出模后,哈哈,一个花纹清晰漂亮的草莓月饼成型了!
我准备试着做第二个。由于已经做过一个了,我似乎也有经验了。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我挑了一个大小差不多的面团,把它由圆的拍成扁的,再把在草莓馅放月饼皮的中心,可是在包的时候我做得过快,用力过猛了,月饼露馅了,真是欲速则不达。原来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这可怎么办好呢?我想了想,准备帮月饼整容。我小心翼翼地将没包住皮的地方一点一点地修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准备放进烤箱前,我特地在月饼的背面做上了记号。
二十分钟后,新鲜的月饼出炉了。香喷喷的味道迎面扑来,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做的月饼,因为经过减肥和整容过的月饼显得特别好看!
在中秋佳节里,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草莓月饼,感觉特别美味!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二
一说到中秋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香甜可口的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团聚共渡节日的快乐。
这首歌亲切、活泼,唱来简单而又不失音乐的韵味,我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歌曲。
回味这节音乐课,最让我值得骄傲的是,在这节课上小朋友学会了歌曲,并且在歌唱中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也算是达成了我的一个教学目标。让小朋友学会所教歌曲也算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最起码的要求吧。摒弃花里胡哨的课件和远不着边际的所谓拓展,我让小朋友唱得很多:请小朋友唱,分男、女生唱,小朋友上台表演唱,跟音乐唱,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唱……让小朋友唱这么多,一方面是想让小朋友多熟悉歌曲,为最后的上台表演唱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感觉小朋友一开始的演唱,旋律音准把握得不好,而且唱得很拘谨,完全感受不到这首带有民族调性的儿歌的流畅而快乐的风格。当然,让小朋友唱了那么多,难免让人感觉单调重复,假若在让小朋友演唱形式上所有创新和突破就好了,在这一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进行探索。
但在让小朋友分辨两段结尾句时却没能让小朋友多听听。我若在钢琴上多弹几遍结尾句的旋律,让小朋友切实地感受这两句旋律音高的不同,这样小朋友掌握得就会更好些。
在教唱歌曲时“知识点”的教学做得不够好。例如,歌曲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没有单独地拿出来讲。特别是在发现小朋友的附点节奏把握得不够好时,我应该把附点节奏在黑板上写出来,带领小朋友拍一拍,让小朋友对此节奏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切分节奏小朋友把握得也不好,我也没能把他们列出来讲一讲。如果在这两个知识点上好好地细致地教一教就好了。
纵观这节课,我发现教师讲得多了些,不注重小朋友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歌伴奏环节,出于对小朋友不信任的原因,我没能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设计和创造,所以小朋友学得有些被动。
课上结束了,在总结和反思中我更加看清了自身的不足。我非常喜爱自己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希望自己是教学能手,感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加胜任自己的岗位。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三
朦胧的睁开眼,我竟又赶工作,通宵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疲惫的眉眼,又匆匆赶去上班了。
恍惚间看见街上有叶子从树上飘落到地上,随着行人的脚步,滚了几圈。觉得有些凉了,便紧了紧衣服。隔了橱窗我看见里面包装精美的月饼,又想起了往年中秋时妈妈做的一大桌美食,一大家子人热闹的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想到这我不禁舔了舔干燥的嘴唇。今天一定要记得给爸妈打电话!心里这样想着。
到了公司,把我熬了几晚的成果小心翼翼的地给了上司。老实说我很怕他……一张国字脸上两撇浓眉,藏在眼睛下的小眼睛像激光一样扫过你,那感觉,像极了学生时代的班主任。此时我大气不敢出,等着他审核。“啪”的一声,文件被重重的扔在桌上,吓得我一抖。抬头看见他马着一张脸,在诉说着极大的不满意。
半个小时后,同事们见我眼眶红红的从办公室出来。这种时候就更想扑到妈妈怀里大声哭出来了,可我不能……突然我想到了橱窗里那盒精美的月饼。
我又一头扎进了文件堆里,上司说如果完不成就一直加班,不放假!我将那盒精美的月饼寄了出去,我也希望和爸妈一起吃一顿幸福的团圆饭,而不是我一个人在租的房子里吃着点的外卖。想到这儿我有点心酸,但也只能埋头苦干,我不敢打电话,我怕听见父母的声音就会不顾一切的想回去了,我咬咬牙把手机放在了一旁。
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头像快爆炸了一样,迷迷糊糊接起了电话。当我听到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时,我“腾”的一下坐起身来,可越听到后面,我的心就像刀在割一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没等我解释爸爸就挂断了电话,泪水就瞬间涌出,我伏在桌上哭了起来。他说,你自己不回来就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又不缺一月饼!
