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一
教学要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2、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3、认识率真自然就是美的道理,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
2、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3、品味映衬的写法。
教学程序:
一、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
“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的过程。
不知海知海不懂海懂海。
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变化的关键句子有:
(一)“海蓝得透明……不能玷污的。”
(二)“两三步之外就是海”
(三)“海在风的蛊惑下,……礁石”“海的无情”“骄奢恣狂的大海”
(四)“那浪花是大海生命的精华”“狂热的爱”
(五)“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的爱”
(六)“海真大,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七)“海浪退下去了,退下去的是成排的泪水”
第一、二、三部分。
温软娇嫩。
平平展展。
很近。
可以走到那边去。
无情。
第四、五、六、七部分。
豪放坚韧。
波浪滔天。
很远。
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有情(狂热的爱)。
二、师生讨论,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第一、二、三部分)对海浅层次的印象:海是温软娇嫩的,是可以过去的,是骄奢恣狂而又无情的。
第二层(第四、五、六、七部分)写对海的深层次的认识:海是豪放坚韧、率真自然的是阔大的、有情的,渴望得到理解的。
文章前后两层,写出了作者对大海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而大海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大海率真自然。大海不因为人们的误解而改变率真自然的品格,同时也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所以,作者在读懂后留下了泪水,这说明作者对大海的率真自然之美是持肯定、歌颂、赞美态度的。
三、师生共同赏析,品味文章“映衬”的手法。
本文的映衬就是“以物衬物”
文题为“读海”,作者却花了很多笔墨写礁石,是不是离题呢?不,相反,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运用“映衬”的手法,以礁石来映衬大海。
第三部分写礁石是为了反衬大海的无情与骄奢恣狂;。
第四部分写礁石是为了渲染大海的豪放坚韧;。
第五部分写礁石是为了衬托大海哦的率真自然(看上去,作者是在赞美礁石,而大海对率真自然的礁石“爱个不停”的举动分明在昭示着大海自身的率真自然)。
四、作业:
阅读课文,品味课文“移情拟人”的手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1、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
2、体会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程序:
一、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人”的写法。
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应归功于作者成功运用了移情的手法。作者善于运用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进入物我契合的状态。正如金圣叹所说的那种境界:“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既使描写对象生动干扰,也使作者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浓烈。例如:
“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
“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浪花很快又积聚起新的力量,向礁石进行又一次爱的冲击”
这些语句就赋予了大海以人的感情,形象地表现了还的豪放坚韧。
又如:
作者在第七部分,以呼告句式与海对话,人海相知,物我相合,是写海更是写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大海率真自然之美的理解与热爱。
二、体会文章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一)作者谴词用字十分准确贴切。无论是动词还是形容词都能恰切地表情达意。
1、我驱车乘兴而行。
“驱”字与“乘兴”相呼应,表现出作者看海之后的兴奋与一心想尽快赶到海边去的急切。
一个“扑”字传神地写出了大海对礁石的爱的狂热。
3、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这个碰字不仅表现了动作,更传达出水石相击的澎湃声势,比“撞”、“摔”更响亮,更有表现力。
4、海蓝得透明、蓝得温暖、蓝得柔软。
透明、温暖、柔软分别从亮度、温度、硬度三个方面形容大海的蓝,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形象地表现作者对海的初始印象。
5、于是我顿生一种自得的兴致。
“自得”一词语准确地道出了作者自鸣得意、洋洋自得的心态。
(二)作者善于调遣描绘色彩的词语。
例如:
“碧绿的波峰驮起白色的浪花扑向这边的礁石”
“浪花像撕碎了的白色的花瓣,撒落在海里,融入碧波……大海温厚白洁的手指,插进礁石褐色的指缝”
“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的脚趾”
“我拣起一块石头,竟也鸡蛋糕似的金黄且夹心”
“海滩的浅水下,是各种石头。红的、绿的、白的、花的、条纹的,说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颜色”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人读来如见其色。
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语文同步练习。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二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畅谈收获,深化认知。
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课时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课后反思: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四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五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本课描写了老屋帮助很多人,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本课作者记叙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别人的;《不会叫的狗》本课三首古诗词描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向别人学习叫的故事,重点是边读边预测故事,学会预测故事结局。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里的故事》;习作主题是看图《续写故事》;语文园地是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本单元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学会预测故事情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文的内容出发,采用合适的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猜测兴趣,并以做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童话的魅力。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作用。
4、锻炼说话能力,敢说、乐说、巧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2、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2、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书画能力。锻炼说话能力,敢说、乐说、巧说。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预计用10个课时安排教学。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六
学习第11单元《通讯》。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两篇自读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现在先进的互联网,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类通信的发展史和故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1、生字:认识19个,会写17个。
2、积累:读课文,学习浅显的说明方法。
作文:《夸夸我们班的文明学生》
简单了解信息的发展史及作用,体会马拉松运动的作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本单元编排了3篇与通讯有关的主体课文,介绍了人类通讯的历史和故事。这些课文表现出人类的智彗及历史的发展,能使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可学精神。
授课时间
课题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语言质朴无华结构清晰。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正确流利地读文,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 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2.积累目标:会认生字6个、会写生字9个。
3.生字目标:形近字 历 历史 厉 厉害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段序。
(2)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 细读感悟:
(1)指明逐段读文。
文中介绍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自由读文,勾出词句。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好词句?
3.能力训练点:小组讨论
结合“结绳记事”的方法,说一说用“贝壳”代替绳子是怎么记事的?
4、拓展练习:
收集人类早期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资料。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马拉松》
整 体 设 计 整 体 设 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课文比较 浅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和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读文,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 认识生字13个
(3)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2)出示生字,让生认读。
2.细读感悟: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马拉松的来历。
(2)自由读文,勾出子己喜欢的词句。找一找哪些词句写了马拉松的来历和意义。
(3)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4―5段。说说 这些内容着重讲了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背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4.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资料。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七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八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投影片。
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九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
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一
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某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某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2、交流: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
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一、复习导入。
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过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机出示句子:“我们要消灭一切!”鼓励学生质疑:“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说点什么?(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读。可以引读。
2、学习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1)过渡: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5)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仿说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3、学习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1)承上启下: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齐读第10段。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介绍一篇诗歌《放飞和平》,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二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三
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生们交流自己见过的海滩景色,则将学生带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1)在学生展示朗读地一小节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
教师引导: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直到全体同学读好这一小节的内容。
在孩子们尽情想象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当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后。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并将“掘”“堆”“拾”“造”几个动词划线,请学生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仿写这一段。
就这一小节,我还设计了几个说话练习。
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海滩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体会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
4.在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诗文,教师提问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诗文。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教师应充分的放手,学生既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甚至允许孩子们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将作业落到语言文字上,然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美、体会到快乐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将这种美和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表达出来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能将诗篇变成流动的音符、将乐曲变成斑斓的画面,将色彩写成动人的诗篇。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四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五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六
提示:同学们,我们有太多的人要感谢。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和朋友……你最想感谢谁呢?请选择一、两件事情表达你内心的感谢。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250字。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三年级五六单元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七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