我坐着想了很久,终于拨出了那个熟稔于心的号码,我想爸爸只是太想念女儿了吧。就像小学生考了一百分一样,电话通的那一刻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了,这次我先说出了我想说出的话:“爸爸,我想你了……”
久久的沉默之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月饼……没有你在家吃着也不甜啊……”
我捂着嘴,再一次泪流满面……。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四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语: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五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六
活动意图:
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意识,该活动让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对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吃了很多的苦。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通过歌曲,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风俗。
活动重点:
能表现歌曲的抒情性。
活动难点:
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停顿。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复习部分。
复习歌曲《大中国》,让幼儿有精神地唱出声势。
(二)、讨论:中秋节。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中秋节)。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中秋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有什么和其他节日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中秋节,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3、教师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习俗。
(一)、教师弹琴,幼儿欣赏。
小结:这首歌曲舒缓优美,歌词充满对爷爷的爱,是非常抒情的歌曲。
2、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弹歌曲旋律部分,幼儿跟随拍旋律节奏。
1)有节奏的拍腿。
2)有节奏地拍手。
2、幼儿跟随钢琴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歌词。
3、演唱歌曲。
重点指导:注意休止符停顿部分,用舒缓的声音演唱。
1)集体演唱。
2)个别幼儿演唱。
三、延伸活动。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七
“快点!快点!我等不及了!快点了呀!”快乐班教室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声音,原来他们在做冰皮月饼呀!接下来,我们就一块看看冰皮月饼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老师讲做冰皮月饼的食材有:月饼模具、冰皮月饼粉、白油还有豆沙馅,接着老师又讲了关于中秋月饼来由的故事,最后宣布:“做冰皮月饼开始!”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就被点燃了,同学们一个个迫不急待,跃跃欲试。
老师首先在盆里倒入少量水,然后把冰皮月饼粉倒入盆子里,开始和面团,老师的手粘的黏糊糊的面团,我们想,这可怎么做月饼呀?这时,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把两小瓶白油倒入盆中,接着和,真神奇!黏糊糊的面团马上变得不粘手了,而且光滑有弹性。
为了让面团更有韧性,要先把面团放置20分钟。在这期间我们快乐班的四名同学为大家表演了小品——《新版嫦娥奔月》。新版嫦娥奔月是在老版的基础上改的,增加了现代元素,虽然幽默搞笑,但我们心里还在惦记着做冰皮月饼的事。
小品表演完了,面团也醒好了。老师用刀把面团切成一块块的,由于时间的关系分给我们每人三块,三块就三块吧!我们带好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口罩后,按老师的要求把面团团成一个个圆圆的小球。因为带着一次性手套团,一点都不好团,很长时间,我才团好一个小面球。看见其他同学有的都团好了,我就开始着急了。于是,把一次性手套团拿掉,开始用手直接团,很快我的小面团也团成小面球了。然后按老师的要求再把面球放在掌心,用力压扁,就等着包馅了!老师把一个个巧克力色的圆球形豆沙馅发给我们,我用嘴尝了尝,噢!真甜!接着,我把豆沙馅放在压扁的面饼中,从一头开始捏,逐渐就把馅包进去了,但我包的不好,有的地方还漏馅。怎么办呢?只能求助老师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包好了所有的馅,然后把它们又团成面球。“哈哈!直爽!”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模具压各种图形了,我选了三个我喜欢的花纹模具,把面团放入模具中,添满,轻轻用力一挤压,漂亮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夸我做的真棒!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八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通过歌曲,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风俗。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能表现歌曲的抒情性。
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停顿。
一、引入活动。
(一)复习部分。
复习歌曲《大中国》,让幼儿有精神地唱出声势。
(二)、讨论:中秋节。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中秋节)。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中秋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有什么和其他节日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中秋节,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3、教师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习俗。
(一)、教师弹琴,幼儿欣赏。
小结:这首歌曲舒缓优美,歌词充满对爷爷的爱,是非常抒情的歌曲。
2、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弹歌曲旋律部分,幼儿跟随拍旋律节奏。
1)有节奏的拍腿。
2)有节奏地拍手。
2、幼儿跟随钢琴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歌词。
3、演唱歌曲。
重点指导:注意休止符停顿部分,用舒缓的声音演唱。
1)集体演唱。
2)个别幼儿演唱。
三、延伸活动。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二】,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尝试选择2~3种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2、月饼图片。
3、圆鼓板、手铃、三角铁等乐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尝试选择2~3种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播放月饼图片)师幼共同欣赏月饼图片,交流月饼的特征,回忆中秋节习俗,引发幼儿兴趣!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儿歌。
师:“刘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月饼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儿歌)。
(1)幼儿倾听,提问儿歌中有谁,在干什么等,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3、用肢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为儿歌伴奏“爷爷说打月饼很辛苦希望小朋友们为他的儿歌配上好听的伴奏,爷爷就不累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要怎么给儿歌伴奏呢?”(引导幼儿拍打肢体各部位为儿歌伴奏,拍手、拍肩、拍腿、跺脚、抖手等等)。
(2)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身体动作,掌握歌曲节奏。
(3)将幼儿分成三组,先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肢体动作合作练习。
4、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
“刘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几样新朋友,为我们的儿歌配上好听的伴奏,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都有谁!”(师带幼儿认识乐器,并讲解乐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要怎么用这些乐器给儿歌伴奏呢?”(引导幼儿讨论选择适宜的乐器,如拍手的地方用什么乐器等。)。
5、打击乐器演奏。
(1)幼儿自由选择乐器,看教师指挥,集体演奏几遍。
(2)幼儿自由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3)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
过程中提醒幼儿轻拿轻放乐器。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节奏图谱及乐器,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做小指挥。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
活动过程:
1.老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是甜蜜、温馨的',中秋节的月饼是香香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幸福的。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小朋友唱准歌曲中的音符、节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提示:
老师可以为小朋友讲一些关于月饼的传说,以此丰富小朋友的常识。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一
“嘿呦、嘿呦、嘿哟……”河那边传来了一阵打糯米团的声音,只见河那边的壮汉挽起了衣袖,手拿着一根木棍使劲的往一个石槽里捶打,石槽里面有糯米、面粉,只有经过这样千锤百炼出来的月饼皮才会更加软绵酥脆。
“丁零零”小闹钟说话了,我在甜甜的美梦中被吵醒,对了,今天是中秋节呢,这一次我也要去打月饼了。
外婆正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她将红糖打碎放入盆里,再放入切好的姜丝、橘饼粒,最后放入白糖搅匀做成饼馅。你一定会想:为什么没有放咸蛋黄呢?因为还在后头哩!
我走上楼去,看着外公和姨夫正在打月饼皮,我也忍不住加入打月饼皮的行列,没打几分钟就把我累的气喘吁吁。空有满腔热情奈何体力不支,接下来我就只能在旁边观战,直到他们将月饼皮打好。
接下来就该轮到我家祖传了几百年的打月饼模子出场了,月饼模子有三个不同的图案,一个是嫦娥奔月,一个是月亮,一个是鱼纹。外婆将打好的月饼皮揉成团,往模子里面一塞,再加入饼馅和蛋黄,最后把另一个饼模子合上,一个月饼就成型了。外婆的手脚十分麻利,不一会儿就做好了满满的一盘子成型的月饼,外婆在月饼上刷上油,放入烤箱里烤。“叮”的一声,二十分钟到了,我把烤箱门打开,一股热气腾腾的气体带着香味扑面而来,让我忍不住想去拿一个尝一尝,这时外婆叫住了我,说:“吴昊,要先给嫦娥仙子吃了,我们才能吃。”
看着外婆将一个个金黄的月饼装到盘里,我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蹭外婆不注意,偷拿了一个月饼撒腿就跑。我咬了一口月饼,居然是咸蛋黄馅的,满满的蛋黄味留于齿间,令人满嘴的回味,真的是太好吃了。
自己偷吃了嫦娥仙子的月饼,想着中秋佳节我们都是一家人开心的在一起团聚,而她却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广寒宫,心中顿时充满了愧疚感。正如苏轼《水调歌头》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举起手中剩下的半个月饼对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说道:“嫦娥仙子我们一起吃月饼吧,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和你的家人团聚。”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二
记得那还是上幼儿园时,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了一首中秋吃月饼的儿歌叫《打月饼》,里面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我为爷爷打月饼”。当时年幼的我根本不理解这个“打月饼”里的“打”就是“制作”的意思,于是每次吃月饼,我都像儿歌里唱的那样,认真地把月饼放在左掌心上,用右掌重重地打上两下再吃,仿佛不打两下,就不能吃的似的,家人不止一次地见着我的幼稚举动,但是妈妈却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她当时误认为是小孩子的顽皮举动,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常常视而不见。
中秋月圆之夜,爸爸妈妈提着一大盒月饼领着我来到爷爷家过节,这时爷爷打开礼品盒准备品尝一个月饼,我突然想起了那首儿歌,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我为爷爷打月饼”呀!
于是,我忙不迭地说:“爷爷等等,吃月饼前要打两下才能吃呢!
”说完,我就从爷爷手里夺过那块月饼,当着爷爷的面,把月饼放在左掌心里,再用右掌高高扬起狠狠地拍打了月饼两下,当时爷爷被我的举动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要打几下才能吃啊?有什么讲究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天真地把小手往身后一背,对着爷爷就用甜甜的童音唱起了那首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呐,我为爷爷打月饼呀……”唱完我认真地看着爷爷说:“你说我是不是该为爷爷‘打月饼’呀?歌里都这么唱呢!
”全家人一直看着我的幼稚表演,完后被我搞得一愣怔,时间仿佛凝固了两秒钟后,旋即发出雷鸣般的笑声,爸爸妈妈知道我误会了歌词的意思,妈妈指着我笑得说不出话来,我越是一本正经,她就越感觉滑稽可笑,然后她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这小丫头每次吃月饼前,总要放在手心拍打几下,我当时看后也没在意,原来她想着这就叫做‘打月饼’呀!
哈哈哈……”于是全家人再一次掀起阵阵笑浪。我当时也被大家笑蒙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反应激烈?后来才知道是年幼的自己误会了歌词的含义。
直到现在,每逢过中秋节吃月饼时,妈妈仍会笑着打趣我说:“女儿,今年你还给我们‘打月饼’吃吗?”现在已步入高年级的我听后,只能报以一个尴尬的微笑。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三
学完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就想起了儿时中秋的月饼。仿佛自己又置身于那朦胧又皎洁的月色之中了。
“不准偷吃!”妈妈一副果然料想到的样子。
“为什么呀?!”嘟起嘴愤愤不平,“这中秋不就是要吃月饼的吗?早吃晚吃都得吃!”话音刚落,我就飞奔到屋内紧张地准备着选月饼的计划。
外婆总是说:“月饼是要先敬给月亮上的神仙吃,你们才可以动口。神仙会保佑我们来日平安顺利!”只见外婆小心翼翼地端了桌子,在院场中央仔细找一块平整的空地,试放好几次,直至桌子不偏不斜完全平稳,然后又回屋端来几碗水放在桌子中央。此时,妈妈便端来月饼,将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一切安排妥当,外婆便很郑重地开始念一些乱七八糟的谰语。许久!许久!终于念完了,耳朵都要起茧,外婆走了!外婆走了!我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奔到桌子面前,开始精挑细选自己喜欢的月饼。这可得好好的向大师我学习了。想挑到好的月饼是很有技巧的。第一,要挑包装美观精致的。那里面的月饼自然也差不到哪去。第二,要看月饼的色泽度,最好是深黄色,而且还要泛着油光。那样比较香!第三,是最重要的。自然是要挑又大又圆的月饼啦。耐吃!挑好月饼先在手心里仔细端详一番,再和伙伴们一起玩顶月饼的游戏。那可关系到月饼的生死。把月饼放在头顶,看谁坚持久不掉下来。倘若掉了,就要吃掉自己的月饼。每次我总是第一个掉,因为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撕开包装,拿出月饼捏得紧紧的,咬上一口,真香!真甜!抬头看看月亮,似乎真的有神仙的保佑呢!
……。
听说,那些个突然叫做成长。心理老师说那叫遗忘,诗人说那叫乡愁。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四
我最喜欢的节日无疑是中秋节,它可以让我吃到我最喜欢的中秋节专属食品——月饼。豆沙味,回味无穷;板栗味,沁人心脾;玉米味,清香四溢……看着爸爸昨天买的那一大袋形形色色的月饼,我心里馋得直痒痒,连晚上做梦都在吃月饼,简直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中秋节这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月饼,恶狠狠地把包装撕开,张开我的“血盆大口”,一口下去,是豆沙馅儿的,实在是太好吃了。这时,爸爸发话了:“一天只可以吃三个!”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刚吃完月饼的我心痛到极点!“还有两个哦!”爸爸提醒我。
不,不!不能这样下去,我看着月饼,暗自下决心要多吃点月饼解解馋。
苦苦哀求。
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迫不得已才动手,我为了心爱的月饼,下定决心找爸爸谈谈。爸爸一脸享受,津津有味地看着手机,见我“大驾光临”,爸爸关上手机对我说:“怎么了?”“可不可以把月……”我还没有说完,爸爸就坚决地说:“不行!”我连忙解释道:“就再加一个好不好?就一个行不行?”我话音未落,只听“不行!不行!绝对是不可能的,免谈,走吧”……这次谈话以失败告终,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顺手牵羊。
自从谈话之后,爸爸就警惕起来,时时刻刻盯紧月饼。这时,我的大救星——妈妈来了,她把月饼袋子拿过来,放在茶几上,我悄无声息地拿出一个准备开溜。可是回头一看,爸爸正如铁墙一般站在我身后,我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月饼一丢,拔腿就跑!
小算盘。
经历了两次失败后,我坚信这次一定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正在我打着如意算盘的時候,“砰”的一声关门声吓到了我。耶!爸爸上厕所了,哈哈哈,太好了,赶紧动手!
好像老天有眼,就在我刚得手时,听到我的朋友在楼下叫我!我立刻对爸爸说:“我朋友来了,我和他们去玩会儿!”“哦,玩一会儿就回来啊。”爸爸毫不知情,爽快答应。“知道了,别担心!”我怀揣月饼,穿好衣服,火速离开了“作案现场”。
月饼,月饼,你还是“躲”不过我的手掌心呀!这个中秋,我分外心满又意足——。
啊呜,再来一口!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五
“妈,妈,家里怎么什么吃的都没有,我的肚子好饿呀!”
中午刚放学的我犹如一只饿狼,把家里翻了遍,冰箱里也空空如也。唉!
“妈妈,妈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你怎么一块月饼都不买,我都快忘记月饼的味道了。”我一边抱怨一边希望奇迹出现。可妈妈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继续在厨房忙活着。
我无精打采的坐在沙发上,突然听见开门声,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熟悉的声音出现“祺祺,奶奶来了。”
我还在闷闷不乐也就随口应了一声“噢”。
头一抬,看到奶奶拎着的着两个红色正方形盒子很是惹眼,我就好奇地问奶奶那是什么。奶奶说别人送了她4块月饼,她送2块过来给我和弟弟尝尝。
我一听是月饼,刚才的不快立马烟消云散,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差点没把天花板顶出个窟窿:奶奶您真是雪中送炭呀!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哇,好香的月饼呀!”我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月饼解决了。一旁的奶奶笑眯眯地说:“慢些,慢些,别噎着,有这么好吃吗?”
我连忙点头,好吃,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吃完我才想起来看包装,啊!原来是莲蓉口味的,这可是我以前从来都不吃的口味。难怪那么爽口舒润!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还在回味着中午月饼的味道。突然发现桌子上放着两小盒月饼,包装还是那样红,那样惹眼。我惊讶地问妈妈:“月饼中午不是吃完了吗?怎么又有了?”
妈妈说:“这是奶奶下午特意送过来的,说你喜欢吃。”
“那奶奶呢?”
“奶奶走了,说不能耽误了你学习,放下月饼就走了。”
这就是我的奶奶,只要是我喜欢的,她都会毫不保留;这就是我奶奶,那个曾经为了让我安心写作业,时常抱着年幼吵闹的小弟弟在外哄的奶奶;这就是我奶奶,那个为了让我中午能够安静午睡,而在酷暑却把厨房门关紧轻手轻脚地洗碗,生怕弄出一点声音的奶奶;这就是我奶奶,那个为我取得的一个个小小的成绩而欢欣雀跃的奶奶……一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一口一口细细地品尝着月饼,月饼还是那样香甜,不同的是这月饼中有奶奶对我无私的疼爱。
奶奶的爱像月饼一样香甜,一块月饼代表着团聚,在这里,一份亲人之间的浓爱久久荡漾。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六
幼儿园音乐课程4-5岁教学提示:指导小朋友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唱好歌曲,培养孩子习倡表达亲情、尊敬老人。首先请小朋友们听这首歌,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小朋友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规律。请将歌词中的“爷爷”换成奶奶、爸爸、妈妈,说出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并说出理由。
活动目的: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爷爷的月饼(汇总17篇)篇十七
1、欣赏各种月饼外形的美。
2、尝试制作月饼,体验创作的乐趣。
1、课件准备:奇奇月饼店图片;各种月饼图片。
2、纸面教具:月饼店字样。
3、材料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月饼盒。
(2)橡皮泥、美工板、牙签、小纸盒、彩带、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
1、自由欣赏。
引导语:奇奇的月饼店就要开张了。今天,它送来了许多月饼,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幼儿自由欣赏,看一看月饼上有什么图案,议一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图案,比比哪。
一种图案最美、最有特色。
小结:月饼的图案精美、造型独特,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
2、制作月饼。
引导语:买月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奇奇忙不过来,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做月饼吧!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月饼作品。
3、月饼店。
引导语:小朋友们做了这么多的月饼,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卖月饼吧!
鼓励幼儿分角色,运用自制的月饼作品玩“月饼店”游戏。
1、在美术区提供相关的美工材料,引导幼儿继续制作月饼。
2、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加“月饼加工厂”“月饼店”等游戏主题(资源包中提供字样供老师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